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春节 > 全媒体时代体育新闻教育的特征、困境与转型 时代特征

全媒体时代体育新闻教育的特征、困境与转型 时代特征

来源:春节 时间:2019-11-19 10:16:51 点击:

全媒体时代体育新闻教育的特征、困境与转型

全媒体时代体育新闻教育的特征、困境与转型 随着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持续更新与快速发展,新闻传播载体以及操 作形态发生了质的飞跃,从纸媒坐拥天下的单一媒体领跑,到广播、电视、网络媒 体一拥而上的多媒体共存,直至今日,图文、视听合一的全媒体盛宴,媒体图景的 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全媒体作为一种媒介实践形态,是伴随着媒介融合的发生发 展而不断为世人所知的,它的出现颠覆和再造了媒介内容的生产、流通乃至消费 等传统模式。面对这样蓬勃崭新的业界态势,体育新闻教育不得不回答“如何培养 出更多高质量人才”的问题,不得不思考“如何解决媒体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分 歧”。

很显然,既有的体育新闻教育格局已经不能适应融合的媒体现实,基 于传统媒体业态构建的体育新闻教育体系已不能满足传媒业对人才的需求,体育 新闻教育的转型迫在眉睫。因此,本文以全媒体时代的媒介变革作为考察体育新 闻教育的主要视角和出发点,通过剖析全媒体时代对体育新闻人才的新要求,归 纳出体育新闻教育的特征,梳理其存在的困境,进而对体育新闻教育的时代转型进 行理论探讨,以期对我国体育新闻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有所助益。

1全媒体时代及其对体育新闻人才的要求 “全媒体”是指媒体机构通过记者采编活动,运用文字、图片、动画、 音视频等表现手段,通过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 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的融合接收,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一媒体内容的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n]。当所有的信息传播普遍 地以这一方式运作时,就进入了一个由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共同发挥 作用的新的发展阶段——“全媒体时代”。这使得,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新闻业务 流程都呈现出开放、兼容、多元、承接的特征。

1.1媒介形态变革下的体育新闻教育在全媒体时代到来前后,以体育媒体的形态变革与发展态势为风向标 的我国体育新闻教育大致走过了以下3个发展阶段。1.1.1单媒体领跑——以印刷 媒体为主的人才培养阶段(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的体育新闻教育将平面媒体 ——报刊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媒体面向,教学与科研均以采写编评为主,课程设 置、动手能力培养也以此为主线,以为印刷媒体培养从业人员为教育重心。此时, 被誉为“体育记者摇篮”的上海体育学院第1批毕业生(1989年)全部在平面媒体就 业,这与当时体育媒体纸”独大的业界态势分不开。

1.1.2多媒体共存——由印刷向电子媒体转变的人才培养阶段(20世纪 90年代)20世纪90年代起,体育新闻专业毕业生开始进入广电媒体,引发了学界 与业界对体育新闻教育的审视与评判,由此催生了对体育新闻从业人员的广电媒 体道德准则、运作理念与操作技能的需求与规范,对体育新闻教育提出了向广电 媒体转变的挑战,也迫使其进行了第一次教育转型。体育新闻教育应时而动,开始 进行全面变革,各院校更加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始兴建演播室、虚拟演播 系统、播音主持实验室、摄影实验室等针对多媒体业态的实验设施。

1.1.3全媒体盛宴——以媒介融合为主的人才培养阶段(21世纪以来全 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体育新闻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草根新闻从 业者摧毁了传统媒体对新闻的垄断权,并将新闻从说教变为了对话。跨形式、跨 手段、跨感觉的全媒体将促使身在体育赛事周围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体育信息的 记录者和发布者,甚至新闻记者往往要依靠他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便捷的 方式获取信息。这将不只是传受双方位置的简单融合,其势必引起体育新闻教育 赖以依存的媒介环境的震动。当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受到新技术的挑战,当主导 传播流程的传播者地位受到动摇,体育新闻人才将如何应对这骤然变革的媒介业 态?如何处理传统理念与实际操作的冲突?如何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是记者的舞 台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7这将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也是全媒体时代体育 新闻教育领域的最大变局。

