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辞职信 > 小学体育心理健康论文推荐欣赏(共8篇)_体育与心理健康论文

小学体育心理健康论文推荐欣赏(共8篇)_体育与心理健康论文

来源:辞职信 时间:2019-11-11 07:57:30 点击:

小学体育心理健康论文推荐欣赏(共8篇)

小学体育心理健康论文推荐欣赏(共8篇) 第1篇: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及实施策略 学校体育教学不仅具有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提高学生身 体素质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 这一点更是广泛地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认可。《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 教育的决定中》中指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而进一步肯 定了学校体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使得在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长期得 不到重视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个新的定位。而针对小学生来说,处于小学阶段 的学生,不但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同时,也正是心理素质逐渐成熟和 心理习惯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任课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如果能 够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产生积 极的促进作用。鉴于此,为了加深对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认识,促进小 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本文就针对小学体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及实 施策略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小学体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1.有助于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健康、稳定的情绪是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的前 提,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障。小学体育教学中所开展的各种体育活动, 能够为学生消极的、负面的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有助于消除学生轻微的情绪障 碍,减缓和预防某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例如,小学生在与其他同学出现矛盾或者 是不和时,受自身阅历和能力的局限,无法做出正确的处理,常常出现情绪低落 或是气愤难平等情况。在出现这种情况时,体育任课教师如果能够有针对性地组 织开展一个集体性的体育活动或是体育小游戏,在参与活动或是游戏的过程中, 学生的这种消极的、负面的情绪很快就会得到缓解,并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积极 地让矛盾化的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这种成效是简单的说教难以取得的。

2.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绝大多数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强的特征,从而也会因 此而呈现出艰苦、疲劳、紧张以及激烈的特点。因此,学生在参与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时,往往就会伴随着激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借此让学生在 参与的过程中养成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思想作风,培养学生的集体 主义精神和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等优良的意志品质,进而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 向上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

对于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来说,具有宽容、友爱、合群等特点,并能妥善地处理好 人际关系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体育运动具有明显的集体性和公开性,且总是在一 定的社会环境和群体关系中进行的,因此,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 与其他学生和集体进行联系和交往,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在学生 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1.重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全面了解和掌握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特殊,如果不经过细心的观察和深入的探究 是很难把握的,而在没有掌握学生目前心理健康状况的情况下,要进行有针对性 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 只有通过细心的观察和深入的探究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一个全面具体 的了解和掌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2.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科学组织 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是影响小学体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能否得以充 分发挥的关键。要想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的有效渗透,体育任课教师就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科学实施。概括来 说,要想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筛选 教学内容是教育的载体,在利用小学体育教学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时,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筛选非常重要。体育任课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不但要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研究和分析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体育 需要,还要适当地扩大教学内容的组织筛选范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体育积极性,提高利用体育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例如,传统武术、跆拳道等均可以 合理地穿插在体育教学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还有助于缓 解学生焦虑、胆怯等不良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优化创新 对于小学生来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激发他们进行体育学 习的积极性,从而也就能够让贯穿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得以更有效的渗透和实施。

例如,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体育任课教师就可以将其引入体 育教学活动之中,利用游戏教学法来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各种体育小游戏的开 展,在体质、意志、智力以及心理等多个方面得到共同提高。特别是针对那些性 格较为自我或是较为孤僻的学生,任课教师更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与集体合作相 关的小游戏,让他们通过游戏学会与人沟通、团结合作,从而克服学生不良的个 性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后延伸中的渗透 要利用学校体育来进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但要充分利用 体育课内的教学活动,还要注意利用体育课外活动。体育课外活动与体育课堂教 学活动相比较而言往往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更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所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兴趣比较高,在其中贯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学 生也更容易接受。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 进作用,不但能缓解学生的负面情绪,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人际 交往能力。因此,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开展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重 视小学体育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不断探索和研究利用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 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作者:顾峰 第2篇: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怎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 教育,促进学生身心两健,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为此,笔者在日常 体育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一、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树立信心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看做是启动学生 学习兴趣的“钥匙”,他要求教师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出它们作为 个性发展根源的“机灵点”。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 光点,因势利导。比如有的学生速度素质较好,有的学生弹跳能力较好,有的学 生技巧性动作学的较快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发挥各个 学生的优势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得到成功体验。学生经常体验到 成功和自己能力的提高,既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又可激发学生坚持参加体育活 动的内部动机。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有快乐的体验,不要刻意追求成 绩,给学生过大的压力,使之紧张,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锻炼,并享 受体育活动给他们身心带来的快乐。如:在快速跑中,先分组让学生尽力比赛一 次,每位同学记住自己比赛的名次,跑在前面的同学下次起点退后一些,反之向 前一点,这样起点不同,终点相同,跑得慢的同学就有与跑得快同学同时到达终 点的可能,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跑速较慢的学生获得比别人快的成功体验的心情, 另一方面,让跑速较快的学生在后面追,增加其运动量,又增添了比赛气氛,从 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树立成功的信念。

