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辞职信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评述——以国内外院校为例_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评述——以国内外院校为例_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来源:辞职信 时间:2019-11-10 08:11:13 点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评述——以国内外院校为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评述——以国内外院校为例 一、引言 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存在“升学无意识”、“就业无意识”、“未来发展无意识” 的“三无”状态。很多在校大学生由于缺乏规划,面对纷繁的校园生活,觉得无所 适从,没有集中的学业兴趣和明确的职业方向感,导致学业收效甚微,就业优势 不足,也有学生认为,时代变化太快,规划也没用,“船到桥头自然直”,干脆不 去规划,往往又导致了学业、专业和职业需求的脱节,走向职场的时候往往显得 力不从心,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不少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因事先缺少对 职业发展方向的清楚认识,导致他们在选择工作时存在盲目心理,缺乏严肃性。

还有的工作后频频跳槽,给自己和用人单位都带来损失。那么,目前大学生职业 生涯规划的意愿、行为处于什么状态,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又是怎么 样的关系呢?本文期望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成果,探讨今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 愿、行为及就业能力研究方向和重点。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及研究起步较早,最早起源于1908年帕森斯教授 创办的波士顿职业指导所,目前已形成一系列较为系统的理论。从历史发展的角 度来看,职业指导活动及职业选择活动是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最初的实践来源,而 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早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由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帕森斯教授和美国着名职业 指导专家霍兰德提出,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学说。帕森斯 在其所着的《选择一个职业》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后来被人们公认为职业选择与 职业指导的最经典的理论之一的职业-人匹配理论。帕森斯的理论是在清楚认识、 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的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 业岗位(对自己有一定可能性的)相对照,最后选择一种与个人特长相匹配的职 业;
另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是人格类型——职业类型匹配理论,这一理论是 由美国着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从心理学价值观理论出发,经过大量的职业咨询 指导的实例积累而提出的。这一理论首先将职业归属为六种典型的“工作环境” 中的一种。根据劳动者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倾向,将劳动者划分为六种基本类型, 当属于某一类型的人选择相应类型的职业时,即达到了匹配。霍兰德人格与职业 类型匹配模型是沿用至今且一直被公认为有效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时至今日,已经比较成熟,研究的范围涉及 到职业选择理论、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职业生涯管理模型、家庭职业的平衡、职 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人格特征、职业环境等方面,这将为我国职业生涯规划 的研究与实施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三、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期通过学者访问间 接接触到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并翻译了大量的国外着作。1979年《外国教育丛书》 主编了《中学职业教育》开始了我国职业生涯的研究。2010年南京大学学者施雨 认为,生涯规划具有四个特性:一是终生性;
二是独特性;
三是发展性;
四是综 合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及就业方式 的变革,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逐 渐显现,成为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和相关学者研究的热点。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 的研究,以曾平生(2011)为代表,认为高校就业指导缺乏相应理论支撑、就业 中心师资队伍不强、学校教学管理机制柔性不足等是主要问题;
以刘淑艳(2012) 为代表,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识模糊、规划不科学、高校提供的指导和服 务不尽完善是主要问题;
张东妹、吕京宝(2013)研究发现大学生职业规划基本 缺失,就业和专业选择都比较盲目;
对职业规划的需求以及实际采取的行动存在 较大差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职业规划很重要,但主动采取行动的学生严重不足。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研究。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的研 究,以宋荣绪(2010)为代表,提出了高校应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网络体系、 引进职业测评体系、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
陈德明(2012)提出开设职业 教育课程、职业规划要谋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等观点;
王大磊(2011)提出了要 建立全方位的就业辅导体系、坚持生涯辅导的全程性以及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 力的观点。王小玲(2015)等提出了教师应当针对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存在 的突出问题,根据自身特点、专业情况、学业目标、就业心理准备等问题,在就 业指导实施过程,区分不同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诊所,在诊所中解决问题。就业指 导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是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的关键;
而增加就业信 息、拓宽就业渠道、加强精神素养培养,则是广大学生的心声。

