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决心书 > 公共管理监督体系 [公共管理专业能力体系创建和改革]

公共管理监督体系 [公共管理专业能力体系创建和改革]

来源:决心书 时间:2019-11-08 07:58:54 点击:

公共管理专业能力体系创建和改革

公共管理专业能力体系创建和改革 一、能力本位理念的嬗变与价值审视 (一)能力本位理念的内涵与价值能力本位理念既是一 种新型现代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国内学界广泛认同的哲学理 念,为人的社会实践确立了新价值取向,有利于推动社会向 前发展。能力本位理念发轫之时具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与目 的性,强调以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以全面分析职业角 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 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 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核 心技能、核心技术、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 提供更多的帮助。它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需具备的能 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1]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诉求“以能力求发展、以能力为 本位”,能力本位论已成为得到国内学界广泛认同的哲学新 理念,为人的社会实践确立了新的价值取向和内在规范,有 利于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一理念对人的能力作了哲学上的 阐释,使其成为指导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理念,也为“能 力本位教育”增添了新的特色内涵,即告别传统的知识本位 模式,以受教育者个性发展为出发点,以充分发挥主体性为 主要手段,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和任务的人才培养 模式。它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开发,强调人才培养对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强调受教育对象个性培养与发展 的社会过程;
以能力为教学的主轴,根据一定的能力观分析 和确定能力标准,将能力标准转换为课程模块,并选择新的 教学改革路径。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特征 (一)强化能力培养,成为时代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 总要求与新要求新世纪始全面启动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其核 心就是能力教育。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 六次集体学习和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两次讲话中分别强调,在 人才培养上一定要“强化能力培养”,坚持以“能力为重”。

这是对现行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深刻反思,更是社会发展对 高校教学改革的总要求与新要求。201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 实施的“卓越计划”就强调实际工作平台上的经验、体验、 技能、技术和知识的协调统一性,注重理论课和实践课相融 合,并注重综合训练以及创新意识与精神培养、创新能力训 练等。

(二)多维复合特征,是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 培养的新期待综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本科阶段教育的人 才培养模式应更多地体现为素质取向而非职业取向,传授与 训练多种知识、技术与能力将成为必然趋势,“文理渗透”、 “理(论)实(践)交融”、“跨学科揉合”等成为有效本 科教育的关键词。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情 况的多样性,从一个侧面也表明了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的多样性与广延性特征,实际上也是社会对公共事 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多维复合型” 也将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向度。

(三)高端综合化趋势,是公共管理事业对人才素质能 力的高要求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广泛的就业面向,且岗位 要求的高端化综合化的趋势,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求 极高,现行的学科型专业教学计划在规划学生应该掌握的知 识结构时,从学科体系对知识的要求考虑较多,对学生将来 职业发展的需要则考虑较少或者很难去考虑它,公共事业管 理专业“教学计划与社会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 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改革亟待破解的一项难题。

三、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能力体 系构建 (一)扎根理论方法及开放式调研设计“扎根理论” (groundedtheory)是一种质的研究的方式,由格拉斯 (Glaser)和斯特劳斯(Strauss)于1967提出。其主要宗 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 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 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在哲学思想上,扎根理论 方法基于的是后实证主义的范式,强调对目前已经建构的理 论进行证伪,特别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注重采用实地观察、 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强调从行动者的角度理解社会互 动、社会过程和社会变化[4]。本研究借鉴了扎根理论开放式调研的思想,确定当前及未来公共事业管理职业应备能力, 以尽可能确保研究与改革的有效性。2010年10月至12月,课 题组进行了开放式调研,访谈提纲涉及被调查者的姓名、年 龄、性别、职业等人口学变量,以“公共事业管理职业应该 具备哪些关键能力?”这个开放式问题为题,采用统一的访 谈提纲,抽调山西某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受过教育科研方 法训练有责任心的师生50人,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MSN、 网上留言板等间接访谈以及面对面直接访谈等方式,每位至 少调查10个不同岗位的公共事业管理领域职员。

(二)资料整理过程1.领域划分为方便统计,研究者将 公共事业管理职业领域划分为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社会事业 管理部门和社会事业服务部门进行归类。被调查对象涉及:
教育科研领域153人,包括教师、辅导员、以及校长、院长、 部门主任等管理人员;
社会事业管理领域128人,包括人民 政府、教育局、公安局、卫生局、工商局等管理人员;
社会 事业服务领域198人,包括国企、银行、信用社、通信行业 等管理者,三个领域合计共调查479人。2.扎根理论编码首 先,对开放式调研结果进行初步登录,提取出访谈记录中关 于能力1的关键词,并记录相同关键词重复的频数。同时, 采用类似的方法记录调查对象的基本内容,形成第一级的分 析结果,即一级编码(开放性译码)。其次,对一级编码的 结果进行综合、归纳,将同属于一个类别的关键词划分到一 个范畴内,并根据范畴的具体内容予以命名,形成二级分析结果,即二级编码(主轴译码)。第三,对二级编码结果进 行进一步综合、归纳,将同属一个类别的范畴命名继续归为 一个范畴,同时给予命名,形成第三级分析结果,即三级编 码(选择性译码)。

