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辞职信 > 课程建构 [区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探析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课程建构 [区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探析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来源:辞职信 时间:2019-10-06 07:56:51 点击:

区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探析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区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探析以北京市海淀区 为例 目前,我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蓬勃开展期,但仍处 在课程化的探索期,尚未有明确、完整的课程体系。很多中 学尝试开发了不同专题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但由 于校本化课程整体思考不足,受限于师资、课程资源等因素, 内容窄化、形式单一,并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实效 性有待加强。部分区域也尝试开发地方心理健康教材,设计 区域心理课程体系,但目前完整、系统的课程体系并不多。

区域化课程体系以宏观、区域视角落实文件要求,兼具 科学性、系统性与本土性,同时立足区域特征,考虑不同学 校实际,进行整体布局,对学校进行操作性引领。中国教科 院李正福教授认为:“课程体系指在一个教育价值理念指导 下,将课程各个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要素在动态过程 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区域积极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要明确价值定位,明晰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结构, 开展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评价。同时区域课程体系要着眼 实践,兼具开放性与动态性,不断吸纳新的改革思想与研究 成果,以归纳方式总结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服务于 学生心理发展。

一、育人本位的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是后续课程设计的基础。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 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积极心理健康课程外延更大,泛指一切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 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的课程,表现形式为教学、活动等。

狭义的积极心理课程,多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学 科课程,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指教师运用心理辅导 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地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引导学生产生 心理体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和心灵成 长。北京市海淀区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坚持育人本位的教育思 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积极 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和谐发展和人格健全,这是广义的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观。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塑造积极心理,奠基幸福人生”, 强调育心、育德融合的整体育人观。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全方位、系统化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提升与潜能发展,不仅 包括心理知识层面的技术与方法传授,更包括从兴趣、态度、 认知、成就、潜能等角度为学生学习提供策略与支持,是一 种生命成长的纵深视角。从课程功能来看,区域积极心理健 康课程突出实践操作;
从实践层面来看,区域积极心理健康 课程能够以不同方式融入、渗透、应用到学校不同的课程形 态中,体现为独立课程与融合课程的综合、隐性与显性课程 的综合、基础与应用的综合。总体来看,区域积极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是学科-经验-问题-发展四位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具有“育心理、养品德、促素养、昂生命”的“大育人”视 野,能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的育人功能。二、发展导向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可以使课程体系与活动具有明确指向性,也是 设计课程内容的依据。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包括维护健康 和促进发展两个层面,这是区域课程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同 时区域心理课程目标还应符合区域文化与区域发展要求,以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学子,开发学生优势潜能, 发展创新力。因此,根据心理素质优化的从低到高,区域积 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可从基础目标、辅导目标、发展目 标、潜能开发目标四个层面细化目标体系。其中,基础、辅 导性目标能够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健全学生人格;
发展性和 潜能开发性目标是学生心理素质优化发展的根本。

基础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引导学生认识生命、 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学习心理保健知识,学习认识自我、 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情绪调适的基本技能;
帮助学生培养 良好品德,完善健全人格。

辅导目标:关注学生实际需要,针对共性问题,进行主 动式预防;
对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给予及时 的辅导,必要时进行危机干预。

发展目标:加强对学生认知、意志、情绪、交往等领域 积极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培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潜能开发目标:注重学生心理潜能激发、创造力培养, 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主动发展,激发学生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三、主题式的课程内容体系在明确课程目标后,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地方特色进行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建构,制定课程内容的“纲”,就显 得尤为重要。内容设置一方面要考虑整体课程设计目标领域, 包括基础、辅导、发展及潜能开发四个层次;
另一方面要突 出学段的阶段性、渐进性与连贯性,遵循个体心理发展规律, 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与需求。

由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身是融合了德育、心理、 生涯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体系并没有严格的学理性 与区分度,相互独立也彼此联系,没有轻重之分。从实践出 发,落到具体操作主题上,以主题为经、学段为纬,横纵交 错形成网络,为校本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等提供方向索引与 具体指导。