1.2全媒体时代对体育新闻人才的要求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催生了体育新闻传播活动的“全媒体化”,可以借 用世界著名新闻媒体出版集团——美国道琼斯公司的“水波纹”理论进行形象地 阐述。当一个重大的体育新闻事件发生时,首先发布报道的是通讯社,然后是网站, 接下来是电视台、系列刊物、报纸,最后还可以将这些信息录入商业资讯数据库, 以方便付费用户进行检索。“一条新闻卖7次”不仅道出了全媒体时代的精髓,也 对体育新闻学子提出了全媒体型的素质要求。结合体育新闻行业的特殊性,以及 融合贯通的业界态势,全媒体时代对体育新闻人才的要求可表述为技能全面、思 维融合、基础宽厚、内外兼备。毋庸置疑,这一要求从思维方式、知识基础到技 术运用、能力发展为体育新闻教育打上了全媒体的时代烙印,从人的全面塑造的 角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学理角度来审视这一时代对体育新闻人才的要求,可将 其归类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对人的培养的4个维度:专业技术、专业态度、 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1.2.1技能全面的体育新闻专业技术对体育新闻专业技术最为形象的 表述应该是“T”型架构,即以文字、图片、图像、网络新媒体表现形式等报道技 术为支撑的专业基本技术,应该做到对赛事赛况准确完美的呈现,对球员、参与 者的形象生动刻画,这是对体育新闻人才一般性技术操作的要求,怡似“T”的一 横;
能够在不同媒介技术中间进行灵活转换,娴熟进行媒介形态、技术与体育赛 事赛场动态的无缝组合运用整体表现形式达到传播技术编排设计与体育精神、运 动理念的最优效果则是对体育新闻人才专业综合技术的更高要求,这就有如“T” 的一竖。这种整体优势突出的专业技术才更能适应媒介融合与体育赛事报道的实 践需要。

1.2.2思维融合的体育新闻专业态度全媒体时代,体育报道将更为突显 其多种媒介表现形态、立体传播效果的优势和特色,这决定了体育新闻人必须要 冲破原有的传统媒体思维和固有的媒体界限意识,以融合性的理念分析、处理、 组合体育新闻信息。这意味着,对不断尝试新事物、新概念、新方法的追求,改 进现有的方案和规则,找寻和创造更有效的工作方法与作品形态,这些敢为人先的 新措施与新尝试是对思维能力的不断超越。同时,必须要保持理性思考和批判精 神,坚守职业道德、对社会充满责任感、不断满足受众的体育信息需求、积极乐 观地面对工作与挑战、加强体育参与与体验等,这些也都是体育新闻人永不过时的专业态度和准则,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新闻报道有深度、有特色,蕴含着理性与 批判的光辉。

1.2.3基础宽厚的体育新闻专业知识全媒体时代带来的信息爆炸与共 享,不同国家、种族、信仰之间的碰撞,使得体育新闻人在报道体育赛事或事件时 要能够运用运动医学、生理学或是其他体育学科专业知识去剖析问题,将高深莫 测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报道,把晦涩难懂的专门术语转化成明白如话的大众 语言,把枯燥无味的数据转化成活灵活现的视觉形象。这些都建立在体育新闻人 对体育专业知识的专杂结合,对新闻传播知识与技巧的融会贯通,以及对观众心 理的把握和信息呈现美感的处理等。因此,广博的知识积累和宽厚的人文基础是 体育新闻人才的立身之本,精深的体育专业知识与新闻传播知识是其突围之路, 唯有这样才能应对不同的传播环境与态势。

1.2.4内外兼备的体育新闻专业能力内外兼备的体育新闻专业能力具 体指,媒介融合实践中能够顺利完成体育新闻报道的信息处理能力、沟通能力和 适应能力。面对瞬息万变的体育赛场,能够为受众筛选、探寻、鉴别真正有价值 的信息,并将其整合、呈现,帮助受众更加真实、系统、深入地了解和把握体育 赛事与体育精神M。同时,在全球范围体育交流实践中,能够擅用沟通能力在各 种信息、观点、文化背景,甚至是价值观的摩擦与碰撞中,巧妙而准确地传递知 识、表达立场与态度、沟通感情和交流思想。最后,对于不断变化的受众需求、 赛场环境、工作难度以及不断涌现的新的技术形态和传播观念,能够运用其敏锐 的受众需求触觉、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主学习等适应能力予以克服,直至臻于完美, 这些都将成为奔跑在体育赛场报道一线的体育记者不可或缺的专业能力。

