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管理方案 > 外泌体研究 [外泌体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

外泌体研究 [外泌体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

来源:管理方案 时间:2019-11-16 08:16:37 点击:

外泌体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

外泌体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 1外泌体内载物的分拣与运输 在MVBs的形成过程中涉及了20多种囊泡分拣蛋白,其中 最重要的是4种endo-somes运输分拣复合物 (endosomalsortingcomplexrequiredfortransport,ESCRT) 和液泡蛋白分选因子(vacuolarproteinsoaing4,Vps4)。

ESCRT是一种细胞膜塑形蛋白,能识别泛素化修饰的膜蛋白, 介导内吞小泡出芽和MVBs形成,从而促进外泌体的产生 [13-14]。其中,ESCRT0与包含素在endosomes膜上形成微域 并富集泛素化的载体蛋白。ESCRTI和II型诱导MVBs出芽形成 外泌体,并分拣蛋白加载入外泌体中。ESCRTⅢ型收缩及剪 切芽颈帮助外泌体膜脱落。Vps4则可解离ESCRT以便其循环 再利用。而泛素化及泛素化蛋白具有修饰或调控ESCRT的定 位和功能的作用[15-16]。因此,ESCRT、Vps4及泛素化蛋白 在endosomes上的衔接协同作用是促进MVBs形成,载体蛋白 质分拣及外泌体生成的重要因素。当ESCRT亚结构或Vps4功 能失活后,载体蛋白被不断运输进来与ESCRT一起蓄积在 endosomes上,却不能被正常分拣排出,从而导致endosomes 膨胀变形,阻断MVB形成途径,最终无法产生外泌体。由于 endosomes是真核细胞中一种膜结合性的分隔体,为各种物 质在被溶酶体降解前提供了一个可被分拣的环境,来自胞膜 或高尔基体的物质到达endosomes后可与溶酶体结合发生降 解,也可再循环至胞膜。因此在运输过程中,endosomes内的蛋白能够通过循环重新回到原处,或是通过聚集被后期分 隔并包裹进外泌体。

2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 2.1外泌体的作用途径和方式 外泌体由来源细胞释放入外环境后,距离较近的可由近 分泌途径直接被受体细胞吸收,距离稍远的可由旁分泌途径 被吸收,还有部分外泌体循环入体内作用于全身系统由内分 泌途径被吸收。对于近距离的吸收,起初研究者认为外泌体 是与受体细胞非特异性结合发生胞膜融合后进入细胞。但近 来发现,这一过程其实与受体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如T细胞 膜蛋白Tim4)的调节或受体细胞上4次跨膜蛋白有关,这说明 外泌体的摄取并非完全随机发生。外泌体被受体细胞吞噬后 可到达吞解体,也可到达晚期endosome的囊腔中,但exosome 是由吞解体裂解还是由晚期endosome释放于受体细胞质中, 以及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不同的吸收路线,目前还不清楚。

且组织特异性是否参与远距离的靶向吸收循环系统中外泌 体,仍是另一个潜在的研究方向。目前认为外泌体主要通过 四种方式在细胞间发挥信息传递作用,1)外泌体作为信号复 合物,通过细胞表面配体直接刺激受体细胞;
2)外泌体在细 胞间转移受体;
3)外泌体向受体细胞运送功能蛋白或传染性 颗粒;
4)外泌体通过mRNA、microRNA或转录因子向受体细胞 传递遗传信息[17]。一旦外泌体被受体细胞吸收后,其内载 有的脂质、蛋白质、mRNA、microRNA等成分可以通过改变转录和翻译程序。影响蛋白修饰和定位,调节信号级联通路、 关键酶反应以及细胞自动调节等方式影响受体细胞的细胞 表型和功能,而来源细胞和受体细胞的种类及其生理病理状 态将决定具体是哪种机制发挥主要作用。

2.2不同来源外泌体的不同作用 来源于不同细胞的外泌体在不同的生理、病理阶段具有 不同的功能。以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为例,在炎症早期, 中性粒细胞来源外泌体能刺激抗炎因子IL-10的产生,到了 炎症晚期。纤维母细胞来源外泌体则可能引起重组人单核细 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tacticprotein-1,MCP-1)、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等促炎 因子的升高[18]。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 中,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能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减轻心 肌损伤,并促进心肌修复[19]。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血小板 和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聚集在动脉粥样斑块的脂质中心, 能促发炎症、血管新生以及血栓形成,这一发现对临床诊治 具有指导意义,是的外泌体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20]。

