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党章 > 小学生数学认知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小学生数学认知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来源:党章 时间:2019-10-14 08:02:42 点击:

小学生数学认知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小学生数学认知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数学学习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的学习内容相互 作用,进行同化和顺应,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新结构的过程。

因此,认知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及其数学素养 的养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呢? 一、遵循规律,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就 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是认 知能力形成的基础,在教学中应从多方面加以完善。数学认 知结构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是 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

1.遵循认知发展规律,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他们已有的认知和经验。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探索的积极性, 找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将抽象的规律放在具体的情境 和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索过程中发现乐趣,引发 数学思考,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学苏教版四 下《乘法分配律》一课,教师创设买5件夹克和5条裤子、6 件短袖衫和6条裤子这两种情境,让学生列出两组算式。

(1)观察猜想。

师(板书:65×5+45×5=(65+45)×5,32×6+45×6= (32+45)×6):观察刚才得出的这两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能大胆地提出一个猜想吗? (2)探究验证。

探究要求: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三个数。

②算出其中任意两个数和第三个数的乘积再相加的结 果。

③算出这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乘的结果。

④比较两次结果。

⑤小组交流探究结果。

⑥全班汇报,补充实例。

(3)总结提炼。

师:通过不完全举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加数分别 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对,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在提出猜想、探究验证、总结提炼的过程中,学生参与 其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活动经验。同时,学生的认知结 构得到了完善,从原先的模糊猜想到形成概念再到外化成简 练的表达,学生感悟到了操作的乐趣,收获了思维成长的喜 悦。

2.充分感知知识发生的过程,加强认知理解。

数学教学是一种思维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蹈人类 思维发展中的那些关键性步子”。教学苏教版二上《认识厘米》,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

师:瞧,蜗牛快快和乐乐在训练,他们想看看自己1分 钟能跑多远。快快跑了3根小棒长,乐乐跑了5根小棒长。谁 跑得远?为什么? 生(异口同声):乐乐跑得远,因为5比3大。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分析,但不急不缓地追问:有不一样 的想法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开始思考有没有其他情况。

生1:快快和乐乐跑得一样远。

立刻有学生反驳,教师请生1说说理由。

生1:如果快快的小棒短,而乐乐的小棒长,就可能会 这样。

全班学生开始思索,越来越多的人点头认同。

见此情景,教师继续追问:她的回答有道理吗?你有没 有得到什么启发?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很快想到:如果快快的小棒再长 一些,快快也可能跑得比乐乐远。

教师出示上述3种情况(如图1),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 思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3种情况? 学生在讨论中发现:比较长短不仅要比数的大小,还要 看他们测量用的小棒的长度。小棒长度不同,测量的标准不 同,就无法比较结果。

教师抓住这一契机,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长度单位。

从异口同声的“嗯”,到不一样的声音“咦”,再到学 生有理有据的辩驳,最终启发的火花在他们思维中闪耀,学 生的思维经历了一致、矛盾、否定、修正和完善的过程,从 而加强了认知理解,完成了对新知的主动建构。

3.操作验证,拓展数学认知结构。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 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 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小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较弱,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 拓展认知结构。教学苏教版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在 探索“45+31”时,学生通过摆小棒计算结果,一边摆一边 说:“先摆4捆带5根,再摆3捆带1根。”摆好后,学生指着 小棒说:“先算40+30=70,再算5+1=6,所以结果是76。” 拨计数器时,学生边拨边说:“先拨45,十位上拨4颗珠, 个位上拨5颗珠;
再拨31,十位上拨3颗珠,个位上拨1颗珠, 所以合起来是76。”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学习效果显著。因 此,操作验证能让抽象变具体。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 让学生在积累数学经验的过程中拓展认知结构,提升思维能 力。

二、掌握元认知策略,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元认知是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对当前正在进行 的认知过程和自我认知能力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教师应重视运用元认知策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有助于提 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教学苏教版四下《解决 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师出示题目:有一块长50米、宽40 米的长方形花圃,长和宽都增加了10米,面积增加了多少平 方米? 生1:10×10。

生2:50×10+40×10。

生3:(50+10)×(40+10)-50×40。

师(问生3):你是怎么想的? 生3结合图形讲解。

师:生1和生2分别求的是图中的哪部分?通过刚才的解 题,你有什么感受? 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应用画图策略解 决问题的优势,通过反思主动将新知识内化、理顺,以后, 他们就会自发地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复杂的图形面积计算 问题,从而化繁为简,建构新的、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天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指 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 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解放思想, 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给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 敢做的大舞台。数学游戏和有趣的情境恰恰迎合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 的体验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获得成 就感,提高自我效能感。例如:教学苏教版一上“认识10以 内的数”单元后,教师自编了数学游戏——“数字魔法师:
数字变变变”。

(1)移动一根小棒。

师:下面老师来给大家变个魔术。(出示:)这是数宝 宝3。(课件移动一根小棒,变成“5”)现在变成数宝宝5 了,我是怎么变的? 生:移动了一根小棒。

师:他提到了一个词“移动”,你能像这样把数宝宝3 变成数宝宝5吗?想一想,还能把3变成几呢?自己变一变。

生:可以变成2。

师:真神奇!还有这样的数宝宝吗? 生1:6移动一根变成9,还能变成0。

生2:9移动一根变成6,还能变成0。

生3:数宝宝0变成6,也能变成9。

师:看来,数宝宝0、6、9都是有魔力的数,它们可以 相互变变变。

(2)添上或拿走一根小棒。

师:我们换一种玩法,把其中一个数宝宝添上一根或拿 走一根,能不能变成其他的数宝宝呢?先试一试,再和同桌 说一说。生1:1添上一根变成7,7拿走一根变成1。

生2:3添上一根变成9,9拿走一根变成3。

生3:5添上一根变成6,6拿走一根变成5。

生4:0添上一根变成8,8拿走一根变成0。

师:8拿走一根还能变成几?还有吗? 生:还能变成9、6。

(3)我的游戏我做主。

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动、添上或去掉一根小棒,使一个 数字变成了另一个数字,我们还可以怎么变? 生:添上两根小棒…… 师:游戏规则是可以变化的,请你想一个游戏规则,和 同桌玩一玩。

游戏情绪的渲染和调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增 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一个长期的 过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任务要适合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积累经验,在师生对话、 生生对话以及操作验证中碰撞思维,享受学习的乐趣,让数 学思维在学生的心田悄然开花、结果。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