二、体育与健康教学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学生越来越缺乏适当 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也趋向冷漠。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活动是一种人 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例如,游戏“大鱼网”和“巧过拦截区”,通过参 加此类活动,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各种人际 关系的能力,发展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体育教学多以班集体形式进行,教学 内容多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共同完成人际交往,呈群体多向性。

这种师生、学生之间群体多向的人际交往与互动,培养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教与学的双方在丰富的交往与积 极的互动中实现技术技能的提高、知识的转移、技术动作的创新。同时,学生在 活动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与他人进行积极、有效的配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 间需要相互协调、理解、合作,从而促进学生为自身进行有效定位,并能在适当 的情境中与人交流、理解他人,进而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主体意识有内在需要的趋向,当满足这种内在需要时,人会产生愉快的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诱导学生多动脑,使学生真正认识到 为什么而学、学了有什么用、怎样才能学得快学得好、学习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怎 么办等,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自己的特点, 教师应在技能形成的练习中给学生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我表现、发 展个性。教师要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创 造能力。例如:在《快乐的拼板游戏》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拼板来做“爬”的游 戏。学生们通过积极动脑和热烈讨论,设计了多种游戏方案,最后选择出一种最 佳方案进行比赛,游戏规则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在比赛中我看到学生始终保 持高涨的学习积极性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此外, 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应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 实际能力,选择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在玩中完成某些体育练习,使大量无效流 逝的间隙时间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的对策思考 1.教学需要改革,条件有待提高。学校体育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 与德育、智育相配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者和保卫者。小学体育教育只有加强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才能使 学生充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个正确 的认识,从而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所以解决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问 题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首先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真正为农村教师考 虑,使尊师重教落到实处。改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待遇,使他们 不再觉得低人一等,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骄傲。真正做到尊师重教。领导要改 善教师管理模式,尽量以人为本,减轻教师工作生活压力,让他们感受到领导的 关怀,人们的尊重,使他们在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工作。

2.加强小学体育教师自身修养,增强应对能力。社会转型期所带来 的各种社会问题利益冲突,使人生道路充满不少坎坷,小学体育教师因此要加强 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同时要加强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掌握一定心理技巧,增强心理应对能力,使小学体育教师在冲突、矛盾、挫折、 困境中,能面对现实,以乐观豁达、沉着、理智、妥当处理各种关系。另外,要 经常为教师提供一个外出学习参观的机会,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农村教育相 对来说比较闭塞,和城市小学相比比较落后,所以领导要多为他们寻找外出学习 参观的机会,让他们多接触一些新的思想理念,找到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之间学 习的差距,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体育作为育人这一系统工程的组成 部分,重任在肩,大有作为,比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能更自然、更有效地促进学 生心理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体育的特点,注重对学生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以使其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作者:席莲洁 第3篇:浅析我国中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一、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小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 相对来说缺乏相应的自我调节和自我认同能力,因而很容易受到多种外在因素的 影响,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 的广泛关注,使研究迅速向纵深方向发展,中、小学生目前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 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焦虑问题 焦虑是指个人预料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或模糊性威胁将出现时产生的 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态,通常表现为紧张不安、忧虑、烦恼、害怕或恐惧,可能 伴随全身出汗、颤抖、心跳加快等生理上的症状。学习焦虑是学生由于内心某种 矛盾而产生的不安或不愉快的心理反映,它是学生群体中一种特定的紧张状态。

2.人际交往障碍问题 人际交往障碍,主要指在人际交往中焦躁不安,对人焦虑,在众人面 前感到不安,被人说了什么总想不开,无所适从。障碍性过强的学生往往没有魄 力,缺乏组织能力,搞不好人际关系。这种倾向在当今中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 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

