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城建 > [垃圾桶决策模式及其对当下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垃圾桶决策模式

[垃圾桶决策模式及其对当下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垃圾桶决策模式

来源:城建 时间:2019-10-10 08:01:23 点击:

垃圾桶决策模式及其对当下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垃圾桶决策模式及其对当下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摘 要:
垃圾桶决策模式;
学生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 一、前言 商业领域的管理科学较为成熟和发达。当人们开始研 究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时自然借鉴了商业决策模型,认为公 共政策制定过程是逻辑、理性和有步骤的活动。其目的是为 了追求总体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后来人们发现,公共政策和 商业领域有很大不同,片面追求社会资源最优配置其结果并 不总令人满意。因为决策往往受制于人知识领域的局限及处 理信息的能力,无法做到完全的理性和逻辑。但这种理想的 理性决策模式无疑具有指导作用的,称之为“古典模式”, 它假定决策者具有绝对的理性;
与之相对应的“行政模式” 承认决策者的局限性,而强调政策的满意程度。如在股票交 易中,“古典决策模式”力求在最低点买进在最高点卖出, 但无法预知真正的最低或最高点。而“行政模式”的思想是 只要达到了满意的收益即可;
后来的林德布鲁姆等人又提出 了“渐进主义”决策模式,转而强调公共政策实践中的稳定 性,认为决策过程要持续、渐进、有限度的进行,因为公共 领域中的问题往往高度复杂、不确定并充满争议,只有渐进 的决策模式才可避免无法预知的负面效应,降低风险。

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仅仅以上述模型并不能解释 所有政策产出,一些学者试图找到不同的决策模式,或对上述三种模式进行综合,或是另辟蹊径。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 的“垃圾桶决策模式(Garbage Can Model)”就是其中的 一个代表。其主要从反阶段论的角度来探索政策过程,并着 重关注组织行为中的非理性成分,展现了一个反理性主义的 视角。1本文介绍这一决策模式的学术主张,并结合当前我国 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及本人从事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感 触,探讨这一理论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二、“垃圾桶决策模式” 1972年科恩及其同事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发表了“组 织选择的垃圾桶模式(A Gorbage Can Model Of Organnizational Choice)”一文,正式提出这一决策模型。

认为决策程序是无序的,问题、偏好与解决方案之间并无一 致的逻辑推演关系。组织的决策过程表现为组织的无序状态 (Organized Anarchies),科恩等人认为美国大学就是这 样一种情况。这种状态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 Problematic Preferences,模糊偏好或目标 模糊。即组织决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偏好缺乏一致和明确的 界定;
处于这种状态的组织对整个组织本身所追求的目标不 明,并且各目标的先后顺序也不明确。决策者对于解决问题 的偏好要么是模糊的,要么会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有变化。或 者存在几个偏好不一致的决策者,像今天的大学,组织发展 到如此规模,它会同时追求许多不同的目标,这些目标又可 分为多项次级目标,这些目标之间就会出现矛盾不一的情况。因此,组织并非一种结构严谨的体系,而是一种松散的,能 够容纳各种理念的结合体。组织的决策者是透过行动来表达 政策偏好,而非以政策偏好为基础采取行动。

第二, Unclear Technology,手段、方法不明。指 人们很难理解和解释决策过程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 关联;组织成员通常只知道与本身职责相关的业务,对整个 组织的运行只有粗浅的认识,成员要在实践中学习,尝试错 误、在面对危机时摸索和思考解决的办法。例如在大学里, 参与学生管理的部门的职责可以粗略地从纵向和横向划分 如图1,横向上大致为党团机关、学生处、教务处、社区(宿 舍)中心,也包括各学生社团。纵向上为校级、学院级、系 部、班级,乃至各宿舍。以笔者多年从事高等院校基层学生 管理工作的理解看来,各参与学生管理与决策的人员就是图 中处在纵横方向交叉线的节点。他们对处于自己下方的学生 事务有一定的决策权,同时又与邻近的节点共同作用,并影 响彼此的决策,而处于他们上方节点的决策者的决策也会受 其影响。这些决策者们对教育目标和实现手段都有自己的理 解与认识,而教育效果的显现过程是漫长的,在处理相似的 学生问题时所采取的手段方法,甚至处理原则,都有可能不 同。

第三, Fluid Participation,流动参与。指组织决 策像一个舞台,参与者自由地进出于这个舞台,不同部门的 决策者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政策议题有着不同程度的参与,即使是同一政策议题,他们的参与也会因时、因地而异, 显现出流动性的参与特点。学校中处于各职能部门的决策者 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参与学生管理,共同完成模糊的组织目标。

决策参与者自由进出于决策场域,他们在不同问题和解决方 案上的参与程度各不相同,同时可能随身携带着自己所喜好 的问题或解决方案,并且今天的大学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 造性,这就要求必需重视大学生在高等教育参与过程中的主 体性。大学生自我管理,参与决策逐渐成为学校各政策制定 过程的考虑的方面。这也加强了学校学生管理决策过程的流 动参与特征。

三、当下大学生管理工作与垃圾桶决策模式 四、垃圾桶决策模式对当下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决策过程 的启示。

垃圾桶决策模式把组织决策看作是“由参与者将各种 各样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倾倒于其中的‘垃圾桶’”。来自组 织内部所有信息都被倾倒进垃圾桶,这些信息不仅包括与组 织现实面临的问题有关的信息,也包括同一时间里,其它产 生于个人日程或者其它计划方案的信息。同时,组织也趋向 于产生许多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常常由于缺乏适当的问题 而被丢进“垃圾桶”。各因素在垃圾桶里随机配对,最后形 成政策产出。2 根据此一模式,美国学者总结出“政策流”的决策分 析思路,认为影响决策过程的四种力量像四道河水,有时各自流动,有时又会形成交集,它们是问题、解决方案、参与 人员以及被美国学者金顿称为政策窗口(Policy Window) 的决策机会3(P235)。当政策窗口开启时,问题和解决方案 便会向它聚集。开启的窗口为问题、解决方案和参与者的交 叉汇合提供了机会。并且,参与者愿意动员充足的资源,推 动政策方案的制定。其他问题或解决方案则因没有动员足够 的资源而继续沉寂。而政策窗口的开启的时间很短,机会稀 缺。

垃圾桶决策模式在理论上打破了理性决策模式倡导 的“问题——方案——决策”的直线式思考路线,从方法论 角度看它将政策分析深刻地嵌入组织分析与制度分析之中, 提供了一个视野广阔的研究战略和有很强的生成能力的分 析框架4(P43)。从政策制定的实践角度看,它提出了一个容 纳各种方案、意见的更大空间5。

【参考文献】 林金辉.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的理论研究[M].厦门:厦门 大学出版社,2007.(9). ①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08级在职研究生,于华侨大学 华文学院担任学生辅导员工作。

[注 释] 1 2 5 张才新 夏伟明.垃圾桶决策模式:反理性主义的 声音[J].广州:探求,2004,(1) 3 丘昌泰.公共政策:当代政策科学理论值研究[M].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99. 4 郭巍青.政策制定的方法论[J].广州:中山大学学 报,2003,(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