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转让合同 > [张之洞与近代农业教育论文] 张之洞

[张之洞与近代农业教育论文] 张之洞

来源:转让合同 时间:2019-11-25 07:48:44 点击:

张之洞与近代农业教育论文

张之洞与近代农业教育论文 一、张之洞对传统经验农学的认识和反思 中国农业生产技术长期停留在父子相继的经验农学层 面,以至到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方迅猛发展带来农业技术革新 时,我们的农业耕作制度仍“因袭着几千年以来的古法,与 近世科学差不多还不曾接触着”[3]。对此张之洞有比较清 醒的认识,他说:“近年工商皆间有进益,惟农事最疲,有 退无进。”[4]原因何在?是中国的气候、土地不适宜农业 发展吗?张之洞说中国“土地广大,气候温和,远胜欧洲, 于农最宜。其种植之无不宜,为全球所不能及,故汉人有天 下大利必归农之说”[4]。天佑中华,大自然馈赠给中国发 展农业的优势,那么近代中国农业落后的原因就只有从农业 劳动主体方面找原因了。对此张之洞从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 一是中国农民整体素质低,缺乏专门的农业科技人才。从事 农业生产的人“率皆谨愿愚拙,不读书识字之人,其所种之 物,种植之法,止系本乡所见,故父老所传,断不能考究物 产,别悟新理,新法,惰陋自甘,积成贫困”[4]。二是政 府及官员不重视农业科技推广,不讲求农学,致使“耕织交 病,民生日蹙”[5]。张之洞说:“中国农民向多朴拙,其 于地学化学、制器利用素未知晓,而士大夫又多不措意于此” [6]。“学者不农,农者不学”。张之洞从职学政工作多年, 职业的本能使他对教育非常重视,对农业教育也有着深刻的 认识。他说:西方国家“一亩之地,种植最优之利,可养三人”,而中国“一亩所产,能养一人,亦可谓至富矣”[4]。

西方农业产量何以高出我们三倍?张之洞结合自己的观察 和实践,认为化学是农业的关键,只有懂得化学之学,才能 知道如何提高土地的肥力、如何辨别种子的优劣、才能利用 农作物的光合作用等等;
只有懂得机器之学,才能知道如何 制造或使用先进的农具,“凡取水、杀虫、耕耘,或用风力, 或用水力,各有新法利用,可以省力而倍收”。

然而,“化学非农夫所能解,机器非农家所能办”[4]。

所以只有政府出面,兴办农学教育,培养农学人才,才能掌 握并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和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张之洞进而感慨道:农民 的愚比惰更可怕,“昔者农患惰,今者农患拙,惰则人有遗 力,所遗者一二,拙则地有遗利,所遗者七八。”[7]所以 今日中国“欲图本富,首在修农政;
欲修农政,比先修农学”。

二、张之洞兴办农业教育的主张与实践 张之洞认为中国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教育,培养农业科技 人才,最终改变“农者不学”的局面。其主张有:第一政府 要重视,设立专门的农业管理机构和专门主管农业的官员。

张之洞要求在京设立农政大臣,地方各省设立农务局,州县 设立劝农局,这些机构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具体负责“督课 农务之事”,并且这些各级官员有相应的权利,中央给他们 颁有“印信”[4],同时中央根据他们农政的业绩进行奖惩, “以昭示国家敦本重农之意”[4]。第二政府要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引导农民走科技兴农之路。张之洞主张大力宣传 西方先进科技的优越性,使农民从心理上消除对西方先进科 技的隔膜感和排拒感,“要在切实劝导,使民间晓然于机器 之妙用,实能兴利,决不至或夺其利”,一旦农民知机器之 大用,“自能闻风仿效”[8]。张之洞进一步指出:“各省 先将农学诸书,广为译刻,分发通省州县,由省城农务总局, 将农书所载各法,本省所宜何物,一一择要指出。”在实际 操作中,张之洞又特别注意发挥地方绅士的榜样作用,要求 各地绅士“依法试种”,根据种植收成情况,年终按照要求 上报,说明本地“何种相宜,何法已能仿行,何项收成最旺”。

第三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是大力兴办农业教育,大力兴办农务 学堂。为造就一批通晓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农业科技知识的 人才,张之洞先后亲自和倡导创办了一批农务学堂,如湖北 农务学堂、湖北省官立蚕业学堂、湖北农业教员讲习所、汉 阳府官立中等农务学堂等。

