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检讨书 > 【中职本科贯通34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本科贯通34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检讨书 时间:2019-10-13 07:59:13 点击:

中职本科贯通34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中职本科贯通34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企业与服务行业发展迅速,对应用 型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有关教育部门顺应现代化发展, 打破原有的中职、本科独立培养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中职 本科“3+4”分段联合培养模式,给职校的优秀人才创造接 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技术型高 等人才。

为了适应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认真落实全新的培养方 案,培养出能够推动我国企业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的高水平 技术类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实施中职本科 “3+4”人才培养模式,建立7年一贯的培养体系,深化中职 学校与本科院校的合作,既保持职校的特色特点,发挥自身 优势,又充分利用本科院校的优质师资和宽阔的平台资源, 在两者课程之间做好课程衔接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 力与水平。中职本科“3+4”人才培养模式既能为中职学校 的优秀毕业生创造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又能对中职学 校、本科院校及其教师队伍提供一个极好的自我发展、自我 突破的机会。

一、中职本科“3+4”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经过多次产业 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转型,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强力推动下, 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又刺激了 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与服务业大国,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 世界分工产业链中处于低端的被动地位。然而,企业为了提 高自身层次,在世界分工中争取到更多的利润,对人才的需 求越来越旺盛,特别是对高等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因此,用 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用工难”问题的出 现,不仅在于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劳动力数量 减少,也在于我国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不能满足企业对高 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当前,中职、本科独立的人才培养模 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为此,我国教育相关管理部门在江苏 等地进行了中职本科“3+4”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首试全 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期能够通过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的通 力合作培养出更符合不断快速发展的我国实情的技术型高 等人才。

现代制造业企业发展对应用型高等人才的需求越来越 旺盛。高等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中最关键的要素,缺乏高等 人才的企业永远不可能做大做强。而高等院校是我国高等人 才培养的优势主力,必须通过我国的高等院校培养出更适合 现代企业需求、更适应市场变化的高等人才。在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进行时刻,我国的高等院校必须肩负起培养适应新 时代发展的优质人才的任务。

二、中职本科“3+4”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与意义 (一)打破了现有的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改革。中职本 科“3+4”分段培养模式是我国教育史上的新突破,不管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还是对于本科院校来说都是一项全新的挑 战,也是必须把握的难得的机会。中职本科“3+4”人才培 养模式打破了原有的高考升学途径,职校学生无需参加全国 统一高考也可进入本科院校学习。这解决了在原有职业教育 体系中无法继续深造的“断头”问题。职业教育不代表着学 生的学习能力差,更不代表着中职生低人一等。中职教育直 接与本科教育衔接,将极大地改善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公共 形象,增强职业教育的影响力。虽然现在的“3+4”人才培 养模式不能成为中职毕业生的主要出路,但是鉴于其重大意 义,从长远看,它将促进中职、高中教育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平衡,促进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吸引一部分优质 生源进入职校学习,从而提高中职教育的整体教育质量,为 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出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创造 有利条件。

(二)提升本科院校高等人才培养质量。在中职学校的 优秀毕业生中再择优挑选优质学生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在中 职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本科教育的培养,必将推动本科教育体 制和模式的改革。从中职学校招收新生,对于本科院校来说 从未有过相关做法与经验。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本科院校必 须对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做出调整。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 培养体系中学术型研究人才已经达到饱和而缺乏高级技工 等应用型高等人才。这一不合理的教育结构造成了现代大学 生毕业后普遍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而与此同时,制造业企业发展与创新过程中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中职 本科“3+4”人才培养模式将促进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的发 展,弥补本科阶段教育中对理论教育过于倚重而对应用型实 践教育重视不足的问题,有利于构建全新的高等人才培养体 系,改善现有高等人才培养体系中研究型人才过多且同质化 严重的问题,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技术型高等人才,从 而以人才发展推动现代企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从根本上 改善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

(三)提升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素质。中职 学校与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自身都拥有丰富且各具特色的 资源,原本相对独立的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的教师团队通过 中职本科“3+4”人才培养模式聚在了一起。这不仅是不同 阶段、不同领域知识的交流与辩论,更是教学理念的碰撞。

这样的交流不仅有利于双方教师队伍拓展自身见识,开拓学 识领域,涉猎更宽泛的专业知识,也有助于教师团队从全新 的角度、全新的切入点重新审视自身所处的专业领域,从而 在自身学术基础上更深入地认识教育教学,提升自身的研究 水平。

三、中职本科“3+4”人才模式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从2012年江苏就开始尝试中职本科“3+4”人才培 养模式,但是该模式现在仍然是一个新兴事物,其发展尚不 够成熟,执行当中仍会出现很多问题,而操作不当可能会使 培养效果大打折扣。其中,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的课程衔接就是最关键的问题。中职学校立足于为企业培养职业性专业 人才,教育目标基于某一职位的要求而设立,只要求学生掌 握某一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与意识、职业知识与技能,对 学生的基础学科的学习情况要求不高;
而本科院校立足于培 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 力,对学生的基础学科能力要求较高,目的是培养综合性、 研究型的学术型人才,对学生能力与职位要求的匹配并不敏 感。高等院校从高考渠道招收的学生经历过高中严格的训练, 其基础学科的知识水平表现比中职学生优秀。这就使得中职 本科“3+4”人才培养模式面临学生知识能力断层错位的问 题,在课程衔接上出现很大困难。