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事件,且与其他 心血管疾病相关,受损内皮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则可作为一种 生物标志物提示疾病严重程度[21]。正常细胞来源外泌体能 改变受损细胞表型及功能,同理病变细胞来源外泌体也能向 正常细胞传递有害的生物信息。HIV感染的T细胞和EBV感染 的B细胞来源外泌体载有病毒编码物质,细菌感染的细胞来源外泌体含有病原菌,人脑瘤细胞来源外泌体携有脑瘤基因 受体EGFRvⅢ亦能转移至正常细胞[22-24]。有趣的是,肿瘤 细胞来源外泌体产量较高,尽管目前并不清楚是什么机制引 起了或什么需求诱导了外泌体的升高,但这提示外泌体可能 参与了肿瘤的发展。

3外泌体作为生物标志物 外泌体不仅可以反映来源细胞的内容物,还可体现来源 细胞的生理病理状态,因而利用外泌体作为生物标志物不仅 来源易得、检测方便、变化较早、伤害较小,且由于外泌体 膜与来源细胞的胞膜具有同源性,故利用胞膜上大量富集的 蛋白进行免疫分选能提高诊断率。由于尿液标本最易获得, 因此目前关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尿液来源外泌 体。有研究者发现在急性肾损伤模型尿液来源外泌体的胎球 蛋白A含量较对照组增加50倍,且较传统标记物尿中肌苷酸 更早出现改变[25]。另有一些实验已证实尿液和肾小球滤过 液来源外泌体能在前列腺癌和膀胱癌模型中发挥提示作用。

体外培养的膀胱癌细胞来源外泌体包含大约350种蛋白,其 中18种存在于膀胱癌患者尿液来源外泌体中,再与正常人相 比,有8种蛋白高表达,且这些蛋白大多与表皮生长因子信 号通路有关。研究者接下来准备利用细胞培养基作为模型观 察外泌体对表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的影响[26-27]。此外, 还有研究者报道尿液来源外泌体中活化转录因子 (activatingtranscriptionfactor3,ATF3)可能是急性肾小管损伤的新型生物标记物,肾母细胞瘤抑制基因 (wilmstumorprotein,WT-1)则可能反映慢性肾脏疾病相关 足突状细胞的损伤,但这些结果是否能最终应用于患者,仍 需大样本正规流程的临床试验予以验证[28]。尽管利用外泌 体作为生物标志物具有诸多可喜的优势,但仍有几点需要注 意:1)由于外泌体内载物含量较少,因此有效内容物的富集 度决定了外泌体作为biomarker的可行性。2)由于体液样本 自身存在蛋白和RNA,因此外泌体的分离和纯化显得尤为重 要。3)体液中各种类型细胞来源外泌体也会成为混杂因素, 如正常体内提取的血浆外泌体可能来源于红细胞、淋巴细胞 或血小板,而与血液循环直接或间接接触的组织细胞包括血 管内皮细胞。或有窗孔的组织包括胎盘、肝脏也可能将外泌 体释放进入血液,因此对外泌体来源细胞的筛选也非常关键 [29]。

4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 理想的药物载体需能逃避宿主免疫系统,被靶细胞特异 性吸收,具有足够时长的循环半衰期,无毒性,且能加载多 种不同的药物。因此外泌体作为一种天然的脂质体,被认为 较目前广泛使用的人工合成脂质体具有更多优势[30]:
1)exosome内所含的大量蛋白质和遗传信息说明外泌体可被 加载大部分生物学物质;
2)外泌体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体液 说明其在人体有良好的耐受性,因此外泌体载体的药物在体 内可保持一个较长的循环半衰期从而提高疗效[31]。3)外泌体能穿过细胞膜将承载物质运送至靶细胞,如树突状细胞来 源外泌体能将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转移到其他树突状细 胞从而调节免疫[32]。4)外泌体自身特有定向归巢能力,许 多证据显示外泌体的靶向性作用与其细胞来源有关,如黑色 素瘤来源外泌体倾向于到达前哨淋巴结以促进肿瘤转移 [33]。5)外泌体能进行膜修饰从而增强细胞特异性靶向作用, 例如加载了β分泌酶(beta-secretase1,BACE1)siRNA的外 泌体可穿过血脑屏障,将大脑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少突细 胞中BACE1的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60%左右[34]。6)与传统人 工合成脂质体不同的是,外泌体在体内、体外均能加载药 物;
在体内通过转染将药物加载入来源细胞从而获得目的外 泌体;
在体外通过电穿孔和脂质转染法将目的药物加载入纯 化后的外泌体中[35]。

5结语 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外泌体通过与受体细胞特异 性结合并传递各种信息从而发挥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进一 步深入研究外泌体独特的生物学结构和功能,不仅为各种疾 病提供了一种安全便捷的早期诊断标记物,也为个体生物学 治疗提供了一种靶向性策略,还能为未来药物载体的研发开 启一条全新的思路。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