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建党节 > 改善网络教育评估的思考_评估和改善结果

改善网络教育评估的思考_评估和改善结果

来源:建党节 时间:2019-11-27 07:57:34 点击:

改善网络教育评估的思考

改善网络教育评估的思考 豆瓣小组:以兴趣圈定小组,提高认同感与凝聚力 Web2.0的传播方式注定其用户群体的庞大性,时空的无 局限性也更加体现出用户与用户之间交流需求。[7]用户之 间的交流往往是基于话题、问题的基础上,现行的Web2.0网 站的话题往往基于交友圈中形成。SNS的网站中建立好友圈 的方式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单纯地把认识的人所认 识的人变成自己的朋友,形成这样简单的串联;
另一种模式 是单纯关键字的搜索。这样的好友圈定过于简单,使得用户 发现很多自己并不关注的话题,需要进一步进行筛选,也需 要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会流失大量的志同道合 的学习者。“豆瓣网”凭借用户生产的微内容,即用户的一 篇网志、评论、图片等记录,推测出用户的兴趣爱好,从而 将拥有相关兴趣的人推荐给用户,也使得用户之间形成无数 个具有共同话题的小圈子,组成共同的小组。常登录“豆瓣 网”的用户有很多人是冲着小组来的。用户加入小组无需管 理员的同意,可以直接加入小组,小组成员的数量不限,操 作简易。完全凭借兴趣圈定的小组成员中具有高度的认同感, 凝聚力加强。小组内部讨论的问题大多是用户自己所感兴趣 的话题,用户无需在从大量的网站信息中进行筛选,从而节 省了大量的时间,这些都成为了豆瓣小组受到用户喜欢的原 因。豆瓣小组作为“豆瓣网”的特色,以兴趣圈定小组。使 得具有相同兴趣的用户可以很好地聚集在一起,相比网络教育评价松散的学习者具有更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网络教育 评价往往只是对一篇文章或者对一个问题进行评价,各种主 题评价之间的关联得不到很好的体现,使得学习者对问题的 敏感度很难达到系统性、高效性。笔者认为在网络教育评价 中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每个小组的明确主题,小组之 间具有关联,相关问题可以集中体现更加符合实际需求。豆 瓣社区:站与站之间形成连接Web2.0的信息一般是通过Web 程序中的标识代码实现站内互通,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不 在满足于这样的信息互通方式。人们需求信息的互通进一步 的挖深可以实现网站与网站之间信息的相互联系,形成一种 数据库的互通。使得学习者可以通过一个网站看到的相关网 站关于此话题的相关内容,形成一个庞大的社区。社区既不 同于现实生活中具有紧密联系和共同目的群体,也不同于网 络空间中临时形成的松散群体,社区内的相互关联形成了一 种交叉推荐[8]。在“豆瓣网”中除了小组,小站、九点、 友邻等服务及衍生服务也都侧重于打造社区性,体现了 Web2.0时代的社区交往的特性,这是豆瓣吸引广大用户的亮 点。小组、小站、九点、友邻、阿尔法城等服务都具有其各 自的网站及数据库,豆瓣社区却将其相关内容相互整合成为 社区,形成了一种信息的相互交叉,为用户提供一种综合性 的相关信息。“豆瓣网”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化的环境:以 用户为中心的大平台,吸引了数量庞大的各式各样的小众群 体形成一种社区,从而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网络教育评价中的评价内容往往只是作为本网站的内容,并没有提供途径地 被其它评价网站引用和搜索缺乏整体性,使得信息的传播具 有局限性。笔者认为web2.0的发展局势更加趋向于数据互通, 网站与网站之间具有相互的联系成为了一种趋势,各网络教 育评价的评价内容也势必会成为一种整体。

