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县域 > 【机械技术问题实践改革应用研究论文(共6篇)】 论文应用研究

【机械技术问题实践改革应用研究论文(共6篇)】 论文应用研究

来源:县域 时间:2019-11-05 07:52:41 点击:

机械技术问题实践改革应用研究论文(共6篇)

机械技术问题实践改革应用研究论文(共6篇) 第1篇:信息技术在机械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高职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性技术人才,因而 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机械专业作为一个专业性、 综合性相对较强的专业,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有效推进了制造业的发 展和进步。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机械教学还存在 诸多弊端,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转变思路,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其中,推进 高职机械教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效教学手 段已经在诸多专业教学中取得了认可,将其应用到机械教学中作为辅助手段不但 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向学生展示抽象知识,加深 理解记忆。下面便从六个方面对信息技术在机械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一、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传统的机械教学中大部分是由教师对抽象的理 论知识以及实践等进行讲述,空乏无味的扁平化教学,不但无法令学生很好的理 解抽象知识内容,更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但通过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则不同, 可以通过多感官刺激,培养学生对于机械学习的兴趣。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 利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模拟操作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丰富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些是传统教学无法给予的。利用这些优势,信息化的教 学的方式,图文并茂,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可以直觀理解知识内容,继而被 教学内容深深的吸引,从而激发出想要学习和进一步探索知识的兴趣。通过信息 技术,学生可以在教室中感受到现场操作,这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帮助很大。学生 理解了知识点的内容才能进一步体会机械的魅力,才能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在 机械零件的装配课程中,受到条件限制,很多零件的装配方法无法在课堂上予以 展示,但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模拟机械零件装配过程,结合讲解与演示, 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而机械教学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学生理解了这一个知 识点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下一个知识点,从而逐步培养其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机械专业教学内容系统性较强,但内容繁杂,存在诸多重难点,并且很多知识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这就极大影响了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 率。并且知识点中涉及的很多设备零件以及模型受到条件限制比较缺少,而传统 教学中,这些知识点只能依靠模型才能清晰地展现给学生,若没有模型和实物, 单凭教师的口述无法透彻讲述,学生也很难理解。即便教师使用图片的形式向学 生展示零件、设备,其直观性和实践性也相对较差,使得知识理念显得乏味、无 趣,教学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而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机械教学中则可以有效解决 这一问题,突破教学重难点。首先,通过信息技术,原本抽象的知识可以得到直 观性体现。信息技术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生动形象地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 化展现,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形式将重难点展现给学生。例如机械设备的静态、 动态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声音等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表现出来,这种生动的教学方 式不但可以活跃教学气氛,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直观 记忆以及理解。

从另一方面将,直观和形象的展现教学重难点是信息技术区别于传统 教学最主要的一点,很多专业语言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记忆。

例如,在机械教学中,切割体视图剖后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一 个教学难点。由于该部分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单凭口述很难讲解清楚。但是信息 技术的应用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以视觉动画的形 式向学生清楚地演示物体的分割、移除。而学生通过大屏幕中的动画演示可以直 观地了解到知识内容,掌握相关知识,并且这种理解记忆的方式更容易在学生心 中形成知识体系,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对于任何专业的学习,自主学习的效率是最高的。因此自主学习意识 的培养也是机械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取得的效果总结,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了引 导和教授的作用,在机械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但仅 凭教师并不能真正学好机械知识,最主要的是依靠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领悟。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动和主导地位,由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讲授, 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模式显然不利于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学习效率 相对较低。新时代的教学模式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更贴 合学生的兴趣发展方向,因此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探索的热情,引导其自主地 去探索、思考、学习。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前主动的预习、思考,课堂上教师的 讲解便会更加顺利,并且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还能够将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者短视频引入到课堂教学 中,增添机械教学的趣味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机械知识的学习。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在高职机械专业的教学中应用时,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创新 意识。传统机械教学模式对高职机械的教学有着很大的限制性,而采用信息技术 进行教学时,能够打破这种限制,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能够为机械 教学提供一个生动的教学环境,并开拓教学的新景象。在机械教学中应用信息技 术,能够借助高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 学的内容,还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 而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例如,在进行《机械制图》的教学时,教学可 以借助Mastercam或UG等软件的三维建模功能进行三视图的讲解,在屏幕上为学 生展示不同方位的立体图形,让学生根据不同方位展现的图形进行多角度的观摩、 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信息技术对学 生机械知识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创新意 识,就需要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高职机械的教学。

