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合伙合同 > 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分析3篇 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分析3篇 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来源:合伙合同 时间:2019-11-08 07:56:11 点击:

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分析3篇

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分析3篇 第一篇:视障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家庭是个体人格形成的根基,是儿童社会化最 重要的基础。对于一般人来说,家庭教育的作用就不可小觑, 而对于视障儿童来说,视力的障碍和生活的不便以及心理上 的特殊性,家庭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但我国学界对视障儿 童家庭教育的研究还很薄弱,大部分集中于视障儿童的学业 教育,对于家长的实践指导建议也没有专门的探讨,本文试 图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视障儿童;
家庭教育;
就业 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残疾人实现就业和过上 幸福生活的前提;
教育是决定一个人思维方式的主要因素,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 运(杰克•霍吉)这句名言正说明了教育对人一生的作用。

现在我国盲童的入学率虽有增长但仍非常低,视障学生高等 教育入学率同样很低,主要由于视障儿童的家庭不重视或者 贫困、学校特殊教育师资不足、经费短缺,更由于国家的特 殊教育法律体系不健全、已有政策执行不到位。因此,立法 势在必行,执法务必到位。已有文章为进一步探讨特殊教育 立法的必要性、迫切性,及制定我国的《特殊教育法》进行 了广泛论证,这里就不再赘述。视障残疾人要想在社会上立 足,需要个人的勤奋努力,家庭的大力支持,政府政策的保 障,社会的理解与接纳。然而,内因需要通过外因起作用,对于视障残疾人来说,最重要是从小抓起,从教育抓起,从 内因着手。残疾人特别是视障残疾人就业问题的解决程度, 体现着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然而,就业问题,归根结底是 教育的问题,接受的教育越科学合理,就越容易有好的就业 机会。教育的涵义很广泛,这里着重强调的是(原生)家庭 教育,对于视障残疾人来说,家庭教育的影响更是深刻,因 为在视障残疾人的一生中,家人在他们的生命力扮演着至关 重要的角色。对于视障儿童,家长是最关键的引导者,兄弟 姐妹是最亲近的帮扶者。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 义为“引出”“导出”,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 潜在于教育对象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结合分析 访谈记录和文献资料,研究者对视障儿童的家庭教育给出以 下建议:
一、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意义,注重自身的榜样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其社会化的初始场所。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是通过其父母的筛选,并以高度个体化 的形式传递给孩子,家庭教育在视障儿童的教育康复中意义 非常的关键。因此,父母必须具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来帮助 孩子摆脱随视障而来的生活和心理上的障碍。而且,在日常 生活中,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的言谈举止、做事风格, 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价值判断、思维方式和做事态度,所以, 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子女做好表率。

二、客观对待孩子的视力障碍,并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些家长因为对孩子的愧疚而特别宠溺孩子,忽 略了对其品德、能力的培养;
有些家长却对孩子放任自流、 不管不问、冷漠对待。这些错误的认识和态度,都会对孩子 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及其不良的影响。对于视障儿童来说,良 好的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是其自立于社会的基础,也是获得 学校和社会接纳的必要保证。培养孩子在衣食住行、个人卫 生、安全意识方面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生活技能,既 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坚强意志,在日后的一系列挑战 中将不至于很容易的就被击败。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所以 父母要尽快的教授给孩子面对生活的方法和技能。

三、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应 改变传统的被动教育观念,主动积极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在 缓解心理负担的同时,还可以共享相关社会资源。传统家庭 中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很生硬,父母只负责给子女提供基本的 衣食住行的保障,而子女则需要听从父母的一切安排。父母 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 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 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 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 共鸣。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 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 儿也是如此。现在受西方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应该敞开心 扉,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子女做朋友特别是对于视障儿童来说,特殊的身体残疾让他们的心理蒙受不同于常 人的苦闷,家长如果能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 缓解子女的心理和生活负担,获得更好的进步。若有兄弟姐 妹的话,更应该引导兄弟姐妹之间平等相处,互相尊重,互 助互爱。培养深厚的兄弟姐妹情谊,对将来子女们共同面对 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儿童家庭教育中的赏识教育 【摘要】我国家庭教育中“功利教育”、“暴力教育”、 “惩罚教育”的等不良因素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了消极影 响。赏识教育强调儿童主体性的发展,以人为本,提倡教师 和家长客观地认识儿童,充分发掘儿童自身的潜能,让儿童 健康快乐地成长。本文基于赏识教育视角对家庭教育中的儿 童赏识教育进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建议予以论述。

