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转让合同 > 高职的学生素质低吗_关于利用历史课堂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高职的学生素质低吗_关于利用历史课堂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来源:转让合同 时间:2019-10-09 08:09:18 点击:

关于利用历史课堂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关于利用历史课堂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摘要:历史课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起 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高职学校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 必要性,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 (2016)07-0136-02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 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 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其实质 就是通过教学,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主要载体来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历史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起重要作用, 它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信息世界,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 方方面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宗教、艺术、科技、 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同时它又是一门基础学科,重点是 向学生介绍各方面的基础内容,基本了解中国的历史,培养 学生的文化底蕴,承接中国的优秀文化。新课标中也明确指 出了,“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 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又要学生的密切 配合和努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新意、美意,要变中求新、 平中求奇,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高职校历史课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发展,知识在不断变化和更新,新信息资源层 出不穷,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校所 培养的人才将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技术骨干力量,西方敌对势 力对我国实行的“西化”、“分化”和遏制等复杂的社会环 境要求学校培养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政治素质过硬的人 才。高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对历史没有浓厚的兴趣,加上 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必须 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作 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学生可以从历史人 物身上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从成功或失败的历史事件中总 结经验教训。大量重大历史事件和优秀人物的道德形象具有 一定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利于促进学生形 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善于利用历史特有的德育功 能,充分发挥历史“大课堂”的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 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贴 近学生生活,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把历史的德育功能与个性发展结合 起来,尊重、理解多元文明成果,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美国一个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 里,都没有像在青少年期如此关心价值观问题。” 二、高职校历史课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历史作为综合性学科,教学方法要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 目标、学生的身心特点突出综合性,有时以一种方法为主, 有时则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才能上好一节高效的课。“工欲善 其事 ,必先利其器”,教师要上好课,提高教学效益,首 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质量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教师 在备课时要多联系现实,多考虑学生的真实需要,多和语文、 地理以及政治等课密切联系,只有站在新课程资源等更高的 视角去准备教学,才能真正贯彻新课改精神,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要改变观念和方法,打破“教教材”的传统,树立 “用教材教”的观念,补充、重新整合教育素材。改灌输式 为讨论式、探究式等,有利于学生领会新知识,搞活课堂气 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 识得到培养和发展。采用问题教学法、情感教育、历史故事 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提高教学的吸引力, 教师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 生心理上的需要,促使其认识情感由潜伏状态转为积极状态,使注意、感知、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最佳状态,积极 探索知识并将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把割裂的知识统一 起来,使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事实证明:多样化教学手段 和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充分运用歌曲、诗词等进行教学,加强素质教育。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关键在于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引起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高职历史教学中正确 地运用歌曲、诗词、俗语、对联、典故等,不仅能提升学生 的兴趣,而且还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教学中讲解或播放 历史题材的歌曲和音乐,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情感 的共鸣,让学生会体会、感悟生动的历史。歌曲可以拉近历 史的距离,反映历史的特点。音乐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 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一些历史题材的 音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能反映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时代 特色。比如,《南泥湾》再现抗战时期根据地热火朝天地开 展大生产运动的状况;
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 反映了抗美援朝时艰苦的战争年代;
《在希望的田野上》、 《祝酒歌》等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全国欣欣向荣的热烈场面;

《我爱你中国》、《1997》等则表达了新时期中华儿女对伟 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心理学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兴趣是一个人 爱好某种事物的稳定趋向,它具有动力作用。”讲重庆和平 谈判时让学生朗读《沁园春·雪》并讲解当时的背景,不仅 使学生有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加深记忆与理 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语文课的记忆和理解。1945年 抗战胜利后, 毛泽东飞抵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期 间,柳亚子赠毛泽东七律一首,同时向他“索句”。毛泽东 便把9年前创作的《沁园春·雪》书赠给柳亚子。此作在重 庆《新民报晚刊》副刊一刊出,就立刻轰动山城,传诵一时。

连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都赞之曰:“气势磅礴、气吞山 河,可称盖世之精品。”这些生动的教学情景,不但使学生 能有新的感觉、新的体验,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由此产 生强烈的提问欲望。学生在这种充满感情色彩的环境中思考 问题,非常活跃,积极发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中国近 代史“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学中,让学生齐声朗读毛泽东 的《长征》诗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 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描写,学生激情澎湃,真 实地感受到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1] (二)充分运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加强素质教育。