3.挫折忍耐问题 小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 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学生们的反应方 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和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但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 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 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4.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指的是人在面对变化了的环境后,产生的焦虑、不安与不适 应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包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障碍两种。适应障碍主 要表现为一种逃避与自我保护状态,适应障碍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生存能力。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首先,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影响 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社会观念通过家庭和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间接的影响。可以说,社会观念直接影响了学校 和家庭教育的取向,目前社会上唯学历是举的用才取向是导致学生学业压力过重 的主要原因。另外,学生的社会交往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直接的影响,学生 在学校中的同伴交往,以及校外交往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家庭因素 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 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他们依赖性强、任性 固执的个性,使他们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抗挫折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
另一方面, 独生子女化又导致家长对孩子产生过高期望,希望孩子不仅在学业成绩上有突出 表现,还应具备一定的艺术特长,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 金钱,其结果给孩子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

其次,来自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担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任,但是学校教育也会产 生一定的负向功能,从而不但不会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反而会导致学生心 理问题的产生。最后,学生的个体因素个体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存在着很大的 影响。可以说,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四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学 校教育因素。

二、我国学校体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一)体育运动对心理素质培养的作用人的发展是身心两个方面的同步发展,身、心发展两个方面互相影响, 互相促进。体育运动在促进人身体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力。身 体发展是心理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心理状态来自于大脑这个物质实体,心 理健康首先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 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可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说,体育运 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体育运动可以推动自我 意识的发展。体育运动有助于使学生认识自我。

(二)学校体育对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校体育具有活动的动态性、身体活动的实践性、组织操作的复杂性、 人际交往的频繁性、心理体验的复合性等特点,使学校体育在帮助学生改善心理 状态,排除心理困扰,纠正心理缺陷,克服心理障碍,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 品质等,具有其它教育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1.学校体育有益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2.学校体育有益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3.学校体育有益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4.学校体育有益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依靠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更多地应 在各科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学校体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的 学科,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 的意义,通过体育活动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并通过运动项目对学生提出身 体和心理上的挑战,促进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学校体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还 有很大的开发空间,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研究和摸索,笔者有理由 期待我们会做的更好。

作者:赵阳 第4篇: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小学阶段不但是学生身体生长和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逐渐成熟的 关键时期。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应注意不但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同时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学生心 理健康目标的达成。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 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小学体育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概况来说,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主要有如 下几点:
(一)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情绪的调控。对于多数小 学生来说,因学习压力而带来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或者是不安等不良情绪的情 况是非常常见的,而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则能够为这些不良情绪找到一个释 放途径,有助于学生稳定、健康、积极的情绪的保持,并能够降低学生的紧张和 不安心理,从而起到情绪调控的作用。

(二)小学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例如:中长跑能够 提高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篮球比赛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 竞争意识等等;

(三)小学体育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社会适 应能力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所组织开展的 体育活动具有群众性、竞争性等特点,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体 质,提高自身的运动水平和运动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沟通能 力,培养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而这些均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 的促进作用。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意结合体育 课的特点 体育教学与其它的文化课教学相比较而言,具有明显的特点。体育教 学是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发展的。小学体 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主动观察、积极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在小 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其它学科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小 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利用小学体育教 学的特点,让学生积极、主动、能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来消除小学生常见的恐惧、紧张、封闭等不良心理,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意结合小学 生的身心特点 能否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是 影响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关键。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 他们正处于身心各方面素质快速发育的时期,身体的各项机能还不够完善,神经 系统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因此,小学生往往具有活泼好动、情绪不稳定,喜欢与 他人相处,情绪控制能力差等特点。针对小学生上述的特点,任课教师在小学体 育教学中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就应注意组织活泼、欢快的体育小游戏或 者是具有集体性质的体育运动项目,但是在组织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两个问题,一 是,所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或是所组织的体育小游戏,运动强度不能太大,以培 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为重点;
二是,在组织体育小游戏或者是开展具有集体性 质的体育运动项目时,尤其应注意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意任课教师 业务水平的提升 体育任课教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影响小学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时,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成效,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注 意体育任课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

