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个人述职 >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信息检索》课程改革初探_信息检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信息检索》课程改革初探_信息检索

来源:个人述职 时间:2019-10-04 07:54:20 点击: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信息检索》课程改革初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信息检索》课程改革初探 我国教育一直提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对于国内 各大高校而言更是如此。20世纪初受到欧美大学教育模式的 影响[1],我国高校也开始注重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 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学习能力,然后再进行专业知识学习, 最终达到不同学科知识融合、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2]。其 中,信息素质教育是通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现代 人类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必要条件。在国内高校中,信 息素质教育的表现就是开设信息检索的相关课程。早在1984 年和1985年,国家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 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和《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 几点意见》,直至2002年,又明确指出:通过开设文献信息 检索课程以及其他多种手段进行信息素质教育[3]。其后为 了适应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课程逐渐更名为“信息检索” 或“信息检索与利用”。

信息素质教育 1.信息素养的概念 所谓“信息素养”,就是指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有效地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这里面包含三 层意思:搜索的方法、评估的准则和信息的运用。

2.信息检索课程开设的目的 开设信息检索课程有三个目的:①培养学生的信息意 识;
②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解决 问题的能力。现代社会知识爆炸,如何发现、鉴别和获取信 息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社会能力,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使 学生切实感受到信息检索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工作效 率和综合素质,并逐步养成规范、良好的检索习惯。

3.国际信息素质教育的最新动态 2014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媒体与信息素养召开 了一些重要会议;
2014年11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制 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教育的框架,取代之前的高等教育信 息素质教育[4]的标准,并于2015年初执行。与之前相比, 外延扩大了,除了包含之前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之外,增加了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媒 体素养(Media Literacy)和可视化素养(Visual Literacy);
2015年1月著名的慕课平台Coursera上线了信 息素质教育课程Metaliteracy。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为了早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 的跨越,教育部通过合并等手段在原来的大专院校基础上筹 建了一批本科院校,即新建本科院校。商洛学院即其中代表 之一,2011年起又成为省市共建高校,2014年被陕西省教育 厅确定为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由于地理 位置及办学条件的影响,我校的信息素质教育一直没有直接 体现出来——即没有开设文献检索相关的课程。直至2010年,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专业首次开设了“信息存储与检 索”课程,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18学时,1学分。此后, 为了适应学校的发展,我校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处于不断变 革中。

(2)课程内容的变化 从上述表1至表5列举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我校信息 检索课程自2010年开设以来,不论从课程性质、内容,还是 教师专业素养、学生检索能力一直处于不断规范与提高的状 态[5],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①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地位 不明确;
②课程覆盖面窄,授课对象单一;
③授课教师队伍 单一,缺乏专业人员;
④教学模式单一,资源匮乏;
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考核机制单一。

信息检索课程改革的对策 1.提升课程地位,明确课程目标 信息检索课程地位的提升,需要引起学校领导及图书馆 领导的重视并大力支持,明确该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中的地位,把该课程引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通识教育模块中 [6],在全校范围内引起重视。尤其是自升本以来,毕业论 文成为困扰每届本科毕业生的一大难题。如何写作出规范的、 有价值的毕业论文也成为考验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重要指 标。就我校而言,直到现在还有大部分学生仅使用简单的搜 索引擎(如百度、谷歌)来完成毕业论文的资料查找,根本 不使用数据库资源,检索能力令人堪忧[7]。

2.扩大授课面积,实现信息素质教育 现有的信息检索课程覆盖面窄,开课专业只有信息管理 与信息系统,每届学生50人左右,相对我校31个本科专业, 每届学生2000人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在应用型人才培养 模式下,不仅是毕业设计要用到信息检索,在每门课程学习 期间、课程设计环节、大学生创新活动、各类学科竞赛中,都会涉及到信息检索[8]。同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 要用到信息检索。信息检索与计算机应用、外语并称为当代 大学生必备的三个本领。因此,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信息检索 课程,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提升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已迫 在眉睫,养成规范、良好的检索习惯,从而实现信息素质教 育的普及。

3.优化整合教师资源,引入专业人员 迄今为止,我校信息检索课程的讲授虽一直面向信息素 养教育,但因授课教师均是来自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关于这 方面的教学研究也局限于教师本人的自我研究,内容难免过 于片面。因此,亟需图书馆学或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本课程的 教学与研究工作,突破专业瓶颈,增强专业理论研究,共享 经验交流。

4.创新教学模式,积累教学资源 教学模式力求多样化。由传统的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 发展到:理论讲授+上机实践+小组讨论+讲座等多元化教学 形式,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完成教 学活动。教学案例的选取尽量迎合学生兴趣,小到一首歌曲、 一部电影、网络中的热门话题,大到学科竞赛、课程设计资料收集,无一不体现出信息检索。分小组让学生完成信息检 索任务,再进行组间互评,最后总结检索过程中用到的专业 知识和方法,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活动,教学于无 声处。将每届学生的优秀案例保存起来,教师之间不定期讨 论教学方法,共享教学资源,为创建网络教学平台积累资源。

5.激发学习兴趣,改革考核机制 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变换教学方法,从学生日常生活案 例入手,引入信息检索课程,直至专业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检 索与利用,由浅入深完成信息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各类 信息检索大赛,提升学习兴趣。2015年,我校学生首次参加 万方数据库陕西高校“知识伴我行”的检索大赛,6人参赛, 1人获得三等奖,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 程考核也由原来的理论考试占70%比例,下调到50%,加大平 时成绩和实践环节考核,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综上所述,信息检索要想成为衡量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 重要标准,那么必须引起领导层面的足够重视,成为高校通 识教育的核心课程。教学人员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养成规范、良好的信息检索习惯, 提高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和综合素质,实现信息素质教育的 普及。参考文献:
[1]梁定澎:《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模式》[EB/0L]. (2006-10-7);
[2013-10-19],http:
//www.general.nsysu.edu. tw/download/papers/no01/. [2]王连球:《高校强化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对策及其 对策分析》,《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19期,第56-57页。

[3]刘敏:《通识教育视角下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改 革研究——以信息检索课程为例》,《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 年第1(203)期,第67-70页。

[4]江嫒嫒、张晓娟:《中美高校信息素养指标体系及 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图书情报知识》2010年第4期, 第58-64页。

[5]隆茜、熊利红、郑伟:《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及 文献检索课创新》,《图书馆学刊》2010年第8期,第56-58 页。

[6]李远明、王文兵:《信息能力视角下的高校检索课 课改——基于选课学生的问卷分析》,《现代情报》2014年第34(2)期,第136-141页。

[7]赖茂生、屈鹏:《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调查分析》,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年第1期,第96-104页。

[8]周剑:《本科生信息检索能力实证分析——兼论《〈文 献检索〉课程改革》,《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年第39(2) 期,第121-129页。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