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领导干部述职 >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入融合的困境与对策以江西外语外贸来鑫产学研基地为例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入融合的困境与对策以江西外语外贸来鑫产学研基地为例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来源:领导干部述职 时间:2019-10-05 07:50:14 点击: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入融合的困境与对策以江西外语外贸来鑫产学研基地为例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入融合的困境与对策以江西外 语外贸来鑫产学研基地为例 一、江西外语外贸来鑫产学研基地概要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外语和外贸为拳头的 老牌高职院校,为顺应时代发展进一步培养合格人才,学院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一百多 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开发、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共建展开了多方位的合作,取 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比如企业的短期逐利 性,政府的投入不足,学生的认识度有待加强等,致使校企 合作往往很难深入推进,短期化和松散化严重,校企合作很 难收到事先预设的效果。

针对校企合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充分利用本院资源,加大开放性校企合作力度,从众多企业 中优选出了东阳来鑫工艺品有限公司,将企业引入学校,由 企业和学院共同投资建设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来鑫产 学研创新实验区,探索一种“实体融合型”校中厂模式,以 期将校企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原国际贸易仿真实训的 基础上,按照外贸公司业务部门办公室建设标准,与来鑫工 艺品有限公司共同投资230 余万元建设仿真实训和外贸实战 为一体的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来鑫产学研创新实验区。

建筑面积1100 平方米,建有业务部、产品采购部、样品室、 电子商务室、运营培训室、美工培训室、摄影培训室及公司各经营和职能部门办公区等,能满足整体公司运营办公需求, 可容纳20 余名企业员工同时指导120 余名师生工作和学习。

由来鑫注册外贸公司,在学校以公司的名义真正开展传统外 贸和跨境电商业务。师资队伍由公司实际操作业务的一线业 务员和学院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顶岗实习的老师组 成,采用边学边做的教学模式,教师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让 学生在参与真实业务的基础上学习职业技能。在国际经贸类 专业二年级学生中进行优选组成订单班,结合岗位能力要求 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具有示范作用、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 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课程体系由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企业 文化、企业业务和素质拓展等五个模块构成,丰富并与实际 相结合,能满足学生职业发展和专业学习的需求。基本上在 企业学习的学生完全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安排 就业,称为“订单班”。

二、合作的问题与困境 试实验区以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打破了原有专业培养 的一些限制,实施专业融合与创新,探索了一种新的“工学 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也构 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应该说前期准备得非常充分,但项 目开展了半年后,就有不少学生陆续要求退出。学生反馈的 问题是:课程模块内容与实际所学落差较大,专业理论知识 学习不够充分;
企业的行政上班制度太辛苦,感觉就是在打 工,感受不到大学生活的丰富性(企业要求寒暑假上班);
专业技能针对性太强导致就业选择面太小等。企业抱怨优秀 学生留不住,企业投入得不到相应回报,学校认为合作规模 太小不能带动更多学生就业。归纳起来最主要的矛盾体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
(一)企业重视即时利益,不利于学生长期职业生涯发 展 来鑫产业园区虽然是在校建企,在办公经费、税收方面 给予了企业很好的平台,但企业毕竟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订单式”培养是以企业的“订单”为导向,以企业实际要 求来培养学生,突出强调工作岗位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目的 是使学生能迅速适应岗位需求,从而创造利润。直接针对的 是学生岗位问题甚至直接把学生当成企业员工来看,希望学 生能快速产生效益,比如快速出单为企业带来利润。然而大 二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期和职业准备期,由于对企业 实践的需求而进入订单班学习,但企业要按照企业制度来规 范管理,一来学生很难完全以社会人的角色适应企业的管理, 二来企业不可能对学生采取均衡的教育培养。企业采用的这 种培养模式,相当于提前给学生指定了今后的就业方向。这 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做了职业生涯的决策,然而这种决策完 全是从企业的利润导向出发,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人性格和兴 趣导向,学生的天赋和创造力得不到培养和提升,学生在面 临就业时就没有更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这对学生的职业生 涯和终身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工作培养的单一性和学生职业兴趣多样化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在背离人的发展的主体性、 全面性和持续性同时也使得学生开始有不同的思想看法。因 此,有不少学生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有很大的思想动 摇,比如觉得企业不够人性化,压榨了自己作为学生的休息 时间,或者对个人在企业学习的前景不看好,或者在有自己 的选择时必然要选择脱离企业回到正常教学中来,这样一来 对企业来说浪费了企业的前期大量资源投入,二来对学生本 人来说教育也缺乏连续性,属于断层式教育,这在一定程度 上意味着合作的失败,企业、学生、学校三方都利益受损。