要提升体育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的成效,一是要注意提高任课教师的执教能力,尤其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应用和有效创新,来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杜绝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以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 康;
二是,体育任课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以发挥自身 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 言一行、一举一动,在潜移默化中通过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来学生心理健康的发 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是,要注意现代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在小学体育中 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想取得理想的成效,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 要在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因此,小学体育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 的业务水平,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要认真学习和钻研现代心理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并积极的在所开展的教学 活动中进行实践和探索,以提高自身的执教水平和教育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体育任课教师如果能够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渗透学生的心 理健康教育,将会在学生的主体意识、健康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个性发展等多 个方面均发挥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任课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过程 中,应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互作用的规律以 及两者之间有效结合的途径,最大限度的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提升。

作者:王小娟 第5篇: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 1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 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轻则消极怠工、安于 现状、得过且过,重则上对抗领导、下排挤同事,更有甚者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 无辜的学生身上。如果因此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后果很严重,势必 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教师本人也将为此付出代价。这一幕实在是让人不忍看 到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无数小学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体育教师 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解决小学体育教师 的心理问题是刻不容缓的。

2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也是人,也要面对生活、工作中各种各样 的压力,产生心理问题也不足为怪。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体育教师心理健康失调、 失衡的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自身素养问题有之,教师自身价值观问题 有之,教师经济条件、家庭生活和谐与否,以及个性品质问题有之,来自学校内 部竞争问题有之,来自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与否的问题有之。诸如此类等等不胜枚 举。但是最终原因还是在教师本身没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将自己置于问题的漩涡 之中无法自拔。

3小学体育教师如何进行心理健康自我调适找准自己的位置,摆正自己的位置就好比航行时的航标,有了正确的 位置才能不为各种利益所诱惑,不为小事斤斤计较,更不会钻牛角尖给自己的心 理带上沉重的枷锁。

3.1认定自己的教师角色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正确意识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愉快接受教 师这一职业。教师正确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接纳它、爱上它,而后才能 成为学生学习的示范者、生活的指导者、行为的效仿者、心理的辅导者、活动的 组织者这样才不愧“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3.2立足自身实际,做好本职工作 从自身出发,做好份内之事。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相信自己是最优 秀的,这是所有走上成功台阶的人士的一个共识。在平缓流动的岁月里,我们一 方面羡慕那些成功的同行,钦佩他们取得的成就;
另一方面却又总认为自己达不 到别人的高度,因而也就不去做那该做的努力。而实际上,每一个人的潜力都是 无限的,只要我们能做到立足自身实际,由浅到深由小到大地确立好每一次所要 达到的目标,然后去一步步努力,那么,我们就能不断品尝到战胜自我倦怠调动 自身潜力的乐趣,并在这乐趣中,实现自己更大的奋斗目标。

3.3淡泊名利,快乐自己 将名利看的淡一点,这样才不会为名利所累。快乐是人的一种主观体 验,人的痛苦和烦恼来源于很多不合理的认知。生活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 你哭它也哭。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理论告诉我们,我们的不快乐并不是由客观事件 本身决定,而是对客观事件的看法影响了我们的心情。如我们在年终考核中未能 评为优秀,这是教师经常会碰到的事,但这件事并不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情。如 果你认为评委对你太挑剔了或者认为自己实在太无能了,你的心里就会充满了阴 霾。如果你把参与职称评审作为自己教育生涯的副产品,或者作为引领自己专业 成长的标杆,你就会以积极的心态继续努力。

要有一个稳定健康的心态。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以教师内心活动为 前提的。教师的心理是否稳定、是否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 工作和学生的身心健康。3.4乐观的心态、稳定的情绪 乐观的心态是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乐观的心理状态 是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积极稳定情绪、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中小学教师 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在现实工作中、生活中教师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或那样 的困难,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有时会陷入烦恼、苦闷、忧虑之中,如果心态得不 到及时的调节和疏通,这容易引起强烈的心理冲突,引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因此,教师应该笑对困难有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从容不迫的精神 风貌。这样才能有机会恢复心理平衡,才不能被红尘的是是非非所淹没、所烦恼、 所忧虑,永远以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

教师在个人家庭生活中、教育教学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自觉地调 适、控制自我情感并在教学中面对一张张天真的笑脸;
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仍然保 持镇静、乐观的心情,能够忍受外界的压力和来自生活的屈辱,经得起艰难困苦 的磨难。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3.5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 中小学教师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不是天生与之俱来的,它来自社 会实践在克服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难逐渐形成的。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能促 使教师在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开朗平静的心态,积极稳定的情绪,烦不 躁、忙不乱、胜不狂、败不馁,冷静地解决一切不愉快的问题。这是中小学教师 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要的前提。

