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助残日 > 分析民法理论的几个不足_民法理论

分析民法理论的几个不足_民法理论

来源:助残日 时间:2019-12-02 07:54:39 点击:

分析民法理论的几个不足

分析民法理论的几个不足 分析民法理论的几个不足 分析民法理论的几个不足 分析民法理论的几 个不足 精品源自教学论文 立法者和执法者的主观思想状态不无意义。恩格斯进一步指出:“经济关系反 映为法原则,也同样必然使这种关系倒置过来。这种反映的发生过程,是活动者所 意识不到的;法学家以为他是凭着先验的原理来活动,然而这只不过是经济的反映 而已。这样一来,一切都倒置过来了。而这种颠倒—它在被认清以前是构成我们 称之为思想观点的东西的—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并且能在某种限度内改变 它,我以为这是不言而喻的。”最后,我们还是引用恩格斯所举的、在民法中占有重 要位置的继承权为例来说明民法与经济的关系。他说:“以家庭的同一发展阶段为 前提的继承权的基础就是经济的。尽管如此,也很难证明:例如在英国立遗嘱的绝 对自由,在法国对这种自由的严格限制,在一切细节上都只是出于经济的原因。但 是二者都反过来对经济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二者都对财产的分配有影响。”。由 上述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对民法与经济的关系,是由静态关系到动态关系的 认识。这一点很重要。某些机械地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的认识,某 些割裂民法与经济的联系,或者颠倒二者的关系,把法看成独立的内在之物的看法, 都是不正确的。因此,恩格斯指出历史的发展是经济和法律(尾法当然占重要地位)、 法律和其他上层建筑之间的交互作用的结果。法律的发展除了与经济和其他上层 建筑的交互作用外,还必须保持自身体系内部的和谐一致。这个问题恩格斯在《致 康施米特的信》中已深入分析过,前已提及。所以,我们在弄清这些关系之后,也同 时要看到民法的外部关系和作用,要研究民法自身运动的规律,兼及这些与外部的 相互关系,才能对其本质与作用有较全面的认识。

一百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从法的一般理论到民法理论,作出如上述的精辟 论断,至今读起来犹觉获益非浅。究其原因,是他们并不仅就法律现象作出某种解 释,而是对其本质和作用进行深入而透彻的考察和研究,找到了物质生活关系这一 深刻的根源,又进一步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由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从 而能够系统而全面地给出法科学和民法科学的基本原理。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 今天的国际社会已非百年前可比,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历史状况也大大变 化,法科学包括民法科学也有所发展;但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揭示了 民法的本质和作用;所以在当今时代用以考察和研究民法问题仍不失为有力的工 具。在西方社会,长期以来形形色色的法学理论和学说都没能完满解释法的本质 和作用,当然也没法对民法间题作出任何说明。诸如社会学法学派强调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或效果以及各种社会因素对法的影响,然而并没能从根本上说明法 与社会生活的深刻联系和相互影响,表面的、片断的理解最终要导致不正确的结 论。至于象新黑格尔主义法学派继承黑格尔关于法是文明现象的观点,提出法律 准则是根据不同时间、地点的文明条件确定的;心理法学派将法的基础最终归结 为心理因素,则是走得更远了。古典自然法学派从人的理性、人性、人的权利去 强调私有财产权和契约自由等等,则纯粹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说教,披上“学说” 外衣而已。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专门就民法理论写过着作,上述基本原理 大都散见于一些论文中,但是,并不失其理论的完整性。如果对之进行一番由此及 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这些基本原理豁然可见。本文仅作些初步探讨而已。

马克思、恩格斯对民法的本质和作用等的论述,至今仍有现实意义。长期以来,人 们对传统民法的认识停留在固定的观念上,马克思、恩格斯对罗马法的评价着重 在它促进简单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有的立法者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一般到特殊、 从共性到个性对民法的把握成功地起到发展生产的作用,这丝毫不意味着主张墨 守成规,这和人文主义法学派认为罗马法的人类法律的基本渊源毫无共同之处。

