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年终述职 > 趣味课堂可以上什么【通过教学改革,使初中历史课堂成为趣味课堂、互动课堂、和谐课堂、自主课堂】

趣味课堂可以上什么【通过教学改革,使初中历史课堂成为趣味课堂、互动课堂、和谐课堂、自主课堂】

来源:年终述职 时间:2019-11-06 07:51:35 点击:

通过教学改革 使初中历史课堂成为趣味课堂、互动课堂、和谐课堂、自主课堂

通过教学改革 使初中历史课堂成为趣味课堂、互动课堂、和 谐课堂、自主课堂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通过教学改革,使初中历史课堂成为趣味课 堂、互动课堂、和谐课堂、自主课堂,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快乐学史。

[关键词]学生 教师 初中课堂教学 当前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不再以“知识传承”为主,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初中历史教学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学史也从“苦学”变为“乐学”, 尽情享受学习历史的乐趣,最终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等 综合能力在知识的传承中必然会得到发展和提高。那么如何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 打造活力课堂,让学生快乐学史呢? 一、趣味课堂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孔子有云“知之 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家斯宾塞认为:“凡痛苦的功课就使 知识为人所憎恶;
凡愉快的功课就使知识为人所喜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本领,而在于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同学们兴致 勃勃,乐此不疲,笑声阵阵,书声朗朗。学习,真正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因此, 面对新教材、新课改,课堂教学要千方百计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课堂开始后10分钟,学生思维还未进入最佳状态”,因 而创设历史情景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最后15分钟,学 生大脑进入疲劳状态,注意力容易分散,此时,再次创设情景,能将学生分散的 注意再次集中。我们使用的人教版历史教材,每课都有一个导入框,教师可以依 据此形式,适当补充材料,创造情境,让学生从感情上先接受。如人教版八年级 上册《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课,我设计这样一个情境:1937年7月7日晚 上,夜色深沉,四周一片寂静。驻守宛平城的国民党第二十九军的官兵们却不能 入睡。他们个个严肃,严阵以待,究竟有什么战情呢?教师通过这样一个场景设 计,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然后再指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卢沟桥的位置,教师叙述“卢沟桥事变”发生前夕华北的局势,与学生共同复习第14课内容,使学生能从 介绍中了解“卢沟桥事变”是日军蓄谋已久的侵华计划。这样,学生由求知的愿望 出发,不断寻求答案,达到不知不觉地参与教学的目的。

(二)渗透时事,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学生不易理解,也就 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教师应该注重寻找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日常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与历史有关联,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 主义诗人屈原;
神庙中供奉的“药王”就是唐朝的大医学家孙思邈;
我们用的电灯 泡是爱迪生所发明;
在讲祖国统一大业时,展示了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新闻等, 让学生感受到现实与过去之间的紧密联系,“历史”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在 我们的身边,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结合历史书籍、影视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学生大都喜欢看小说、影视作品。在教学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 生联系看过的历史小说,影视片,深刻地体会其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说在讲授七年级历史上册关于武则天时,由于学生在大量的影视作品及书籍 中对这个人物有所认识,在她身上有很多见闻和疑问,于是我让学生在课外搜集 资料,在课堂上我再对这些内容进行分类,哪些是历史真实的面貌,哪些是后人 杜撰的,最后给这一历史人物一个客观准确地评价。

二、互动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了学生的心扉,怎样才能让这种兴趣持久下 去?教师应该将历史课当成艺术品,精雕细琢后才奉献给学生,以精湛的技艺征 服学生,获得学生的心。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大胆展示自己的 才华,充分表现自我,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舞台。

(一)、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去感染学生。

第一 充分利用与教材相关的地图、表格、教具、电化教学,进行直观的 形象教学。使历史教学图文并茂、声形俱在、情景交融,历史知识由抽象变直观, 由遥远拉至眼前,变静态为动态。

第二 利用诗词、典故、成语、俗语、歌曲等,活跃教学。如讲述东汉班固时运用“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两个成语;
讲东晋王羲之的楷书时, 用成语“入木三分”。让学生在愉快、欢笑中接受历史的熏陶,淡化紧张疲劳。这 既活跃了课堂,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

第三 设问置疑、变换角色,展开讨论。通过设问置疑,可激发学生对历 史内涵、奥秘的探索,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进入到理性认识领域。如讲“戊戌变法” 时,学生对袁世凯出卖变法非常愤慨,教师可问假如没有袁世凯出卖,“戊戌变 法”能成功吗?讲到“一战”时,老师也可问假如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会爆 发吗?这样的设问往往是“一石击起千层浪”,而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让学生唱 主角,各抒己见,争辩讨论,尔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达到师生双边的互动。

(二)、用美的语言艺术去吸引学生。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通过语言艺术的描述来完成的。那么,课堂语言艺术水 平的高低,是上好历史课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语言艺术讲究的是语言准确、生 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音色悦耳,通俗易懂等。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艺术, 把“死”的历史讲“活”,让学生有 “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一课,我请一位学生当导游,其他学生当游客。

并设计这样的问题:“假设你带着游客要去参观北京长城,那么你该如何生动介 绍它,使你的游客对此行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枉此行呢”,学生自然会进入假设 的情景中,思索如何达到生动的介绍这个要求。接着我又问学生:“你们还听说 过哪些有关长城的故事吗”通过这样的语言问答,师生走进了书本,走进了历史,走 进了心灵,打破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的界限,拆掉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篱笆,跨越了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鸿沟。

