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建党节 > 老课《白杨》新讲点的案例分析|第三课白杨

老课《白杨》新讲点的案例分析|第三课白杨

来源:建党节 时间:2019-10-03 07:55:29 点击:

老课《白杨》新讲点的案例分析

老课《白杨》新讲点的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9-010X(2012)11-0030-02 新课程标准实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新课标研讨会上,我执教了《白杨》一课。老课新讲,立 足新的课程标准,将自己对教材和对学生的思考融人教学中, 努力用情感施教,让学生享受生命的教育,课堂教学追求“以 情感创造美,与学生共相融”的境界。

一、深入文本,创新设计,让教材“活”起来 语文是一种文化。文化,以文化之。我认为,学生的学 习理解是建立在文本基础之上的,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设计和 拓展、提升都应该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所以,要想让 学生学好,老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文本,吃透教材。

在教学程序上,我认为“钻入教材”是基础,“跳出教 材”是拓展与深化,前者重认同与理解,后者重“反刍”与 应用。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 的策源地。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往的语文学习,大多数教师 只守着一本教材教学。然而,语文学习更重要的在于高品位 的阅读和积累,应有意识地扩展阅读内容,在尊重教材的基 础上,把教材看做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和批 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

在教学中应努力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篇章的积累量。我带班的过程中,积累内容 纵深递进发展,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成语、寓言、格言、警句、 古诗文……我将学生学习的视野从课文引发开去,从文学的 视野走向人文的视野,走向文化的视野,把读书作为学生重 要的语文学习过程。

深入地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活”起 来。

二、以生为本,对话课堂。让学生“活”起来 (一)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由于孩子的个性中有“被尊重的需 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承认和赏识, 希望充分地展现自己。教师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 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去倾听不同的声音,敏锐地把握学生在 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活的学情,才能及时转化为随机生成 的教学资源。

(二)以生为本,创设充满情感的生命课堂 语文是一门充满灵动的课程,是生命的教育。是教条的 说教,还是情感的教育,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用心上课, 用心对待学生,学生是能够感受到的。教师应努力在课堂上 用最真诚的态度去对待和影响学生。

给学生一个学语文的情景。让学生从上课伊始就浸润在 语文的味道中:《让世界充满爱》里,那与母亲互动的真挚 情感;
《桥》中,那蕴含着浓浓情意的读课题;
《别董大》开篇便在悠扬的古筝中缓缓拉开一节课的序幕;
《白杨》中, 用心感受“小白杨”诗一样的味道,婉转悠扬的音乐中,学 生的心从上课起便交给了你,交给了语文。

其一,情到愤悱时,用教师的引读碰撞学生的情感。这 一课离学生生活比较远,要想学生与文本有共鸣,情景烘托 必不可少。在学生理解到一定程度基础上,我通过有层次的 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读出白杨树的高大挺秀,读出风雨雷 电交加中白杨苦苦支撑的顽强,读出茫茫戈壁中白杨用生命 书写着伟大。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旨在理解课文,提倡多角 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只有有情感的课堂才是 和学生交流对话的课堂,如果老师都不能进入文本中,进入 课堂中,进入学生心中,那学生又怎能学进去,怎能师生共 融呢! 其二,文到精彩处,让学生的想象开启文本的大门。(1) 用想象勾勒画面,让文字与画面联系起来:“茫茫的大戈壁, 浑黄一体”是什么样子?如果只看文字,学生的思维就停留 在这个层面,我抓住“茫茫”和“浑黄一体”让学生想象 ——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这样戈壁的荒芜就浮现在 学生眼前了。这种方法在很多古诗中都已运用到了。比如在 执教《别董大》一课时,通过情景创设、音乐渲染,烘托出 离别的愁情,让学生想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燕雪纷 纷”的凄凉景象,在想象中完整了画面,丰富了学生情感。

(2)用想象丰富内容,让内容催化词语的理解:学习“白杨从来就这么直”时,学生抓住“从来”一词,我就引导学 生想“从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是从幼苗长成为参天 大树,也可以是从遥远的从前到不可预知的将来,时间在变, 空间在变,但白杨的笔直却始终不变。再比如抓住“哪儿”, 让学生想象白杨还可能在哪些地方生根发芽?一个“哪儿”, 让学生体会到白杨适应性之强。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不仅 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也让白杨的形象在学生心中一步步高大 起来。(3)用想象促进思考,让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处:想 象不仅是丰富文本的画面,它更应该促进学生进行思考,比 如让学生透过文中的三个知道去想可能有哪些不知道,再让 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 的学习更深入。

给学生一个学语文的动力。新课程标准对评价提得更加 明确,科学有效的评价是尊重学生、与学生产生共鸣的必备 要素。语文课上的评价,一方面,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是 对学生积极学习状态的认可。另一方面,对学生回答内容的 引申,引发学生继续思考,让学生在情感上、精神上得到提 升,这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老师要想评价到位,不是简单 的说一句就可以了,一定要融入课堂中,认真倾听学生的每 一句话,思维跟上去,评价才能跟上去。作为语文老师,在 教学中应注意评价的使用。首先,准确性是评价语言的灵魂。

评价不真实、不贴切,就不能恰当肯定和鼓励学生,相反还 会使学生滋生虚伪心理,养成坏的学习习惯。所以,评价语务必恰如其分,有分寸感。评价时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

第二,评价语言应饱含激励。让教师的评价变成一种赏识, 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既关注和 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和赏识学生在 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中的优良行为,更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 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第三,评价应富于变 化。评价语言灵活多样,随机变化,注重创新,学生就想听、 爱听、听不烦。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机智敏锐,收放自 如,这样的课堂才会精彩选出,充满生命的活力。第四,评 价语言应幽默风趣。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也是调节师生情 绪、打破课堂沉闷局面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充满机智的 评价语,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 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很多的,但不论怎么变,学生 的主体地位不会变,“生本课堂,既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 更是以生命为本的课堂。唯有真正为了师生生命的发展、以 生命促成生命,并最终成为全师生生命发展的课堂,才是我 心中的生本课堂。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所追寻的语文课 堂。”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