网络教育评价的功能缺失及原因分析 与“豆瓣网”的成功评价相比,当前网络教育评价存在 问题、功能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管理主义思想使评价趋于 形式化、强权化,简单关键字匹配无法体现评价信息筛选的 特征,松散的学习者使得评价信息反馈不及时以及定向推荐 使得内容获取具有局限性。1管理主义思想使评价趋于形式 化、强权化“教育评价作为一种反馈―矫正系统,用于在教 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上判断该过程是否有效;
如果无效,必 须及时采取什么变革,以确保过程的有效性。”[9]而现在 的教育评价趋向于一种管理主义,从管理者的要求出发,过 分的强调统一考核、统一标准、规范表达,以一对多,以不 变应万变的评价策略,强权化评价。[10]管理主义是以“3E” ―效率、效果、经济为核心的,因此,从管理者出发必然以 高效率、效果良好和经济价值高的评价作为主要决策目标, 相反,非效率的、非经济的和来自学术界以外的评价在职业 管理者眼中则认为是无用的。这与评价的灵魂―自由、个性 显然会发生冲突,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其本身不应 该有绝对的标准,评价的指标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侧重点也会不同,但现行的网络教育评价并非如此,如“评师网”的 听课评价,如图4趋于形式化把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定量 的考察,使得评价的结果往往只是得到单方面的,如图5而 真正的听课感受用户并没有填写,即使有所得到的评价结果 缺乏真实感受和实际意义,对教学教育的改进起不到促进作 用。也使得那些想专注于评价的网站无法吸引广大学习者, 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这也说明管理主义的思想需要克服。2 简单关键字匹配无法体现评价信息筛选的特征Web2.0中, Tag标签的使用,为网站内容进行精细的分类提供了可能, Tag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分类方式。传统网络教育评价的搜索 引擎通常采用简单的关键字匹配模式,对于一条检索常常返 回数以千计的结果,使得学习者的效率大大降低。如“评师 网”的检索正是一种以院系为简单关键字搜索,如图6,但 一个学院中的老师往往会达到好几十名,如北京大学的教育 学院有74位老师,关于这些老师搜索结果中“师评网”并没 有给出其他详细的信息或是进一步的搜索功能,学习者要想 查找只能逐查看,而“师评网”大多是按学校学院分类,如 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工学院等等并不是按照你所需内容 进行分类,当面临这种境况时,学习者需要从海量的信息中 筛选出哪些是所需的资料?哪些是不需要的资料?这需要 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对于网站的运营者来说,组织网 络评价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工作,而不可能是模糊的、个 性的,所以我们不能按人的需求设置属性,只能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Tag标签却很容易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可以通 过搜索相关的Tag,以找到需要的内容,使得学习者节约了 大量的时间。3松散的学习者使得评价信息反馈不及时当前 学习者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变得更加普遍。在评价网站中 学习者可以通过评价信息的交流反馈,实现对学习要求的有 效拉动。教育评价是要对教育活动提供一种价值判断,借以 增进教育活动的价值,推动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因 此教育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科教评价 网”作为一个高校评价的网站,网站内关于高校或是高校相 关信息内容仅仅具有很少的评价内容,其学习者对他人的评 价基本不做回复,达不到交互的效果,即使在“互助交流” 的模块中也是如此。网络教学评价主要是期望于从学习者之 间的相互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然现实中很难产生 交流。笔者发现这主要是因为现行的网络教育评价的学习者 的松散性很难产生凝聚力,从而使交流无法进行下去。4定 向推荐使得内容获取具有局限性Web2.0的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信息内容微型化来实现大众化传播,微内容构建一个全 新的语义框架,使得学习者的表达可以是零散的、碎片化的, 可以通过对这些微内容进行分析形成综合内容,进行推荐。

Web2.0允许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内容删减和重组,进而创 建出全新的内容形成社区,极大地丰富了各种数据的搭配组 合,使学习者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其想获得的信息。网络教 育评价现存的推荐多是在相同的专业领域的定向推荐,很少是根据内容分析进行综合推荐,如“评师网”中推荐主要是 对于本网站的所指定领域的讲师进行推荐,忽略了指定领域 的相关领域的推荐。因此这样的定向推荐使得学习者对问题 的思考缺少新视角,具有局限性。

借鉴“豆瓣网”经验,完善Web2.0时代的网络教育评价 网络教育评价为教育评价提供了一个新机遇,但传统的 网络教育评价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本文对传统的网络教育 评价提出一些建议:从管理主义到以学习者为中心;
从简单 关键词到构建Tag标签;
从松散的学习者到构建评价小组;