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的重大心理转折期,是其智力、情 感与自我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教育的引导与起步期。

在此阶段,学生要树立健康生命的意识,正确认识生命、认 识自我,对自我及他人生命持有尊重态度;
注重学校适应与 学习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班级、学校的生活环境的要 求与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树立规则意识、纪律 意识与时间意识;
培养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形成学习习惯, 感受学习乐趣;
注重情绪认知、交往品质与意志力培养:学 会识别自我及他人情绪,具有一定的情绪表达与调节能力;

培养好奇、探索、开放性思维、真诚、友善、感恩、自信等 心理品质;
激发自信心,面对困难能够不放弃,具有一定抗挫折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处在青春期,是自我意识、智力、思维飞 跃发展的阶段,也是童年向成人过渡的一个特殊期与转折期。

这一时期要引导学生学会与自我、与他人、与知识技能及社 会和谐相处。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认识与思考,体会生命的 珍贵,欣赏自己与他人生命;
加强自我认识,客观评价自己, 自我悦纳,发掘自我优势,培养积极自我;
激发学习动机, 掌握学习方法,发展辩证思维、创造性等思维能力,提升学 习能力;
学会沟通方法,掌握处理人际冲突方法与技巧,把 握好异性交往尺度,正确面对性冲动;
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具备调节消极情绪的有效方法,培养幸福感、乐观、希望等 积极情绪;
了解社会,培养社会规范意识与公民道德素养;

培养生涯规划、自主选择、抗挫力、自控力、坚毅等积极心 理品质。

高中阶段学生进入了生理、心理发展的相对稳定阶段, 逐步向成熟迈进,这一学期的心理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 打下基础。帮助学生体会感受生命意义与价值,培养生命人 文关怀意识,热爱生命,不断超越生命;
进一步加强自我认 识、自我分析与自我调控,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成元认知、监控等高级的学 习策略,具备良好的学习调控能力;
具备良好的人际觉察能 力,掌握人际沟通方法,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
具备情绪 管理能力,掌握积极情绪激发的技巧与方法;
培养社会责任感、担当意识,具有家、国人文情怀;
具有应对挫折与压力、 职业选择、社会融入的能力。

此外,中小学生适应性、发展性的困惑散落在自我意识、 情绪问题、人际关系、学习适应等方面,可以成为课程内容。

不同学段外显问题形式存在差异,如小学自我意识体现在自 我中心性等。具体来说,落实辅导目标的课程内容包括:小 学阶段的幼小衔接适应、学习习惯与学习困难、行为习惯养 成等;
初中阶段的厌学情绪、考试焦虑、青春期、网络成瘾 等;
高中阶段的意义感、职业选择等。

四、多元化的课程实施类型 在教育综合改革及中高考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走班选 课、甄选科目与学生潜能优势、生涯选择等主题需求更为强 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日益 凸显。它不仅是健康教育、社会与生活、思想政治等课程模 块中的重要内容分支,也是学校人文素养领域重点打造的课 程,以多种课程类型出现在教育教学中。

综合来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坚持主体性原则,激 发学生心理发展的自觉性与体验性,活动、游戏是主要的实 施载体。按照活动性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致分为指 导性课程与探究性课程,指导性课程教师参与度更高,探究 性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意识更为明显。根据活动形式,积极心 理健康教育课程大致可分为活动课、系列讲座、拓展活动、 实践活动、团体辅导、心理训练、特色活动、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学生社团、素质训练、同伴互助、网络自助等方 面。(见图1) 图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类型 基础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是普及性课程。可采用心理 教育活动课、系列讲座、拓展活动、实践活动、特色活动、 网络自助、学生社团、同伴互助更为广泛的教育形式。同时, 由于基础类课程中很多与心理学学科知识和心理实验相关, 有兴趣的初高中生也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等探究 形式进行学习, 以深化认识,收获感悟。

