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辞职信 > 【学生公寓中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路径】 学生公寓

【学生公寓中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路径】 学生公寓

来源:辞职信 时间:2019-11-20 08:20:26 点击:

学生公寓中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路径

学生公寓中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路径 1999年11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式启动,学生公寓 管理模式由学校管理为主转为社会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引 起学生公寓中的德育工作发生一定的改变。在后勤社会化的 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治组织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 才能促使学生参与德育的意识逐渐形成,德育目标逐步实现。

一、构建德育体系,强化自我教育意识 (一)建立信息分类制度,实施分层德育体系 学生自治组织成员均来自于学生群体,与身边的学生共 同生活和学习,既具有自身工作的实践经验,也具有生活和 学习的亲身体会,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在学生公寓中开展德育 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在开展德育工作之前,全面摸排全体学 生的德育现状,紧密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和自身感悟体会,充 分考虑学生的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因素对道德养成的影响, 按照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差异特征分别进行整理分类,总结出 这部分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制成详细全面的信息资料,根据 不同群体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德育。

(二)重视学生主体角色,强化自我教育思维 学生自治组织最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以自治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重视学生扮演好主动性、积极 性和创造性的角色,不断强化自我教育思维,从取得的德育 成效中获得乐趣。充分利用本身具有的高度自律和组织协调 的优势,形成对全体学生的引领力,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把自己当成是德育工作全程中的主体和客体,实现相互转化 和相互促进。同时,学生心中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将帮助 别人和有益自己相结合,最终促使良性的德育工作模式轮廓 逐渐清晰、规范和成型,最终加快学生公寓中德育工作的进 展速度,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实践科研促进德育 学生自治组织除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外,还需与学生工作 部、后勤管理处等部门紧密联系,努力形成合力发挥育人的 中坚作用,也可与辅导员、宿舍管理员、学生会成员等加强 沟通,更清楚了解全体学生的德育状况,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传统的德育工作常常是工作交接和传承的模式,创新性不足, 需要吸收高学历学生参与其中,利用科研优势,对德育现状 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德育问题的缘由,将最新的德育理论成 果形成操作性强的实践步骤,真正实现实践科研一体化促进 德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健全德育机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一)提高学习管理能力,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由知识和技能组成的学习管理能力是提升自我管理能 力的重要方面。知识可从学习中获取,而技能却要从较长时 间的磨练和实践体验中获得,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是依据实 践来检验。[1]因此,学生自治组织要紧密围绕学生成长 成才的目标,加大开展实践活动的力度,不断提升学生自我 学习管理的能力。同时,实践活动要具有教育性、前瞻性和时代性,时间可利用周末、寒暑假等,内容要达到教育有效、 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要求,真正实现学生真心喜爱和完成 德育目标的双重成效。

(二)激发群体管理能力,创建学生公寓文化 高校学生容易形成一个乐于表现和思维活跃的群体,具 有希望自身价值实现的强烈愿望,学生自治组织可以满足学 生这种需要,多个学生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容易形成 群体管理能力的氛围。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寝室成员为基础, 以寝室及周边环境为依托,建立精神文化和物质环境的共同 体,开展受学生欢迎的公寓文化系列活动,从而潜意识里对 学生良好品行起到正面引导作用。激群体管理能力是为了在 全体学生中创建浓郁的公寓文化,而学生公寓文化的形成又 对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助推作用。

(三)提升规划管理能力,奠定长远育人根基 个体的约束、认知、控制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就是规 划管理能力,与其他人的固有特点存在较大差别,形成稳定 心理状态的时间也较长,但形成以后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因此,以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为着眼点,从长远发展的角度 出发,在学生平常良好品行培育中认清自我,自觉制约不良 道德,主动对多方面品行实施有效控制,对提升的品行方面 进行自我激励,学生形成的规划管理能力对本人受益无穷, 更对高校长远育人奠定的坚实根基。

三、明确德育目标,完善自我服务职能(一)明确自我需要,制定德育计划 德育工作的重点是需要掌握学生的客观需求,即学生的 自我需要。制定德育计划就需要密切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 际,能直面学生难题,将全体学生发展需要与个体学生个性 化发展需要相结合,既能实现共同德育目标,又能培育学生 个性化的优秀品行。学生自治组织拟定德育计划,要注重考 量学生身心发展状况,量身制定个性化的发展方案,侧重于 体验式的感悟,改变填鸭式的说教,运用新鲜事务为载体, 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最大程度上形成对正向道德的认同感, 促使学生形成稳固的道德观,真正实现学生对道德内化于心 和外化于行的效果。

