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倡议书 > [一种大雪无痕的既视感] 大雪无痕

[一种大雪无痕的既视感] 大雪无痕

来源:倡议书 时间:2019-10-13 07:59:06 点击:

一种大雪无痕的既视感

一种大雪无痕的既视感 江苏省盐城中学 沈中 观摩特级教师李仁甫一堂堂体现生成课堂理论的语文 课,好多场景会刺激我们的一些记忆,会产生“似曾相识” 的感觉,或者说我们也曾经如此历经过。这种感觉,用一个 新词来说,就是“既视感”。生成课堂其实并不神秘,只是 那种“既视感”经过李老师的巧妙生成,显得大雪无痕。

一、知识积累方面能够巧妙分层 文言文阅读教学,通常有两种做法:要么着眼字词落实 不及其余,逐句串讲全文灌输;
要么注重思想结构、情感形 象,架空分析不讲实效。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不知取合,教者 劳累、学者疲惫。这就是语文教学之所以低效的状况,其原 因我已经分析过好多,不想再去饶舌。笔者在这里只想说说 生成课堂的高效做法。

生成课堂讲究实效,不演戏作秀,体现在贯穿课堂始终 的学科知识积累上,而且这种积累是分层、逐步进行的。比 如,对文言字词句的梳理,李老师实行了三步预习的办法。

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解决的,放在一个层面,由学生课前 自行积累,课堂上不再包办这些死知识,而是灵活机动、随 文随时检查预习情况。对于“圣人无常师”之“常”、“师 道之不传也久矣”之“师”、“古之圣人,其出入也远矣” 之“出”、“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之“下”、“耻 学于师”之“耻”、“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之“圣”“愚”、“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之“不必”等等,都以检查为主, 交流中一带而过。再比如:
男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对比。

师:“之”是什么意思? 男4:的。

师:不是“的”。注意,“之”是代词,是“这”“这 些”的意思。在文中还有一个这样用法的“之”,请你帮我 找一找。

男4:郯子之徒。

师:对。这两个“之”都是表示“这”“这些”的意思。

(一男生举手,随即放下)你还找到什么了? 检查中,“之”看似简单,学生却弄不清楚,稍不留意 就会漏掉,这里李老师很细心,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另外, 对于学生不懂的较深层次的字词句,或者碰到疑难点时,李 老师却又是舍得下功夫把它讲明白:
师:这里有必要说一下,(板书:所+以)“所以”后 面可以加介词,例如“从”“自”。当然更多的是加动词, 比如看到的、听到的,叫做—— 男6:所见所闻。

师:通过刚刚的例子,大家想一想,“所+动”整体上 如何理解?换句话说,整个词的词性是什么? 众:名词。

师:哦,名词。所见、所闻、所听、所学,我们概括一下,“所”字翻译的格式都是什么啊?都是“……的”,是 名词。同样“所+介”也是“……的”是—— 众:名词。

师:好,那么我们来看这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 人之所以为愚”,这里的“所以”是什么意思? 众:……的原因。

师:……再强调一下,“所”后面加的词,除介词之外, 一般都是动词。可是有的古人写文章时偏偏要在“所”后面 用一个名词,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解释? 女4:名词活用为动词。

师:这个解释很好,谁能来举个例子?(众沉默思考) 我来提醒一下大家。初中有一篇古文叫《陈涉世家》,里面 有一句“所罾鱼腹中”,根据我们刚刚说的规则,这里的“罾” 怎么解释? 众:捕。

“所以”一词,同学们历来认识不清,而老师也习惯于 就事论事不予澄清。而这里李老师追求一点一得的实效,举 一反三,积极调动学生的“互联”思维,在这个语言碎片与 那个语言碎片之间、在文本自身与其他文本之间深度“互联”, 从而使模糊的地方不再模糊。与常规做法不同,生成课堂不 搞无用重复、盲目集中的强行灌输,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 力,可以完成更多的任务。

二、分析说理方面能够巧妙展开辩证思维是人的智力核心,与一般课堂相比,生成课堂 更侧重于有效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说理能力。而我们一般课 堂注重再现性,缺少思辨色彩,容易使学生的思考能力逐步 钝化。如何提高分析说理能力?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 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 切的。”李老师的《师说》这堂课,最大特点就是全面运用 比较法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1.采用比较法来开启课堂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劝学》,今天这节课我们一 起来学习《师说》。这两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点……我们来举 手表决一下,喜欢第一篇的请举手。(超过半数的同学举手) 喜欢第二篇的请举手,有没有?(没有学生举手)哎呀,一 个都没有,只有我举手。(众笑)既然大家是一边倒,都喜 欢第一篇,我们就称这部分人叫“荀派”吧。那喜欢《师说》 的,就是我李某人,我就叫“韩派”吧。大家刚刚都表决了, 那么就请你们说一说为什么更喜欢第一篇,要能说出理由来。