辅导类课程主要是面向小群体或有特殊需求类学生,更 多采用团体辅导、心理训练等课程形式,在教师指导下,矫 正学生心理困惑与问题,帮助学生习得心理技能与方法。

发展类、潜能开发类课程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与培养,关注主体性调动与激发,可采用拓展活动、心理训 练或素质训练等形式,对学生品质进行专项指导与训练。

五、区域引领下的课程校本化实施与评价 建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深化的重要方面。区域指导与培训一体化的工作支撑能为课 程实施提供智力保障,同时,校本特色化实施能使课程真正 落地生根。因此,区域引领下的校本化实施是区域积极心理 健康教育课程推进行之有效的方式。

1.区域地方教材实施指导与培训。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规范、常态、持久实施,离不开区域层面配套机制的引领与支持,开发区域地方教材就是 指导路径之一。地方教材是课程资源的一种,能够为学校心 理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
同时作为支架与抓手,也能以地方 课程形式带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海淀区着眼于学生 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选取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 情绪调适、升学及社会适应等专题,根据不同学段特点,开 发了3~12年级心理健康地方教材;
根据中学生自主性强的 特点,选取了乐观、希望、勇气等积极心理品质,编印了《中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自助手册》,推出了外显化的产品供 学校选择加工,促进了学校积极心理健康课程的推进实施。

英国现代课程论专家劳伦斯·斯腾豪斯指出:“没有教 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开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得 到落实,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开展教师积极心理课程 培训就显得尤为必要。培训不仅包括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定位与目标、开发与实施策略等理论讲座,还包括课程开发、 课程实施的案例式经验引领,及传、帮、带等个别化指导的 实践性操作内容培训要做到研讨、做课、展示多元培训方式 结合,同时还应固化培训机制,使培训真落地,切实提升教 师的课程开发及实施能力。

2.学校校本课程的自主开发与实施。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区域实施并不是强调学校的 无差异化,而是倡导理论、价值共性,同时强调个性与特色, 立足学校服务学生发展。因此,允许并鼓励学校建立校本化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的繁荣也能为区域 课程体系提供鲜活素材,完善区域课程体系。学校课程开发 应按照基本开发程序,明确开发人员,确定方向、目标,选 择适切的内容与实施类型,开发相应的活动、纲要或教材、 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规范开发并科学实施,打造精品课程。

同时,在学校专业师资不足,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采 取购买服务的形式,引进社会机构及教育机构的师资及课程 资源,以借力形式由外向内推动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实施。

3.操作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运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课程体系建 构中最容易被忽视,目前最为薄弱的环节。课程评价对于改 进课程实施具有重要激励、导向作用,应在区域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大背景下,从操作视角探讨区域心理课程评价,以评 价带动课程实施及建设。

宏观来看,心理课程评价主要是工作性评价,是以行政 部门为评价主体的,可放在区域督导或区域质量评估的工作 体系下,一方面将其作为督导评价内容,设计区域化的课程 评价指标体系,了解课程开发及实施情况,注重反馈及针对 性指导,发现典型,推广先进做法,提炼经验模式,推动区 域课程建设与实施。微观来看,由于心理课程更多培养非认 知因素,应从学生实际获得角度考查课程实施状况,可通过 问卷调查考查学生知、情、意、行变化,把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幸福指数等指标。在区域质量评估中开展学校整体精 神面貌、育人氛围的评价,一定程度也可体现出学校心理健 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效果。

整体建构适合区域学生发展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是丰富课程满足学生教育选择的重要方面,也是着眼于未来 多元、特长、有个性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不可或缺内容。

它不仅是课程开发的过程,更是区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深化 发展的过程;
不仅是推动区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发展的 引擎,更是导向学生素养发展的基础,必将为区域育人模式 改革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慧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新探[J]. 课程·教材·教法,2006(7). [2]王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供需关系研究——以 杭州市中学为研究对象[D].杭州师范大学,2015. [3]徐黎黎.以课程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中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比较[D].天津师范大学,2007.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