(三)编码结果及分析表1展示了三级编码的过程。由 原始数据形成32个一级编码,根据各能力所指向内容,经过 综合归纳统一划分为5个范畴,最终归结到2个三级编码上。

从三大类别职业群的一级编码结果中可以看出,不同职业领 域的人对于公共事业管理职业应备能力认识上基本保持一 致,只是在各种能力进行强调的比例方面有所侧重。在对原 始访谈记录分析、提取过程中,发现被访谈者在谈到从事公 共事业管理领域工作应备能力时,还提到意志品质的内容, 如诚实、耐心、有包容心、责任感、有亲和力、吃苦耐劳等, 这些内容不符合本研究所限定的能力的范畴,故未予以统计。

但此结果也表明,意志品质对于个体工作成功与否发挥着重 要作用。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是心理学对于能力的常规划分, 是人们对于能力的普遍认识。一般能力其实也是平常所说的 智力,人要完成任何一种活动都离不开一般能力。在本次调 查中所涉及的一般能力包括个体的认知水平与交往能力两 个方面,说明在从事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个体的认知水平 与交往能力发挥着广泛影响,而特殊能力(笔者称之为专业 能力)则是从事专业活动应备的知识准备、技能掌握及组织 管理能力。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力本位的教改路向选择“能力 本位”理念揭示了“人的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对人发展的 意义,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开放式调研也让我们进一步明确 了公共事业管理职业应备的主要能力维度,这为公共事业管 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选择提供了理论与操作依据。

(一)激发教学主体的能动性,是塑造学生能力的前提 能力本位理念是以受教育者个性发展为出发点、以主体性的 发挥为主要手段、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重新思考 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发展目标问题,在公共事业管 理能力本位改革中,大力提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着力培养 学生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顺利实现 从依赖教师到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自主学习和发展的 主体,形成了以“教师启发诱导、学生主体参与、师生民主 互动”模式,在一种宽松氛围中,彻底解决学生“惧怕教师 权威”“害怕犯错误”“不敢表达自己观点”“缺乏批判性 思维和大学生应有的自信心“”甚至习惯了授受式教学方式” [5]等问题,养成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为塑造 学生综合能力奠定了前提性基础。

(二)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机制,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 前述公共事业管理职业应备主要能力,是一个由三级编码组 成的能力体系,主要涉及5个范畴:认知水平、社交能力、 知识水平、管理能力、技能水平,包括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

故必须有意识地构筑开放式的教学体系,以培养包括学生专业能力和一般能力的综合能力。课题组总结出“三维度互动, 三课堂联动,三结合开放”的教学新体系:“三维度互动” 即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与科研互动、创新与创业互动;
“三 课堂联动”即第一课堂(理论课堂,授受式学习)、第二课 堂(活动课堂,探究性学习)、第三课堂(社会课堂,服务 性学习)贯通、联动的开放式教学环境;
“三结合开放”即 学校与社会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 结合,通过三个结合,解决教学与社会需求衔接的问题,解 决“知识学生”向“能力员工”转变的问题,解决理论与实 践、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问题。这一新的教学机制中,教学 过程是开放互动的,教学活动也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 内容也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拓展到自然、社会中,既关注 体系化知识,也关注现实课题,学生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三)推行研究性的教学方式,是增强学生能力的载体 能力本位理念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开发,强调教学改 革要响应社会诉求。显然被动授受式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公 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力本位教学改革的要求。选择具有开放性、 民主性、创造性、互动性等特质的“研究性教学”是现代教 育发展的大趋势,依据学生“问题”解决或“任务”完成在 时空上的变换,研究者尝试提出“研究性教学”由低到高的 四个层次的教学模式,即课堂问题探讨、课内外结合专题研 讨、群体研讨-成果展示、课外自主“学研”等[6]。在此基 础上还通过搭建、完善学生科研训练平台,在课程设置中特意增加了“专业导学”(第1学期)―“专题讲座”(第3、 5、7学期)课程,四年一贯鼓励学生追踪探索学科前沿,引 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进而自主选题或参与教师科研, 开展“研究性课题”实践;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业计划大赛、 “挑战杯”科技竞赛,鼓励学生在“社团共同体”中实践, 增强组织管理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与合作能力;
强化学生 管理与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规划建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综合 性开放实验室,对面向全体学生全程开放,在管理类、策划 类课程中全面推行案例式教学、仿真性教学等。(四)倡导 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是促发学生能力的引擎教学评价在教学 体系中发挥着导向作用,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内容、方式的选 择。学生能力的形塑,是通过各门课程、教学各环节来实现 的,具有历时性、累积性的特点。显然传统“一张考卷定乾 坤”的做法,不能全面考查学生能力与素质,当下重视形成 性和发展性评价已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课题 组已成功探索实践了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教学评价改革, 以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动作用为出发点,以融合 教学与评价为基础,构建考试内容、形式、时空、手段、主 体等“五维一体”学生学业评价新体系,全面实施“1+X” 为基本架构的综合性结构化全程考试方式,全方位地实践全 案例式考试、研究式开卷考试、开闭卷结合考试、作业式考 核、课题研究式考核、案例报告式考核等方式[7],把评价 的触角深入到教学全程,引导学生由被动的“单一知识学习”向“多元的能力素质学习”转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 全面提高。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