实际教学情况中,中职学校与全日制普通高中的课程安 排有很大出入。中职学校的基础学科课程普遍比普通高中少, 文化基础课占用的学时比普通高中少30%以上。如果不对中 职学校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行调整,中职升本学生将无法适应 本科院校的日常学习。职校的优秀毕业生掌握了杰出的职业 技能,但由于基础学科的水平较差,在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后, 会在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学习上碰 到极大的困难,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 学情绪,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与能力发展,也给本科院校增 添了负担,拖累本科院校自身的发展,影响中职学校与本科 院校之间的合作,无法获得双赢的结果。

四、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的调整建议(一)增加文化基础课在培养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充分 结合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的优势,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成长路 径的7年一贯的培养体系,使中职+本科的7年形成一个整体。

合理调整中职学校的课程安排,适当增加文化基础课的比重, 是中职本科“3+4”人才培养模式的重中之重。中职学校经 过多年的积累与改革,拥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成熟的教学 培养体系。其教学培养目标在于针对社会某一岗位培养对口 的职业人才,使其掌握该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虽然中职学 校也承担着一定的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任务,但由于中职学校 的特殊性,其教学体系中文化基础课并不是重点。在这样的 文化基础课标准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显然不能满足本科院校 的高要求,因此建议在中职阶段提高对学生文化基础课的要 求,增加文化基础课的学习课时,以更高的要求督促学生提 升自身基础文化课水平;
统一使用普通高中的文化基础课教 材,统一制定文化基础课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监 督与指导,统一考试
同时要尽力避免普通高中在教学中出 现的诸如应试教育、死读书等问题。

(二)合理调整中职学校专业课的课程安排。中职学校 的教学体系拥有完整的专业课体系和中职学校特有的实训 体系,中职学校的专业课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

但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本科阶段的学习,必须在中职阶 段增加基础学科的课时比重,提高对学生的基础学科的能力 要求。这显然将会挤占一部分专业课的学时,如果不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调整,极有可能造成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反而 影响教学效果,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必须将中职阶段与 本科阶段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配合起来,形成一套7年一 贯的整体培养方案,合理调整专业课的分配。有些专业课在 中职学校完整的培养体系下已经进行过全面的学习,在本科 阶段没有必要再次学习;
而有些专业课往往因为学生在中职 阶段文化基础水平不足而无法深入学习,仅学习一些皮毛, 这部分专业课应在本科阶段继续进行深入的学习。

(三)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实训环节的作用。由于本科院 校注重学生思考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采用理论 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培养研究型人才,而在实践方面有所 欠缺。中职本科“3+4”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求中职学校与 本科院校之间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同时也要求双方加强 与企业的交流。实行校企合作,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 际工作中去,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更 好地掌握工作技巧,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企业中发挥自身的 创造力,不断探索全新的知识与技能。工学结合、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职业能力与创新创造相结合将十分有利于中职学 校提升对学生的培养效果,使学生经过7年的学习与实践掌 握更专业的知识,早日成长为“双师型”复合人才。实训环 节是中职教育的特色也是亮点,是最能体现中职教育职业特 点的环节,也是中职本科“3+4”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闪光点。

因此,在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的调整中,适当调整专业课比重,同时确保实训课程的占比,弥补与丰富本科院校比重较小的 实训实习环节,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监控,根据实际 情况调整课程标准,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使中 职学校与本科院校的课程衔接得更紧密、更流畅,才能培养 出更优秀的人才。

(四)合理设置中职阶段向本科阶段升学的条件。虽然 在中职阶段进行了基础文化课的调整,但是中职学校的基础 文化课培养体系与普通高中相比还不够成熟。为了达到高等 院校的入学要求,保证教育质量,应该对有意升入本科继续 修读的学生设置一定的升学条件以筛选真正优秀的人才。因 此,(下转第11页)(上接第7页)学生的基础文化课如语 文、数学、英语等应当达到相应的升学条件才能进入本科院 校就读。为保证高校的生源质量,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应当 得到高校认可;
实际操作能力应当取得相关行业等级证书。

设置合理的升学条件既可以保证高校的生源质量,精选中职 毕业生中的精英,保证本科培养效果,又可以激励中职阶段 的学生努力学习,提升自身整体素质水平。

中职本科“3+4”人才培养模式诚然是一个新生的事物, 其发展完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它不管是对于国家、 本科院校、中职学校,还是对于教师、学生而言都具有极大 的好处,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将中 职和本科7年分段培养形成完整体系,合理协调两个学历阶 段的课程体系安排,做好两个时段之间的课程衔接,在中职阶段合理安排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重,充分利用企业资 源,充分发挥职校实训环节的作用,将有利于培养出现代制 造业企业与服务行业所需的应用型高等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晓娟,董夙慧.“3+4”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 几个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职 业教育版),2015(3) [2]黄小璜,杨燕,刘麟.“3+4”中职—本科衔接模 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9下) [3]徐红丽,张宇,金卫东.“中职 + 本科”培养模 式下课程衔接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5(4) [4]刘淼.3+4:中职可直读本科[N].青岛日报, 2013-07-08 [5]樊丽萍.打通路径让职业教育“上下对接”[N]. 文汇报,2016-01-15 [6]张永.基于“3 +4”模式的职业教育一体化研究[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7]徐国庆.中本贯通的合理性[J].职教论坛,2015 (9) [8]王运奇.中职与普通本科衔接“3+4”模式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4(12) [9]张健.中职本科“3+4”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江苏教育,2015(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