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教学来完成教 学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教师在授课时根据讲授 的内容穿插相关的趣味性、简明、短小故事,以说明强调所讲内容或用故事代替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 趣、启发学生思考、直接从故事中领悟其中蕴涵的道理、掌 握知识的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 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趣味性,用生动有 趣的历史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当兴趣被激发起来时,好奇 心、求知欲也跟着膨胀起来。学生在这样的状态下注意力高 度集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性思维,主动地去思考、探 究历史。原本枯燥沉闷的课堂将变得生机勃勃,被动接受的 课堂将变成积极探索的课堂。通过历史故事营造的情境、氛 围,学生“身临其境”的感悟历史、体验历史中蕴涵的思想、 情感与价值。将历史故事用于高职历史教学中,让学生置身 于其中了解历史的演变进程,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让学生 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理解历史、体悟历史,也是培养和锻 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评价等思维能力的有效措 施。历史故事里许多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楷 模和典范。例如,讲抗美援朝中献身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黄继光、杨根思等故事,从这些英雄事迹和跌宕起伏的情节 中可以汲取到丰富的人文素养,陶冶美德,完善个性,进而 塑造优秀的品格。历史故事中难免涉及各种可恶之人、可恶 之事,我们要引以为戒,吸取教训。另外,历史教学归根结 底就是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和理解了多少历 史知识,更要关注其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的影响。历史故 事蕴含丰富的智慧、哲理正是开展德智教育最佳素材。以历史故事为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维持学习热情,符 合高职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同时利用历史故事创设情境、提 出问题,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开启学生的智慧,陶 冶学生的性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了教师口述, 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编演历史故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 课前搜集、阅读有关材料并编写历史剧本,同时分配角色、 进行排练,然后在课堂上出演,以此来展现有关历史事件或 人物的活动过程,从而达到感受和体验历史的目的。历史故 事的编演体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在不断进步、中国人民 的力量在不断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高度智慧、中国人民的 优良品质,从而培养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培养他们的 民族自尊心、自信心。[2]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素质 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感觉器官中有80%一90%是通过视 觉获得的,而听觉器官对信息的接受效率为10%一20%。由于 有些史实太抽象或时间相隔太远,过程太复杂,仅靠教师讲 述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历史教学要再现一个个波澜壮阔的 历史画卷,有血有肉、命运曲折离奇的历史人物,婉约迷人 的历史事件,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素材,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电化教学手段等渲染情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激 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形象思维。学生的思维便可超越时空界 限,再现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例如在“抗日战争” 的教学中,利用《南京大屠杀》影片片段导入新课,通过真 实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这段历史事实。学生们在感到压抑、 震撼和愤怒的同时会加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并激发起一种 奋发图强,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民族情感。多媒体教学能 使抽象的授课内容变为具体,化难为易,有时用很多语言难 以说清的问题,通过多媒体等很快就能揭示出其实质。在教 学中使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设备, 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 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缩短已知与未知的差距, 开阔学生的视野,将眼、耳、手、脑等感觉器官调动起来, 学生看得更真,感受更实,理解更深。学生把学习心态调节 到最佳水平,去品味和把握历史,培养和发展思维、观察、 想象和创新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结合新学的内容 轻松地完成作业,拓展课堂所学知识。如在教学“近代工业 的起步”相关知识后,为了增强对中国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 认识,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剧《大染坊》最后一集,该集主要 讲述陈寿亭 (六哥) 经营的印染厂最后毁灭的结局。通过 主人公陈寿亭的悲剧性命运走向,揭示民族资本家的艰难生 存过程,使学生在活生生的剧情中,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民族 工业在20世纪初发展的艰难状况,也深刻地体会了:一个人的成败与国家的兴亡是息息相关的,个人命运必须与国家和 民族的命运联起来,正所谓“国不富则民不强”,从而激发 他们为振兴祖国和中华民族而奋发图强的精神。[3] 新世纪历史课程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 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历史素养与综合文化水平,使其 成为素质强,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人才,达到实施素质教育 的意图。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关键是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就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认识历史 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认识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必然 性,通过历史人物和时间来寻找历史规律、经验教训,联系 现实生活,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自强自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殷春梅.情境教学使历史课堂活起来[J].新校园(理 论版).2013(4).P175 [2]覃丽燕.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广 西师范大学·2014年研究生论文[3]伍崇军历史课堂情感教育初探 [J].试题与研究:新 课程论坛 2012(8) P96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