(三)、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去激励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否则,无论语言多么生动、精彩, 分析多么深刻、精辟,也未必是理想的历史课。教师要当好“导演”,让学生当“主 角”。我们可以通过分组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编排历史短剧、扮演历史人物等形 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始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听 课状况,察言观色,因势利导。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循循善 诱,特别是对于学生回答有困难时,要立即点拨、提出思路。多一点关心、鼓励, 少一点批评、斥责,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信任、温暖,学生自然也有信心去学,也 敢于畅所欲言,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而激活了历史课。记得在讲述北宋 “澶渊之盟”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当时班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这说明北宋的腐败无能,但战争结束,有利于两国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的发展”。

当时,我让全班的同学以热烈的掌声为他喝彩,及时对他的回答进行点拨,我觉 察到此时此刻的他内心的喜悦,以后我发现他上课的眼神专注了,作业按时缴交 了,结果他的成绩也上升了。

三、和谐课堂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课堂教学须以“情”贯穿始终,点燃 学生心中的情感,使师生能进行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师生互相交融,互相 接纳,互相包容,共同构筑和谐课堂。

以“情”感人也就是课堂教学要充满情感。课堂教学如果只是让学生听得清, 听得懂,那只是最起码的要求,教师需要运用情感的独特作用,让历史教学感人 肺腑。教师须学会“燃情”,则是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全情 地投入到历史课的教学活动中。那么教师要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过程,用心营造 轻松愉快的气氛,设计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等,悄悄地点燃学生的情感。教师还 要学会“煽情”,让学生的情感更深、更持久。因而教师在是非、善恶、美丑等问 题面前,要表明自己爱憎分明的态度DD讲到快乐之处自然脸上要带笑容;
讲到 愤怒之处时,情绪要激昂;
讲到悲伤之时,声音要低沉。教师只有发自内心深处 的真实情感,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www.haoword.com# 以“情”感人,还要善于发掘情感素材。《课程标准》强调:“在历史知识 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 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可见,新课标重视对学 生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培养、人格的塑造、能力的提高等。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 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如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教材的各个部分都扣住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个中心。在讲述“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国际情况”和“鸦 片的输入”时,需注意阐明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一个偶然的历史事情,而是英国 资本主义的扩张,急于向外掠夺的必然结果,英国把大量的鸦片偷运到中国,给 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而突出说明中国人民开展的禁烟运动是反侵略的 正义表现,也是一种爱国的具体运动。讲抗日战争时,让学生观看《南京大屠杀》、 《地道战》、《八路军》,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 民族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自主课堂。“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初中历史教学应着眼于想方设法 开启学生的悟性,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真正成为了学生 自己的事情。

(一) 让学生掌握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历史是人文学科 ,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它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等。教师应指导学生去主动 获取历史知识。

初中历史教科书涉及大量真实、规范的历史资料,课本中有正文、小体字、 图画、注释等琳琅满目,让学生全部都记住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教师要指导 学生通过阅读来提取有用信息。如课文中插图,是要使学生从图中获取对应的知 识,而不是当成好看的画来欣赏的。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 切实的提高。

当今是信息的时代,有的学生从课外书籍、影视作品、网络等得到大量的 历史资料,其中有的真实,有的不真实。如果学生从这些渠道得到了资料,教师 要充分肯定学生这种求知精神,但要善于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分类,了 解哪些是历史的真面目,从而培养学生甄别资料的能力。

(二)让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概念等知识的获取一般是通过记忆 来完成的。因此,让学生掌握记忆技巧便至关重要。

对知识点、概念的识记,教师要提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如:复述法、 简单图示法、归类记忆法、串线记忆法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如八年级上 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可用“一、二、三、四”进行归纳记忆,即:一条主 线──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二次农民运动──太平天 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三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四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包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 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则要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

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等内容,靠死记硬背肯定不行,如何化复杂为简单,化难记为易记呢?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和重组能力是一把金钥匙。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多而杂,我经过加工,提取记忆要素为:背景:帝国主义 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战争 危机(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时间:1914-1918年。经过:三条战线:东线、 西线、南线;
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

性质和影响: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战 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 样学生因线索清晰而容易记忆。

(三)让学生掌握理解问题的方法。

历史知识体系是系统、完整的,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学习内容为 立足点,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 完整地理解历史知识。如《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既有历史的渊源,又与现实 紧密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用历史事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 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并联系当前国内形势,批驳台独分子为分裂祖国制造的 “一中一台”谬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海峡两岸的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的理解。

(四)让学生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社会发展到今天,前人积累的知识如 恒河沙数。教师如一味传授已成定论的知识,会使学生“淹没”在理论的海洋中而 迷失自我。学习知识,关键在于会不会灵活运用。这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动脑 筋”和“活动与探究”中的问题,启发学生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分析评 价历史人物与事件。同时,教师还需注重设计历史的“典型事例”,使学生通过对 “典型事例”的学习,加深对同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实现知识的迁移。

总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教给学生真实的历史是我们的孜孜追求;
作为 一堂历史课,讲求真实是教学的底线。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地向课堂注入“活 水”,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积极向上、乐观主动的, 学习与 快乐相伴,学史也变得轻松自如。让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伴随他们在学习中快 乐地成长,是我们的希望。二0一二年十二月六日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