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业讲话 >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 什么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 什么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来源:开业讲话 时间:2019-11-19 10:16:28 点击: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 摘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的重要课程,主要通过对幼儿的思维认知和个体发展特征为 依托实现对幼儿的科学教育。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存在资源利用不足,主体欠缺, 实践技能匹配不足的情况,高职高专院校需加强对《学前儿 童科学教育》课程的改革,从项目设计、评价反思、媒介传 导及交互参与等方面为课程构建优质实践体系,以实现课程 改革。

关键词:学前儿童;
科学教育;
高职院校;
优化路径;

课程改革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改革思路 根据杜威提出的新型教育管理思想与课程认知规律,其 所建构的“认知学徒式”课程学习模式旨在从不同学生的思 维认知水准、专业发展诉求以及个人特征等层面出发,通过 对相关教学情境模式的优质构建,来促进学生在科学实践能 力以及理论延展能力等层面的全方位推进。以《学前儿童科 学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依托,教师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综 合特征,通过开展多种类型的讲评课、项目体系设计以及成 效反馈机制,来对现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规整。在此 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将课堂主动权转交给学生群体,引导学 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从理论知识学习以及课程把握等层面出 发,保持自身对特定专业知识的根本性认识。大体来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出以下三方面的实施特 征:第一,注重师生共同参与,保证“探究式”认知对接。

为有效提升教师群体的专业认知水平和学生群体的课程实 践积极性,高职院校应该重新审视教学质量和课程改革之间 的内在契合关系,积极实现由传统的“知识单向传递”向“协 同参与”机制的有效转变,并着力通过课堂模拟教学、交互 教学、媒介引导教学以及学生主体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 来真正响应新时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同 时,在协同推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教师要以课程改革目标为标准,逐步由传统的知识灌输与理 论讲解转变成兼具实践指导与情感技能提升等双向功能的 “探究式”教学模式,力争通过在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 思维特征的基础上,对当前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的相关任务 进行有效调控与指导,不断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多维 度融合,以期促进学生思维认知水平和科学实践技能的全方 位提升;
第二,教师示范与个体模拟相结合,推进个体价值 发展。模拟教学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重要实践 支撑,能够在借助现实教学经验和群体价值理论的基础上, 分层次地对课程发展地位、思维品质、学科探究素养以及科 学实践活动进行多向性评估,促使其努力强化自身的基本学 科要素与延展思维,以此来推动科学经验与学科技能的综合 掌握。在示范项目活动建设过程中,教师能够以示范活动的 直接成效与阶段性理论为着眼点,不断补充现有的学科资源与建构机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班级学生容量,构建科学 的系统合作课堂。同时,在课程成效审核与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对模拟教学和示范教学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有效收 集与机制评估,积极鼓励学生多方位表述自身想法并对现有 的课程实践活动进行成效评价,本着“交互性”与“互促性” 的相关理念,不断完善课程实践过程中的理论指导、项目延 伸以及成果审核等模块,以此来促进更为系统、科学、多向 的课程实践活动的优质构建;

二、影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因素分析 1.专业认知程度低学前教育专业不被学生喜爱和认知。