2全媒体时代体育新闻教育的特征 全媒体时代,作为培养全媒体型人才的体育新闻教育应该具备鲜明的 特征,以适应这一时代背景对体育新闻人才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对体育新闻 教学与研究领域、体育媒介传播实践领域和体育赛事研究领域等具有一定知名度 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进行了2轮(共计30人次)咨询与访谈,结合教育学、新闻学、传播学和体育学等相关文献,对全媒体时代体育新闻教育的特征进行了总结。认 为,从体育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剖析教育活动,全媒体时代体育新闻教育的 特征是在对体育新闻人才的培养中得以突显的。作为对时代要求的回应和超越, 体育新闻教育在厚基础、重融合的时代性的教育理念引导下,通过融合性的课程 设置与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呼应全媒体时代对体育新闻人才的培养要求,通过 考试评价、作业评价、课堂表现、第二课堂、作品评价以及媒体实训等具有弹性 的、多元的教育评价对体育新闻人才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能 力予以检验。虽然,其中还必然包含教学方式、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等其他环节 的配合,但突出强调全媒体时代体育新闻教育理念的时代性、课程设置的融合性、 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和教育评价的多元性等特征,而其他环节的完善与改进则隐性 地蕴含在这4个特色鲜明的关键环节中(见图1)。

2.1教育理念的时代性 时代性的教育理念是整个体育新闻人才培养活动的核心,引领着体育 新闻教育活动的方向,其突出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与时俱进。专门型的精英、 复合型的人才是体育新闻教育为适应不同媒介背景和业务操作需求的产物。然而, 体育新闻教育当前所面对的媒体或专业领域正在发生变化,泾渭分明的介质差异 正在缩小,报网融合、网络电视台、电子出版物等融合形式层出不穷1变化的实务 需要打通隔阂的全媒体技能,融合的媒体需要适应全媒体流程的全能记者。全媒 体时代不仅对体育新闻操作流程进行了翻天覆地的革新,同时也从体育赛事报道 技术与能力的角度对体育新闻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日益升级的赛场争 夺使得媒介技术不断精进、媒体技能不断革新,多渠道、多媒体、多平台的采编 流程向传统的体育新闻教育理念发起了冲击,具有鲜明体育特色的全媒体型人才 已经成为时代之选。跨媒体的操作、融合性的报道编排才能迎合瞬息万变的体育 赛事节奏,适应跌宕起伏的竞争态势,这当然不只是对人才技能层面的要求,而是 同时涵盖了知识、能力与专业精神,是对体育新闻人才地的全方位塑造,是极具 时代特色的理念更新。

2.2课程设置的融合性鲜明的融合性特征得益于媒介融合的催促与“大新闻”观的关照,它是 体育新闻人才培养活动的关键,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成效。随着信息技术与 新媒体的崛起,网络对于传统媒体的渗透之势愈演愈烈,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马 力全开,同质媒体与异质媒体的融合可谓一日千里,这使得体育新闻专业的课程 设置不得不将数字技术的发展、媒体功能的精进以及媒介融合的深入等因素考虑 到课程编排理念中。因此,面向多媒体态势的融合与全媒体业态的强盛,以传统 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新媒体的融合性特征为基础的课程设置为全媒体型体育新闻 人才的打造提供了知识与技能支持;
体育特色类课程与专业课程互为支撑,突显 体育新闻人才的职业特征与优势,使体育知识与技能特色成为人才竞争的标签跨 媒体类、新媒体类课程培养了学生的跨媒体工作能力,使其适应现代传媒业的发 展;专业英语类课程使得学生对日益国际化的体育赛事与事件的解读做好了思想 上和知识上的准备,能够发挥出体育这项国际性语言的魅力;通识类课程与专业类 知识的有效融合,起到了良好的“厚基础”作用,培养学生宽厚的人文底蕴与精深的 专业知识。