从定向推荐到交叉推荐等方面。1从管理主义到以学习者为 中心:评价信息需要个性与自由的学习者在传统的考试、测 量中多是考查学习者的学业,学业几乎成了教师唯一的主体, 但教育评价的主体却不单单是学业。笔者认为在评价网站中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所有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因素学习者都 有权进行评价,即他们可以评价别人、评价教学活动、也可 以评价自己,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如图7。这使得学习 者具有主动性、参与性,评价可以在一种自由的环境下进行。

评价的原则也需具有多样性,即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定性评 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

可以量化的部分,使用“指标+权重”方式进行。不能量化 的部分,则应该采用描述性评价、实作评价、档案评价等多 种方式。以动态的评价替代静态的一次性评价,视“正式评 价”和“非正式评价”为同等重要,把终结性评价与日常评价结合在一起。绝不能把评价简单理解为总结性地“打分” 或“划分等级”[11]。使得评价更能反映学习者的真实想法。

2从简单关键词到构建Tag标签:体现用户认知特征关联性网 站的Tag标签的设置更加人性化,而不是照本搬科。笔者认 为网站的Tag标签是学习者为自己的文章、观点、信息等所 定义的一个或多个描述,是一种准确、灵活、开放、的分类 依据。笔者认为网络教育评价的Tag标签可以充分反映网络 学习者的关注点。因此依据Tag形成一种新的组织和管理的 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基于分类模式,这使得搜索更加智能化。

[12]如一名教师遇见一些问题时,想通过网络教育评价了解 是否有别的老师遇见过相同或类似的问题,以及了解大家对 这个问题的看法、解决的策略和效果,就可以通过Tag标签 的搜索很快得到解决,同时学习者可以看到网络上所有使用 了相同或者类似Tag的内容,由此建立更多的联系。Tag体现 了群体的力量,使得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 性大大增强,如图7。图7评价模型3从松散学习者到构建评 价小组:以学习者兴趣提高认同感凝聚力教育评价网络上的 学习者与学习者的联系不是随机的,毫无规律可循的。笔者 认为学习者由于教育背景、爱好、职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导 致其对信息的偏好也不尽相同,学习者可以自己创建一个小 组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圈子”。使得小组内的联系更加紧密, 也使得小组内的信息更新更加高效。实现社会传播传染病模 型[13],哥夫曼认为信息常常会像传染病爆发一样,迅速传播蔓延。细菌对应评价内容,病人对应拥有集思广益的教学 者,易感染人群对应学习者及潜在的学习者。在网络教育评 价中也同样可以利用这一理论使得评价信息的感染性和学 习者的被感染性理应受到很好的应用。这就要求网络教育评 价:首先使用关键人物法则,集中对可能对评价内容感兴趣 的人交流,这样的交流更有成效形成一种交流中心;
其次, 学习者大多只对自己熟悉和能理解的事物感兴趣,所以越贴 近学习者习惯的信息,亲切度就越高,凝聚感就越强,而组 建具有共同兴趣的评价小组可以更加迅速的形成交流圈,也 使得交流信息得以及时反馈,如图7。4从定向推荐到交叉推 荐:形成巨大的评价信息推荐网笔者认为网络教育评价作为 一种社会性软件应该更好地让虚拟的社会和现实的社会联 系起来。学习者可以通过注册,网络上创建自己的私人网络 空间。网站可以通过学习者所产生的微内容、参与的小组、 讨论的话题等给学习者相关统计分析。也可以通过 Trackback技术3,使得网络教育评价之间形成联系,一改之 前必须在原帖下面进行跟帖评论的信息交流方式。通过这种 方式,所有阅读这篇文章的学习者都能够通过Trackback、 微内容、小组等等信息顺藤摸瓜地找到相关内容甚至可以找 到别的网络教育评价网站中相关内容,从而进一步丰富了资 源。通过这样的技术,就可以自然的结成一张巨大交互的评 价信息网络,形成了巨大的评价信息推荐系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