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端午节 > 浅谈民族音乐学方法论对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的影响:史学方法论

浅谈民族音乐学方法论对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的影响:史学方法论

来源:端午节 时间:2019-11-21 08:43:40 点击:

浅谈民族音乐学方法论对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的影响

浅谈民族音乐学方法论对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的影响 【摘要】在当前各学科相互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西方音乐史学研究工 作受到民族音乐学方法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民族音乐 学方法论的相关概念,其后重点从实地考察法、历史维度、新时代发展三个方面 入手,围绕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民族音乐学方法论 对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
西方音乐史学;
“中国视野”研究观点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 西方音乐史学和民族音乐学间有着巨大的差别:从研究对象上讲,前 者研究传统的、固化的音乐文化,后者研究现存的、鲜活的民族音乐;
从研究范 围上讲,前者主攻西方正统的音乐历史,而后者则专注于东方化、民族化的音乐 形式;
从研究方法上讲,前者多通过文献、典籍入手进行分析解读,而后者的研 究材料则大多是通过田野考察获得的。但是,就这两种看似泾渭分明的学科,却 在当前呈现出了密不可分的交融之态。

一、民族音乐学方法论的相关概述 方法论,即看待事物、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主要包括“观世界”的范 畴、方法、原则等。基于此,我们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对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进 行概述。

首先,从民族音乐学的涉及范畴来讲。民族音乐学以全球视野为基础, 致力于调查、研究在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民族文化影响下的民族音乐形式,并探 索出其中隐含的规律、特点。在内容范畴上,民族音乐学涉猎比西方音乐史学要 广泛得多,除了基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类型外,研究者还对音乐产生年代的 人文背景、社会背景、重大事件、器乐种类等进行研究。此外,与西方音乐史学 主流、宏观的研究角度不同,民族音乐学更加重视与音乐相关的具体民族、具体 人物、地方志、野史等细致化、针对性的研究对象。

其次,从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来讲。与西方音乐史学“局外人”的研 究态度不同,民族音乐学在研究方法上更提倡“敲开研究对象的门扉”,鼓励研究 人员深入到民族音乐所根植的土壤中去,感受和了解当地的民族特色、社会氛围、人文思想,以此了解到音乐中所隐含的宗教象征、社会问题、情绪特征等深层次 含义。例如,在研究新西兰的毛利族音乐时,研究者就要深入到毛利族人的生活 之中,通过与他们对话、交流,和他们共吃、住活动,以此了解毛利族的民族迁 移历史、多神论的信仰观念、严格的阶级制度、独特的刺青文化等,继而使研究 者对毛利族音乐中蕴含的自然感、仪式感产生共鸣。

最后,从民族音乐学的遵循原则来讲。第一,空间原则。民族音乐学 方法论强调研究者在工作时,要将音乐作品与其产生的地理环境相挂钩。例如在 研究我国江浙一带的民歌文化时,就要将视角置于当地环境之中,进而了解到水 这一自然意向对当地民歌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第二,时间原则。同一个音乐作品 可能会向听者传递出多种情绪,只有了解到其产生所处的祭祀时、结婚时、丧葬 时等特定时间条件,民族音乐研究者才能确定音乐主体的情感基调,继而进一步 做出针对性的探究活动;
第三,人的原则。音乐作品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思维、 情感、文化的具象化呈现,民族音乐学研究者在工作时,必须对音乐作者的生平 经历、所属民族、所受教育、宗教信仰等展开全面研究,才能更好地还原出音乐 作品的本相,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人文个性特点[1]。

二、民族音乐学方法论对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的影响 (一)西方音乐史学研究借鉴了民族音乐学的实地考察法 在著名音樂学家圭多·阿德勒的理论中,整体的音乐学研究被拆分成 了两个部分,即体系音乐学和历史音乐学。据此我们可以发现,本文探究的民族 音乐学和西方音乐史学分属在两个不同的音乐研究阵营中:前者属于体系音乐学, 主要研究欧洲以外的部族音乐以及东方高等音乐文化等;
后者属于历史音乐学, 主要研究西方音乐史的进程。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民族音乐学和西方音乐 史学的研究工作是相互独立甚至相互割裂的。

