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教师节 > 基于职业教育过程课程观的实践思维创新机制 职业教育课程

基于职业教育过程课程观的实践思维创新机制 职业教育课程

来源:教师节 时间:2019-10-07 07:54:19 点击:

基于职业教育过程课程观的实践思维创新机制

基于职业教育过程课程观的实践思维创新机制 一、实践思维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维主体 基于不同的价值观、方法论、思考角度便形成了不同的思维 方式,如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实践思维等。实践思维是以 社会实践为中心、为对象、为目的的思维方式,即因实践而 思维、对实践而思维、为实践而思维的思维方式,它是人们 通过思维解决为什么要实践、进行什么实践、怎样进行实践 等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它以社会实践为对象,主要包括社 会生产实践、社会生活实践、社会关系实践等;
目的在于形 成计划、方案、方法、措施等实践理性,重在创造价值。

实践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具有思维的共性,即间 接性、概括性等,但同时它具有不同于其他思维方式的个性, 主要表现为:
第一,先导性与前瞻性。先导性和前瞻性主要是指实践 思维先于社会实践,即实践之前,实践已存在实践思维之中, 也就是说,实践思维不仅为社会实践赋予了主体的意义与价 值,也明确了实践的类型、方式以及实践的具体过程,是实 践的先导。

第二,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实践思维是一种意 在创造价值的思维方式,创造价值是它的核心。价值是客体 对主体的效用性,从主体的角度来说,价值是主体对客体属 性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判断,其实质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
从客体角度来数,价值是客体属性人化的表现形式,其实质 是客体的属性特征。实践思维以创造价值为基础,既要满足 实践主体的利益与需要(合目的性),也要考虑实践客体的 运行机制与客观规律(合规律性),两者的统一,其实质就 是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从而更有效、更高效地创 造更多的价值。

第三,现实性与情境性。实践思维作为实践的先导,是 实现理性认识向实践转变的中间环节。理性认识一般以理论、 知识等形式表现出来,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具有抽象 性、概括性、综合性、普遍适应性等特征。理性认识向实践 的转变其实质是还给理性认识一个具体的、鲜明的、真实的 环境,也就是让理性认识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在一个 真实的环境中按照人的意志、价值、需要等而运行,为了保 证这种运行的合目的性与和规律性,实践思维就必须综合考 虑多种情境因素,或者实际因素,如实践主体的知识、能力、 价值、需求等主观因素;
实践客体的状态、架构、属性等客 观因素;
以及诸如财力、信息资源、工具、方法、手段、科 技等现实因素。

第四,创造性与可操作性。思维都具有创造性,实践思 维的创造性不是再现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而是合目的与合规 律的创造行为,即按照实践主体的内在尺度(主体的本质、 利益、需要、能力等)运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思维中创 造出现实世界本来还没有的理想客体,是观念地创造事物的未然态与应然态。理想客体或事物的未然态与应然态观念的 存在人的思维之中,这并不是实践思维的目的,它的目的在 于指导社会实践,因此实践思维观念地创造了理想客体,也 观念地创造了把理想客体变为现实的行动方案、计划、办法、 措施等,这些行动方案、计划、办法、措施等科学具体,具 有较强的操作性,是社会实践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第五,过程性与动态性。实践思维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 程,主要表现为以先前运算结果为基础的对新获得的情境信 息的综合运算过程,运算在这里主要指转形、传递、提取、 存储、删除、对比、排列、组合等多种简单的、基本的思维 过程。实践主体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与客体的不断感性互动,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不断深化,自身能力不断加强,价值观念 也在一步步的趋向合于现实情境,首先这种认识的深化、能 力的加强、价值的合理化与实践思维的不断调整、深化与重 组是同一个过程,没有实践思维的能动作用,人的认识、能 力、价值等都是一句空话;
其次随着主体认识的深化、能力 的加强与价值的合理化,主体会根据新的情境因素与现实因 素,及时评价与改正原有思想观念的不合理性因素,更新或 改变原有的行动方案、计划、办法,从而指导下一轮的实践。