一是很少考生自己主动报考此专业,多数是别的专业调剂。

二是幼儿教师职业社会地位偏低,不被人们重视,而且待遇 不高。因此,很多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故在《学前儿童科 学教育》课堂学习中对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都不是学生 主动进行的,它们只是为了拿到学分,顺利毕业而学习。他 们在学校就没有好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将来如何更好地进行 幼儿教学这种情况就导致学生小学生在学习时极大的降低 学习兴趣,脱离了其现实生活,不能够很好的发展其科学素 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师范生应该做到在小学生的教育上满足 其需求,不超越其现有水平。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安排一些 小制作以及小实验,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创作兴趣,培养他们 的创新的思维与能力。2.教学主体不明确现在提倡自主、高 效的课堂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进行课堂 活动时,进行引导、监督。可是现在有的课堂,依然采用“填 鸭式”教学方法,整节课都是教师在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安 安静静的听,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长 期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就会使得师生之间缺少心灵的沟通, 语言的交流。教师知识是完善的,但是他讲解的内容学生未 必全理解,因为他把每个幼儿都理想化,没有因人而异,因 材施教。没有让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 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实践教学形式单一随着社会的 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 了培养能肩负起教育幼儿的重任的教师,提升幼教从教能力, 成为高职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然而 从教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升幼教从教 能力的最佳途径。目前我校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在大二 第二学期开设,虽然有实践课程,但形式过于单一。基本上 都是到附近的幼儿园进行课程聆听、观摩。学生只是做观众, 并没有真正的进行实践教学。他们学到的知识都是来源于课 本,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来投身于幼儿教育就没法 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因为他们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会 “随机应变”的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这样单一的、流于 形式的实践教学不能让他们获取真正的从教能力。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优化建议 (一)结合理论学习提升科学教育理念我们要紧紧围绕课改内容,深深领悟课改精神。以社会 需要、人才发展为出发点,进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 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树立超前意识、转变观念。要认识到幼 儿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 科学素养、整体素质以及终身发展。教师必须强化学生对《学 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学习中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让 学生深刻领会课改精神,并且将课改精神恰当的融入到具体 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进行理论的学习的时候,让学生明白高 职院校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目标和以前的区别, 一是重视培养幼儿情感态度,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探究解决问 题的策略,三是注重幼儿知识经验的获取。这样做的最终的 目的是让幼儿乐学、会学、会用,并为其终身发展服务。同 时,要让学生知道,幼儿园的学习目标,并不是简单地个别 活动所能达成的,而是需要教师课前进行一系列精心设计活 动,促使目标的实现。当然也不是教师主观意识所决定的, 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会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表现,这就 要求教师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从实践中不断的改进教 学方法。

(二)通过各种渠道,弥补学生科学素养偏低的现状 让学生在高职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学习中掌 握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仅仅通过课本知识是无法做到的, 这就要求在校期间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弥补学生科学素养。

我校针对学生科学素养较低的状况,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得他们将来成为幼儿教育领域合格的 引领者。具体的做法:对课程内容做调整,增加科普类、科 学领域、环境创设课等。同时,还要聘请校内相关专业教师、 校外相关专家进行科普讲座。倡导每位同学必读由时代出版 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出版社的“幼儿十万个为什么 (自然小百科)”和电子版“超有趣幼儿十万个为什么”的 科普读物,通过学生课外阅读自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 知识面。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要定期开展科普知识竞赛。

学生竞争意识都特别强,谁都怕落后,都争先恐后的进行课 外阅读,丰富头脑,提升能力。组织学生离开课堂、走出学 校,来到外面进行参观。总之,通过调整教学计划、增开课 程、组织自学、听取讲座、走出学校等渠道,不仅开拓了学 生的视野,还丰富了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最主要的是提升 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三)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学科定位,把课程教学分 为三种模式:一是以教材为根本,对案例进行剖析;二是放 下课本,走出校园,到幼儿园进行观摩、研讨;三是在学校 进行模拟实践。第一种模式,我们依据课本内容进行讲解, 大多数是利用课件来展示案例,学生通过观看案例的教学环 境,教学内容,结合课本的理论,自己捕捉更多的教学信息, 并自己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对于难理解的问题, 进行交流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避免一言堂,尽量的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到活动中;
避免教师权威性,尽可能的多听听学 生的意见。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只 有他们掌握了这种教学模式,将来才能在自己的幼儿教学中 采用。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方向---探究式教学。只有 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不间断接触,才能使教师更加的了解幼儿 的生活脾性,以便于更好的管理以及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科学 素养的培养。但是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教师与幼儿融为一体, 共同活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事情的原由是因为教师在 对于幼儿的指导活动的过程中,始终不能放开自我,摆脱自 己是一名教师的这样一个角色,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与幼 儿的科学活动当中去,孩子们自然也就不能够放开的去玩耍, 去探究,去培养自己的开创新思维。第二种模式,在《学前 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理论讲解的同时,不可偏离案例教学, 使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本上 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到身边的幼儿园去走走、看看。将看到 的实际情况和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比照,看看二者的异同, 以免今后犯错误。这也是第二种模式的重要所在,通过实践 检验所学理论的不足之处。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理 论中科学活动区的创建、利用等方面涉及的很少,我们通过 实践观摩就会发现,活动区的创建对于幼儿科学活动得开展 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陈美荣.幼儿教师职前科学教育活动能力培养初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思考[J].职教论坛, 2016(26):76-79. [2]马运朋.信息技术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效整合探 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4):60-63. [3]钱晓玲.优化本科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 的策略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01):104-106. [4]王向前,张小培.PBL教学模式在“学前儿童科学教 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 (01):25-28 [5]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Z].教基[2001]20号, 2001. [6]夏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 学出版,2010.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