五、强化知识的理解记忆 在高职机械专业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 强化理解记忆。丰富的机械知识是学生学好机械专业的前提保障,但是机械专业 知识比较抽象,并且难以理解,这就严重地阻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学 生理解记忆机械知识。因此,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信 息技术辅助教学。传统的机械教学方法比较的单调,对学生的思维发散有着严重 的制约。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借助多媒体功能将 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机械理论知识 与实践知识。例如,在进行《机械基础》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借助Solidworks 软件将液压传动中开关各类液压阀的动作生动形象的展現出来,并且将液体流动 的过程与阀芯的运动通过课件清晰的表现出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能够 清晰直观地了解机械的知识,并且加深学生对机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高职机 械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直观的将机械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增添知识的 趣味性,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加容易。信息技术使得机械知识变得生动兴趣, 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提高机械专业技能。

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在机械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并且对教学结构 以及教学模式的优化也意义重大,但其应用必须科学合理,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高职机械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性高技术人 才,注重的是技术性人才的培养,而教学则是为了传授机械知识内容。教师在应 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当合理把握教学内容,确定信息技术应用在哪些机械知识 的讲解中效果更好,哪些知识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更好,而不能单纯的依赖 信息技术。机械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教学,其抽象性内容较多,且实用技术性强, 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好度,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机械教学,而 不应当让其喧宾夺主,否则不但不能发挥信息技术应有的作用,还会影响机械教 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将信息技术作一种为教学工具和新型手段,用来 加深同学生的互动,并将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疑惑综合总结,利用信息技术将 这些内容转化为数字资料,方便学生课上、课后反复学习,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七、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想要与时俱进,高职机械教学必须转变教学 思路以及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在高职机械教 学中的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推进机械教学技术发展。通过信息技术, 教师能够有效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机械教学,同时方便学生对教学内 容中重点、难点的理解记忆,利于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另外,新颖的教学模式更 符合学生的猎奇心理,因此信息技术的引用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 主学习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因此信息技术在机械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会成为新时代 机械教学必然的发展趋势。

作者:卢达 第2篇: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课程改革和探索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增强,在本 科独立学院确立的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中,注重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动教 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机械设计作为培养机械类 专业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在学生的教学培养计划中, 起到了承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作用,在培养优秀机械设计人才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针对机械设计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尤 为必要。文章从理论教学和创新设计实践的角度,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 方法、创新实践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必要的改革和有益的探索,以其进一步优化 教学内容,强化工程意识,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一、当前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重点讨论通用零件的有关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有关技术资 料的应用等[1]。我院机械设计理论课时为42个,讲述内容包括总论、联接、传 动以及轴系四大部分,存在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明显矛盾。按照教学进度安排, 教师全力讲授完所有内容需近40个学时。再加上课程总复习,基本上填满了总课 时。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难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工程案例,也难以让学生将 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且课堂案例更新不及时,未融入较新的创 新思维意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引导及训练都会产生削弱作用,不能很好 地体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 当前,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式,通过教师课堂讲解、学生听课、 问答、课堂练习等一些传统的单一模式来进行,未融入较新的教学模式和创新思 维意识,存在学生学习被动、靠机械重复来掌握知识的问题。課堂中忽略了学生 的主体地位,不仅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而且不能很好地实现对学生探究 问题及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环节 本课程实践环节薄弱,仅有6学时基础实验和2.5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开设的基础实验为“螺栓强度实验”“轴系搭建实验”和“减速器拆装实验”,属于验 证性和认知性实验,缺少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且因实验设备数量受限,一 般3~4个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导致个别学生实际动手较少,敷衍了事,达不到 实验的目的。而课程设计依然是齿轮减速器的设计,题目类型过于单一,缺少对 学生创新意识的强化培养,并且装配图和零件图依然停留在采用图板、图纸等进 行手工绘制阶段,与实际工程设计人员已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图的现状相脱节,不利于学生计算机绘图与辅助设计能力的提高。