2.3实践教学的开放性 实践教学是全媒体时代体育新闻教育的重点,更是人才培养活动的着 力点,对体育新闻人才的塑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开放性突显在实验教学体系 的兼容并包、实验教学设施的跨界融合、实习基地建设的广泛覆盖以及实践教学 的系统有序c媒介融合下的体育媒体最为突显的就是对于信息技术的跟进与结合, 全能记者、全媒体型人才的打造都是建立在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基础上的。新旧 媒体融合的基础性实验课程、贯通全媒体技能的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课程以及跨 校作战的拓展类课程将实践活动的多样性与实习过程的灵活性紧密结合在一起, 使得实践教学效果得以充分发挥。除此之外,尤其应该突显的是实践教学中体育 精神、体育赛事对于新闻技能训练的融合与引导,这不仅是实践教学的重中之中, 也必然是全媒体时代体育新闻人才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实践类课程的全媒体打 造、体育特色实践的丰富多样强化了学生贴近业界形态的动手实践,锤炼了实战 演练的意识与技能,使其实践经验得以积累、融合性思维得以形成。创造性地打 通全媒体形态的体育新闻实践教学,既兼容并包地吸纳了传统模式的精华,也开 放豁达地引进了时代需求的新生力量。2.4教育评价的多元性 弹性多元的评价体系是全媒体型体育新闻人才个性得以彰显的重要 保证,更是检验体育新闻人才培养成效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活动中不可或缺 的关键一环。实践性、个性化、融合包容的思维方式是全媒体时代体育新闻人才 最为引人注目的特质,它们是通过丰富多样的评价形态、多种渠道的评价方式得 以实现的。课程学习的定量考核、课外活动的定性评价、实践作品、项目设计与 媒体实训考查的定量与定性结合不仅丰富了评价形式,更呵护了学生的能动性与 创造性。同时,体育赛事、事件或人物作为体育新闻学生的主要关注点,也应该引 入评价元素,无论是在作品、作业、考试评价,课堂表现、第二课堂考核,还是媒 体实训、校外实践中,都应该以此作为其专业素质考核的中心。这样,不仅检验了 学习效果,更是鼓励、引导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重视,起到突显专业特色的导 向作用,为时代性教育理念的贯彻、融合性课程效果的达成以及实践教学的重心 前移保驾护航。

3全媒体时代我国体育新闻教育面临的困境 3.1教育理念困境:囿于专识、定位失准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理念最直接的体现,体育新闻专业的实践性决定 了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的紧密联系,必须在综合考虑社会需求、专业面向以 及体育媒体发展的基础上予以制定,尤其应该体现时代性。因而,面对极具变革的 全媒体时代,掌握多种媒介技能、具有融合理念与思维方式的跨媒体人才才是应 对媒介形态与技术精进的不二之选。但作为体育新闻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体育院校 培养目标似乎并不乐观见表1。在列出的11所体育院校新闻学专业中,7所院校提 到了“专门人才”或“专业人才”,除此之外,“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等描述是对人 才规格的进一步定义,均没有体现出全媒体业态、跨媒体需求对于人才培养导向 的影响,没有从培养目标的确立上关注与跟进当下乃至未来人才发展的时代条件, 因而无法及时、快速地跟进媒介发展态势,树立全媒体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反观国内外知名新闻院校的改革实践,对于新时代新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最先体现为对 于培养理念的变革与培养目标的整合,以此作为人才培养活动的指引。很显然,我 国体育新闻教育还停留在传统媒体框架下的人才培养视野中,尚未对全媒体变革 与媒介融合的到来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还没有意识到媒体行业调整与行业导向 变化对人才培养活动的影响,这已经不能适应媒介发展的现实图景,更无法满足全 媒体时代对体育新闻人才技能全面、思维融合的要求。