可见,实践思维能动的存在于实践之前、中、后,对实践具 有规划、指导、反馈、监督、评价、总结等作用。

二、职业教育过程课程观培养学生实践思维的理论实 现职业教育过程课程观将“过程”作为课程的存在方式与 发展方式,它赋予了课程以生命,也赋予了体验课程人的个 性发展与创造性生活的机会。职业教育过程课程观实现学生 实践思维的培养,理论上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过程性课程的“过程存在”在本质上说是一个具 体的实践过程,实践思维能动地存在于这个过程中,它是对 学生“实践思维”的无意识培养。课程实践作为一种教育实 践,它不同于生产实践,既具有社会生活实践的特征,同时 也属于一种社会交往实践。从它的表现形式来说,课程实践 是师生之间通过实物、信息或意义的传递和共享达到相互理 解和相互协调,进而影响或改变主体间关系的活动,属于人 与人之间的交互行为;
从它的目的、功能、性质来说,课程 实践是主体有意识地维持自身的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改 造自身的生命状态的能动活动,它是一种以消费为主的人的 生存和发展的活动,属于社会生活实践的范畴。无论是社会 交往实践还是社会生活实践,它们都必须通过实践思维明确 实践什么、为什么实践、怎么实践。具体来说,课程要通过 教师、专家、企业、家长等多个主体的能动的实践思维明确 师生之间交互什么,交互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具体该怎么交 互。过程性课程实践具有课程实践的共性,所不同的是:过 程性课程实践要打破传统的课程实践具体交互过程的教师 “坐而论道”与学生“洗耳恭听”的模式,将课堂置于真实 的或模拟的社会情景中,课程资源超越书本的单一形式,涵盖电视、网络、报纸、企业、文化宫等多种形式,以学生为 实践主体、教师为次要主体,综合考虑多个主体的价值追求, 赋予课程实践意义,明确课程实践的主题,灵活化课程实践 的具体形式,并通过实践思维的先导、监控、反馈、评价等 多种功能,随时发展与更新课程实践目的、意义、主题,充 实与丰富课程实践具体形式,使师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自觉地 运用实践思维合理化、科学化课程实践过程,它的目的在于 过程性课程的合理化、科学化,学生“实践思维”的无意识 培养是优化课程实践的副产品。

“实践思维”的无意识培养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 传统课程观向过程课程观的飞跃其实质是课程结构、课程内 容、课程实施、课程目的、课程资源等进一步合理化、灵活 化与科学化的实践过程。实践思维在该过程主要是一个宏观 的、抽象的概念,它集众多课程改革价值主体(如行政官员、 专家、学者、校长、教师、学生等)的思维过程于一体,目 的在于课程范式的转变。学生在此过程所涉及的思维实践服 务于该目的,是对学生“实践思维”的无意识培养。二是过 程课程观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应用于教育实践,其本身是 一个不断发展与优化的过程,无论是其目的、意义、价值, 还是其主题、类型与表现形式都随着课程实践的不断丰富处 于不断变革与发展中。实践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表现为 指引、监控、评价、反馈着过程性课程的优化与重组,其目 的是课程的优化、合理化、灵活化与科学化;
学生的思维实践服务于该目的。简而言之,过程性课程自身的发展无意识 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思维”。

(二)过程性课程作为一种人为的事物,它有意于通过 真实情景化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思维 能力”,是对学生“实践思维”的有意识培养。职业教育的 目的是培养生产、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与高技能型人 才。这些技能型人才或高技能型人才能否有效地服务于生产、 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关键在于他们能否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 “实践思维能力”与灵活实用的职业技能。技能的形成不是 光靠学习程序性知识便可以实现,实践思维的培养也不是仅 通过灌输实践思维的本质、规律、过程等知识可以实现。职 业教育过程性课程有意于提供真实的或模拟的教学环境在 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实践思维能力,职业技 能的形成与实践思维的养成是同一个过程。我们以程序性知 识的分析为起点,试图揭露过程性课程如何培养人的实践思 维。

程序性知识的本质是反映事物运行机制或客观规律的 理论知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综合性与普遍适应性等特 征。如何将这些程序性知识应用于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并形成 个人的经验,我们需依靠实践思维的中介作用,即通过实践 思维的具体化过程,给予普适性的程序性知识一个鲜活的、 真实的社会情境与背景——这是理论知识向经验的飞跃。实 践思维在这个过程的主要运行方式是具体化,具体化是指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知识用到具体对象、具体背景上去的过 程。在具体化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会如何 综合考虑各种价值的、客观的与现实的因素,也就是说如何 将实践主体的价值因素、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因素以及现实 的信息资源、财力、科技水平、工具、方法等因素有效地结 合起来,成功地实现个体在情境中的个性化体验。