二、改革措施 (一)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针对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需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对课 堂内容进行优化。在总论部分,降低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计算难度,要求学生主 要掌握疲劳曲线和极限应力图、稳定循环应力下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有关强度 校核计算公式,要求学生能够直接对公式进行应用而不再强求记忆公式,避免学 生在刚进入本课程学习时产生畏惧复杂计算问题的心理,提高其学习自信心。在 联接部分,包括螺纹联接,键、花键及无键连接,销连接,铆接,胶接与过盈连 接等,重点让学生掌握螺栓联接的类型和应用、受力分析、强度校核和设计计算 等内容,而其他连接则安排学生课外自学,以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带和链传动, 重点学习普通V带传动的内容,而链传动则简述其运动特性,有关滚子链传动的 计算要求学生自学。对于齿轮传动,重点讲述渐开线圆柱齿轮,并省略有关公式 的理论推导,让学生掌握公式中参数的含义及其对齿轮传动的影响,掌握齿轮设 计的步骤和方法;
而锥齿轮和蜗杆传动,重点掌握其传动特点及受力分析方法, 而强度计算等要求学生自学。轴系部分,重点讲述轴和滚动轴承的内容,而滑动 轴承作为自学部分,联轴器、离合器放在轴系结构搭建的实验中结合实物来观察 和学习,以产生深刻的认识。

经过以上内容的优化,在理论课时中可节省5~6个课时,从而可增加 工程实践案例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新发展,扩其知识信息量,并将创 新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应用到工程实践案例的分析中。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逐步培养了学生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创新的意识。

(二)丰富教学模式,强化工程意识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具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 模式,提高教学效果[2]。在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的情况下,教师要考虑 实际教学条件,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要打破 现有的以教师传授知识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在基 础知识讲授之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课程要学习几类不同的通用零件,容易让学生产生内容繁杂、思路凌乱的感觉。为此,在整个课程的讲授中,始终贯穿“零件使用案例-工作原 理-失效形式-受力分析-强度计算-结构设计”的学习主线,让学生建立一条清晰的 学习思路主线。

大纲要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教师要充分利用板书、多媒体课件、动 画等手段将课程内容讲述详尽,并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学用结合,让学生牢固地 掌握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重视系统性的学习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如在讲述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时,借助Flash动画让学生形象的观察带和带 轮间运动速度的差异。通过逐渐增大载荷观察弹性滑动区域的变化及向打滑的转 变,加深学生对带传动运动特性的认识。针对各类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由于其 受力种类、方向判断等都不尽相同,一直是学生易混淆出错的地方。为了系统化 地让学生掌握本部分内容,教师要设计教与学互动环节。如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 出每一类齿轮的受力分析示意图,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每种力在各类齿轮上的作 用特点,找出各类齿轮受力的异同。这种做法精简了内容,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和 理解。通过该互动方法,作业中的错误大大减少了。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建立了机械设计模型室。要充分利用模型室 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将部分基本教学内容转移到模型室进行教学,适当开展情 景式教学。让学生对模型室陈列的零部件、减速器等模型产生直观认知,弥补其 空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不足,并将其置身于实际模型之中学习,不仅可以 降低课程的抽象性和难度,丰富的实物模型还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 的主动性和兴趣。如滚动轴承部分,通过学生观察各类轴承的结构,并根据结构 分析其受载情况等,教师再进一步结合实物讲述总结,以加深对轴承的理解,则 看似繁多零乱的内容却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产生的教学效果远远好于教师在 教室的全力讲解。对于课程的自学部分,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适当开 放模型室,让学生在模型室内自学而找出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和 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存在疑问较多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中再给予解答和概 述。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兼顾了课程的完整性。

