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国庆节 > 俯下身捞起角落里的新月|什么的新月

俯下身捞起角落里的新月|什么的新月

来源:国庆节 时间:2019-10-24 07:54:46 点击:

俯下身捞起角落里的新月

俯下身捞起角落里的新月 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 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 趋激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 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

一、“优等生”不一定是精英 目前教育下的所谓的“优等生”,他们往往具备以下特 点:
第一,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下,“优等生”们太循规蹈 矩,太符合规范,可能丧失了很多创造力,而“中等生”相 对比较轻松,在应付各种规矩的同时,还能较多地保存着自 己的创造力。第二,有些“优等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好,并 非出于个人的理想信念,而是在父母老师的压力之下不得不 努力学习,这样的学生可能暂时成绩很好,但到了大学阶段, 没人督促他学习了,他可能就找不到奋斗目标了,我就看到 很多原本成绩出众的大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想成 为什么样的人。这样一来,他们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就很难继 续出类拔萃。但相关调查却显示,过去20多年间的“高考状 元”们,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大都成绩平平;
而那些众所公认 的精英人士,小时候往往只是家长和老师们眼中的“中等生” 甚至“差生”。

二、“中等生”现状分析 从现实来看,大多数孩子注定了都只能是“中等生”,所谓中等生,通常指那些学习上处于中等水平,而品行等方 面又表现平平的学生。他们虽然不是很惹眼,也不刺眼,却 是学生中的主体,占到了学生数的60%左右。在他们身上积 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经常互相斗争,有时表现较好,有时表现 不佳,不断向两头分化。

优等生倍受重视,后进生倍受关怀,中等生无人理会, 这是当今教育的普遍存在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应试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使学校将教学质量视为 生命,让学校和教师将教学成绩作为追求。在以升学为指挥 棒的评价体系下,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提 高班级和学校的声誊,把注意力集中在优等生和后进生身上, 搞提优补差,推行“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目的是优化那 些好的同学,以应付各种竞赛考试,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尖端 人才,为教师争得荣誉,为学校争光添彩;
提高后进生,积 极推行转差工作,以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估。

中等生既没有学习上的优势,又大都安分守己,自然就难以 引起学校和教师的关注。

2、教育思想的偏差。长期以来,来自于社会、家庭的 压力和偏重智育评价体系的影响,学校、教师和家长片面注 重一个人的文化成绩,而对学生其它方面智能的开发和思想 品德、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关注较少。所以,对学习好的学 生常表现出感情天平上的“倾斜”,习惯于给他们“锦上添花”;
对学习后进的学生迫于评估压力,不能不热情关注。

而中间的那些同学既不冒尖又不落后,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 重视和给予耐心的教育,对他们的心理品德问题更是熟视无 睹,教育方法简单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久而久之,无 疑会阻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影响学校教育 质量的全面提高。

3、家庭教育的缺失。现在的家长大都是在应试教育环 境里成长起来的一代,骨子里望子成龙的愿望非常强烈,但 目光却总是盯在孩子的文化成绩上,对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 未能进行有效的培养,甚至不屑一顾,致使孩子感受不到温 暖与鼓励,久而久之,自己也给自己扣上了“我真的不如别 人”的帽子,影响孩子的潜能发挥和健康成长。一些父母对 自己孩子的能力缺乏明确、清醒的认识,盲目攀比,对孩子 提过高的要求,使孩子疲于奔命,精神痛苦。由于目标不切 实际,自身力量不足导致的失败,使他们愈发自卑、抑郁、 苦闷,影响孩子向优等生转化。

4、学生自身的因素。据调查:72%的中等生对自己的性 格缺乏全面的分析和正确的认识,忽视自身优势,只为自己 的不足或短处自怨自艾。当他们发现与他人存在某些差距, 如家境贫寒、生理缺陷、仪表不佳、出手寒酸、不善言辞等, 便感到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况且,他们中一小部分人没 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不愿努力完善自 己的性格,加之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只好“做一天和尚撞 一天钟”。如果这些中等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不够重视和关 心,对老师采取的“情感偏移”就会感到不满,老师的教育 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认真研究中等 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规律,加强对中等生的引导,是大面 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整体优化和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至关 重要的大事。

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教育的特点和江苏省普通高考模 式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 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 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 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 国和 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在体系的 构建、课程的设置,课程的设计和历史教学评价上都有所改 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 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要求。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 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 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 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 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掌握历史 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 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从2008到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 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其中,学业水平测试学科采用等 级制和综合素质评价合格。这是一种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从江苏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实际出发。高考方案的实施要有利于中学推进课程改革,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
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
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择优选拔人才的方案。

