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春节 > [浅谈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策略分析]

[浅谈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策略分析]

来源:春节 时间:2019-10-06 07:46:19 点击:

浅谈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策略分析

浅谈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策略分析 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 对于无产阶级政党争取群众、理论武装群众、形成坚实的思 想堡垒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打 下了坚强的思想基础。在当今,重新研究“灌输”理论,对 系统理解“灌输”理论,澄清人民对“灌输”理论的错误认 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加 强和改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是“灌输”理论的首创者 在科学社会主义创建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不仅 使空想变成了科学,形成了革命的理论,而且也有大量论述 “灌输”的思想,并且多次强调与论证向人民群众“灌输” 革命理论的重要性。马克思最早是在1844年2月在巴黎出版 的《德法年鉴》一书中涉及“灌输”思想,在这里他提出理 论掌握群众之后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恩格斯首先明确地提出 了“灌输”的概念,正式使用了“灌输”一词,1844年他写 信给马克思时指出:在共产主义运动中不能“灌输”庸俗习 气。这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首次正式使用“灌输”的 概念。1844年11月,恩格斯在谈到德国画家许布纳尔一幅画, 认为这幅描述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生产与生活的画“给不少人 灌输了社会主义思想”①。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 恩格斯指出:要教育工人,让工人具有阶级意识,并且认识到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是对立的阶级,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后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
群众组织要用知识武装起来和作指导,才能发挥人数众多的 优势,才能决定胜负的走向。1885年马克思批判了《哥达纲 领》草案,指出:拉萨尔派歪曲了现实主义观点,而这种观 点好不容易才“灌输”到共产党员头脑中,并且已经在党员 头脑中生了根。在1880年,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 学的发展》中指出:“真正的理性和正义至今还没有统治世 界,这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被人们正确地认识。”②1888年恩 格斯在写给文斯涅维茨基夫人的信中指出:我们的革命理论 不是教条,不需要机械地、反复地进行重复,也不需要对美 国人进行强制“灌输”,而需要美国人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去 亲身体验,这样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并在向人民群众传播革命理论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 斯首先提出了“灌输”的概念,也从多个方面对“灌输”的 内涵进行了论述,但是这些思想的火花都散见于马克思、恩 格斯的著作和信件当中,他们并没有把这些思想形成系统的 科学理论。

(二)“灌输”理论在俄国的形成与发展 1901年10月,考茨基在《新时代》上发表文章引证了 由其讨论和最后定稿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工党纲领《海因菲尔 德纲领》中关于“灌输”的提法,并对“灌输”作了更完整 的表述,指出:无产阶级政党首先必须要有阶级意识,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把这种阶级意识“灌输”到无产阶级中 去。上面这一段论述,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作了直接 引证,并且称其是“一段十分正确而重要的话。”③前苏联 共产党的前身——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于1889年3月在明斯克 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上宣布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 但是在刚成立时党内存在以马尔托夫为首的机会主义者和 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两派的对立,没有统一的指导思 想,组织也处于涣散状态,一批在“合法马克思主义”熏陶 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在俄国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中居于主导 地位,而他们反对党对革命运动的领导,认为党在革命运动 中最多只能做一些“服务性”工作,而主张工人运动的自发 性,鼓励通过经济斗争的方式去进行革命,这在历史上称为 “经济派”。列宁在流放期满后,随即就展开了对“经济派” 的批判,1901年至1902年期间列宁撰写了《怎么办?》一书, 在书中一方面指出革命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具有极其 重要的指导作用;
另一方面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用革命理 论作指导,才能去有效地领导革命。而且列宁认为:工人阶 级的政治意识只能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 争中去的东西。”④在这样的背景下列宁在《怎么办?》一 书中系统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斯大林坚 持和发展了“灌输”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 意识必须从外面进行灌输,认为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 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实施“灌输”任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职责与作用。

