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合作协议 > 启发式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探索:课堂师生互动

启发式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探索:课堂师生互动

来源:合作协议 时间:2019-10-08 07:54:18 点击:

启发式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探索

启发式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探索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常常和学生的学习过程 密切相关,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采用启发 式教学,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增加课堂学习效果显得十 分重要。而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 这决定了教师与学生会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在教室里。传统的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是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受者, 倘若师生关系存在于这样的课堂氛围中,课堂互动效果可想 而知。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师生角色定位 问题。

一、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自我角色定位存在的误区 (一)听课与参与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直接决定了课堂的学习 效果,而学生的学习心理常常反映在学生是从哪个角度理解 课堂教学以及自己在课堂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上。

由于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病,许多学生经过中小学的学习 之后,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思维定式,比较常见 的有:上课即听课,课堂期间需要跟上老师的思路,做好笔 记,理解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这样的思维方式似乎合情合理,然而却很容易形成被动学习的局面:记笔记成了记住相关知 识,成了一种记忆活动;跟上老师思路也成了能按时被动接 收课堂信息的活动。甚至许多学生记笔记就是为了能够课下 提高记忆。因此,师生之间的交流非常单调,缺乏互动,不 利于提高双方的工作与学习热情。

(二)授课与演讲 从另一角度分析,我们发现对于教师而言,其课堂主动 性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许多 教师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课堂变成了自己演讲的舞台,在这样 的氛围中,学生也就自动把课堂活动当成了听讲座,甚至看 表演,其主动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被压抑。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从思想到行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 热情,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师生互动效果是解决问题的 关键。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师生在课堂上合理定位自身的角色 以及科学的互相定位对方的角色,这样才能够极大的提高学 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促进教师授课方式的革新。

(三)学生和教师需要从意识上合理认识自己在课堂中 的角色定位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应该从思想和行为中共同改变 对课堂教学与学习的认识,主动体会与分析“被动学习与主 动学习”效果的巨大差异。

1.就教师而言,必须调整心态,减少“自己是权威”, “仅仅靠讲解来传达知识”的思想。教师从某种角度上需要 做好类似主持人的工作,引导时以学生思考为主,避免不经 思考的经验灌输式授课,从心理和行动上需要把展示和参与 课堂活动的机会让给学生。

2.就学生而言,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后,他 们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会明显下降,而希望拥有更多的机会去 展示自己,更愿以主人的身份去探索和理解或者帮助同学理 解和探索课堂内容,这样,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思维习 惯便可逐步通过行为进行培养。

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同样影响各自的课堂角色定位。学 生心目中对教师形象的定位常常决定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当教师被学生定位为长者、父母,学生对教师就会有一定的 亲近感,但存在某种程度的距离感,如拒绝和教师有太多的 交流;当教师被学生定位为领导时则非常不利于问题讨论以 及课堂互动;当教师被定位为朋友时则会使课堂氛围更加活 跃,师生之间互动更容易进行,弊端是会对教师的许多课堂活动缺乏重视。总之,如何定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对课 堂教学的影响是非常微妙而关键的。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把 自己当成朋友的同时又不会产生随意感,则会营造更加宽松 有效的课堂效果。

二、改善传统教学中师生课堂角色定位,提升课堂教学 效果 (一)概念引导 在课程开始之初和平时的课堂上,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培 养自己的探索式学习习惯的思想,即研究精神,使学生明白 学习的本质即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研究能力。因此,教师 授课的目的更多是提出值得探索的问题,大家通过探索式参 与,共同完成一个课题,从而获取相关知识,而非教师把一 定的经验与知识积累告诉学生,让学生去理解与记忆。