3.2课程设置困境专精有余、融合不足 与中美综合性大学新闻专业课程设置相比,各体育院校新闻专业的课 程设置比较传统、陈旧,整体构成类似,基本上是“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体育 理论或项目课”,以媒体种类作为课程设置的主要原则,采用的是大而全的编排理 念,其课程内容安排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4方面。(1)缺乏跨媒体类、新媒体类课 程,融合类课程缺失。仅有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武汉 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和西安体育学院开设有1~2门体现网络或传媒新技术类 的课程,其他院校均是以传统的报刊、电视新闻业务为重点。(2实践类课程不 突出。学生缺 少贴近业界形态的动手实践,缺乏实战演练的锤炼与引导,不利于实践 经验的积累与融合性思维的形成。(3)缺乏专业英语类课程。仅有上海体育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和西安体育学院开设个别体育新闻英语采写方面的课程。(4通识 类课程广博不足,“拉郎配”现象明显。与专业类知识缺少有效融合,导致学生“基 础不宽,专业不专”。总的来说,体育新闻专业课程设置实质上是专精有余、融合 不足,在有意识地向融合或是新媒体靠拢的过程中,还仅是停留在对多个不同媒 介专业技术知识的灌输,跨学科、跨介质的课程融合没有真正实现,融而未合, 课程设置几乎没有体现出融合的特征。

3.3实践教学困境设施陈旧、覆盖不全由于体育新闻专业的建设时间 较短,几乎是2000年以后才开始形成规模,国内体育新闻专业现有的实验室等实 验教学设施除部分发达城市的院校有所改进外,大部分院校仍是沿用传统新闻传播格局的建设,相对于体育新闻实践的高要求来说,其投入显得异常单薄。实验室 建设与使用尚未形成规模,缺少具有融合、跨媒体理念的实验教学平台,远不能 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更谈不上与媒体发展同步。从实验室建设较为良好的院校 来看,上海体育学院相对较为完备,但其已建成的7个实验室中,仅有媒介创意 实验室能够做到网络实践,贴近新媒体教学;

紧随其后的成都体育学院,已建成的5个实验室也皆是为传统媒体实 践教学服务;
其他建成数量相对较少的院校更难体现对新媒体或是全媒体的跟进。

另外,从实习基地的签约面向和时间维度来看,地处上海与北京有利地 缘与媒体条件的上海体育学院与北京体育大学的实习基地建设情况不甚理想(见 表2、表3,仍然存在新媒体覆盖不足、层次结构单_、稳固程度不足等缺陷,可想 而知,尚不具备如此有利条件的其他院校的情况。

3.4教育评价困境:刚性划一、导向失责 体育新闻教育的评价体系忽视了自身的特殊性,割裂了体育新闻教学 与实践的天然联系,套用单一、呆板的理论考试方式检验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养成, 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尽管部分院校已经开始注意第二课堂或是实习 实践考察的重要性,但囿于定量的刚性考核体系,难以将实习作品、实验项目、 运动体验、体育技能掌握等极具体育新闻学科特色的方式作为衡量学生动手能力、 业务思维与专业技能习得的标准,过于规范化的指导和考评,束缚了学生的自由发 展。对于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的体育新闻采、写、编、评等专业类课程,以 纸笔作答为主的考试消解了新闻作品、项目设计等实践因素的关键性作用,忽视 了学生诸如对赛场状况的镜头选择、报道画面的构图设计、报道节奏乃至话外音 运用水平的考察和体现,无法有效地贯通体育新闻专业技能,而是在很大程度上 割裂了各个业务流程之间的联系:对于锻炼和培养学生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体 育特色类课程,刻板的考试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兴趣,缺少运动体验与感 受将直接导致学生对体育新闻或事件的敏感度降低。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仍然 是书本到书本、实践归实践,无法做到对其全面发展的评估与引导^,无法体现其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专杂统一,又何谈应对全媒体时代体育赛事报道要求的不断升级。

4全媒体时代我国体育新闻教育的转型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是媒体图景的狂欢,更是体育新闻教育时代转 型的新契机6]。为此,必须将媒介融合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加以应用,以全媒体变革 为基础,将媒介融合嵌入到课程设置中去,将学生的实习实践、实验室的建设与运 转以及评价体系与方式都按照媒介融合的趋势和要求予以调整,用创新性的融合 教育减少改革中的摩擦损耗。只有这样,体育新闻教育的转型之路才会畅通无阻。