以探究式教学模式[3]增加工程案例的分析。教师根据学习进度,针 对零件的实际工程应用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课外求解问题的答案,教 师在课堂上再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对他们的疑问进行点拨和启发,并对那些 具有突破的学生给予鼓励,提高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如完成减速器拆装实验后, 让学生以风力发电增速齿轮箱为研究对象,完成对该增速齿轮箱的组成、工作原 理、传动特点等的分析,并对传动方案进行再设计或改造。通过类似问题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将创新设计与工程应用紧密 结合,拓展学生对工程问题的认识。此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般需要 到图书馆查阅设计手册、数据库文献资料等。因此,还提高了他们查阅技术资料 和检索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的普及,为建设开放式学习环境创造了 有利条件,为此,在课程改革中尝试了微课[4],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和机械设 计的新成果、新产品录制微课,便于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和课外回顾课 堂内容,使学生不受地域的影响、自主加强学习。

(三)搭建创新平台,鼓励创新设计 一般,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加强其创新意识、动手实践等方 面入手。开展创新设计的训练和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去观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设计性和实践性,在已开设的6学时基本实验中, 为保证实验效果,在实验开始之前要求学生完成与实验内容密切相关的预习,以 改善实验效果,提高课堂效率,避免走马观花式实验,并对每个学生定量分配实 验任务。为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实验中教师要介绍相关的工程背景,典 型工程应用实例等,以增加工程实践的内容。对于2.5周的课程设计环节,鼓励 学生采用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来完成。不仅可以提高作图效率,而且可以让学生 有更充足的时间理解设计的内容,提高设计的质量。同时,鼓励大家开拓新的题 目,而不再局限于二级齿轮减速器的设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 工程实践能力,增设了32学时的机械设计综合实验,进行机械创新传动方案的搭 建和计算机辅助建模分析。在已有的工程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动手实践。并注重开 展应用型、综合提高型和创新型等实验项目[5],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同时在实验开设期间,开放实验室以增加学生的课外学时。本综合实验中,学生 设计出了连杆式机械手、打包机等优秀的传动装置。

此外,为开展课外创新活动,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购置了车床、 铣床、钻床及数控雕刻机等加工设备,并配有教师指导机床的操作,为动手及创 新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身特长的平台。近年来,借助省级及院级大 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开展了爬壁机器人、自动化立体停车库、走迷宫机器人等江 苏省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结合学生的专业优势,顺利完成了实体模型的设计制 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从实验室走出的一些毕业生还成功实现了创业,将自己的产品推向了国内外市场。学生在实验室学 习期间,还参加了各类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竞赛,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如在第 14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s赛中,首次参赛,即在华东赛区赛中取 得亚军、在全国总决赛中取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在近几年举办的江苏省大学生机 器人大赛中,多次取得冠军、亚军、季军等成绩。实验室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 离不开平时对创新能力培养和重视的积累,也有力地证明了课程改革的有效性。

通过该创新實验室,也将机械设计的课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后续培养,延续 到创新作品设计平台上,有利于人才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满足了社会对新型 人才的需求。

三、结束语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大学生的机械创新 能力和实践能力,文章在分析机械设计课程现状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了一系列 改革和探索。机械设计课程改革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结合课 程的学习特点丰富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强化工程实践, 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张月芹 第3篇: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机械设备的运用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 位,并已广泛的应用到了社会生产中的各个领域,推动着我国社会建设事业的持 续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不仅对机械制造行业给予了更多 的关注,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随着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有 效的解决了机械设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困扰已久的问题,有效促进了我国机械设 备制造行业的发展。

一、当前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机械制造行业中,随着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研制和逐渐应用,就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 速发展,有效的带动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实用性和运用范围,不 断的对机械设备的仪器控制、设备自动化的管理和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给予了不 同程度的优化。与此同时,由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就是通过各种自动检测技术和对机械设备的相关功能进行控制这么一个装置,有效解决了在机械生产制造过 程中电力系统不稳定问题和通过实行自动化操作,减少制造劳动力,进行有效的 成本控制,改善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有效了推动了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

二、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1.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信息流中的应用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