思想的引导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逐步发 生转变,课堂学习中不再是等待教师讲述某个知识点,甚至 等待老师强调主次的过程,如“下面的知识很重要,大家要 引起重视”。学生会逐步意识到哪些是需要自己去思考去探 索的知识点,用什么方法研究,哪些方法是适合自己的…… 学习能力会在这样的思维过程与实际训练中不断得到提升。(二)教师应注重课堂活动细节的引导作用 要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从细节着手引导学生养成主动 学习的习惯。教师需要从一些小事开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 主动参与课堂,继而从行为上引导学生做到化被动学习为主 动学习。如课堂提问这类非常普遍的授课形式,提问方式的 不同却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的理解。据目前所观察到的 结果而言,提问在学生的意识里,常常存在着理解误区。许 多学生听到被提问,习惯性感到紧张,甚至害怕。这是因为 在他们的观念中,提问代表着“被考核”,因此,关注点常 常集中在“是否回答正确,能否被老师认可”等方面,从而 失去了课堂提问应有的互动意义。因此,提问的方式和语气 需要加入讨论的氛围,避免出现如“考察”,甚至“为难学 生”的理解误区。

如提问前可以告诉学生,提问只是提出一个大家值得讨 论的问题,目的在于通过问题讨论,共同探索某一课题,而 非通过提问评价其学习认真程度。因此,提问只是提出了一 个命题,对此命题进行讨论、分析、探索的主体是学生而不 是老师。只有树立这样的观念,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放下心理 负担,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课堂参与热情增高。

(三)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 在课堂活动中,倘若问学生谁是课堂的主体,大部分学 生会认为教师是主体,然而分析一些课堂活动本身,其目的 在于使参与者尤其是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并掌握一定 的学习方法,就这个目的而言,学生必然是课堂的主体。使 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 手。

1.教师的提示。教师在上课之初需要把师生课堂的角色 定位解释给学生,因为长期的思维定式使学生较难意识到自 己是课堂的主体,只要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自 己的课堂,他们才会在不知不觉中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积 极思考,共同营造他们希望拥有的氛围。教育心理学中自我 决定理论认为,“我们都有根据自身意愿行事的心理需求”, “当学生在某些时刻拥有选择权利时,他们往往会认为这件 事很重要”。当学生认识到课堂是自己的课堂,他们有选择 或者影响课堂效果的权利时,积极性会增加很多。

2.互动的设置。在互动设置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感觉 到自己必须就某一问题经过努力去理解它,而不是依赖教师 的讲解。不能把教师理解为手把手教的师傅,应该理解为课 堂内容的安排与引导者,学生需要认识到课堂上的“思考”、 “解释”、“做实验”、“总结”等行为活动的大部分是得 由他们自己来完成的。如分组讨论的课堂互动方式中,组长 和组员的分工至关重要。组长的作用是把握问题讨论的方向,控制讨论局面等,同时给每个组员安排一定的任务分工。如 此一来,组长首先在心理产生了自己是课堂主人的心理暗示, 继而会影响其他组员。组员因为有了分工,因此也会把自己 的重要性融入讨论中,每个人的讨论积极性也就被提高了。

当一个问题在课堂上被提出、分析、讨论后,需要进行 总结,总结阶段教师应尽可能的把这个机会也让给学生,然 后在学生总结的机会上进行引导性修正。因为如果总结阶段 由教师自行完成,在学生的心里则会重新回到“记住老师的 总结”的模式中去,学生参与感随着也就降低了。

三、总结 总之,如何从师生心理与行动方面共同改变传统教学中 教师为主的观念,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与 学生共同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晓利.基于社会化学习的高校互补式课堂形态的 设定——以艺术学学科的教学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 学报,2015(2):18. [2] 许正人.“视觉性”与“可能性”:从高校视觉文 化课程的内在构建谈起[J].中国教育学刊,2014(S4):
123-125. [3] 曹培杰.一堂好课的内涵、特征及核心要素[J].今 日教育,2015(12):32-34. [4] 张天宝,王攀峰.试论新型教与学关系的构建[J].教育研究,2001(10):35-41. [5] 黄友安.有效教学须重视课堂深度交流[J].教学与 管理,2015(24):103-106. 大学教育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