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代表发言 > 大学生创业 [农业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大学生创业 [农业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来源:代表发言 时间:2019-11-08 08:01:23 点击:

农业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农业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1目前我国农业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 探析 1.1当前教育管理体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阻碍 我国高校目前推行的学分制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分 制,还不能保证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与情况自由决定修业年 限、选修课程和转专业等。如严格的学籍、学位管理制度使 得学生们依然以考试及格、获得学分为学习目的,以课堂教 学为主、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依然是目前中国高校的主要 教学方式和手段,这些都阻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其 创新能力的发挥,因此也就更谈不上创业。

1.2农业高校缺乏完善的创新 创业教育方式从掌握的资料来看[5],目前创新创业教 育还未真正融入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整体育人体系中,即创 新创业教育还没有上升为学校层面的教育目标。创新创业教 育既没有被列入教学计划,又没有一个具体的负责创新创业 教育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的职能部门,所进行的创业教育只 是各个具体部门零散的教育行为和一些教师的个人探索。多 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意识不浓、氛围较弱、力度较小,创新 创业教育内容较为欠缺,且缺乏有效整合,还不能满足广大 学生对创业教育不同层次的需求。2.3专职创新创业教育的 教师人才不足高等教育在我国已经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但 绝大多数高校教师配备不足,很多高校连基本的教学授课任务都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去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本身就不符合实际情况。目前,高校很少有专门讲授创新内 容的课程,而有关创业内容的课程也只限于大学生职业生涯 教育,一般是由学生工作或者思政工作的教师讲授,而这些 教师缺乏专职教育背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还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一方面,高校教师缺乏创新创 业经历;
另一方面,成功的创新创业者普遍缺乏学术背景和 授课经历。

2对农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的思考 2.1改革农业高校的管理机构 教育管理体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阻碍重重,但教育管理 体制涉及整个国家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彻底改变的。

因此,农业高校应该先从改变自身的管理机构做起,为创新 创业教育拓宽道路。学校的主要领导要负责成立较高层次的 专门管理机构,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统一规范化管理, 以形成具有系统性、深入性、有机协调发展的局面。从国外 的经验来看,商学院由于专业资源和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成 为创业教育的推动和咨询机构[6]。而理工类院系对科学前 沿覆盖面广,容易成为创新教育的发起和实施机构。现在, 许多农业高校一般都设有管理学院或者经管学院,可依据学 校实际情况,以管理学院和学校特色优势学科所在理工类学 院为依托,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要 是作为高校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实施及服务机构,其主要工作包括对各教育机构的协调组织与管理、校园内创新 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研究、课程开发 及实施、建立广泛的外部产学研联系网络等等。

2.2完善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式 当代农业高校存在农业科技毕业生人才不足的情况,具 体表现为:培养的毕业生不能扎根到农村,研究的科技成果 转化率较低、应用到一线农业生产的局限性较高。而当前农 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参与现状总体上呈现积极向上、但实 践能力不高的特点。部分学生关注“三农”问题,积极参加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农村,服务农民;
也有部分 大学生创新创业认知模糊,对创新创业缺乏理性思考,参与 创新创业活动存在功利心理;
还有的学生没有把参与创新创 业当作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认为创新创业实践与“己”无关。

构建农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核心是围绕发 展现代农业,培育创新、创业、创优的“三创”型大学生[7]。

2.2.1课程体系设置 现代农业较传统农业而言,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一是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 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等农业 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并被广泛应用;
二是现代机器体系的形 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 为机器生产;
三是投入农业的能源显著增加,电子、原子能、 激光、遥感技术以及人造卫星等也开始运用于农业;
四是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企业管 理和宏观管理中运用越来越广,管理方法显著改进。因此, 农业高校学生的课程体系应该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8],保 证基础学科模块、传统农科模块、农业机械学科模块、新能 源学科模块和计算机学科模块的完整性。

2.2.2创新创业模范 引导创新人才,就是像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袁隆平、 吴文俊、王选等人那样,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攻坚克难,在 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掌握核心技术,勇攀科技高峰。创业人 才,就是像创办高科技快速成长型企业的施正荣、邓中翰等 那样,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 力,不断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创优人才,就是像高技 能人才的杰出代表许振超、李斌、窦铁成等那样,干一行、 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成绩。

为了培养农业高校学生的“三创”精神,农业高校可以邀请 国内外创新创业模范到学校进行学术报告或者交流讲座,使 学生受到精神上的熏陶,在学校中形成创新的氛围。创新创 业模范引导实际上是一种人格教育。学生们在与模范交流的 过程中,能够促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意识, 这恰恰是当前中国大学生所缺乏的品质。富有创新精神的校 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能够熏陶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 知识能力。高校在探索发展之路时,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以 短期效益取代长远考虑,大学里创新精神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5]。

2.2.3指导创新实践 目前,高校缺乏对大学生创新进行专门指导的机构。高 校应注重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创造各种实 践学习的机会。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 创新参与热情,而且可以使他们深入了解创新参与的程序。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就业实践基地,通过组织大 学生观摩见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等活动[9],能使大学生获得各种深刻的体验,获取独立工 作的技能,提高专业思想认识,在业务、思想上得到全面的 锻炼和提高。提倡进行社会考察,深入农村指导生产,传播 技术,帮助农民寻找致富途径。比如,带领学生到农村田园、 乡镇企业或者校外实践基地接受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生产技 术操作训练,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操作技能等。

2.2.4设置创新奖励机制 国内高校的通病是强调权力的集中统一,客观造成学生 被动地接受命令和要求,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 并且容易产生逆反心理[10]。因而,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他们主动寻求创新。

设置创新的奖励机制,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高等 农业院校可以设置创新奖学金、创新保研制度、创新推荐就 业等一系列奖励政策。

2.3加强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具体到农业院校,我国要形成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发展一 体化的新格局,就需要重点引进现代农业、生态建设等方面 的高层次教师人才,并利用这些教师人才对农业高校学生进 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11-13]。要对农业高校大学生进行创 新创业教育培养,首先必须要有一批能够进行创新创业研究 的教师人才。建立创新创业的教师队伍,需要从政策和情感 上进行引导。一要发展以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在正常引入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专任教师的基础上,积极 从社会各界聘请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二要坚 持拴心留人。得人心者得人才。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