受到实证主义等西方观念的影响,西方音乐史学的研究工作大多是基 于历史文献、书籍等文本资料进行的。但是,由于时代不同,研究者对文本资料 的分析与解读过程往往并不顺利,此时有学者提出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将民族音 乐学方法论中的“社会语境”“实地考察”等概念引入到文本文献的研究工作当中, 将史学研究环境拓展至音乐的原生土壤,以类似“民族志”的方式实现文献资料研 究的田野化。这样以来,史学研究者结合考古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环境科 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访谈、实地调查等田野实践形式,将第 二手、第三手的史料内容转化为了切实可靠的第一手原始资料,为西方音乐史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开阔、真实的领域基础[2]。

(二)民族音乐学的历史维度概念向西方音乐史学研究延伸 民族音乐发展至今,在重视概念、行为、音声研究的同时,也从未停 下探索历史维度的脚步。对此,美国民族音乐学第三代研究者赖斯层提出,要将 “历史架构、社会维护、个体经验”加入到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体系内,使研究者们 充分重视到历史经验对音乐实践的导向作用。据此,民族音乐学的历史观点在时 空维度上得到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学者们抱着怀疑态度对历史提出了“历史究 竟是谁的历史?”“除了男人的历史,有没有女人的历史?”“除了大事的历史,有 没有琐碎的历史?”“除了正史,有没有野史?”等询问。

在民族音乐学方法论不断渗透西方音乐史学研究领域的过程中,上述 问题逐渐被西方音乐史学研究者放到了台面上,一贯从史料文献视角入手的学者 们开始正视其史料的真实性。首先,历史文本流传至今,常常表现出分散、片段 式的状态,其内容无法清晰、有条理地反映出历史的发展;
其次,在史料的收集、 编写、整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作者或研究者的主观性阐释,这些阐释对史料整 体的真实性具有一定的歪曲作用。加之由于史料编撰者所处社会地位不同,其对 历史事件的认知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也会导致研究者所察信息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
最后,音乐史对社会语境的依赖性是巨大的,在当前的社会时代背景下研究 历史上的音乐,难免会存在实践观念和风格、创作理念上的出入,继而使当代研 究者对史料典籍内词语、比喻存在误读、误解的问题。

在正视了史料中存在的不確定性之后,西方音乐史学研究者将工作重 点和探究视角进行了从“单纯研究音乐本体”向“音乐与历史背景协同研究”的转 变。这一新观点要求,学者们在研究西方音乐史时,要将视角置身于音乐产生的 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作者经历等史实环境之中,理清音乐文本资料与其历史语 境的相互关系,从而剖析出历史文献传递出的真正内涵。

(三)民族音乐学方法论促使了西方音乐史学研究新时代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的西方音乐学界,受到批判性思潮的影响,反对“宏 大叙事主义”、反对“历史实证主义”的“新音乐学”应运而生,并对传统的西方音 乐史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新音乐学”的代表人物、著名音乐学家科尔曼提 出:“要将音乐史的研究批判地建立人类文化的角度上,同时要强调音乐史研究 的现实意义”,即在历史文献资料与现代文化和思想环境中建立起一座桥梁。据此,在“新音乐学”观念支持下的西方音乐史学首先认同了民族音乐 学方法论中关于“非主流文化”的研究思想,一改宏观、大众化的音乐史学研究理 念,将视野主题延伸到性别、民族、个人等角度,例如,“女性主义运动即女性 主义思潮与西方音乐史发展的联系”“在帝王、朝代等正统背景下,平民百姓对西 方音乐的促进作用”等[3]。

其次,西方音乐史的研究领域还逐渐与民族音乐学的涉及范围结合起 来,出现了“中国视野”的新型研究观点。这一观点以民族音乐学方法论中“局内- 局外”的理念为基础,致力于从非西方人的角度看待西方音乐史,从而将自身研 究工作定位在西方历史文化环境外的客观角度上,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感受西 方音乐、文化、历史变动发展的潮流。

三、总结 总而言之,从当前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趋势来看,民族音乐学的影响和 渗透,已经成为了西方音乐史学不断完善的重要动力源泉。分析可知,通过结合 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理念,西方音乐史学研究工作实现了由主流到非主流、由局 内到局外、由文献到田野的多元化、综合性转变,促使研究者积极投身到田野基 础与社会语境之中,进而实现了对历史文本资料更加精确、完善的解读。最后, 希望本文对日后西方音乐史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作者:赵文秀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