3.6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 我们知道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生理,健康的体魄,它是正常生活工 作的基础。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充沛的精力和良好体力来从事 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我们以为中小学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理健 康习惯。

我们小学体育教师要学会正确的减压方式,学会放松,在工作中快乐, 在快乐中工作。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是社会生活海洋里的一滴水,只 有把自我融入社会,这个大海洋里才会不干涸。我们知道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 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

如果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那势必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引发不愉快的情绪,导致心理异常。那么教师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放弃权威身份,平等、 友善、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接纳他人。不把自己的准则强加于他人,要求他人, 尊重他人,尊重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的自尊和个性,这样才能获得和谐良好 的人际关系,才能集思广益与学生、与师友、与他人和舟共济积极愉快地投入工 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去。

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打破原来教师高高在上的传统模式,以 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当中,让繁重的课堂教学、课下训练变成充满欢乐的新式教 学方式。

作者:岳进 第6篇:中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解析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 教师心理健康就是教师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认识 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
认知系统和环境适应系统能保持正常而 有效率;
在自我发展上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
在本能、自我与超越自我之间 能平衡发展,且能面对问题,积极调试,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

它的标准有:对教师角色的认同;
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正确地了 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具有教育独创性;
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 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二、体育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体现 当前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有许多研究,对问题存在的程 度和也有不同的说法。体育教师心理问题的出现,既有与其他学科教师群体的共 同之处,也有体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一般表现为:
(一)理想与现实落差。国家一直很重视体育教学,如中共中央、国 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 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但现实生活并不是那样,体育教学被视为学校的附带 物,成为可有可无的事情。这样就导致了体育教师的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了很大 的差距,心理落差大。所以出现了年轻教师刚参加工作时的雄心勃勃,不久没有 激情,工作敷衍了事。(二)职业认同的缺失。现在很多的体育教师当初就没有想过做体育 教师,而是因为高中阶段的为了考个本科学校而参加训练考取的体育院校,也就 是说在他们的潜思想意识中没有准备做名体育教师。再和其他高中同学的毕业的 工作对比,他们不甘心做名体育教师。因此,他们不能正确对待体育教师这个职 业,缺乏职业认同感。

(三)人际关系的紧张。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师一直都是忙忙碌碌,体 育教师缺乏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也找不到交流的共同话语,导致体育教师在学校 教师群体中的孤立;
再者体育工作得不到重视,对工作的抱怨,产生了对学校管 理工作的不满情绪,时常发牢骚,进而导致不能和学校同事、领导融洽相处等, 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四)心理失衡。由于学校的奖励制度侧重于文化教师,同样的、甚 至工作量要大,对体育教师在收入上与文化教师的差距;
学校在职称晋升、先进 评选等许多方面都没有体育教师的份。进而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诱发不良情绪, 形成灰暗情绪,自暴自弃等现象,导致评职称的危机感,逐渐产生焦虑、泄气等 不良心理。

三、体育教师群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体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样和复杂的,只有分析体育教 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实施有些的矫正措施,才能提高体育教师群体的心理健 康。

(一)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评价。社会对体育教师的传统认识就是“四 肢发达,头脑简单”,对体育教师的真实生活认识甚少,导致社会对体育教师的 工作意义缺乏认识,很多的家长认为体育教师就是带着学生玩玩,“玩”成为体育 教师的代名词,所以就导致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认识偏差,轻视体育学科,对体育 教师的评价不高。再者社会和学校对体育课中的安全事故的责任认定不清,导致 教师在体育教学不敢安排学生练习,怕学生受伤,上到体育课就提心吊胆,这种 担心已经影响到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

(二)体育教师的心理失落感。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不 尽如人意”。在现在学校重视升学率今天,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和收入直接受 到很大的影响,面对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经济的压力,体育教师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失落感;
随着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教师新的竞聘制度带来岗位竞争日益激烈,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弱势群体尤感不适应,自我发展处于迷茫状态。

(三)对工作的现状不满。教师的收入与职称、聘任、成绩等有关, 体育教师在这些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弱势。现在各个地区对教师的职称评定都有着 较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工作得不到重视,不能获得相对应的奖励或者评优,给体 育教师在职称评定造成较大的困难;
学校管理体制的末位淘汰制、教师奖金与成 绩直接挂钩等等,体育教师将面临着低收入,甚至丢掉工作。这些给体育教师造 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再者各种聘用制、职称评审,教师资格等。如:1-2%流动 制、末位淘汰制;