我国近十年民法理论研究较为活跃,注意到了民法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但也受到某 些机械观念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民法理论并不限于经典作家对民法的直接论述, 而应包括他们对商品经济的有关论述,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正确掌握民法的 某些基本原理。马克思曾经指出,极不相同的生产方式都具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 通的现象,尽管它们在范围和作用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只知道这些生产方式所共 有的抽象的商品流通的范畴,还是根本不能了解这些生产方式的不同特征,也不能 对这些生产方式作出判断。要使民法促进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发展,就要知道民 法共有的、抽象的范畴,也要知道特殊的、具体的范畴。所以,我们应开创社会主 义商品经济的民法表现形式,要借鉴有用的经验也不能囿于陈规。在民法与经济 法的划分与关系上花太大力气,甚至把两者对立起来,只能妨碍各自的发展。现在 有了《民法通则》,但它不是民法的唯一表现形式,某些配套法规尚胭如,这使调整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造成一些困难。例如,对民事主体(经济法律关系本质上也 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规定,作为法人的公司就必须有公司法,但却迟迟未出台。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也制定得太晚,虽然在此之前有过一些工商企业和公 司的管理规定,但都不过是解决登记程序而已。然而实体规定一什么是公司、应 具备什么设立条件,其组织、营运、解散等等却没有,只有登记程序规定是不能遏 止种种不合法公司的。当前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要用行政命令,也要 用法律形式,尤其不应忽视民法形式,当然也不排斥行政、经济法律形式。近几年 国家发布关于清理整顿公司的决定、通知或指示已不只一次,为什么仍未收效无 法可依,尤其是民法形式的忽视,是原因之一。如果不加快公司立法,五花八门的所谓公司、行政性公司和劣质公司还会变相出现。会司立法使它能在经济活动中以 民事主体的资格出现,促进其积极作用而限制其消极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经济 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在关于民法的调整范围和调整方法问题上,调整商品经济 关系似较易被理解,而同时调整某些非商品经济关系,曾不被人理解。殊不知民法 同时调整某些非商品经济关系并非缺点,而是它的优点,结合调整方法,正是注意 到两种关系的有机联系,从对财产关系的调整出发,可使和谐一致。因为经济关系 最终要落到财产关系包括财产所有和财产流转这一民事法律关系上。

所以,恩格斯以继承权为例,指出像遗嘱的立法方式即使有绝对自由和严格限 制的区别,却都因其对财产分配有影响而反过来对经济起到作用。众所周知,封建 土地所有制上产生的继承制度对该所有制的作用是显然的。拘泥于法的部门划分 或法的调整对象的绝对单一化而忘却法的目的和作用,就可能贬低民法的作用,不 能有效地开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民法表现形式。民法对经济关系的反作用也不 容忽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注意到经济法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作用,而未充 分认识民法对之的调整作用,尤其是对民法对经济关系的调整方法(作用方式)。这 指的是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民法可以其特有的调整方法从另一个方面对经济关系 调整,以与经济法协调;一是民法对非商品经济关系的调整,由于其与商品经济关 系的有机联系而在调整经济关系上达到和谐一致”。前者必须完善民事基本法规, 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民法通则》,同时应重视配套法规。例如民法上担保法律制 度对商事活动或经济法律关系的调整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已不能 满足现实要求。有关的基本规定仅见于《民法通则》的个别条文,巫应有专门法 规以便为经济法中的特别规定提供基础。例如,国际惯例中担保贷款采持续性担 保(ContinuingGuarantee),在不超过担保额度和期限的条件下,主合同(原合问,变更 不必一一经担保人同意,这既为商业活动提供迅速方便又不失担保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而我国《境内机构提供外汇担保的暂行管理办法》直到前年仍规定值权人 与债务人“如未经担保人同意修改原合同,担保人的担保义务将自行解除”,未能区 分民事与商事的不同特点,原因之一在于民法特有的对经济作用未能在立法上得 到体现。后者必须来个观念上的改变,即认为民事仅仅是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

即以婚姻家庭的法律调整状况来说,几年来出现的“第三者插足”现象,其对社会的、 经济的、秩序的影响,虽说是潜在的、间接的却是不可忽视的。在运用民法的反 作用原理时要兼顾及这二个方面。公司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出现使得近 代商品经济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发展,法律给以承认而规范之,使它发挥积极作用而 限制其消极作用。在西方国家是通过被视为民法特别法或商法的公司法来实现的。

这是例证。关于反作用的方式,恩格斯已指出三种情况,第三种方式可能产生第一 或第二两种效果之一。这都不意味着反作用的作用方式的消极意义。我国因贬治以前的“管”、“卡”而走向放任,几至失控。事实上,限制不等于不是积极作用,放任 也未必都起积极作用。外国民商法中某些规定是放中有管,恰到好处,值得借鉴。

而近年来在立法中未恰当掌握反作用原理,出现一些弊端,如企业承包、租赁经营 问题则应引以为戒。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体系对社会科学包括法学的指导意 义,由上述关于民法学基本理论的介绍可见一斑。本文仅就其中一些问题作初步 探究,旨在抛传引玉。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