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助残日 > [理工学校实验老师建设]理工学校

[理工学校实验老师建设]理工学校

来源:助残日 时间:2019-12-03 07:45:53 点击:

理工学校实验老师建设

理工学校实验老师建设 在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中,理工类院校实验教师队伍 的建设是实验教学的重中之重,地位是无法替代的。“科学 的理论能不能站住脚,最终靠实验。”[1“]实验教学是 创新人才培养卓有成效的载体,相对理论教学而言,实验与 实践教学更加有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促进其主动建构科学的 知识体系,更加有利于突出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 能力。”[2]但长期以来,高校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却是 大家一直关注但难以解决的大问题。本文就此展开调查分析。

一、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组对全国31个省市几百所理工类院校本科高校 实验室人员①及北京地区22所(12所部属高校、8所北京市 属高校、2所独立学院)理工类高校的实验室人员②的情况 进行调研统计。(见图1、图2)本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绩效 评价、面对现状,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发展为方向,以专题 调查研究为基本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 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获取第一手材 料;
分析论证,得出上述结论。整个调查始终在自然状态下 进行,可信度高。对问卷的统计,我们采用SPSS、EXCEL和 人工核查。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2007―2008学年 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实验室共有人员约17万人,其中,专任人 员共8.6万人,兼职人员约8.7万人。从专职人员的学历状况 看,具有学士以上学历者7.13万人,无学历人员1.5万人。从职称情况看,中级以上职称者2.3万人,中级职称以下的 其他人员6.3万人。35岁以上人员占66%。北京地区总体好于 全国平均水平,在北京地区实验教师约1万人,其中专任教 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占33%(3233人),其余为兼职人员和其 他管理人员占67%(6724人);
具有高级职称的专职实验人 员约2700人,占27%左右(全国高校为13.5%);
35岁以上人 员占62.3%。与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标准“教师队 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和高级职称人员应不少于50%”的要求不 符。由于实验系列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较低、带头 人匮乏、学历层次偏低,故总体待遇低。尽管近年来有好转 的趋势,但具有高级职称、高水平的实验人员的比例还是明 显偏低。(见图3) (一)传统的实验教学思路和观念的偏差首先,从学校 管理者角度,通常对理论课重视程度胜于实验课。无论从内 容上或是形式上,实验课都附属于理论教学,单独设课的很 少,且系统性较差。其次,传统、经典的实验内容较多,体 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实验很少;
注重实验内容与结论的实验多, 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实验少;
验证性实验多,培养学生创新 能力的设计性、应用性实验少。[3]这使得实验教师在工 作中缺乏创新精神,业务素质难以提高。另外,在我国作为 评价教育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升学率”、“通过率”、 “考研率”等,因循守旧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重理论轻实 践、重学术轻技能、重应试轻素质的倾向至今未能根本改观,这直接导致高校只重视理论教师队伍的发展而忽视了实验 队伍的建设。此外,实验教学体系不合理、内容滞后,也是 制约实验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缺失我国尚未出台针对 高校实验队伍编制及队伍建设的相关文件,仅颁布过有关高 校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编制管理规程》(1999年)、《关 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00年),以 及有关实验室建设方面的《高校实验室工作规定》(1992年)、 《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办法》(1995年)。这些 政策文件颁布时间早已不能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并且有关 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对实验队伍作粗略的要求,不能 有效地指导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4]正是由于对实验教 师队伍缺乏建设规划,特别是没有政策性的指导,对实验室 人员结构没有一个清晰的、分层次的、合理的定位,致使界 限模糊。有些高校虽然也有一些相关的规划和措施,但多难 落实。[5] (三)对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缺乏规划我国高校专门从事 实验室教学的人员被归为教辅人员,实验技术人员被定位为 教师的助手和辅助,只能当教师的下手和配角,不需要有较 高的历和研究能力。[6]在对北京地区22所理工类院校实 验人员的调查发现,在实验教师队伍中的其他人员(67%) 主要包括实验室行政管理、设备管理及运维管理,负责对实 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及账、卡、物的管理;
实验室值班人员,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等工作;
实验室技术人员,负责仪器 设备的采购、维护、准备实验等工作。这部分人员结构呈现 出多样性,在人事编制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既有正式 编制人员,也有非编制人员;
正式编制人员有来自常年工作 在实验室的电教人员,也有从其他岗位转来管理的人员,他 们普遍体现出年龄老化、知识结构陈旧、学历偏低等特征。

非编制人员主要是以“人事代理”、“人才派遣”和“合同 工”等方式在岗,他们普遍的特征是年轻化、知识新,在学 历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既有研究生、本科以上学历,也有大 中专学历和无学历的合同工。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一提起实验 教师队伍,人们的印象便是水平低、素质低,因而也就忽视 了实验室中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实验教师和 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实验队伍的培养工作与师资队伍相比 显得非常薄弱,从学校、学院到实验室,各级都缺乏对实验 人员培养的规划和措施。实验技术人员很少有机会得到较为 系统的本专业实验技术方面的培训。在考核制度和激励政策 方面缺乏统一性,高校各自为政,有的参照教师系列执行, 有的参照教育职员执行。这些都使得实验教师队伍人才流失 严重。

