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铁路演讲稿 > 中学尺规作图建议:中学尺规作图

中学尺规作图建议:中学尺规作图

来源:铁路演讲稿 时间:2019-11-03 08:02:20 点击:

中学尺规作图建议

中学尺规作图建议 尺规作图,顾名思义,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 图,它起源于古希腊的数学课题.尺规作图只准使用圆规和 直尺有限次,历史上关于尺规作图的著名问题较多,例如, “三等分角”、“立方倍积”、“化圆为方”和“高斯与尺 规作十七边形”等等.笔者作为青年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 不时观摩到教师讲授有关尺规作图的内容,对于尺规作图, 执教的老师各有标准,课后就该内容与老师们的交流中,发 现不少教师认为初中阶段涉及尺规作图的类型较少;同时, 由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 《课标》)中对所要掌握的尺规作图的类型和要求比以往教 学大纲有所减少,特别是在中考复习阶段,教师教学中对该 内容的处理“方法单一”或者干脆匆匆带过,学生只要掌握 或者就是记住基本的操作方法即可,对尺规作图在教学中的 作用认识不足,这个现象引起笔者的思考.尺规作图在现今 的初中阶段教学中可作如何调整?调整意义在哪里?在此和 大家做个探讨,谈一点自己的反思和建议. 1应鼓励学生尺规作图方法多样化 尺规作图教学,特别是在复习阶段,对作图方法的复习 只是将书本上的作图过程简单“过一遍”,学生只需理解这 一方法的由来甚至就只是记住即可.其实,方法的多样意味 着考虑问题的出发点的不同,所涉及的知识的也就不同.方 法的不同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大胆猜想、构思出不同于已有解决问题的画法.在构思画法的过程中,学生运 用所学知识对该画法进行必要的证明.在中考复习阶段,课 程内容已讲授完毕,教师通过对尺规作图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可使学生充分联系前后所学知识,并使知识得以“内化”, 理解更全面和深入.上述作法的原理在八年级即已知晓,但 在中考复习阶段,教师不仅只是帮助学生复习原有作图方法 的由来,还可引导学生分析原有作法,对原有作图的原理进 行新的认识,从而利用前后知识间的联系,突破成法.教学 中在复习处理上述案例1的问题时可以向学生提出是否可以 只作出C点即可?这样可引导学生通过发现△ABC为等腰三角 形,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作出∠C的角平 分线,即可知道该角平分线垂直且平分线段AB.在此过程中, 教师帮助学生从已有的思维定势中跳出;同时,也在一定程 度上展示怎样从已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学 生“问题意识”. 2教学中对尺规作图的重视还应加强 尺规作图是问题解决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笔者参加一 堂九年级关于三角形全等判定的复习课听课过程中发现,该 班(该班相当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偏低)相当部分同学无法确 定为什么“SSA”不能作为三角形全等判定的准则,不少同 学甚至认为“SSA”可以作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准则,课后 询问为什么不确定,同学反映教师对这个问题解释过为什么, 要求记住,虽然给出相应的解释,但他们理解起来有困难,因而难免有类似错误在做题中出现.同时,一些关于几何命 题(命题为真)的逆命题是否为真往往不易判断.在几何教学 中,针对某些这样的问题,用尺规作图很容易构造反例,而 且论证直观,思路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明力.同时,应利用 尺规作图对上述问题进一步深入(最好是学生发现,如果没 有,则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此问题解决.).由于此处作出的 ∠A为锐角,那么是否∠A为直角或者钝角时“SSA”也不成 立?笔者在同不少同学的交流中发现,绝大部分同学能清楚 的知道在∠A为直角时,“SSA”是成立的(在中考复习阶段, 最好由学生说明理由),但对于∠A为钝角,则相当多同学认 为不行,其实如图2,在∠A是钝角的时候,对边BC是最大边, 不可能有另外的解,即在∠A是钝角的时候,“SSA”依然成 立. 3.教材中尺规作图的基本类型偏少 按照《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教学中应强调让学生自己 动手,通过翻折、度量、拼凑、类比等方法进行几何操作, 那么,尺规作图正是包含这样的活动.实际教学中,尺规作 图是一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即在某种问题条件下,由学 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学生能作出一张符合要求的图形,即 使该图形较简单,也是一种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在 这个活动中,学生探索运用知识,构思作图方法,对所学知 识进行直观理解,兴趣和创新精神得以培养.在几何教学中 强调“观察、操作、推理”的今天,尺规作图的基本类型偏少.笔者曾将案例4中的问题请工作所在学校的九年级部分 学生试做,结果发现绝大部分试做的同学都能构思出解决问 题的办法:如图6,作出∠BAP的角平分线AD,利用切线的性 质,角平分线AD上某点即为圆心.