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劳务合同 > [和谐社会之下的犯罪被害人权益保障论文]

[和谐社会之下的犯罪被害人权益保障论文]

来源:劳务合同 时间:2019-12-03 07:49:32 点击:

和谐社会之下的犯罪被害人权益保障论文

和谐社会之下的犯罪被害人权益保障论文 我国当前对犯罪被害人的刑事诉讼权利和地位的立法,是基本符合国际刑 事诉讼发展潮流,基本符合我国国情的。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和谐社会之下的犯罪 被害人权益保障。

我国在1979年通过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赋予了被害人一定的基本诉讼 权利,将部分罪行较为轻微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妨害婚姻家庭等犯罪 列为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将被害人列为诉讼参与人,有权对告诉才处理和其他不需 要进行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提起自诉,还赋予了参与庭审、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 讼、提出刑事申诉等权利。但未有完全赋予被害人诉讼当事人的地位参加诉讼活 动,对刑事案件的诉讼进展程度,被害人缺乏了解的途径,对诉讼结果也缺乏表达 意见的渠道,诉讼权利仍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在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 对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权利作了较大的修改,最为显着的是对当事人的范围作了 新的界定,明确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 讼的原告和被告。

首次将被害人列为当事人。在审判程序中,规定被害人有权委 诉讼托代理人,有权陈述犯罪事实,向被害人发问,申请调取新的证据等。在审判监 督程序,被害人对生效判决和裁定有提出申诉的权利,等等。

虽然,刑事案件的控 诉权还是牢牢掌握在公诉机关手中的,但同期修订的刑法对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刑诉法对自诉案件的范围都有了扩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公诉的补充作用,使刑 事被害人的保障不再停留在字面上,对被害人的诉讼权益起到实际的保障。

(一)犯罪被害人对刑事案件的知情权缺乏保障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流动性大,要查找被害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 多被害人对犯罪案件的破案、起诉、审判一无所知。

(二)刑事犯罪被害人对刑事诉讼结果的影响力过小 目前,在办理公诉案件过程中,公、检、法机关的办案人员接触被害人,主要 目的在于向被害人了解、复核案情,把被害人当作普通的证人而不是当事人,被害 人也仅仅发挥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作用。在侦查、起诉、审判过程中,司法机 关办案人员主动听取被害人意见没有形成一项根本的诉讼制度,就算是较能体现 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不起诉制度,被害人的意志只能在不起诉后的申诉、自诉环节 中体现 ,在其他诸如立案后的撤案、缓刑量刑、无罪判决等不能伸张被害人惩罚 犯罪行为人意志的诉讼结果中,更没有给被害人表达意见、施加影响力的空间。(三)国家对犯罪被害人获得赔偿缺乏保障 主要体现在国家补偿制度的缺位。关于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立法的理论依 据,学界一直有国家责任说、社会契约说、公共福利说、命运说、社会保险说、 公共援助说、诉讼参与说等等。

基于对此理论争议,虽然已有很多学者对我国被 害人补偿制度的构建作了阐述,但立法机关一直未付诸行动,使得最关乎被害人切 身利益的补偿一直处于空白。在国家垄断了处理加害人与被害人矛盾的权力之后, 处理得当则好,如果处理不得当或者这种处理没有达到被害人的期待,那么矛盾就 深化了,变得更加尖锐,被害人容易形成对国家、对社会的仇恨心理,甚至走向极端。

这个时候如果能给予被害人适当的补偿,对缓解社会矛盾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