【关键词】儿童;家庭教育;赏识教育;意义;策略 一、在家庭中对儿童进行赏识教育的意义 (一)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心态 赏识教育倡导充分地肯定儿童,培养儿童的情感力量, 激发儿童的潜能。关注儿童、关注生命是赏识教育的主要特 点,它超越了功利性教育只关注结果的局限,更加关注儿童 的学习过程,关注儿童快乐的学习状态和生命状态,让儿童 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使儿童学会快乐同时也给他人 带来快乐。

(二)赏识教育有利于发掘儿童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每个儿童都具有各自的潜力有待开发,家长应根据儿童 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比如对性格外向的儿童, 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信心,家长只需对其在较弱的方面 进行肯定和鼓励,家长对鼓励和赞赏要适度运用,不能一直 盲目的夸奖,避免儿童产生自负的心理;
对于性格内向甚至 有些孤僻的儿童,他们在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家长的鼓励和赞 扬,若家长有意识地注意发现儿童的进步,及时给以肯定和 鼓励,让儿童发现自身的闪光点,重新认识自己,他们潜在 的能力和才能就会得到很大的激发,实现较为全面的自我发 展。

(三)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构建和谐 家庭 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这也就需要良 好的亲子关系作支柱。家长的尊重和爱是培养良好亲子关系 的前提,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更能满足儿童内在的生命需求。

专制型、权威性、溺爱型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于儿童的人格 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未关注,致使一些儿童性格发生扭曲, 发展畸形。这增加了儿童成长的烦恼,限制了儿童的个性发 展,不利于和谐家庭的构建。坚定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 理念,积极地对儿童进行赏识教育,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成长, 形成良性循环与互动,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在家庭中对儿童进行赏识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只有赏识,没有批评。赏识教育的重要方法是鼓励、表扬,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批评。很多家长在这方面的理解有 偏差,认为赏识就是单纯的鼓励和表扬,对儿童进行肯定和 赞扬,不能批评儿童。这些家长理解的赏识教育就是经常夸 奖儿童,无论儿童做了什么,都要避免正面批评,害怕儿童 因批评而遭受挫折。其实,过度的赏识和赞美会让儿童慢慢 地迷失自己。这种赏识更多的停留在表面上,而未切入到实 质,只会让赏识流于形式,导致家长对儿童识教育出现问题, 难以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赏识教育忽视了儿童的挫折教育。