(三)“灌输”理论在中国的继承与创新 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 导人一贯重视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人民群众进行理 论“灌输”,走出了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灌输”道路。毛 泽东注重向人民群众和军队进行理论“灌输”,并认为:政 治工作是军队的生命线,在其著名的《论持久战》中指出:
必须把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列宁强调对工人进行理论“灌 输”,而不提倡对农民进行理论“灌输”,而毛泽东在强调 向军队进行“灌输”之后,又在建国后强调:向农民不断地 “灌输”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对“灌输”理论体系的延伸和 拓展。毛泽东这些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论述不仅丰富和发展 了“灌输”理论,而且也使得“灌输”理论开始具有中国特 色。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进一步强调了理论 “灌输”的重要性,认为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邓小 平明确指出:“学生从到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对他们进行 政治思想工作。”⑤邓小平进一步提出要培养政治与专业相 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著名的“又红又专”理论,这里 的红就是指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的社会主义 信仰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在坚持“灌输”理论内涵基础 上的开拓与创新。根据邓小平的总结,八十年代末期,我们 为什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就是因为我们忽视了对人民进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教育。邓小平这些宝贵的思想为我们在新时期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和加强 “灌输”理论打下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江泽民同志继承 第一代、第二代领导核心坚持“灌输”的思想,并且在此基 础上进行了凝练与提升。江泽民在谈到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 想时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证明,我们的阵地,如果 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非无产阶级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 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 位。”⑦坚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要在继承优良 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 的内容、形式与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不断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江泽民的这些论述为新时期坚持 “灌输”理论、应用“灌输”理论指明了方向。在新世纪、 新阶段胡锦涛主席提出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工作,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优秀人才,是对“灌输” 理论发展的有效探索。这些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言论和思想, 使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中国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灌输”理论体系。

从上述引文论述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 别是列宁,对“灌输”的论述是全面的、系统的,使“灌输” 理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通过中国共产党几代 领导人的继承、开拓与创新,使得“灌输”理论在中国得到 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灌输”理 论体系。二、“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灌输”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理论对革命指导的极端重 要性,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 量。”⑧列宁认为要使革命运动朝正确方向发展就必须有正 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无产阶级政党也必须用革命理论武装 起来,才具有向心力和战斗力,才能实现对革命有力的领导。

列宁进一步指出:“之所以革命理论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是 党的三种斗争形式之一,即除了政治的和经济的斗争以外, 还有‘理论的斗争’形式。这三种基本形式相互联系,紧密 配合,缺一不可。⑨既然理论如此重要,那么理论是怎么而 来的,理论研究是一种“抽象”,即建立在总结前人认识的 基础上,通过“抽象力”总结出来的,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 “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 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⑩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门槛, 而工人一是知识文化水平比较落后,很难从事这种抽象活动, 二是工人没有可靠的经济保障和时间去从事脑力劳动和理 论研究,也就是说,科学理论不是由普通工人群众创立的,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只能由某些具有高度“抽象能力”的知 识分子创造。列宁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马克思、 恩格斯创造出来的革命理论,然而从社会出身和其社会地位 来看“马克思、恩格斯也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11)列 宁又进一步指出从各国历史来分析,工人的自发运动只是为了改善生产与生活条件,缩短劳动时间,提高工资待遇,他 们的自发运动是产生不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只能产生 “工联主义”。(12)江泽民也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证 明,我们的阵地,如果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非无产阶级 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

(二)“灌输”的主客体 1.“灌输”的主体即由谁“灌输”的问题。列宁认为 十分有必要对工人群众进行科学社会主义和阶级意识的“灌 输”,这项工作具体由谁去实施,去实施这项工作的人员应 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有效的开展这项工作,列宁 认为: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灌输”的人应当是“革命 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13),列宁进一步指出:俄国社会民 主党应当承担起这项“灌输”任务,应该把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和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灌输”到工人群众中去。具体去实 施这项工作的人员应该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具有坚 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具有较全面的素质与能力,既当组织员 又当宣传员,组织员能写,宣传员会讲。

2.“灌输”的客体即向谁“灌输”的问题。“灌输” 的客体是谁?即被“灌输”者是谁的问题,列宁作出了明确 的回答,列宁指出“工人群众”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灌输” 中的“灌输”对象。列宁要求加强对工人阶级进行理论“灌 输”,在进行了广泛社会调查实践的基础上,对工人阶级进 行了层次分析,按照与党关系的远近,列宁将工人阶级各组织和人员分为五个层次,并且要求突出重点,把党的外围作 为重点“灌输”对象,“必须经常教育这一阶级不断出现的 新阶层。”(14) (三)“灌输”的内容 “灌输”理论的“灌输”内容是什么,并非不加选择 地将所有知识都进行“灌输”,“灌输”的内容是马克思主 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无产阶级的政治意识,这一点 列宁在其著作《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 作了充分的论述,指出马克思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向工人阶级“灌输”的内容,科学 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 上创立的理论体系,是从唯物主义角度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撰 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 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并在总结工人运动的基础上 创立的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列宁在这里进一步证明 了:工人的自发运动产生不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必须从外面进行 “灌输”。