(四)角色变化大。随着学校功能的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教师所要 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重化,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体育教师常常要充当体 育教学活动以外的许多角色,如学校安全巡视员、巡逻员等许多不同的角色,这 些角色无形中挤占大量的时间。

四、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途径 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三方面通力配合。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建议采取如下对策改善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健全现有的教育督导制度,加强对学校体育 工作的监督检查,促使基础学校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体育教 学监督机制,保证各级学校对体育学科的重视。

(二)学校领导应多关心、多支持多理解体育教师的工作,从学生健 康发展的角度去看体育教师的工作,不断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件,正确评价体 育教师的劳动,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
在处理学生体育课中的伤害事故时,应该 分析清楚,责任到人。

(三)体育教研组长应该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集体, 并积极主动与学校领导沟通。教研组成员的和睦相处、教研组长的为人处事、和 谐的工作氛围,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集体认同感,有利于减轻心理压 力。

(四)体育教师应理性地分析自我的发展和地位问题,积极发挥主观 能动性,用优秀的成绩和发展去说服学校领导,争取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支持,争取自己应有的地位和收入。自己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自己的成绩取争取。

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学校社会对体育教师 的要求,要努力的工作,不断发展自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学校的各项 工作中做出积极的贡献。要懂得有为才有位。

(五)体育教师应注意生活规律,加强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意识,正 确面对现实,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工作。体育教师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健 康咨询。以舒缓自己的心理压力。重视教师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状况,建立教师 团体支持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心理教师的作用和职责,解决体育教师在学校 身份和地位的问题,并让他们安心工作。

作者:张小兵 第7篇:不能忽视小学体育中的心理健康因素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 根据我国大部分地区调查评估,并被大部分专家认可,我国小学生心 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是:①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
②具有果断、坚韧、 自制和毅力等优良意志品质;
③有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考力 和稳定、灵活的注意力等;
④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⑤有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健 全人格;
⑥有良好的创新素质。

一般而言,以上标准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间有互相依存,互相 影响的关系。小学生基本具备上述要求,就可以认为是心理健康的。

二、体育本身肩负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职责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 心理素质。而体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 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体育教育就承担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心理 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良 好心理习惯形成和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期,教育心理学家称之为孩子的“第二段 乳期”。当前教育的某些不当做法所造成的心理压力的困扰不仅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长期的心理困扰会使小学生出现一些变态行为,如:厌学、 弃学、离家出走、焦虑、自卑等,因此在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同时,绝不能忽视心 理健康教育。从这个角度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体育的重要职责之一。

三、小学体育渗透心理素质的着力点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进取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借助创新的情境设计,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进步和成功, 在运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感觉,使学生表现出热爱运动,积极进 取,坚强不息的生活态度,进而通过体育活动逐步增强自信,并在体育活动中表 现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进取精神。

去年残奥会期间,我不仅组织学生观看比赛,而且模仿相关项目让学 生进行比赛,用优秀运动员做榜样激励学生向残疾人选手学习,学习他们人残志 坚、战胜种种困难的精神。学生天性是爱上体育课的,特别是新授内容、有趣的 游戏可以达到育人、育心、育体的目的,为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尽量富有 情趣,满足学生喜欢热闹和竞争的要求,不要过分强调比赛胜负,多鼓励体育差 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多地获得自我发挥的机会。

(二)鼓励人际交往,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由于小学生受家庭条件、生活环境的影响,有的形成许多不良心理反 映,如孤僻、娇气、自私,承受能力差等,也由于这些原因在班级经常与其他同 学发生冲突。在体育教学中有意提供人际交往机会,可以使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增 强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感,因为体育活动不必用语言,一个手势、一套活动,就能 沟通信息,交流心声,自觉不自觉地相互产生一种情感。只要让学生多参加一些 集体项目,就给参与者提出了必须相互交流,增进彼此情感的要求。了解同学, 相互信任,相互鼓励,这往往是比赛获胜的基础。我通过设计拔河、接力等活动 改善学生不良的心理行为,使他们各自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进而改善人际关系, 培养心理适应能力。