找到该点,以该点为圆心, 以该点和点P两点距离为半径画圆即可.但接下来在如何确 定圆心所在位置,即过点P作直线AP的垂线与角平分线AD相 交时,学生们的做法出现较大差异,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 几种典型方法:作法1:直接利用直角三角板的刻度线与边沿 的垂直关系画出垂线.作法2:直接利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画 出垂线.作法3:直接利用量角器画出垂线.以上三种作法中, 第一种是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作法2与作法3是《课标》对垂 线的画法要求.实际上此题的尺规作法属于“过直线上一点 作直线的垂线”,该作法在以前的《教学大纲》上有,现在 《课标》已删除.删去了基本作图类型里的“过直线上一点 作直线的垂线”除了造成初中阶段尺规作图题的不纯粹,也 使教学中失去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笔者对其中部分同学加以 适当点拨后(利用画线段中垂线的方法或者等腰三角形的 “三线合一”性质),这部分同学均能理解并迅速利用尺规 画出题目所要求的圆.同时,还发现在案例4中有一个有趣 的现象,即参加试做的同学在画出类似图6的示意图时,相 当多的同学只考虑到给∠BAP作角平分线AD(可能与平时的 视觉习惯有关),忽视还有一种情况(图7).但当笔者请他们对图6再仔细看看时,所有学生都能发现这个疏漏,这便是 尺规作图在教学中具有的直观明了.但当笔者要求只用一个 中点作出边BC的平行线时,几乎所有的同学均不能用尺规作 出DE.该作图类型属于现在《课标》中没有的内容:“过一 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删去这一条对教学并无多大影响, 但这一条所涉及的作图原理对初中阶段,特别是八、九年级 学生而言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在《课标》倡导教学应使学生 “做中学”的理念下,删去这一条使得学生失去一个通过自 己动手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比较可惜.事实上, 案例4和案例5中作图所涉及的基本原理是初中阶段几何知 识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教师可利用这些基本原理, 创设较丰富的“几何问题情境”,学生运用这些基本知识, 借助直尺和圆规,在作图的学习活动中不断思考问题,寻找 问题解决的方法,正是一个观察、操作、验证的过程,这对 于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是有益的. 4反思和建议 在尺规作图问题上,以往的教学大纲同现在的《课标》 相比,教学大纲对几何作图的要求很高,需要掌握的类型较 多,包括“直线形”、“圆”、“比例线段”、“面积”四 类.在圆的部分,有作“内接圆”、“外切圆”、“旁切圆”、 “弓形”等;在比例线段中有“内分”、“外分”、“定比” 等;面积部分要求作“和已知正方形等积的正方形”等.其中的大多数已经不符合我们现在教学的发展,需要删减.但 是,其中的第一类:关于直线形的作图类型,即以下7条:1. 作一角等于已知角;2.已知三边或两边一夹角或两角一夹边 作出三角形;3.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4.过一点作已 知直线的平行线;5.平分一角;6.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 线;7.分一线段为n等份.上述7条却是应该保留的,这7条, 简单、准确、实用、理性,是尺规作图的精华所在,试想, 如果学生都理解以上7条作图步骤的由来,都能用圆规和直 尺将其作出,那么对整个初中几何知识的组成和结构就会有 个清楚的认识[2].有了这7条,本文案例中涉及的一些问 题也就迎刃而解.实际教学中,这7条学生十分容易理解和 接受,也便于操作.《标准》没有1,3,4,却要求5,6, 这一点值得商榷.同时,上述7条与图形运动有密切的联系. 《课标》强调图形的运动,包括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 尺规作图是实现图形运动的极佳手段.从逻辑上看,尺规作 图作为图形变换的一种手段是成立的[3].比如,作一角 等于已知角的操作中,先是用直尺作一条射线,再用圆规以 已知角的顶点为端点,在已知角的一边上画弧截取一段线段, 再在射线上截取线段,使其长度等于已知线段,其中截取的 过程,实质是以射线端点为圆心,以已截取线段长为半径画 弧,交射线于一点,其中射线的端点是所作的线段的一个端 点,弧与射线的交点是线段的另一个端点.这里体现了线段 的两种“运动”,用圆规在射线上截取线段的长度,可以看作是平移,而画弧的过程,实质是旋转变换.再如,平分一 个角,使用圆规直尺可以顺利地作出来,且方法严谨缜密, 这种基本的作图方法,是学生掌握图形对称的直观根据.鉴 于此,笔者认为在初中阶段的几何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学习情 况,创设问题情境,适时将以上7条中的某些部分引入教学, 对已有的尺规作图方法进行充实和完善.同时,在教学中可 采用这样的步骤:①要求学生画出草图,假设图形已作出;② 根据图形分析画法;③利用尺规严格操作并写出作法;④对 作法进行证明,某些作法来由尽可能要求学生“一法多证”. 学生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作图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猜想、 观察、操作、验证的过程,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