(二)排查问题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高校学生家庭经济、学习成绩、情感纠纷等客观因素存 在差异性,容易造成个别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虽然高校通过 开展团学活动、心理辅导等多种方式来排解学生心理问题, 但极个别学生自我封闭,不愿与他人交往,心理问题较难显 现出来,一旦外界环境因素发生改变,突破了心理的承受压 力,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威胁着身心健康。学生自治 组织利用来源于学生群体的优势,前期的培训已掌握了一定 的心理疏导方式和生活经验,可以和学生坦诚的交流和沟通, 找出心理问题发生的缘由,打开心中的症结,并给出一些可 行性强的解决办法,就可以有效解决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知晓情感诉求,提供倾诉途径从青春期过渡到青年期的高校学生,对身边的爱情、友 情等情感存在着理想化的幻想,往往在处理自身情感问题时 走进极端化的道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自杀自残等不良事 件的发生。家长、教师等学生身边亲近的人,已和学生之间 形成了较难逾越的年龄代沟和时代隔阂,双方的沟通和理解 进行困难,这时学生自治组织就成为这部分群体学生的主要 倾诉平台,生活经历和年龄相近的共性容易形成情感共鸣, 有效满足情感倾诉要求,可以实现全体学生共同成长到人生 成熟期。

四、运用德育方法,深化德育工作效果 (一)说服法 首先,树立平等观念是学生接受成员正确道德观念的前 提,偶尔出现成员将学生当成批评对象,学生就会拒绝接受 说服教育,真心平等的交流才能实现育人目标。其次,成员 利用夜间走访寝室谈心、互动见面等活动制造说服时机,正 确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步启发认识良好品德。再次,成员和 学生内心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中,围绕道德标准共同讨论交 流,对社会上存在的错误道德观,成员要讲明利害,引领学 生追求正向道德观。

(二)榜样法 首先,通过寻找师德高尚的教师开展道德讲座、学术讨 论等活动,使学生对讲授教师产生崇拜感,最终成为学生终 身模仿的榜样。选取育人目标和模仿学习二者功能兼具的英雄人物、先进学生代表等榜样人物,也可提升学生道德的层 次和水平。[2]其次,选取在学生群体中具有道德教育意 义和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的典型事例,如:“模范寝室”、“特 色寝室”中的学习生活故事,运用学生身边可视事例启发教 育学生,德育效果就会明显。

(三)锻炼法 首先,成员带领全体学生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 服务于群众的志愿活动,让学生从群众中学习道德,亲身体 验群众的道德境界,从而更好内化为自身道德。其次,开展 寝室卫生评比、评选“文明寝室”等活动,让学生在公寓中 就养成生活自理能力和接受劳动教育,自觉摈除不良生活习 惯的陋习。再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寝室文化征文、 内务评比、寝室美化等活动,使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接受锻炼 和领悟道德真谛。

(四)修养法 首先,通过搜集和整理学生身边发生的典型德育事例, 这些事例与学生生活经历相似,可以激发学生增强自身修养 学习的趣味性和动力,再提炼道德修养的深刻内涵,来引导 学生进行自我修养教育。其次,成员与学生进行角色换位, 让学生亲身体会开展德育工作的艰辛,形成主动要求自己加 强自身修养的氛围。再次,成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自身品德, 查找品德方面的缺失,注重发现自身品德的规律,着重观察 品行进步或退步的趋势,找出提升自身品德的方法。(五)陶冶法 首先,成员要以自身良好品德对学生进行陶冶,陶冶是 成员和学生心灵间的真诚沟通,实现学习、生活、活动等方 面全覆盖。其次,充分运用周围良好的环境来教育学生,公 寓中的人际关系、语言环境、着装妆扮等外在因素都会对学 生产生一定影响,要全方位对学生的外在客观环境进行有效 干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品德。再次,成员要善于运用艺术 对学生进行熏陶,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对学生有 很强的吸引力,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树立良好道德。

(六)批评法 首先,成员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赞扬,肯定前期道德的提 升,为进行委婉的批评奠定基础,指出近来出现的问题,让 学生更容易接受适当的批评。其次,成员需要进一步指出问 题出现的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有效消除抵触情绪, 容易接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避免言辞过激带来的负面效果。

再次,在赞扬和批评之后,成员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鼓励, 为实现育人注入持久动力,推动学生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

高校要在学生公寓中开展德育工作就必须依靠学生自治组 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德育体系、德育 机制、德育目标和德育方法,才能实现德育工作的不断突破。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