(四)“灌输”的方法 1.善于理论结合实践。列宁认为“灌输”不仅是理论 宣传,还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一,要加强对工人阶级进 行理论宣传,用理论把工人阶级武装起来,只有群众被知识武装起来,才能发挥人数众多的作用。第二,对工人群众进 行宣传教育之后,要引导工人参与革命斗争,积极参与到反 对旧政权的斗争中去。第三,社会民主党应当深入到居民当 中,广泛地与人民群众接触,去进行宣传、引导,领导无产 阶级革命运动。总之,“灌输”不仅要对工人阶级宣传理论, 还要与革命运动结合起来,去引导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

2.利用身边的生活小事进行宣传教育。列宁认为只有 利用事例进行宣传教育才生动、深刻,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要利用宣传身边的小事来解释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要利用宣传身边的小事来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要利用 宣传身边的小事来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3.要煽情以激发行动。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目的是 激发人民的革命行动,推翻旧的政权,最后建立无产阶级政 权,“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阶级意识,必须知情并重、 知行统一,但是只靠单纯的理论“灌输”是很难激发人民的 革命行动,必须“煽情”才能激发人民的行动,列宁认为在 进行革命理论“灌输”的过程中,必须投入感情才能激起工 人阶级的革命行动,才能引导工人阶级进行有效的革命斗争。

三、对“灌输”理论“非议”的批判 一听到灌输二字,大家脑海里马上就会想到“填鸭式”、 “单向式”的强迫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和理论界存在大量对 “灌输”理论的误解,下面我对“灌输”非议的主要观点进 行简述并逐一对其进行批判。(一)对“灌输”理论“非议”的主要观点 1.“灌输”已过时。有的人认为,“灌输”理论起源 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是列宁系统形成于110年前的战争 年代,现在的社会历史条件与100多年前相比已经大不相同 了,“灌输”理论在当今已经“不合时宜”,而且现在的主 要任务已经不同于革命战争年代,在革命与战争年代以推翻 旧政权,赢得人民的解放为重任,而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根本任务,再谈 理论“灌输”已经是“不务正业”。

2.“灌输”已无效。有些人认为,革命与战争年代“灌 输”对象是工人群众,当时的工人群众文化程度比较低,所 以对他们“灌输”才有效果,而现在随着教育的发展,人民 群众的文化程度提高了,人民完全可以开展自学,没有必要 进行政治理论“灌输”。而且现代社会通讯非常发达,人民 通过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介可以实时掌握大量信息,至于人民 选择接受什么样的“理论”、“主义”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再对人民进行“理论”、“主义”的“灌输”完全是“多管 闲事”。

4.“灌输”为应急。有些同志认为只有两种情况可以 用到“灌输”:一是迎接文科类考试。为了突击获取高分, 在短时间内,老师将大量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较短的 时间内通过强记背诵,迅速提高考试成绩。二是出现重大时 事政治时,如国内有重大政治理论创新成果出现,或者国家面临严重困难,需要进行理论“灌输”来救火,来对人民群 众进行“灌输”以稳定人心。

(二)对“非议”观点的批判 1.对“过时论”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并 没有过时,因为不论是在革命前还是在革命后,无论文化程 度高还是文化程度低,都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党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有组织、 系统地灌输到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中去,用社会主义一元 意识形态来武装头脑,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变。马克思主义 觉悟的高低可能与文化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未必文化水 平高马克思主义觉悟就会高,如果这样理解那就是新时期 “自发论”的变种与体现。人民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只能说 人民群众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能 力增强了,为我们更加顺利地实施理论“灌输”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

2.对“无用论”的批判。由于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自 发的形成,所以“灌输”教育就变得卓有成效。“灌输”理 论重视对科学理论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使得新思想、新 经验得以系统的传播和推广。在信息时代,在网络技术高速 发展,文化价值发展多元化倾向的条件下,人民在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观点和思潮的影响, 问题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这种思想起主要影响就是那种思 潮起主要影响。列宁指出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世界上就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思想体系的对立,而没有第 三种思想体系。通过灌输教育则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先 进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对行为起主要影响作用,使社会 主义思想体系在人们的生活中起支配作用,从而引导人们的 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对强制性的批判。“灌输”并不必然意味着强制。