(三)学会在体育运动中调节情绪,维持心理平衡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影响力的主要标志,也是人的自 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情绪几乎参与人的所有活动,对人的行 为活动起着很大的调节作用。体育活动能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控制人的情绪,增进心理健康。通过运动行为的替代作用,可以 减轻或消除情绪障碍。

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可以合理渲泄不良情绪,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身心, 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

(四)适当变换体育教学环节,锻炼学生耐挫能力 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低,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差。而体育活动中,挫 折与成功是永远并存的,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基本形式,学生的心理活动在体育教学中都表 现得极其生动、具体、明确。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具 有其它学科教学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我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帮助、引导学生自觉 地在挫折中学习,使学生对挫折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我一方面大造舆论,使学 生、学校与社会相互配合;
另一方面,我适当提高某些活动的技术难度,然学生 尝一尝失败的滋味,知道体育运动不是随便就能成功的。

当然,进行抗挫折教育并不等于排斥成功教育,抗挫折教育的最终目 的仍是要学生达到成功。当学生在遭到挫折与失败后,不动摇、不妥协,能够主 动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才称得上达到成功的顶峰。这样的身体心理全面和谐的 发展才是我们体育教育的理想境界。

作者:高学民 透心理健康 第8篇:小学体育课渗教育点滴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是他们的共性,体育教师应充分把握体育课的优 势,融洽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以往的体育课教学“军事 化”现象较明显,体育教师严格按照《大纲》要求授课,无论学生的个体差异有 多大、心理承受能力如何,体育项目的测试标准都按统一要求进行,一部分运动 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比赛和测试时往往产生恐惧和自卑感,因此导致部分学生喜欢 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有的甚至发展为不喜欢体育教师。另一方面,体育教师 授课时的情绪往往左右学生的情绪。教师的心情好,学生也表现得很出色,参加 锻炼的积极性也很高;
教师情绪不稳定、心情不佳,学生上课时出现的意外情况也比较多。因此,体育教师上课也应把微笑带进课堂,严格要求学生时应该严肃, 融入学生的活动中时则应该轻松,教师要把愉快带给每一个学生。目前正进行课 改,体育教师精心安排好体育课的内容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多选择安排趣味 性强和参与人数多的团体项目和游戏内容,提高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融 洽的师生关系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消除学生不良心理所带来的 负面作用。

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输与赢 体育活动和竞赛经常出现对抗与竞争,在运动场上比高低。在体育项 目比赛和竞争性游戏中,有的学生只能赢、不能输,说明这部分学生敢于竞争, 有上进心,不甘落后,这是好的方面;
但体育教师如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一味 任学生只能赢、不能输(特别是中、低年级),遇到比赛这些学生可能会太想赢, 从而出现“欺软怕硬”的情况,赢了弱者趾高气扬,碰到强者不敢挑战。长此以往, 这样的学生不善于与人合作,耐挫力较差,遇到挫折就可能消沉下去,产生心理 困扰。有的学生天生个子小,体质和运动能力相对较弱,竞赛中输的几率较多, 经常这样他们可能对任何竞争性比赛和游戏都不愿参加,自认为反正是输,从而 产生自卑心理。针对以上情况,体育教师应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运动 能力和体质状况分组进行游戏或竞赛。如在交换物往返接力游戏中,可将男生分 成实力相当的4个小组进行比赛,避免有的组太强、有的组太弱,让全体学生体 验个人力量与集体力量的关系,输赢要靠大家努力,使每个小组都有赢或者输的 可能。对在游戏和竞赛中失败的学生,教师应留心观察他们的表情,如有不良心 理产生,须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和疏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输与赢,多查找自己 输的原因,多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与长处。

三、把握整体并注意个体差异 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在把握整体 的前提下,注意个体差异。体育教师一般任教班级数较多,而每一个班级一般都 有几个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特征是:对 事物和自身学习能力等方面缺乏上进心和自信心,更严重者表现为自卑。对这类 心理素质不太强的学生,教师应当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给他们一份关爱,营 造一个温暖和谐的氛围,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特别喜欢他们、欣赏他们,并经常性 地对他们进行鼓励性的表扬,让他们感到教师相信他们会做得很好。曾有一节课 我安排400米跑,有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跑不下来。”我诚恳地对他说:“老 师相信你能跑下来,而且还会跑得很好,如果你实在跑不动,可以跑慢一点。”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