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建党节 > 【让信息技术融入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方法】 品德与社会课堂实录

【让信息技术融入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方法】 品德与社会课堂实录

来源:建党节 时间:2019-10-13 07:53:08 点击:

让信息技术融入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方法

让信息技术融入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方法 “一支粉笔写天下,三尺讲台说春秋”,这种传统的品 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乏味,且收效甚微。随 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逐 渐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并且因为能够更好 地满足学科教学的需求而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发挥着很高 的效用。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必须从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 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品德与 社会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而信息技术集 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素材于一体,动静结 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了活泼的教学 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 够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 变得生动活泼和高效,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来查 找自己需要的资料或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把这些资料 带到课堂或发布到班级博客上与教师、同学共享;
可以通过 网络通讯工具来交流想法;
在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 法完成教学内容。

而在课堂上,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精彩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把原本空洞的说教变成直观、具 体、生动、形象,易被学生接受又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的学 习方式,从而提高了课堂实效性。

比如:在讲授《推动人类进步的科技革命》一课时,笔 者把“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电报机、电话、电灯等发明 制作成课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当他们看到第一辆汽车的照片时,不由惊叫:“这是汽 车吗?太简单了!” 笔者问:“你们知道这辆汽车是什么牌子的吗?” 学生们摇头。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奔驰’!” 他们大吃一惊,原来第一辆奔驰车居然那么简陋。这时 再让他们对比现在街道上行驶的汽车,从种类、外形、颜色 等方面来看,和原来相比都有天壤之别。由此,让学生体会 到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 、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而信息技术手段具 有直观、形象、吸引人的优越性,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教材 中一些抽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以形象、具体的画面呈现 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课件是以教学课题为主 要线索,为强化教育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设计,以多种方 式和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生动、有趣 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体现了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

例如,在《安全地生活》的教学中,将一些安全标志制 作成动画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在学习交通安全的重要 性时,以多媒体为媒介,选取实际生活内容,创设自主学习 的情境,用生活的基石去孕育学习的情感。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有关交通安全的事例和资料,引导 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 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学生接到任务后都十分积极,有的 上网搜集交通事故惨案;
有的查找交通规则和交通标志,还 画出了自己喜爱的交通标志。大量资料使学生对交通安全的 话题有了感知的基础。

教学中,再现实际场景,巧用电教手段去激发学生的情 感,比如适时地出示一段段交通事故的录像:快速飞驰的车 翻出桥下,失去孩子的母亲在痛哭,小女孩用篮球走路,骑 车人顷刻间死于车轮下,等等。直观的画面使师生共同感受 到:飞驰的车给我们带来了速度,也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痛苦, 顷刻间鲜活的生命不复存在,只能在另一个冰冷的世界里躺 着,听不到亲人的呼唤。

师生交流的情境,生生对话的情境,在语言描述的悲惨 氛围下,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已经被触动。运用这样的教学 手段,不但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有关交通安全的主题,而且 让学生体会到了本课的重难点,认识到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重要性,课堂因多媒体的介入而鲜活起来。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多媒体网络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并能共享,为学生提供 了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 理、信息表达来发现问题,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交通发达方便我》一课时,课前让学生 在网上搜集有关车、船、路、桥的资料。由于学生的认知水 平不同,信息加工的方法不同,答案各种各样。课上,教师 带领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即评即改, 互相启发,激励着所有学生思维的发展,又在无形中让学生 开阔了眼界。

在学习《战争风云下的苦难》时,许多学生对战争感到 十分陌生。课上,笔者播放了一段二战时期日本袭击珍珠港 的视频,让学生对战争的残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另外,从网 上下载一些有关伊拉克战争的图片和二战以来人类伤亡的 数据,制成幻灯片,使学生充分懂得了全世界人民需要和平、 憎恨战争的美好愿望。

学习《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时,笔者把学生带到机房, 让他们上网浏览、聊天、发电子邮件,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网 络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向往与追求。

实践证明,合理运用网络可以缩短时空距离,调动学生 的情感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四、尝试网络教学,变革学习方法 小组学习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过去由于教学 手段落后,小组学习经常是流于形式,就是一个“教师布置 问题—小组讨论—汇报”的流程。有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没 有兴趣,不能真正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汇报也只是读读资 料。

现在,笔者尝试把品德与社会课程“搬到”计算机教室, 让信息技术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学 生通过计算机自主学习,或登录论坛与他人讨论,在他们面 前展开的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知识世界。他们尝试自己动手, 查找资料;
自己探索,解惑创新;
合作研讨,共享成功。

教师为学生设定学习主题,对网络资源进行整理,了解 学生的探索过程,适时加以引导,帮助释疑解难,对学生的 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学生则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发表到论坛上, 组成网络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操 作,发挥不同的作用。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 要性,传统的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使课堂教学 方法更为新颖生动、内容更加丰富直观。教与学形成了多向 信息交流,方便了信息的输入、输出、处理及反馈,形成以 知识为核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机整体,从而提 升了教学效果。(张霞,本科,二级教师,北京市通州区东方小学, 101100)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