如果把“灌输”等同于强制,大多是从“灌”字出发理解“灌 输”。列宁指出我们需要从外面把革命理论“灌输”给工人, 并不是指从“头脑”的外面,而是指的从经济斗争外面,从 工人与厂主的关系外面,从“工联主义”的外面进行“灌输”。

革命导师也反对机械性地、强制性地进行“灌输”,恩格斯 在论述对美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时,曾明确地指出我 们的理论不是“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反对进行“硬 灌”,列宁也反对进行空洞与无用的说教和做重复无用的教 育工作。此外,列宁只是把工人阶级作为“灌输”的对象, 反对“强迫”农民接受社会主义理论。

认为“灌输”理论没有强制性也是不符合现实的。马 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 治地位的思想。”(15)统治阶级要把自己的意识形态作为维 持社会秩序的精神力量,要在全社会推行自己的思想,这本 身就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正如胡锦涛主席指出:坚持不懈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16)。要实 现这种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目的,不通过系统的“灌输”是无法实现的,认为“灌输”没有强制性也是不符合事 实的。

当然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与西方教育哲学 所否定的对儿童进行的道德“灌输”及实践中存在的那种填 鸭式的教条化教育混为一谈。“灌输”是一种原则,而又不 排除具体方法的运用,作为原则的“灌输”,实际上是对思 想、观点与价值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输送。从这个角度看, “灌输”可以说就是教育。作为原则的“灌输”理论体现了 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的辩证统一,这本身就是一种正确的逻辑 与辩证关系。

4.对“应急论”的批判。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的做法虽然有可能会取得一时一事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 必然会埋下严重的隐患,产生不良的后果。意识形态领域的 斗争是激烈而长期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不会 在人民头脑中自发的产生,必须坚持从外面进行系统的“灌 输”,意识形态这个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 义就会去占领。有时甚至已经出现了错误的思想倾向,如从 2006年的“西山会议”到2008年谢韬掀起的“民主社会主义 救中国”,再到2008年的极力宣扬西方价值观念的“普世价 值热”等等,这些错误思潮的实质都是在否定社会主义,有 的甚至直接反对共产党的领导,主张实行西方多党制。我国 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如胡 锦涛主席指出: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17)。

然而,事实上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放松向本国和他国灌输它的 思想体系,而且正如苏华指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西 方敌对势力把和平演变的重点转向中国。所以在思想意识形 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激烈的、复杂的,所以从这个意义 上来讲,“灌输”理论具有普遍性、长期性的指导意义。

四、“灌输”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2.要重视不断提高“灌输”主体的素质与能力。列宁 当年对“灌输”主体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用“革命的社会 主义知识分子”来定义与要求“灌输”主体。在当今社会, 我们要提高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高理论“灌输” 的效果,也要不断提高“灌输”主体的素质,结合马克思主 义“灌输”理论的要求与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灌输” 主体应该主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一是较高的马列主 义理论水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信仰。二是具有广博的知 识面,特别是要掌握一些现代化的知识。三是要会运用各种 有效的方法进行理论“灌输”,不断提高理论“灌输”的水 平与实效。

3.要认真研究和分析“灌输”对象。复杂多样性和层 次性是事物的固有属性,要提高理论“灌输”的效果,就必 须认识到教育对象的思想觉悟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现实, 加强对“灌输”客体的研究,列宁当年对“灌输”对象进行 了层次划分,所以,我们在进行政治理论“灌输”时,也要对对象进行层次分析,正确处理好先进性与普遍性的关系, 突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要求,在实施理论“灌输”过程中坚 持以人为本、以教育对象为中心,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思想 状况来制定教育计划,设计教育内容,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 性和有效性。

4.应把理论“灌输”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 过程。我们不能仅把理论“灌输”看作是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而且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如营造 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积极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开展感党恩、 赞成就活动等等,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 这都是有效的理论“灌输”形式。所以理论“灌输”要结合 并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才能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才会实现马克思 所讲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5.理论“灌输”在新形势下要不断与时俱进。随着科 技的进步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理论“灌 输”也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不断与时俱进,正如列宁所指出 的:要避免“反复地咀嚼一些大家早已知道的东西就够了的 简单化、形式化的教育。”(18)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 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模式、方法,不断提高理论“灌输”的 实效。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58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页。

③④⑨(12)(13)(18)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人 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5、258、313、317、248、45页。

⑤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290页。

⑥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人民日报2000 年8月20日。

⑦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第412页。

⑧(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5、98页。

⑩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第8页。

(11)列宁:《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 版,第108、29页。

(14)列宁:《列宁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 版,423页。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