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劳务合同 >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浅析】留守儿童有哪些心理问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浅析】留守儿童有哪些心理问题

来源:劳务合同 时间:2019-10-06 07:55:58 点击: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浅析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浅析 摘 要:亲情缺失、家庭监管缺位、学校教育缺失和 社会关註不够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 学校、家庭与社区联手形成合力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 主要措施。为此,本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对“留守儿 童”有效的教育政策,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一、引言 我镇地处经济欠发达的丝绸之路边缘,是典型的农业大 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转型、农业产业结构的 调整,我镇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不断地拥向城市,农民背井离乡,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 问题却日渐突出。“留守儿童”已成为我镇一个普遍的社会 现象。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 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表现 最为突出的问题。一般表现如下:
(一)柔弱无助 如不愿与人交流,教师找其谈话时易掉眼泪,性格内向, 不开朗等。在阜康市城关镇中心小学,教师们发现许多留守 儿童的作文、周记中,写满了孩子们的困惑与苦闷。

(二)寂寞空虚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大都感到家庭空落、心理寂寞。如 一位六年级女生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今天是中秋节,同学 们都很高兴,他们叙说着爸妈给他们买的各种好吃的点心、 水果,可我一点都不开心,因为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只想 要爸爸妈妈在家,我也不想要什么好吃的。可是……”。

(三)自卑閉琐 一些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 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四)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 一些留守儿童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有的甚至出 现暴力化倾向。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 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 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五)对父母充满怨恨 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 对父母打工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 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因为现在农村的生活来源比较少,并且经济都是出于比 较落后的水平,为了生计,父母不得不外出比较发达的城市 打工,家中的小孩子就留给爷爷奶奶帮忙照料,因此,长期 下来孩子们因为缺乏父母亲的教育导致出现很多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一)家庭亲情的缺失有专家曾经说过,没有亲情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而父 母的关爱是其他任何亲情无法替代的。家庭亲情对儿童的成 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父母外出务工的现实,使留守儿童 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惆怅。但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经常处 于一种情感欠缺状态,该学到的东西没有学到,该建立的关 系也没有建立。和正常家庭的孩子比较,他们的学习机会受 到了一些限制。

留守儿童不仅与外出打工的父母缺少相处 的时间,而且平时通话的机会也比较少,大部分情况下是外 出打工的父母主动打电话回家,而家里除非有什么急事,才 会给外面的父母打电话。并且由于许多留守儿童自己家里没 装电话,要到邻居家接听父母的电话,所以通话时间也大多 在五分钟以内,这种状况限制了这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 和语言沟通。

(二)临时监护人的责任不明确、教育能力不足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其他亲朋好友,都 将其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出事,而忽 视了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且在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中,以 隔代监护者居多。因为家长外出打工,大部分就会把儿童交 给年迈的父母,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管,他们的监护人 大多年龄在60岁以上,大部分是文盲、半文盲。因为老人们大多不怎么管教孩子,对孩子更是呈溺爱的程度,并且他们 也是有心无力,因为年龄比较大,管教孩子也显得有心无力。

留守儿童也觉得他们思想老化,极少与隔代长辈之间进行思 想的交流和沟通,所以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祖辈们都 难以及时察觉。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孩子就会产生任 性、没有礼貌、自私、缺乏同情心等等的问题;
在学校的表 现就是学习自觉性较差,缺乏与人沟通交流,没有集体荣誉 感等等。

(三)学校教育缺失 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厌学的比较多,学业成绩差。

由于长时间的亲子分离,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困难、疑惑得不 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疏导。学校是负有培养人这一特殊使命 的场所,当然也是留守儿童的教养主体,理应全面承担起孩 子教育与管理的责任。

1.从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许多农村中小学校为了追 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心育。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现在仍是应 试教育占主流,素质教育疏于形式。特别是大多农村小学大 班教学,每班平均在50人以上,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对于留 守儿童特别的心理、感情需求更无法顾及。另一方面,在学 校里对于留守儿童进行较好管护的措施是实行寄宿制,即将他们统一安排在学校住读,由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学校寄宿 的集体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提高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租与人合作的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 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许多农村小学缺乏寄宿条件, 即使是住校,条件一般都较差。此外,农村中小学对于寄宿 学生一般都没有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住校生的管理基本上 是由班主任负责。而这些班主任往往又是义务服务,没有额 外的津贴补助,他们每天从早上8点多钟一直要工作到晚上 11点半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留守儿童的有针对性 的关注和关爱,导致这些家庭教育残缺的孩子无法在学校教 育中得到有针对性的弥补。

2.学校的不当评价、教师的不当教育,是导致“留守儿 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学校 总是以分数的高低来判定学生的好坏,觉得学习成绩好的就 是好学生,学习成绩坏的就是坏学生,学校的老师把自己的 转注力都重点倾向于好学生那里,对于成绩相对薄弱的学生 爱理不理,所以很多留守儿童因为想得到老师的关注,就会 做一些比较突出的行为,比如:上课故意迟到、上课违纪、 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等。

3.教师的观念不当,使你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 因之一。因为父母长期外出,孩子在学校与老师相处的时间 比较多,很多小孩子就会觉得老师就像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老师的行为和观念是孩子的模仿对象,是直接影响孩子心理 的主导因素。但是很多老师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投入更多,这 样会导致留守儿童更加抑郁悲观,往往就会通过极端的行为 来吸引老师的注意。

4.教师落后教学观,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 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师最为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学生在 课堂上没有自主权,老师认为学生就是一张白纸,自己是彩 笔,可以任意的进行涂抹,学生就是要服从老师的安排,觉 得老师说的永远是对的,学生只有执行和完成任务即可;
信 奉“严师出高徒”的古训,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学生在 课堂上就是乖乖的听老师讲课,如果出现半点违背老师的意 思就要进行处罚,所以处罚就成了家常便饭,学生就会更加 怕老师,更加不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对学习也会产生抵触 的心理;
由于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对于学生也是有点爱理不 理,覺得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可以。

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外出务工的父母可以通过 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真正关心子女成长,让孩子感到父母虽在异地,但父母的爱随时陪伴着 他们。

(二)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校教育 作为老师要把学生看作朋友,主动接近他们,拿出更多 的时间与他们联系,对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 的关注。要让他们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愿意跟你说心理话、 说真话,将心中的苦恼、愤怒、悲伤向你倾诉;
平时要多创 造一些愉快融洽的场合。

(三)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 “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 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首先必须培养“留守儿童”的个人 素质,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其 次要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其意志力。第三, 要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良好 的人际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对“留守儿 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四)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各级政府部门应明确划分并担负责任,建立家庭、学校 和社会共同努力、协调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促 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首先,村委会要对留守儿童进行补 充监护;
其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活动,开展体 谅父母的辅导活动,解决其可能会面临的问题等。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的未来,是农村的希望。关注农 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 要的意义。我通过多种方式,并查阅了大量关于“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的文献及相关文章,寻求有效的对“留守儿童”的 教育对策。要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 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改善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地发展, 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于慎鸿 .中州学 刊,2006,3.23-25。

2. 《心理学(修订本)》叶奕干 祝蓓里 .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1.114-115。3. 《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迟希新.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6).72-75。

4.《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朱智贤.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2007年6月9日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