当前,“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仍普遍存在,由于家长的溺 爱导致儿童只愿意听到他人的表扬和赞赏,不能接受他人的 指责和批评,遇上很小的挫折就表现出极端的行为,如离家 出走、轻生等。这里的挫折既包括学习上的挫折,也有生活 上所遇到的挫折家长的过度呵护,会导致儿童独立解决问题 的能力变差,依赖性增强,一旦遇到困难就束手无策,耐挫 能力薄弱。赏识教育物质化。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物 质奖励也随之成为家长嘉奖儿童的一种手段。一些家长片面 认为,对口头的表扬和赞赏方式不足以达到赏识的效果,儿 童不会努力争取,只有一定的物质奖励,儿童的激情才会高 涨,才有动力去做事和学习。然而,家长对儿童进行过多的 物质奖励,只会让儿童变得急功近利,不思进取,精神世界 变得空虚,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三、在家庭中对儿童进行赏识教育的策略建议 如前所述,部分家长对赏识教育的认识较为浅显,对其内涵理解不够,运用方式也存在一定缺陷,需从以下策略出 发提高家庭赏识教育的能力:提高对赏识教育的认知,提升 家长的教育素养。家长对儿童进行赏识教育首先需要家长具 有有教育的信念,既要相信自己能够教好儿童,又要相信儿 童能学好。家长要给儿童信任的眼光,信任的语言和力量, 让儿童感觉自己能行,并保持不断进取的良好心态。同时, 能多参与同辈交流、搜集相关理论知识,为自身的家庭赏识 教育实践奠定认知基础。宽容和激励相结合。儿童是正在发 展的个体,成长的过程会出现家长得难以处理的事件。当儿 童遇到问题或犯错时,家长不要过分追究儿童的过错,而是 查找事情的原因,并努力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 去等待儿童的转变。激励是挖掘启智、培养儿童奋发努力、 快速成长的关键。家长要对儿童实行“正向激励”,即以肯 定表扬为主,也要注意表扬不可虚伪、不切实际,实事求是、 公正客观的表扬,会让儿童从心灵深处感到自己的价值。掌 握赏识教育的艺术。赏识教育的艺术性包括赏识的语言艺术 和行为艺术。运用恰当,会有很好的效果,运用不当则适得 其反。语言艺术要求家长对儿童的语言要亲切、诚恳、婉转, 增加赏识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不能止步于口头上,更要通过 行为来让儿童感受,才具有激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学鸿.赏识教育初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 社,2003.[2]刘晓红.家庭教育中的儿童赏识教育探讨[D].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2008(08). 第三篇:聋童的家庭教育 摘要:本文通过对聋童家庭教育的概念、重要性、内容 及在教育时因遵循的原则进行了阐述,说明了家长只要能根 据耳聋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正确运用特殊教育的规律, 采取适合聋生特点的方法去启迪、教育他们,就一定能使这 些聋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
特殊教育发展到今天,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已经发生了改 变。已不在是过去的那种了,认为是特殊学校的事情和责任 的狭隘观念,而是扩大到涉及普通教育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 大特殊教育观念。如同萨拉曼卡会议通过的《特殊需要教育 行动纲领》指出的那样:“实现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成功教 育目标,不仅仅是教育部和学校的任务。它还是需要家庭的 合作和支持。” 一、家庭教育概述 家庭是儿童最初及经常生活的环境,是儿童成长最初的、 最重要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自觉地有意 识地按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培养人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实 践和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在我国,就是在家庭中由家长自觉地有目的地按照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配合学校施加影响,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的 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社会实践证明,耳聋儿童的家庭教育 比普通的家庭教育更为重要。耳聋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 对他们从出生到入学前的教育,这对于耳聋儿童的发育成长 时期乃至一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的特点,是直观、 形象、可模仿的,并在对耳聋儿童的兴趣、爱好给予诱导、 激励方面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儿童和青少年施 加教育影响的六个方面首当其冲就是家庭教育。马卡连柯也 曾说过:“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 会生活迈进。”从我国耳聋儿童入学年龄来看,他们比健听 儿童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更长,因此耳聋儿童的家庭教育就 显得更重要了。

三、家庭教育的内容 耳聋儿童的家庭教育的内容是多种多样,但和聋校教育 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让这些双耳失聪的儿童身心得到补偿, 全面发展,根据家庭的基本情况和家长素质,结合聋童的生 理和心理情况,聋童教育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重视早期素质训练古今中外的大量事例告诉我们,抓紧 早期素质训练,对今后子女日后的成才与成功都有难以估量 的作用。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如果将成人智力水平作为100,那么4岁儿童可达到成人的百分之五十。

由此可见早期训练的重要性。早期素质训练包括观察耳聋儿 童的动作、行为、听力损伤程度及语言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进行早期训练的目的是因为耳聋儿童发育的早期与正常儿 童的差距还比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会越来越大。因 此应在与儿童发育的早期与正常儿童的差距还比较小,随着 年龄的增长,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应在与正常儿童差距最 小的情况下进行早期训练,弥补起来容易些,这时耳聋儿童 可塑造性最强,最容易接受特殊教育的影响。2、社会适应 性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适应性训练对于耳聋儿童来说 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使他们能从狭窄 的家庭氛围中走出来,增长知识,会为将来参与社会打下坚 实的基础。同样,也会在整个社会中产生良好的影响,使大 家认识到这些有残疾的儿童也是社会大家庭的组成部分,有 义务关心,帮助他们。有些家庭对于耳聋儿童走出保护圈感 到担心,其实大可不必的。作为家长要有正确的导向,鼓励 自己的孩子迈开第一步。在孩子参与社会的同时,做家长的 应有意识地激发他们观察世界、探索自然奥秘的积极性,培 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3、 进行早期智力开发为了使聋童的自身素质有一个较块的提 高,在家庭教育的内容中,家长应对聋童进行早期的智力开 发,施行早期文化教育,彻底改变那种由于失聪而单纯靠两 只眼睛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而造成的片面性。当然家长不能像聋校或康复中心那样进行系统的教育,但智力的开发也 应该有个“度”。比如在施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时应以生活 中常见的事物为主,日常生活用语啦、简单运算知识啦、家 庭称谓及姓氏都可以。这些知识不要求能达到多深的程度, 不要求完全掌握,只要他们能够理解,头脑里有个准确的概 念就可以了。有些聋童出于好奇,可能会提一些问题,那么 家长就应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给他们解释清楚,便于在他们 今后实践中验证、应用。