随着个性化体验的增加与增强,个体的经验逐渐积累与 丰富,但一般来说这些经验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实践思 维此时发挥的作用就是对经验的分析、比较与综合,从而确 定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个性化的、有序的经验系统, 人便获得了特定的职业技能。分析是把事物或对象分解成各 个部分或个别属性的思维过程;
比较是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 以对比,来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过程;
综合是 把事物或对象的个别部分与属性联合为一个整体的思维过 程。在经验向职业技能飞跃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工作是引 导学生对实践的个性化反思,实践的目的不是使学生沉溺于 各种盲目的实践过程中,而是要引发学生对经验的不断沉思, 教会学生与经验相匹配的分析、比较、综合等实践思维过程 以及如何优化这些思维过程,以高效地实现经验的序化与系 统化,即形成职业技能。

当实践主体运用职业技能解决具体问题时,实践主体首 先想到的不是职业技能的具体操作步骤与程序,而是个体职 业技能与新的问题情境的匹配问题,两者的匹配已先于实践,观念的存在于实践主体思维意识中,它具体涉及实践决策思 维、实践计划思维、实践操作思维、实践信息反馈思维、实 践监控思维、实践成败检验与评价思维等一系列思维方法的 总和。这些思维方法并不是独立地存在于人的思维过程中, 它们相互作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联成有机整体,从而 形成解决该问题情境的目的、计划、方案、方法、措施等实 践理性,实现了职业技能从一个情景向另一个情境的转换, 同时也获得了基于多情境的“做得更好的”策略性知识,实 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任务是引 导学生职业技能的迁移,表现在实践思维上就是思维的选择、 比较、分析、决断、设计、概括等过程;
其中,概括是指从 部分事物中抽出来的本质属性、规律、机制等推广到其他事 物中去的过程,它是职业技能迁移的实践思维核心机制。

职业技能的迁移,经历了职业技能的实践形态向理论形 态的飞跃,理论形态的职业技能又通过实践思维具体化程序 性知识,使人在更高层面上获得新经验;
经验的增加与丰富, 又通过实践思维的指导、调整、反馈,使人的职业技能进一 步发展;
当职业技能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时,人们通过实践思 维不断反思,在更高层面实现了实践技能向理论技能的飞跃 (见图1)。如此循环往复,职业技能不仅实现了代际之间 的继承与发展,也实现了个人职业的纵深发展。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过程性课程有意于在培养学生职业 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思维能力,职业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和实践思维的养成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

没有实践思维的作用机制,职业技能要么是呆板的程序化知 识,要么是呆板的动作组合;
没有了职业技能的发展,人的 实践思维便失去了承载的载体与表现形式,两者互为作用, 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职业教育过程课程观培养学生实践思维的案例分 析 如上所述,职业院校学生实践思维的培养与职业技能的 形成是同一个过程,表现在课程实践中,就是通过实训教学、 项目教学等实践教学方法以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实践合 作方式培养与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思维能力”。

实践思维的培养关键是要有一个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锻炼职业技能与激发实践思维方式的真实的环境,美国著名 教育心理学家杜威曾说:“学生思维训练失败的最大原因, 也许在于不能保证像在校外实际生活那样,有可以引起思维 的经验的情境”,因此教学环境的设计对学生实践思维的培 养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插花与 花艺精品课程为例,该课程包括基础插花、应用插花、创意 插花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分别由多个学习情境组成,具体如 表1所示。插花与花艺课程打破与跨越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 式,试图将课堂搬入真实的或模拟的教学情境中,教学情境 设计成为过程性课程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真实的或模拟 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实践思维的培养至少具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将理论知识(主要是程序性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 情景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具体化思维方 式的培养。二是丰富学生的个性体验,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 的情感与道德规范,实现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有利于学生 基于实践的分析、比较与综合等思维方式的培养。三是运用 职业技能解决新的实践问题,发展学生基于实践的选择、比 较、分析、决断、设计、概括等实践思维方式的培养。