二、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对策 (一)高校实验教师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策略美国著 名职业管理学家萨柏把人的职业生涯分为成长、探索、建立、 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7]只有当工作环境能满足个人的需求(内在满意),个人也能满足工作的技能要求(外在满 意)时,个人在该工作领域才能够得到持久发展。在我国高 校组织中构建良好的实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实现高校 组织与高校实验教师发展战略上的“双赢”,实现高校和教 师个人的共同发展。马斯洛激励理论[8]和赫茨伯格的双 因素理论[9]告诉我们:一定层次的需要必须配以特定的 激励去满足。高校实验教师属于知识型员工,不仅需要物质 待遇激励手段,更需要以精神激励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为主要 激励手段。对于大学教师来说,物质激励属于保健因素,只 能消除一种不满状况,而不能产生一种满意感受。真正能使 高校实验教师产生满意感受、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的是来自于 工作的挑战性、责任感以及成就、认可、职务提升、进步和 成长等,这些因素属于激励因素。通过经济激励、成就激励、 情感激励调动和发挥广大实验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引导实验教师实现预定的目标。在采用经济激励中,学校应 根据人才培养和科研的目标合理地设置岗位职责和待遇,使 其待遇具有公平性;
在成就激励中,高校改革要把理论教学 和实验教学一体化,在考核与评价时,实验课教师与理论课 教师按照同等教师标准执行;
情感激励是指高校管理者与教 师之间建立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情感联系。高校树立人本管理 理念,将人作为管理的中心,从人本管理的核心思想出发, 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维护人的尊严,激励人的需求,从 而激发人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对于教师进行人本管理,既要用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规章制度来激励教师,同时也 要用非制度化的方式来激励教师。

(二)清晰定位,合理构建实验教师队伍合理科学地构 建实验教师队伍是实验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 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目前,各高校都充分认识到了实验教 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入手, 制定实验教师职务制度以及考评体系。可根据实验室的类型 和各个专业实验室的特点,对人才进行合理规划,给出清晰 的定位。在制定考核标准和设定激励制度时分别对待,坚决 打破过去将之笼统地归为“教辅人员”的一刀切做法。[10] 1.实验教学与研究人员对于实验教学与研究人员要求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很强 的实践能力,具有“教师”和“工程师”的能力,能将理论 知识和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通过 实践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和研究水平,要使理论教师和实验 教师有机融合、教学和科研有机融合,从编制上应该整体编 入教师行列,考核与评价完全按照教师标准执行,使之成为 “教学―科研型”教师,以教学促科研。

2.工程技术人员对于工程技术人员应定位为科研―教 学研究型,以科研促教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侧重点与教 师有所不同,他们侧重于技术和管理及教学研究,其工作成 就融合于各种教学、科研成果之中。如果科研工作有高水平 的实验技术人员的参与和协助,就会少走许多弯路,多出快出科研成果。在科研中,工程技术人员可以为科研工作提供 翔实、准确的数据,为师生的科研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 发挥实验室社会服务的功能,把一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教学研究中,除了应掌握专业 知识,同时还应具备教育技术学知识,进行教学研究,促进 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或设计将教学 科研人员的理念、设想和设计、假设等变成现实。编制上应 该属于专任的固定编制,要充分肯定他们在科研、实验教学 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包括给予业务培训的机会,提高业务水 平,满足他们自我发展的要求,使其成为教学、科研稳定发 展的高素质队伍。[11] 3.技术和行政管理人员对于技术和行政管理人员应定 位为教学辅助人员,有关课程安排、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 采购以及对外开放中处理各种关系等行政事务需要这类专 门人才管理。评聘与考核应该参照教育职员或机关行政人员 的标准执行。实验室管理工作繁杂,因此,要激励实验管理 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牢固树立热爱本职工作, 提高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勇于创新,在工 作中不断提升综合能力,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4.实验室工勤人员实验室工勤人员主要是负责实验室 安全保卫、值班、清洁卫生等后勤工作。他们在实验室专任 人员统计中“其他”类别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为保证实验 室的正常运行起到很大的作用。他们主要是以“人事代理”、“人才派遣”和“合同工”等方式在岗,应该说这种人事制 度引入“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
薪 酬根据绩效上下浮动,节约了用人的成本。这种以聘任制作 为对全员聘用的补充形式,对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引入竞争 激励机制,增强用人制度的生机和活力是积极有效的,是我 国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发展方向。在管理中关键是要对这部 分人有一个清晰的、合理的定位,建立专门的考核评价标准。

(三)健全体制,优化实验教师发展平台 1.建立完善的政策环境从大环境上讲,完善的政策环境 包括国家政府有关实验教师的政策,国家对教育中实验教学 的投入,给予实验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地位的高低,乃 至整个社会对实验教师的态度等。这个大环境的形成,依赖 于政府各级领导、各相关部门和整个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 务实地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师地位,保护实验教师的 利益,消除与理论教师的差别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实 验教师岗位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才能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 加入这支队伍。

2.建立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树立新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 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应增加实验 教学的课时、增加独立实验课程、整合实验内容,以专业为 主线,打破课程界限,注重多学科、多课程知识交叉和集成, 建立多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12] 只有在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平台上,使教师与学科共成长,实验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实现自身价值。

3.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的重要手段,与理论教学不存在主辅之分,它们互为基 础,是高校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建立和完 善各种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并落到实处,为职称晋升、人员 培训、待遇提高等提供制度保证。建立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 和运行机制,应将实验教学、实验室日常管理和工程技术人 员的培训等由相关部门统一归口管理,提高效率。[13] 4.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制度 和激励机制,是增强实验教师队伍的责任心、调动其工作积 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保障。通过实验教学评估,规范量化考 评,每学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教学的检查和评估。

同时,按照教育部教学评估的要求对每门实验课程进行量化 考评,通过检查评估结果对实验队伍中每个岗位进行总体评 价。通过量化指标将他们的工作量分为直接实验教学工作量、 间接实验教学工作量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量三部分,考 核他们在实验教学、实验改革与创新、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 功能开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业绩。考核结果存入 业绩档案,与职务评聘、职称评定、年终考核、津贴等挂钩, 打破吃大锅饭的状况,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强化他们的忧患 意识与敬业精神。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