4.1体育新闻教育理念转型:培养基础宽厚、思维融合的全媒体型人 才 体育新闻教育必须从专精的人才培养理念向厚基础、重融合转变。全 媒体时代,体育新闻工作者面对的将不再只是如何做好单一媒体新闻报道的问题, 而是在面对重大体育赛事或体育事件时,如何根据已有的体育专业知识和职业敏 感选择最快的传播媒介,平衡不同媒介的要求,有效地进行多层次、递进式传播 的问题。从培养目标的角度具化对人才培养理念的改变,引导人才培养方向的转 型。结合体育新闻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对培养目标进行系统策划与改进,在突显和 贯穿体育特色的基础上,从2个维度入手,以“总体目标一年度目标”和“模块教学体 系一专业目标体系”为切入点,构建全媒体型体育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

4.1.1打造统分结合的纵向培养目标体系总体目标一年度目标根据学 生专业素质渐进性发展的规律,在总体目标的统领下,增设各年度阶段分目标,初 步提出学生每年度应该达到的知识与能力标准,注意在新闻技能教学之外融入体 育知识与专业能力的锻炼,以知识了解到运动体验再到体育行家为渐次目标,为课 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安排奠定基础,进一步细化和突显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4.1.2构建协调有效的横向培养目标体系:模块教学一专业目标基于体 育新闻专业较强的实践性与专业针对性,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第二课程等 社会活动搭配进行,通过模块式的整合方式锻炼、培养体育新闻人才的各项技能, 及其与体育特色的有效结合,在引导“体育”与各模块搭配组合的前提下,深化学生 的知识习得与职业行为养成,探索各类专业素质在培养目标体系中的位置与形成 渠道。这样既有利于依据具体的子目标,设置相应所需要的课程、实践环节以及 课外活动,使课程设置有理可依,也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学生根据培养目标的层 次与要求进行自主选择,最终形成一个镶嵌式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4.2课程设置转型强化通识教育,打造融合课程 体育新闻教育在面临全媒体时代变革与现实危机的双重挑战下,打造 融合课程、加强通识教育和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成为其应对的有效措施。

4.2.1突出前沿,打造融合课程理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衔接关系,遵循 体育新闻实务流程与课程设置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对现有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 可以考虑将新闻采、写、编、评课程进行相应的合并,打通平面媒体、广电媒体 以及新媒体的界限,实现跨介质的融合。删减部分明显不适应目前媒介发展现状 与趋势的课程,代以由于媒体融合而急需设置的理论或是业务课程,如融合新闻 业务、媒介科技、网络传播、网页设计等的课程,着力打造“大新闻”概念,力求 在加快知识更新的同时,为拓宽就业面打下基础。

4.2.2突出特色,强化通识教育体育新闻工作者面对的经常是全球范围 内的比赛,会涉及到不同国家、种族、信仰之间的碰撞,因而,必须注重媒介业务课 程与人文、社会课程的深层次整合,用专业精神和人文主义素养引领舆论方向只 有在知识和业务层面上进行整合,才能使学生对复杂的体育事件、重大的体育赛 事做出跨学科分析和跨媒体传播。同时,增设英语类的特色课程,做体育英语类精 品课程,形成拳头产品,为做好体育赛事的国际化传播锤炼传播素养,以适应不断 深入的媒介融合与全媒体时代的挑战。4.2.3突出实践,增加实践课程比重以实验室建设为依托,建设适应全媒 体形态的体育新闻人才实践课程体系: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的基础性实验 课程着力打造学生的基础性技能,并辅以对新兴媒介技术的认识与了解;
以贯通 采、写、编、评、摄、录、播全过程的综合性实验课程重点强化学生各类媒介技 术操作与运用能力,为跨媒体运作打下基础;
以新媒体体育传播流程为主线的创 新性实验课程实现对多种媒介形态的综合设计与应用,以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媒体 需求;作为强化课程建设进行跨校辅修的拓展类课程,强调对厚基础、重通识理念 的贯彻。