(三)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意向研究。职业价值观和职业信念方面研究,金 泽勤、李祚山(2012)介绍了西方职业价值观的理论演变,心理测量工具的开发情况以及对青少年职业价值观的相关研究。对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雷 腾(2011)通过综合多年我国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评价与择业标准的调查,得出经 济收入、自我发展、社会地位是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主要标准,同时现在社会市场 经济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冲突在他们身上也有体现的结论。在具体的择业意向上, 相关研究得到结论比较接近。分别在合肥学院机械工程系(李军,2013)和华中 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张京华、212)开展了择业意向调查研究,对大学生择业的 行业、薪水、地域偏好进行了总结。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研究围绕机构和队伍 建设、咨询内容和咨询对象等方面展开。方鹏(2010)认为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 指导喜忧参半,机构、经费、网站基本得到落实,就业指导课和就业咨询方面的 开展情况较好,主要问题是重视程度不够、从业者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队伍建 设不尽合理、与毕业生的沟通个别咨询不足等。方翰青(2012)提出大学生职业 生涯规划应该集中在职业规划咨询、职业信息咨询、职业技能训练、职业心理咨 询、职业决策能力培养和创业素质培养六方面。张爱芹、刘淑玲(2011)研究发 现职业咨询的来访者大部分为毕业生;
来访者按年级层次咨询的重点有较大不 同;
毕业生不同程度出现焦虑、自卑和挫折感等就业心理问题;
该研究同时指出 不管学生自身还是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对新生的职业规划都未给出足够重视。董眠、 向丽、祝文慧(2013)把视角延伸到高中生,研究认为中小学阶段学生的不了解 社会职业,对职业期望缺乏理性,虽然均认为培养某项职业能力很重要,但没有 机会或者动力进行学习;
学生倾向根据兴趣选择职业,家长则把收入高低放在首 位。

(五)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因素分析。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职业 生涯规划与个人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 于获得成功的职业生涯。王星星(2014)研究发现许多大学生虽然制定了学业规 划,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能真正按照计划要求自己,并最终坚持下来的却 不多。学生作为未来的职业者有无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将影响其就业和职业发展, 而影响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Perryman (1972)等研究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生涯感受、生涯探索、生涯计划与生涯行 动上有显着差异,且随年级的增加而增加。付新元(2015)研究发现家庭因素对 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影响日益加深。刘怀(2009)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职业发展 生涯规划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和职业因素。同时,班兰美 (2013)、黎志健(2013)、张玉(2013)研究还发现学校因素对大学生因素职 业生涯的规划也有重要影响。陈新宇(2014)研究指出大学生家庭户籍所在地、父母的受教育情况、父母职业、社会实习兼职经验也和学业生涯规划辅导也都是 影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原因。王国联(2014)研究表明社会网络是影响大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因素之一。王伟提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中,高 校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强大指导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也 是影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大因素。林杏台(2011)指出职业生涯包括个 人一生所从事的职业、职务及角色。他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当从小做起,并且应 该涉及到个人的各个方面,教师、家长在职业生涯规划当中都分别起到了重要的 作用。

(六)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到了高校、国家的 关注,并且教育明确规定,大学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那么,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作用显着吗?单良、赵成名(2013)研究指出,职 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明确职业目标、充分利用并整合资源、 提高就业能力。肖燕玲(2013)研究发现,在校期间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同 学比未做规划的同学更有成就,无论是求学还是求职成功率都更高。但是,有些 专家学者也指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不显着。目前 的研究,主要是定性分析,缺乏必要的定量研究。马琼(2012)对西南交通大学 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观与就业行为、就业结果的实证研究发现,求职目标是否清 晰与就业满意度呈正相关。李峰亮(2009)等人的研究发现,工作找寻的前期准 备有助于毕业生找到学用更加匹配的工作,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工作经验对于择 业有着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在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中发现,大学 生的学用结合越高,对工作的满意度越高。

四、评述 通过文献梳理,已有研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愿和行为都有研究, 但侧重于描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愿、行为,而对于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 划意愿、行为的因素研究并不多,特别是计量研究更是缺乏,这不利于准确找出 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愿、行为的因素,以便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此外,已有研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的关系侧重于定性分析,缺乏 实证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应该向着定量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大学生职 业生涯规划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关系的分析。

作者:课题组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