四、聋童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1、严爱结合原则父母和聋童孩子之间由于血缘关系和 长期相处,一般都有真挚的深情。特别是聋童本身的残疾缺 陷,使父母对他更加温存、关怀、体贴和照顾。在父母的呵 护下,聋童才能得以成长。然而,这种爱决不是无缘无故、 没有分寸的爱。这种爱必须是理智的、深沉的、与严格要求 相结合的爱。著名的特级老师斯霞曾经意味深长的说过:“家 教很重要,应当让孩子吃好睡好,但不可以娇生惯养。穷人 的孩子早当家,这是真理。”抗日战争时期,斯霞一家常常 逃难到野外山上,生活极为艰苦。她的大儿子仅上小学一年 级,就帮着去山下扛米背袋。即使生活渐渐好了,斯霞的家 风也不改。如米粒掉了一定捡起来听懂,每个孩子都参加劳 动,好东西先让给病者弱者吃,衣服等物品大传小长期用等。

斯霞说,如今有些孩子一进商店乱要东西,家长没有主意。

千万不可迁就孩子。小孩子乱要东西,一定不能答应,狠心治几次就治住了。否则,一退再退就没有边了,大了怎么办? 你不理他,他自然会收场。以上这番话非常适合聋童。由于 “聋”这种特殊原因,一些家长往往不能处理好“严”和“爱” 的关系。有的家长对聋童孩子百依百顺、纵容迁就,以致于 有的聋童养成骄横无礼、贪婪自私、好逸恶劳等坏习惯,甚 至有的聋童走上犯罪道路。家长应该明白,过度的爱就是对 孩子的害,这方面的教训应该引起聋童家长的高度重视。那 么是不是没有“爱”了,只有“严”了呢?这也并不是说从 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孩子严格要求也应该是严中有 爱,严而有格。“严”是指态度,“格”是指要求范围。教 育要严不等于滥施淫威、横加干涉、动辄训斥;
或者要求过 高,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严而无格只能使聋童产生厌 恶和抵触情绪,不利于他们健康地成长。2、优势培养的原 则优势培养原则,就是要求家长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确 定正确的期望值和培养方向、培养目标。贯彻这一原则,要 求家长必须做到,要善于捕捉聋童的“兴趣点”,进行优势 引导;
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长善救失”。

某聋校有一个女孩子,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她的妈妈就根 据她的这个特长,让她练习书法,经过几看的努力,她的书 法作品被送到国外展览,并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
但也有些 家长的做法正相反,由于他们期望过高,不顾孩子的个性差 别和具体条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头上,这样做不利 于孩子的发展甚至贻误孩子。家长应注意孩子的实际能力,从中发现他的闪光点,注意扬期所长,补其所短。3、言传 身教的原则言传身教是家教的核心原则。人们常说:“父母 是子女的样子,子女是父母的镜子。”家长的言行在孩子心 中具有权威性,因此家长必需加强自身修养,在孩子心中播 下美好的种子。某聋校七年级学生小军,其父是建筑包工头, 常聚众在家赌博。有时搓麻将“三缺一”,小军往往充当“后 补队员”,有时干脆替父上场“作战”。他虽然是个聋童, 但久经“锻炼”,“水平”越来越高,颇受其父的赞赏。父 母房间的黄色录像带,也总要伺机偷看。一次在校园与人赌 博被拘留了7天,从看守所出来不到二个月,又因流氓打架 进了班房。这正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此外这一原则还要求家 长既重言教,又重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对聋童正确的 思想意识和优良品德的形成尤为重要。我们也发现,一大批 具有优良素质的家长带动了聋童茁壮成长。4、正面教育原 则家庭是塑造型教育,必须施行正面教育。正如马卡连珂所 说的那样:“心平气和地、认真地和实事求是地指导,才是 家庭教育技术的应有的外部表现,而不应当是专横、愤怒、 呐喊……”家长能否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 人格;能否理解、信任孩子,是家教优劣成败的重要因素。

聋童在成长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 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有的还可能失足走上邪路。因 此家长一定不能发急。一定要坚持正面教育,以理服人。有的聋童家长采取制订改正错误的措施,指明努力方向,并加 强监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切不可看聋童犯了错误就去挖 苦奚落,重者拳打脚踢,这样做只会使聋童越陷越深,甚至 会把聋童推向绝路。总之,在新形势下,只要我们强化家庭 教育,优化家庭教育,就能使这些聋童身心得到补偿,全面 发展、健康成长。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