4.3实践教学转型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实践教学重心前移体育新闻教育 应该抓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契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紧密对接体育传媒 行业,将体育新闻实践教学重心前移,缩短学生入职后的适应期,将职业训练与动 手操作前移到校内的实践教学环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适应能力。

4.3.1推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构建跨媒体的融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实验设施已经不 只是教育内容的辅助,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成败。在不断完善信息 (尤其是体育信息采集、编制功能}的基础上,建设多元设备、多元功能、多元扩展 空间的全媒体实验平台,将新媒体实验室的建设融入其中,使全媒体操作与应用 成为可能,与媒体实践接轨,前移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校内实验教学成为职业 工作的有效铺垫1先进的实验设备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将大大提升 学生在技术层面上的理论思考能力。

4.3.2 构建全媒体型体育传媒人才实验教学体系以功能全面的实验中 心为基础,构建旨在培养全媒体型体育传媒人才的实验教学体系,打造集基础性、 综合性与创新性为一体的实验教学课程系统。充分利用融合性的实验教学平台与 实验中心,以新媒体体育传播流程为主线,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实验内 容贯通体育新闻采、写、编、评、摄、录、播;实验项目覆盖体育新闻传播全过 程,即可模拟或实现从体育新闻、体育赛事、体育广告创意策划、数字化制作到 播出的全过程,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全媒体型体育传媒人才。

4.3.3与媒体携手共同打造多层次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中央到地方不同层级的纵向实习带,建构不同媒介、不同形态的横向实践基地,从而形成纵横交错 的实践教学网络,为学生深入实践第一线提供不同面向、丰富多样的专业平台,使 教师与学生都具有双重身份,为其职业角色提前预热。同时,促成学校与媒体共同 设计规划实习基地,联手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这是将人才培养与体育新闻 实践融为一体的有效过程。

4.4教育评价转型:由单一的理论考试转变为综合性评估探索弹性多 元的评价方法体系,改变传统的以纸笔作答为主定量评价学生的方式,结合媒体 实践、课堂表现、第二课堂、作品与项目设计成果等多种渠道,形成主客观相结 合、定性与定量 相结合、实证评价和人文评价相统一的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体 系。注重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评价中来,突出对体育新闻教学实践特色的倾斜, 改革接受性学习为拓展研究性学习、增加体验性学习。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采用 不同的考核方式,探索综合性全过程考核与评价方法的有效集成。在考试内容、 考核方法上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融合性思维、多媒体技术自主设 计实验项目,自主完成实验作品,以实验项目和作品的体育传媒特色和设计制作 的创新性作为其评判的标准w。在体现学生自主选择性与兴趣发展性的基础上, 着重实现体育特色的延伸和拓展,体现体育新闻教育的特色内涵,设立“创新实验 学分”或“专业奖励学分”,鼓励学生完成以体育特色为主体的作品创作,对实践 能力优秀或是体育特色突出的学生给予免修部分课程的奖励,以此为学生从事体 育新闻传播工作创造更大的空间。同时,进行毕业生考核环节变革,改变以往修 满学分、通过毕业答辩即可走出校门的简单考核,转变为“1+1”式的综合毕业评 估模式。即1次专业素质测评(综合考核学生的体育新闻职业技能与素质和1个毕 业设计(综合考量学生实际运用体育新闻技能的水平)。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 学生发展为基础,从综合性、多角度、重应用出发,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进行全方 位的终末评估,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给出一定的建议和指导。

5结语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促使历来与媒介保持良好关系的体育新闻教育不 得不开始考虑如何在新环境下发展与成长的问题。媒介融合的深入、全媒体图景 的繁荣赋予体育新闻人才全能型的内涵,这不仅昭示着变革融合的时代气息,更是 突显了开放多元的体育新闻教育特征。面对瞬息万变的体育赛场,面对新旧媒体 的深度融合,无论是从其自身发展还是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体育新闻教育都必须 摆脱根植于传统媒体格局的发展困境,彻底的变革、全面的转型迫在眉睫。这既 是对体育新闻教育提出的严酷挑战,也是其寻求新的成长空间的有利契机,唯有与 媒介业态的深度契合,紧握全媒体发展的时代机遇,体育新闻教育才大有可为。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