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合作协议 > 信息技术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研究|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信息技术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研究|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来源:合作协议 时间:2019-11-07 08:06:54 点击:

信息技术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研究

信息技术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研究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 行改革从而使其有所改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一条较为有效 的途径。通过对教师进行访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文 分析信息技术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 性,并提出课程整合的相关建议,以期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 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8-6471(2016)01-0116-0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向大众化发展,大学毕业生的数 量日益增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最难就业季”逐渐成 为社会热点。因此,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外,学习与社会接轨的就业指导课程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 可忽视的学习内容。但是,作为公共课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 效果和学习质量并不尽如人意,很大程度上没有达到提高学 生就业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目标,难以发挥就业 指导课程真正的作用。如今,各个学科都在努力突破传统教 学结构的束缚,如火如荼地进行教育改革。其中,信息技术 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它与课程的整合也成为国际 教育改革的趋势,被认为是当前优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基于 就业指导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将信息技术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整合,是解决就业指导课程困境的一项有效措 施。然而,目前对于信息技术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以及其 他类似公共课程的有效整合仍缺乏系统和细致地研究。因此, 本文通过对当前文献资料的分析和实际的问卷调研,探索大 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整 合策略,尝试改变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从而为提升大学生 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做出贡献。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是为了帮助择业期的大学 生根据个人的性格、能力等特点选择职业的专门工作,其主 要任务在于利用心理学、生理学、职业社会学、教育学等相 关知识,分析、判断、咨询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职业倾向, 帮助大学生正确开展职业认知、职业定位、职业规划。[1] 从整体上来看,由于教学层面和管理层面存在问题,导致就 业指导课程面临发展困境,教学效果很难实现其预期的定位。

(一)教学内容较为陈旧 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为对制作简 历、面试礼仪和就业政策及法规的简单了解。[2]这些教 学内容对于信息时代的学生而言过于简单和单一,学生自己 很容易通过网络等手段获取,因而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此外,教学内容陈旧,很少加以改进,难以做到与时俱进, 未能符合学生、社会发展和市场的实际需要。由此可见,教 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导致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较差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 就业指导教师一般是学院的书记或辅导员,他们往往没 有职业指导师资格证,由此可见专业化程度不容乐观。此外, 通常就业指导教师的行政工作较为繁忙,很少有时间参加有 关就业指导课程方面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并且与人才市场和 企业联系较少。他们虽然在日常上课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 验,但是缺乏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市场的准确预测。

因此,当前就业指导教师专业水平整体不高,致使他们在课 程内容、讲授方式等方面难以突破以往教学模式的束缚,从 而影响教学质量。

(三)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就业指导课程已经成为公共必修课之一。由于教 师专业水平和精力有限,在有限的课时教学中,对不同专业 的学生通常采用同样的传统讲授法。然而,就业指导课程是 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课程。讲授方法单一,缺乏 生动直观性,使学生只能接受理论知识,而在实践应用时无 从下手。同时教师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无法考虑到学生的专 业差异和个性特点,从而也难以实现个性化指导这一目标。

(四)对课程重视程度不足 尽管大多数高校相继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是由于对开 设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高校没有把就业指导课纳 入教学系统统筹考虑。[3]可见,授课教师与学生对此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许多授课教师只是兼职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只是混学分、拿成绩。加上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 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少课堂互动,缺乏与教师和其他学生 的交流与沟通。由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就业指导课 的教学过程中很难被调动起来,对课程及其相关知识并不在 意,使得教学效果与学习质量欠佳,并没有真正发挥就业指 导课程紧密联系社会需求、培养学生所欠缺的职业素养的实 质作用。

(五)课程设置不规范 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时间和课时设 置不规范。部分高校从大二上学期开始开设,每学期4个学 时,也有部分高校在大四才开设。课程开设较晚的高校因为 时间的滞后无法满足学生对就业方面指导的需求,而课程开 设较早的高校往往也只是对课程内容的重复或简单概述,致 使学生在真正求职时所用甚少。因此,对于就业指导课程开 设的时间和课时长短,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真正使课程具有 实用价值。

二、信息技术与就业指导课程整合的可行性调查研究 基于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就业指导课程实践 性和应用性的性质,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趋势和优势, 笔者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研究,探索信息技术 与就业指导课程整合的需求,论证信息技术与就业指导课程 整合的可行性,以采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解决当前课程出现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 一方面,采用访谈法。笔者对四位河北高校就业指导一 线教师进行访谈,关注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困境以及就信息 技术对就业指导课程所带来改革的看法和建议。另一方面, 采用问卷调查法。笔者以河北大学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他 们来自文理不同专业,涵盖大二、大三、大四不同年级,其 中男生34人,女生46人,共发放问卷80份。主要了解 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信息技术应用 于就业指导课程的看法。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笔者对上述问题进行访谈和整理,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 计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师生对目前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 情况较为不满意。在访谈过程中,一线教师大多反映目前就 业指导课程的内容滞后、单一,且课程没有受到学校以及学 生的重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以简单的知识讲授为主, 以多媒体课件、音视频资料辅助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明显 缺乏师生互动,且由于教师少而学生多,个性化指导的实现 很有难度。一旦课程结束,就业指导也就随之结束,不会产 生持续性的指导和对学生职业规划的不断修正。针对学生的 问卷数据统计也反映出相同的问题。83%的学生认同就业 指导课程的重要性(见图1),89%的学生对目前开设的 就业指导课程不满意(见图2)。在上课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听讲,并认为当前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并没有对自身职业 素养和规划起到明显促进作用。2.师生对信息技术融入就 业指导课程持支持态度。针对授课现状,就业指导教师在努 力寻求突破,以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改善教学方法,活跃 课堂,使就业指导课程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发 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基于就业指 导课程的实践性、时效性和应用性,其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被 一线教师所认可。教师希望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使 其与社会真正接轨,使课堂氛围更为活跃,学生参与性更强, 更希望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和持续性关 注。作为“数字土著”的学生更是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就业指 导课程持有积极态度。3.就业指导课程可从多方面与信息 技术整合。通过访谈了解到,一线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在就业 指导课程中有用武之地,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 评价以及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等多个方面对就业指导课程优 化。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学生提出就业指导内容应更具 针对性、时效性、生动性和实践性(见图3),教学方式应 多样。如增加求职模拟训练、面对面咨询等环节,增强个性 化的教学指导(见图4)。综上所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较为认可信息技术与就业指导课程整合的可行性,认为通 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当前教学效果不 佳的问题。

