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政府 >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教学研究】学前心理学与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教学研究】学前心理学与学前教育专业

来源:政府 时间:2019-11-19 10:16:42 点击: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教学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教学研究 摘要:《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 课,也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在该课程的教学中, 我们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让学生在掌握 扎实理论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浓厚的兴趣,发 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
学前心理学;
教学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主 要内容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 响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各阶段的年龄特征以及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各方面健康 发展等。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理论课 程,此后的许多课程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该课程。如何上好 这门课,使其真正发挥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中的基础和核心作 用,一直是高校学前教育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目前许多 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都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 培养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幼教人才。

“学以致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然而,许多 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都感到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到了幼 儿园用不上。问题出在哪里? 一、先明确:目标是什么? 作为一门“理论课”,《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必然会包 含大量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年龄特 征和个体差异;
但是,通过“知识”教学,我们最终要实现 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掌握了解儿 童、研究儿童的基本方法,产生对儿童发展相关问题的兴趣, 形成知道了儿童的“特点”、就会思考相应的“措施”的思 维习惯,并能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分析、解决学前儿童发展 中出现的问题。

二、如何让学生“乐学” 《学前心理学》里包含大量的系统知识,且往往课时有 限(大多高校都是每周2-3个课时)。如何在如此有限的时 间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通过传统的讲授法,围绕学科 的知识体系,直接将理论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这是目前 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学前心理学》教学时采用的方法。这种 方法的确解决了传授大量知识的问题,但由于学生为了“听 懂”和“记全”而疲惫不堪,既难以真正体会这些知识对于 将来专业成长的重要性,也难以真正由知识学习内化为需要、 升华为理念,更难以转化为相应的实践能力。事实上,即使 是知识的学习,也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法。比如“问题导入”, 由学生或教师搜集儿童发展中的具体案例,先让学生思考、 讨论,再由师生总结,最后由教师呈现结论,这种方法将更 多的时间放在学生思考上,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和主动性,并且能引导学生建立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意识和 能力,知识呈现既没有花太多时间、也做到了深入浅出。再比如可以结合“翻转课堂”模式,教师通过小视频、资料、 课件等方式,让学生先在课外自学理论知识并发现问题,再 将问题带到课堂内通过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方式深入学习, 课后还可以通过qq群等途径进一步讨论和延伸。总而言之, 只有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才会“乐学”、“愿 学”并“勤学”。

三、如何让学生“致用” 《学前心理学》要求学生最终能够在真正的教育实践中 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研究儿童、帮助儿童。然而,我们看 到大多数学生谈论起幼儿、到幼儿园面对幼儿时,仍是采取 原有的“常识”来应对,《学前心理学》没有真正发挥促进 学生专业化的作用。目前大多《学前心理学》教学都是在高 校的课堂内完成的。学生们听着老师说的各种儿童特点,偶 尔穿插几个“小明”、“小红”的案例,这种隔靴搔痒的方 式难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所学习的“特点”也难 以和实际中面对的幼儿发生联系。既然《学前心理学》是以 学前儿童为主体,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不能脱离学前儿 童。事实上,上个世纪北师大教育系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就已 经采取了学习的同时让每个学生到幼儿园中持续一年追踪 研究一个儿童的方法1,这种方法一方面使学生学习到的各 种特点、规律立体化,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及时将理论转化为 实践,然而这种方法到今天仍没有得到广泛运用。除了让学 生追踪观察,教师平时还应注意搜集真实的案例,让“小明”、“小红”不再干瘪、平面化,让学生通过这些案例能够真正 体会儿童的成长特点,让我们的教学不再是纸上谈兵。目前 大多数高校学前教育的见习、实习都缺乏明确、具体的目标 指导,只要是按时上下班、上几次课、形式化地完成几个教 案和观察记录,就能完成见习、实习任务。但是,如果能够 将见习、实习与具体课程相结合,比如,在《学前心理学》 中学习了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之后,要求学生在紧接着的见 习中结合所学特点观察幼儿的绘画、结构性作品、讲故事, 这样便能及时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践中对幼儿 的观察和了解了。

四、评价:目标达到了吗? 目前《学前心理学》大多采用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 试占70%的考核方式。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参照平时作业、 考勤等表现,且平时作业多以有标准答案的题目为主;
而期 末考试则是以知识考核为主的闭卷考试,尽管包含客观题和 主观题,但主观题也往往是按照“标准答案”来批改的。这 种以“唯一答案”为指导、以“知识”为中心的考核方式, 势必只能看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看不到学生理解知识的 深度、更看不到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对幼儿某个时期 的观察和记录、和幼儿的某次聊天、平时阅读搜集各种资料 的积极性、见习结束时是否能够提出儿童发展中的问题、问 题思考过程中与他人探讨的态度等等,更加侧重考察学生能 力的发展、态度的形成。总之,《学前心理学》是一门“理论课”,但所有的“理论”都只有落实到实践中才有价值。

《学前心理学》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踏上专业道路的第一 块基石。我们应该、也完全能够将这门“理论课”变成有趣、 易懂、实用的“实践课”。

参考文献:
[1]冯晓霞.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 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1996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