(二)合作难以实现规模效应,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企业希望学生能源源不断地进入企业,在为企业提供免 费的劳动力之外又可以为企业创造财富,同时企业还可以对 参与培训的学生进行优胜劣汰,选择优质生源作为企业日后 的员工。学生希望能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在企业接受 实训,能快速掌握岗位技能以便日后在就业中有先入优势。

对于学校一方而言,投入了资金和场地希望企业能批量对学 生进行培训为日后就业打好基础。这就形成一个很明显的冲 突,企业希望学员进入后至少两年时间在企业培训学习工作, 等同于企业的员工,连寒暑假也正常上班,这样才能保证这 批学生能为企业创造利润,而参与培训的学生大多不愿为企 业长期无偿服务,一来他们认为企业所学不需要太多时间便 能够上手,同时也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再者认为企业 剥夺了他们正常受教育的时间,他们等同于打工而且没有收入,得不偿失。所以学生极少能在企业长期呆下去,而没有 进入企业的学生又有一批想在进入社会前能接受企业的相 应培训,学校也希望企业能多给学生机会,让更多的学生接 受企业的培训形成规模效应的良性循环。如果不能找到共赢 的机制,不能让企业、学生、学校三方获益,校企深度合作 就很难持续,也必然给三方的长远利益带来严重的损害。

三、走出困境的建议与对策 (一)建立“导师制”,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建立“导师”制度,由学院派出专门的专业老师对订单 班进行全面跟踪,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学习和工作 中的矛盾困惑等方面加以引导和疏通,特别是引导学生掌握 正确的学习和工作方法,正确处理专业实践与专业基础学习 的关系,正确处理工作中的人际交往关系,正确理解技能培 养与素质培养的关系等。引导学生在企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的同时加强创业创新、人文素养、为人处事、道德品德方面 的学习,让学生在接受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全面发展,为日后 的长期生涯规划打好基础,而不是如园区现在单一针对学生 岗位技能的培训,比如美工就纯粹美工,跟单就只是跟单, 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觉得自己感受到学校 和企业的双重关怀,乐于在企业长期学习工作。

课程体系结合企业的岗位要求和学科专业要求进行设 置,具体可以划分为学院课程和企业课程两个模块。其中, 学院课程由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组成,企业课程由专业技能和能力拓展两方面组成。学院课程由学院派出双师型教 师进行正常教学,企业课程由企业导师指导。其中,能力拓 展课程主要是为了拓宽和加深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可 能转岗的迁移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创新能 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力拓展课程可提供相应的内容,由 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和就业偏好进行自主选择, 以此依据学生的职业倾向拓展修课范围。每个模块的老师都 必须有非常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很好的胜任力,最重要的是 要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不能让学生随意参与到企业项目中, 使那些真正学有余力的学生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学习,让学生 感受到在学校学习的同时能进入企业学习是一种荣耀,是一 种机遇和福利。

(二)循环式的人力储备资源培养模式 以目前来鑫产业园区而言,学员从国际经贸类专业大二 学生中优选进入订单班一直到毕业,一年半的培养期,没有 其他学员再加入,一来这期间学生会受家长、同学和其他企 业各方面的影响,稳定性不够,二来到企业学习实训的人员 有限,这必然会使得学校投入不能满足产出。但是简单的批 量定期,又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因为企业投入大量的人 力物力对学员进行培训,但学员培训完成后刚要为企业带来 效益的时候又要换一批新学员,没有企业会为了社会效益而 忽视自己的经济利益。实际上企业岗位有三个月适应期的学 生就基本能上手,特别是跨境电商岗位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循环式的人力储备资源培养模式是很好 的解决之道。企业、学校、学生可以签订三方协议,企业免 费批量对学生进行培养,但同时获得学生就业的外包权,当 然这种外包也是在学生愿意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外包。那么企 业在培训中就不会有投入得不到回报的担忧,同时也不会有 优秀学员流失的隐患,并且可以在这种模式中获得长期利益。

学生能更愿意接受企业的培训,实践技能得到锻炼,将来就 业也面临更多的选择,同时对于学院来说,这种模式必然也 会提升就业率,为学院带来很好的声誉,三方获益,良性发 展。

[参考文献] [1]李沅栋,刘辉.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风险分 析与规避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06). [2]杨扬.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矛 盾与发展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08) [3]张容.以行业为主导构建“大订单式”的人才培养 模式[J].职教论坛,2006(02). [4]马成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 (23). [5]杨成.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D].中南大学,2009. [6]韩爱群.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 [D].湖南师范大学,2005.[7]邹伟.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 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8(0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