三、讨论与建议基于就业指导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信息技术的优 势,笔者对信息技术与就业指导课程整合提出以下四个方面 的建议。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就业指导的课程资源 传统课堂采用的教材内容固定,很少更新,时效性差, 因而较难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就业指导课程在内容方面应不 断去糙取精,并发挥信息技术的检索与制作功能,在传统教 学内容中融入与现实社会需求真正接轨的内容,如真实的人 才市场与企业招聘要求、面试案例等,使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满足社会需求,学有所用。教学内容除了文本形式的知识点 外,教师可利用网络,将节目或影视视频资源、时下流行的 图片等素材作为案例,使课程更加直观生动,契合就业指导 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例如,《非你莫属》、《杜拉拉升 职记》、《何以笙箫默》等视频中有许多面试着装、言谈举 止方面的技巧,符合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要求,并且能够有 效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更为活跃。此外,信息技术不应只限制 为搜索工具,它所应用的网络环境为进一步优化就业指导课 程资源提供平台。通过网络平台的开发,可以搭建就业指导 课程的网络资源库,共享各高校的优质资源,从而使一成不 变的教材成为灵活、时效性强的资源,同时也有助于就业指 导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其专业化水平。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式在就业指导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 主体,以讲授的方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性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改变着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 系,优化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 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它是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与网络 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模式,既发挥教师的引导、启 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 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4]在混合式教学模 式中,除了采用讲授法传授基础知识外,教师可利用信息技 术手段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促进师生讨论以及生 生互动。例如,较为简单易懂的知识可由教师提供相关网站, 或将网站以二维码等形式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 兴趣和热情;
对于招聘类等实践性强的内容可在课堂上进行 现场模拟,若受到时间、场地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可通过网 络弥补,学生可在课下通过表演、数字故事、动画演绎等不 同方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教师和同学;
对于制作简历 等操作性知识,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操作、美化、分享和 评价。通过信息技术,突破课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 方式不拘泥于讲授,更易于优化教学过程,产生较好的教学 效果。信息技术的作用以及网络平台的便捷,使个性化教学 指导成为可能。通过网络的职业、性格等测评使学生更深入 的了解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模拟应聘、案例分析,使学 生体验到真实的指导过程。在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日益成熟的当下,可建立学生的个人电子档案,跟踪学生的发展变化, 提出更有针对性、持续性的就业指导服务。

(三)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就业指导课程的评价方式 一般的就业指导课程评价方式为制作个人简历或撰写 与就业指导相关的论文。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学生只能获得 分数和学分,却不能获取简历制作是否合理规范、自身职业 素养如何的反馈。从总体来看,就业指导课程评价方式常常 受到学生数量多、课程重视程度低、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等因 素的制约。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就业指导课程的评价中,教师 可以通过网上的客观题试卷完成对学生的总结性评价,测试 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出分数和反馈。对于过程 性评价,通过主观题,如制作简历、看视频回答问题、录制 小段模拟面试视频等多样化题型,采用同伴互评的方式得以 实现。在同伴互评实施中,教师要首先给出评价标准,然后 学生随机互评主观题,并进行自评。评价标准可作为答案, 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逐渐识记。通过评价他人作业,学生也 可以实现自我反思。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评价方 式的变革,更营造出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在网络环境中, 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 环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会因为课程的结束而消失, 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持续性指导。教师在基于信息技术背景创设的教学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构建更为完整的就业 指导教学体系,从而更易于突破传统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束缚, 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时效性、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多 样性,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提供的共享资源实现自身的专 业发展。学生在信息技术营造的教学环境中,不仅可以学习 更具有实用价值的就业指导知识,还可以监控自身知识能力 和职业素养的发展,培养自我监控和反思意识。信息技术与 就业指导课程的优化整合,有利于实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 根本目标,很好地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利于提高学 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5]然而,信 息技术与任何一门课程的整合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整合的 发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技术和专业方面不断进修,充当引 导者的角色;
学生应端正思想,认识到就业指导对自身今后 发展的作用,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和积极参与程 度。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整合具有必要性和 可行性,但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未来不断的研究与 实践,深化信息技术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整合,以提升该课程 的教学效果。同时,不仅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类似于具 有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的其他课程,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 合,经过系统的开发,也将发挥课程设置的真正作用,优化 教学效果,服务于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参考文献:
[1]池忠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2):57-60. [2]王建.CAI在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课程与教学研究,2014(8):22-25. [3]雷树俊.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J].教育探索,2013(11):136-137. [4]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 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
27-32. [5]茹宏丽.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课程优化整合[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60-6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