历史学科在没有了严格分数的羁绊下,历史老师就更应该将 爱播撒到每个角落。

四、历史教育关注中等生的应对策略 1、面向全体,转变教育观念:帮助中等生客观,全面 地认识自己。

中等生跨优的壁垒不在于天生的不行或缺乏能力,而在 于在学习、生活种没有正确的定位自己。大多数学生在一次 或两次考试失败后,便垂头丧气,泯灭信心,认为自己进入 好学生的路遥不可及。因此,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实事求是地 分析,认识自己。告诉他们不能因一两次的失败等同一辈子 的不行,而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不能以偏盖全,应看 到自己的潜能。告诫学生不要尽将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较,而应放大自己的优点,在点滴的进步中树立一种“我 能行,一定行”的意识。

2、更新观念:教育教学活动的多样化。

3、改进教育方法和策略:构建太极八卦式的结队帮护 体系,去拐促优,提高中等生的成绩。

学习成绩的滞后,造成中等生产生自信心丧失等一系列 的畸形心理,因而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尤为重要。“去拐”的 实施可以采用如太极八卦式的生——生、生——师组合方式。

首先,老师进行摸底,把相同弱项科目的学生集中起来,然 后挑选耐心强、人际关系好的男女优等生各一名对中等生进 行课外团体辅导。这样他们就像八卦图一样,乾坤相连,, 黑白相济,优等生帮助中等生,同时在辅导中等生的过程中 又可以促使优等生更广泛、深入的提升自己的学识与能力, 最终形成前浪引后浪,后浪推前浪的格局。另一方面,老师 可以和任课教师配合,对中等生的弱科进行强化训练,使弱 科迎头赶上,这也加强了师生交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发展。

4、改进评价手段:实行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创造成功 记录,增强自信心。

爱默逊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强化中等生 的自信心必须创造一些让他们自己信服自己的成绩。这就需 要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在学习评价实施过程中,可以调动学 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对有效学习评价方法的探索。如:建档案,写历史习作;
历史 制作模型、课件等;
历史调查;
考试可以分成笔试和口试等。

教师在这些活动中可以采用“找优点”的方法,如“你 的钢笔字写得很漂亮”,“你集体荣誉感很强”等语言应该 经常出自教师的口,让学生知道“老师的眼里还有我”。当 然,给一些表现的机会和成功的例子则对增强中等生的自信 心作用更大。成功的记录越多,自信心就越容易获得。当然 给予他们的成功事件难度应该适中,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各个 学生的特点来给他们一些他们能够完成的事件,让他们体验 成功的喜悦。对于他们的成功教师应及时的表扬。法国著名 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 显著的恶迹高明的多”。

5、家长多理解,勤沟通。

中等生的成长历程是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的过程。学生 除了希望得到老师、学生关注,同时也期待父母的理解和鼓 励。中等生特殊的心理特征和学习成绩平平的现实,面临老 师的忽视和父母冷遇的困境,久而久之,他们将暴露出一些 严重的问题。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树立一个观点:我的孩子 是天才。父母应该肯定孩子学习上的努力,用平和的心态和 孩子沟通,找出孩子学习滞后的原因,研究对策。父母亲在 与孩子沟通时必须做到: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和宽容五 个原则。中等生往往表现出自卑、忧郁等心理特征,父母应 不吝啬的鼓励孩子,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抚慰,让孩子找回学习的动力。家长还应经常性地与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 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努力为孩子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不能放弃每个孩子。” 中等生是班级重要组成部分,是家长心中的唯一。只要学校 和家长同心合力,中等生必将有一个辉煌的人生。

走近学生心灵。传道先融情,育人先交心,把每一个学 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用欣赏的眼 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 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使学生与老师之 间相互理解与信任,用爱架起教育的桥梁,扬起激情的风帆。

让中等生成长的练习场再也不是无人注意的角落,让他们展 翅待翔的羽翼日渐丰满。

参考资料:
[1] 《家有中等生》 作 者:东子 出 版 社:北京大 学出版社 [2]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作 者:方刚 出版社:
古 吴轩出版社 [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 版社 [5] 《浅谈“中等生”的教育问题》 《神州》-2012年 第10期 龙源期刊网 [6] 《转化中等生策略浅谈》 《安徽教育》2002年07 期[7] 《现代教师与学生必备素质》(The Elements of Teaching &The Elements of Learning) [8] [美] James M. Banner, Jr. / Harold C. Cannon 著,陈廷榔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年6月第1版 [9]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著 漓江出版社 2003 年9月第3版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