令人钦佩的是,张之洞在办学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 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办学管理措施,主要有:(1)学校定 位准确,不搞“千校一面”。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带来社 会分工越来越细,导致对劳动主体能力、素质的要求也不尽 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办学过程中树立“骏马能厉险,耕田 不如牛”的差异化人才观。为此张之洞把农务学堂分成三种 类型:初等农务学堂“以教授农业最浅近之知识技能”为主 要内容,培养的毕业生“能从事简易农业”生产的人才[9];
中等农务学堂“以授农业所必需之知识艺能,”培养的毕业 生“将来首先从事农业为宗旨”[9];
高等农务学堂“以授 高等农业学艺”为主要内容,培养的毕业生“将来能经理公 私农务产业,并可充任各农业学堂的教员、管理员”[9]。

不同类型的学校培养目标不同,招收对象不同,学制时间不 同,授课内容不同。(2)人才培养重视实践教学,不搞“高 分低能”。传统教育使广大学子埋头“四书五经”、“之乎 者也”,不经实际。所以张之洞在办理农务学堂时,强调“经 世致用”。一方面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方面重视学 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有教师教学方法、教 学艺术提高和改进的要求,也有“实习课程”的必修规定和 实习工具、实习场所广泛配备的落实。张之洞特别强调,高 等农务学堂必须建设“肥料制造场、各种实验室、农具室”, “农科大学当置农场、苗圃、果园……使得练习实业”,并 且要求设“置家畜病院,使实究兽医学术。”[10]这些实践 教学措施更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很 有帮助。(3)走出去,请进来,开放式办学。张之洞主张 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先进农学技术,他建议官府予以奖励, “学生有愿赴日本农务学堂学习,学成领有凭照者,视其学 业等差,分别奖给官职,赴欧洲美洲农务学堂者,路远日久, 给奖较优,自备资斧者又加优焉,令其充当各省农务局办事 人员。”[11]同时张之洞根据中国农务学堂缺乏专业师资情 况,主张聘请外国教师,并对外籍教师的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4)重学生品行养成,促德智体全面发展。张之洞 在办学过程中,招收学生的前提条件是“品行端谨,体质强 健”者。[9]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 品格,他要求“各学堂尤重考核学生的品行”[10],以儒家 提倡的正直、气节、人品和德行作为培养目标,以儒家的仁、 义、忠、孝作为衡量学生品行的标尺,以开设“修身”、地 理、历史等课程作为育人手段,使学生“不流于匪僻,不习 于放纵”[9]。当然,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还是教师, 张之洞为在农务学堂选拔师资时,第一就是考核教师的品行, 他要求“膺师范之任者,必当敦品养德,循礼奉法,言动威 仪足为楷模”[9]。第二就是加强教师队伍的日常管理,“不 得兼任其他事务,并兼营私利之事业”,并对教师进行定期 考核,以确定教师的任职年限。

三、张之洞办学的效果及历史启示 综上内容说明,张之洞提出了比较系统完整的农业职业 教育的思想,并利用地方督抚大员的权利实践自己的教育理 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张之洞仅在湖北总督任内,兴办各 级农务学堂48所,占当时全省各类实业学堂总数的70%,湖 北农业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农、林、牧等各类农业人才, 有力推动了湖北近代农业的发展,也为全国各地输送了不少 农业技术人才。当然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再加清政府 国势衰败、帝国主义侵略,使得张之洞近代农业教育的推广 很受局限,张之洞的农业教育思潮仅仅为中国农业的近代化作了一个引导。时至今日,中国农业职业教育仍不容乐观, 亟待加强。因为“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培养大批高 素质的职业农民。为此,我们还要进行许多相应的配套改革, 包括高考制度、户籍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要打破农民的传统 身份标志,树立农民是一个光荣职业的理念。行文至此,笔 者感到中国的农业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因为在高考指挥棒 的挥舞下,大批人才以“跃出农门”、踏入仕途为追求,农 村仅存“386199”“部队”,造成农业生产人才匮乏。回顾 历史,看看今天,我们的做法有时尚不及前人的水平。所以 继承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遗产,对于实现中国职业教育的振 兴将大有裨益。因为历史的发展有过惊人的相似,更有普世 的永恒规律,前人的说教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启示,如果我 们牢记,能使后人少走弯路,少受挫折。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