(一男生举手)请。

男1:我认为这两篇各有利弊。

师:各有利弊?那你刚刚举手了吗? 男1:没有。

师:现在出现了第三派——“辩证派”!那么你说说, 两篇文章的“利”分别是什么,“弊”分别是什么。

在这里,李老师以旧带新,选用“表态与辩论”的课堂启动模式,巧妙地利用了学生预学中产生的“模糊”,既打 开了学生思维,也给课堂上接下来的“生成”留下了契机。

同时,“模糊”也是思辨的一个重要因素,试想每堂课都只 有老师明确而精准的活动,那不就是满堂灌吗?有了“模糊”, 才有了学生表态与辩论的可能。

2.在比较中临时生成教学内容 李老师以学生预学的感受为基础,敢于把课堂内容的决 定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比较阅读的原初感受。钱理群教授 也认为:“应该保持阅读的新鲜感,不带任何先人的主见、 不做任何分析地去读,抓住阅读的第一感觉与感受。” 师:现在出现了第三派——“辩证派”!那么你说说, 两篇文章的“利”分别是什么,“弊”分别是什么。

男1:《劝学》用了许多比喻,读起来比较容易理解和 接受。《师说》大篇幅地运用议论和说理,还夹杂了一些例 子。

师:什么地方有例子,你能不能告诉大家? 师:……昨天我们有同学评点《师说》,说到这篇文章 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除此之外还有这一小节中的对比论 证,大家来看看这一小节有几组对比? 在学生为自己辩护寻找理由的过程中,课堂把本课及本 文的一个重要内容——论说文的议论方法巧妙地一一铺开, 而不是教者在串讲课文结束后,生硬地去罗列。

另外,当“荀派”提出第二个辩护理由“《劝学》朗朗上口,读起来像顺口溜一样,而《师说》是一大段一大段的, 很拗口,背起来很吃力”时,李老师抓住契机追问:“关于 《劝说》的文风,你刚刚说是语言朗朗上口。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效果啊?”这自然引出第二课时关于文体风格的讨论。

3.通过比较构成课堂骨架 课堂首先用比较法开了头,接着用比较步步推进。等到 课堂进入尾声,李老师还是用比较来结束:“韩愈说,我是 老师,我懂得的道理比你们先一步,你们比我迟一步,但是 将来你们的知识一定会超过我。这是一个规律,荀子也说‘青 出于蓝而青于蓝’。这篇文章,我们最后来总结一下,你们 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什么,还像第一节课的时候一样吗… …”其实,这两堂课从内容上看,讲的是论说文,而从课堂 结构上看,课堂本身就是一篇实实在在、完完整整的驳论文。

师生在互驳中,层层深入,还运用了种种论述方法,学生在 课堂实践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分析说理。

整个课堂是两篇文章的比较,更是师生智慧的较量,老 师一个人战斗,不是舌战群儒,而是舌战群生。要为自己辩 护,就要有高超的互联、聚焦能力。学生也一样,要表态、 要辩论,也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所以这是多么紧张而富于挑 战的课堂! 三、读写实践方面能够巧妙穿插 对不以言语形式训练为本的语文阅读课,特级教师张悦 群有段形象的话:课文讲松鼠,教师就装作动物学家;
课文讲苏州园林,教师就装作建筑学家……教师跟着内容跑,学 生跟着教师跑,语文自然被虚化、泛化。所以,还要回到语 言文字读写方面来.改变现在惯有的“学懂课文就完事”的 思维,要树立“从课文出发学会什么”的思维。在这方面, 生成课堂做得很好。

师:……好,那我们再请一位同学。嗯,你来,只读第 2小节。

男5:……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停顿了一下)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你先等一下,你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重读这一句? 男5:因为读错了。

师:那应该怎么读? 男5: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应该在“也”后面停顿。

师:嗯,也就是“也”要跟着前面一个句子吧?那么, 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因为“也”在这里是一个语气 词。在这篇文章中,作语气词的“也”还有哪些? 上面一段是朗读练习。朗读是心灵深处的放歌,能变文 字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学生在朗读中发现了问题、纠正了 错误,正确理解了作品的思想情感。当他们把文章读得朗朗 上口时,对文章中的词汇、词语搭配、句子格式、语言气势 与格调也就了然于心啦。而我们一般的课堂忘了语文教学的 一个基础是读,忘了功夫靠练,文章靠念。

师:……我们以第1小节为例,对“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一句进行仿写,看看我们思 维的力量。例如今年的高考题《青春》……我们可以说“无 贵无贱,无长无少,活力之所存,青春之所存也”……比如 什么是知己,我们认为知己就是天天在一起的,但是唐代诗 人王勃是怎么说的啊?他说—— 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这就突破了时空的距离……请你们按照“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句式,也仿写几句。

男7:无远无近,思念之所存,知己之所存也。(鼓掌) 师:再举个例子,什么地方有美丽,平常人认为美丽就 是我们平常时候看到的那样,而那些哲人的眼光常常是异于 常人的,所以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新人耳目。谁来按照“无责 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句式仿写几句? 女6:无贵无贱,无富无贫,灵魂之所存,美丽之所存 也。(鼓掌) 这是非常精彩的仿写训练。仿写训练短平快,很适合阅 读教学课堂。生成课堂里经常出现仿写训练,对培养语言表 达能力很有帮助。这里的文言句式仿写,更是加大了训练难 度,既使学生体会到汉语简洁凝练的美感,也切实领会了韩 愈“言必己出”“唯陈言之务去”的不易。

俗话说,你有我也有,你好我更好。与传统课堂相比, 李老师的生成课堂并不缺乏实用、高效的元素,而且李老师 往往把这些实用、高效的元素处理得更加高妙。可以说,生成课堂很接地气,它既脱胎于传统课堂,又巧于嫁接传统课 堂,看起来大雪无痕却又让我们似曾相识。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