图2是深圳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插花与花艺课程与企业 共同承接的花艺设计工程的具体教学流程,就校内完成的部 分如方案草图、图纸绘制来说,其实质是在教师或有关专家 指导下的花艺设计过程,它涉及分析、判断、选择、设计等 实践思维基本方式,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应用这些实践思维 方式综合考虑企业的目的与要求、项目的特色与性质、学生 自我的能力与基础以及现实的条件(学校提供的工具、设备 等),目的是形成设计图纸。尽管在图纸的设计过程中,教 师或学生并未处于真实的项目环境中,因此师生无法亲身体 验项目的氛围,但这种氛围是可以通过模拟的方式来达成的, 如项目性质、规范与要求的课堂讲述,师生、校企多方的交 流、录像摄影以及虚拟技术对未来场景的再现等。实践思维 隐性地存在于整个图纸设计过程中,模拟场景作为实践思维 的背景因素,已观念地作为目的背景或现实背景引导着整个 图纸设计的风格,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实践思维能动地加工与 处理着模拟背景所传递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转换为一种观念存在的目的背景或者是将来现实背景,图纸设计中所涉及 的花艺已先于实践,观念地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并与目的背 景相匹配,然后经过实践思维的选择、决断、设计等过程, 将观念存在的花艺用图纸表示出来。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实 践思维为学生解决设计的目的与意义、设计的风格与类型、 设计的具体方法与步骤等问题,赋予具体的设计过程与结果 个性化的特色。对于有过项目参加经验的学生的来说,他们 知道如何灵活运用个人的实践思维,指导着整个花艺设计过 程,因此图纸设计变得轻而易举;
但相对于新的项目参加者 来说,他们的思维是凌乱的,他们不知道如何针对具体的实 践情况运用已有的知识,也不知道如何恰当地结合企业的要 求与自我的主动性……这一系列问题都必须通过实践思维 来解决,学生须在老师的指导与同伴的帮助下权衡各种因素、 利用各种信息序化思维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项目花艺图 纸设计的过程其实质是学生学会基于实践如何思维的过程。

图纸绘制完成经花艺公司选择之后,图纸样本已确定 下来,下一步师生要做的是在真实的环境中(如酒店、会所 等),将图纸样本付诸真实的插花造型,它需要学生一定的 职业技能与动手操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思维主要发挥 指导、监控、评价、反馈等功能。应注意的是,设计图纸与 真实作品大同小异,但是从图纸向真实作品的转变,其中涉 及的思维机制与思维过程是复杂的,它不同于基于模拟环境 与真实环境的观念的花艺设计过程,其实质是从思维到物质,是思想对物质的改变,属于实践范畴,实践思维在该过程中 所发挥的作用是保证设计图纸所体现的花艺理念在舞台布 景中的贯彻与执行,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如场地、原材料等, 根据新问题、新情况,适时分析与研究设计理念的可行性、 科学性,从而补充、修订、发展甚至改变原有的实践理念。

设计图纸与真实作品的“大同”体现了设计理念在实际的舞 台布景中的执行与绝大部分的实现,而两者的“小异”则体 现了设计理念在与真实的情境结合时所做的科学的、能动的 调整。实践思维在整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既 考虑了内涵于设计理念的人的价值追求,也综合考虑了场地 的限制与原材料的选择等现实情况,并通过指导、监控、评 价、反馈等功能将思维中创造出的现实世界没有的理想客体 (理想舞台),转化成事物的实然状态(现实舞台),它是 一种典型的创新思维。整个过程我们可以概括为实践思维的 “具体化”或“现实化”过程,是理念、计划、安排、方案、 方法、程序等付诸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同伴的协作以及运用职业技能的同时学会了如何能 动地考虑、监控、评价,调节、甚至改变各种因素,在符合 现实条件的情况下实现设计目的与理念。基于项目的情境教 学融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于一体,其目的不是完成“以理论 灌输为主导”的教学任务,也不是完成“以单一、机械职业 技能培养为目的”的项目,而是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同时 也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与创造性生活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实践思维。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过程课程观在培养学生实践思维的 同时,离不开职业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两者是同一个过程。

实践思维是职业技能的内在尺度,职业技能是实践思维的外 化形式,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认识到两者的关系有利 于过程课程观利用两者的互动与促进关系培养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实践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金成.实践思维方式研究论纲[J].河北师范大学 学报,2003(4) [2]许锋华.论过程课程观及其教育意义[D].上海:华中 师范大学,2006 [3]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2006:216-217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 目(2009A040)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