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讲座 > 班级管理中疏导与制度的刚柔结合|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中疏导与制度的刚柔结合|班级管理制度

来源:讲座 时间:2019-10-08 08:02:04 点击:

班级管理中疏导与制度的刚柔结合

班级管理中疏导与制度的刚柔结合 班级管理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一门艺术。班集体是个大家 庭,教室是公众活动的场所,在班级管理中理应更多地考虑 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但是任何一个集体都是由单个个体组成 的,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每一个个体情绪,整体的功能就会 大打折扣。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时刻考虑集体和个体的应对方 法,以便能够协调各方关系。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正确发挥 软性疏导和刚性制度的作用。

一、班级管理中软性疏导的应用及其作用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的不断增长,人文关怀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且作用 越来越重要。软性疏导充分发挥心理学的作用,在充分了解 学生心理特征与需求的同时运用针对性的方法,疏导学生心 中的困境,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软性疏导有两个核心内 容:一是做有效的心理工作,二是运用疏导的方法。这种管 理手段不强调管制,而是在严密的整体中找到一个缺口,给 压力以释放的途径,防止学生精神崩溃。

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是有效管理班级的惟一基点。用爱心、 耐心、细心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将“因材施教”和“因类施 教”相结合。把学生当做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件劳动工 具、一架学习机器或盈利手段;
既要看到学生眼前需求,又 要努力关注学生未来长远发展。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 较大,自我中心、娇生惯养、抗挫能力较差是普遍现象。这不仅仅是因为子女数量减少的原因,更有社会和时代的因素。

他们在“自我缺失”与“自我中心”之间徘徊找不到一个合 适的平衡,所以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班级 的教育管理不是为了压制学生的自我意识,而是为了帮助学 生构建健康的自我意识,教育并引导学生走出自我中心的藩 篱。教师思考问题的立场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分析每个 学生的问题及原因,需要对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及经历进行 深度、全面、细致的了解。在这一点上,教师要认真学习心 理知识,提高班级管理中软性疏导的作用。

疏导是高效的心理工具。班级管理的最大成功就在于让 学生感受到自己开始变得重要,使学生生活在良性的人际关 系中,体会到自己于集体中的存在价值;
尊重、平等、民主、 包容与谅解,成为班级管理中教师最大的助手,成为师生之 间关系融洽的桥梁。只有赢得学生的信任,教师在班级管理 中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办事效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才会 减少或没有任何抵触情绪,只有学生带着乐于受教的心态接 受教育才会达到求学的目的。笔者一直都有一个观点:课本 上的知识只要引导学生投注精力都能够解决,但是如何疏导 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并不那样简单。担任班主任这么多年来, 体会到做思想工作是最难的。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为 宝贵的经验。”鼓励也是教师疏导学生的有效手段,找准契 机,及时肯定表扬,让学生敞开心扉,疏导之门就会打开。像“我早知道是你,除了你还有谁”、“现在后悔了,晚了”、 “早干什么去了”、“你还会觉得难过”等等奚落的语言, 往往会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这样的教师只关注自 己的情绪———愤怒,而忽略了学生的情绪———恐惧和抵 触。教师放任了自己的情绪,而不愿意接纳学生的情绪,最 终导致学生疏远了自己的教育。如果教师对事情的处理缺乏 完整的调查和了解,那么就会导致学生不服气,所谓“狡辩”、 “顶嘴”、“争吵”、甚至更加激烈的行为往往就此产生。

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真心赏识,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将“破罐”看作是“金砖”,学生就不会“破摔”,教师再 委以重任,“金砖”就会很容易看到自己的价值。教师以推 心置腹、为学生着想的态度和朋友的口吻与学生交谈,谈论 地点可以选择在走廊、操场、食堂等,这样就会增进学生的 信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我们班的某某同学 由原来的倒数第七名到现在前十名,正是因为教师发自内心 的疏导和赏识,提升了他的自信,同时让他参与班级事务的 管理,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这名同学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 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从而爆发了无穷的潜力。

二、规章制度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与应用 无规矩不成方圆。仅有软性管理往往容易导致班级处于 “无政府状态”,凝聚力降低,为此还要发挥班级规则的作 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对于任何一条规定,都应当让受教育者看不出是对他们的禁止,而应当把它们理解为是行 动的号召,是在鼓励和帮助他们在善良的土地上站稳脚跟。” 实践充分证明了重视班级建设、制定班级规则可以有效提升 班级管理水平。班级规则是班级成员应该遵守的、保证班级 秩序和效益的基本行为准则或要求。班级规则的制定对于班 级的管理有着重要作用,是整个班级成员共同的行为准则。

班级规则具有强制、规范、约束和指导班级成员行为的 作用,让所有班级成员都知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 的,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做。违反规则都要受到大家的批评 和指责,承担相应的责任。制定规则的目的是在遵循大多数 学生意愿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在班集体中轻松愉快的生活 和学习。但有时班级规则和学生个人之间容易出现矛盾,故 规则的制定必须要符合整体利益,得到大家一致的好评,通 过协商的方式让所有成员都能够理解和支持班级规则的运 行,使好的行为得到鼓励、恶的行为得到及时惩戒,从而提 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天真活泼的成长者。规则制定的出发 点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约束学生成长,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 于学生发展,以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为根本目的。有时同一现 象的背后会有不同的原因,但依据规则,惩戒手段是一样的, 显然失之公平。譬如同是迟到,张某因为办事拖拉,李某因 为去医务室,王某因为帮助同学或是教师,如果按照班级规 则让三人都受到处罚显然是不合适的。张某该批评教育,李某应该谅解并得到关心,王某就应该得到表扬,这才是真正 的教育和公平。制度是死的、是不完美的,但人是活的,教 师敏锐的观察力和兼具的教学艺术,是规则发挥真正作用的 先决条件。

同时,规则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规则仅是体现管理 者的意图,那这把剑对学生而言更多的是管制而不是保护。

规则还要努力争取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的支持与体谅,努 力让规则成为一种隐形的自我说服力,从而将规则转变成家 长和学生的自愿行为。让班级规则成为有情感、有人性味、 可理解的活章程。没有规则保障的管理会增加很大的人为随 意性,导致教师管的太多、太严,处理学生问题时简单粗暴, 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紧张,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交流,这其实 是对规则的破坏,同时也影响管理者的威信。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单独强调一种手段力图管理好是 不太现实的。在实际的班级中教师要努力将这两种方法进行 有效结合,既要努力做好疏导工作又要做好围堵工作,使班 级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参考文献:
[1]高益民“. 学”的革命[J].人民教育,2014, (1). [2]施茂枝.沟通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与[J].人民教 育,2014,(1). [3]张伟,徐松帕.人本管理观念在现代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4]赵诗安.学校管理以人为本—柔性管理模式在学校 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科研,2001. [5]刘辉黎.和谐班级建设中的人文关怀[J].教育教 学论坛,2012,(32). [6]陈星旋.班级建设要走向温暖和谐[J].江苏教育, 2014,(1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