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合伙合同 > 【科学技术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体现】信息技术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体现】信息技术的科学技术

来源:合伙合同 时间:2019-10-13 07:52:00 点击:

科学技术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体现

科学技术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体现 信息技术属于科学技术领域,这一点毫无争议,但是关 键问题却出现在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这个基本概念上。

基于这样的问题背景,教育又在探究、探索、研究型等学习 方式,以及最新流行的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上发生畸变, 与科学、技术的基准点偏离。不仅是信息技术课程如此,其 他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更是如此。为此,我们有必要结合目 前的一些课程矛盾、教育矛盾、技术矛盾之处,讨论如何着 眼于科学技术,合理地推进课程发展。为此,本文先来一起 反思科学技术的本质价值应是什么。

● 科学,发现规律的意义 科学,是现代社会核心的动力源。可以说,从世界整体 来看,无论有多少进步,没有科学的进步作为基础是不可能 取得良好发展的。在很多科学发展较弱的领域或地区,其生 产力是明显落后的。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工业4.0虽然还 只是一个新概念,但是比较相关的产品就会发现科学技术本 质的重要性。

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 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 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

那么,我们反思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属于科学技术 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往往把其中的科学知识、技术都 泛化了,甚至由于过度上升到信息生活、信息伦理等区域而导致了科学本质价值的淡化或缺失。

问题1:操作系统的应用异化。

操作系统,我们在中小学的一些阶段即使不考虑其严格 的定义,仅仅从功能上体验认知,也需要面对计算机科学这 个领域的特点,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用户界面的表层意义。

从科学的发现规律角度讲,一方面是操作系统对系统资 源的管理,不论是硬件管理(如设备的管理、驱动、测控等), 或者是软件管理(如安装、兼容、数据存储等),可以作为 学习者发现的规律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操作系统本身的应用、 配置规律是什么。在后一方面,既然我们已经认为信息技术 是指现代信息技术,那么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又怎能排除在 外?其他的开源、网络等操作系统又为何排除在外?从只针 对桌面流行的操作系统来看,我们的目的就已经明了,那不 是为了发现规律,而是在微软这个阵地跟随着去应用学习, 培养的明显就是“操作员”而非是科学素养、技术技能。

从这一样问题来看,我们不难理解,我们对待科学并不 科学。这甚至比不上小学的科学课程能够从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办这三个层面针对科学现象去发现规律。在这个角度讲, 我们还要特别防止因为学科的方向调整,在信息素养等形而 上的思想发展层面已经造成的计算科学意义的弱化,却又没 有接触到信息科学的本质,造成对技术与科学的割裂。

● 技术,运用要有目的 现在,技术的概念比较科学更是泛化得可怕,这是因为文化的不同,尤其东方文化对技术一直是“技”不如“道” 的上层传统文化思维在起作用。即使东方与西方一样认可科 学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在东方的技术领域权益、地位明显差 别于文化、政治、管理等领域,这是亚洲文化的共同特点。

在信息技术领域明显的例子是,印度技术高超的程序员是出 苦力做现代包身工——“软件外包业”,而在北欧或北美技 术工程师只负责发明“创意”与“设计”。我的一个学生在 北欧业内,角色就是“系统分析师”,调查用户需求、算法 分析,因为空间自由所以思维自由,他们甚至只出售创意与 专利。

技术的本质是什么?来源是什么?从概念上讲,技术是 知识进化的主体,由社会形塑或形塑社会。比如网络技术、 物联网技术、智能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发 展成为社会进化的决定性力量。注意,技术是一种力量,技 术不是学“知识”、懂“原理”,更不是熟练“操作”。

法国科学家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给技术下了一个 简明的定义:“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 和规则体系。”技术的这个定义,基本上指出了现代技术的 主要特点,即目的性、社会性、多元性。

那么,我们反思信息技术课程,技术就应是其中的主体 内容,至少是重要的内容。先不讨论技术包括哪些范围,就 只讨论不论学习老派的程序设计,还是新潮的3D打印,技术 应用的目的是什么?学习技术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我们不搞清楚,作为电脑扫盲时期学学软件和程序仍然是很 不错的,作为新时代的弄潮时期学学物联网、Scratch、3D 打印也是不错的。但是,作为课程,因为它不是基于局部的, 它是基于社会的,我们就要明确相关的技术目的是什么,学 习的目的又是什么。

问题2:技术的操作异化。

在应用软件教学中,把操作当“任务”的问题现在已经 逐步得到纠正,一般不会再把文章题目设置为“二号”、“黑 体”这样的操作当作技术目的,而是更有针对性地让学习者 根据规范或个性化需要,对整篇文章的不同内容进行相应的 文字修饰与版式设计,目的是要让文章规范、可读性强,配 合文字内容用个性化版面更好地展现相应的主题思想。这就 是文本版式设计的技术目的。而这部分上推十年,操作与技 术混淆是造成“微软培训班”现象的根本原因。

现在,物联网来了,Scratch来了,3D打印来了,这还 会演变成“XX培训班”吗? 如果只是学习使用,学习按规则去“创造”,这不是从 科学到技术的强化。技术的目的性缺乏,就会仍然成为操作 教学。虽然比起传统内容,新技术在时尚度、灵活度上有很 大的优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不提高技术的目的性, 必然会重走以前“机器人”等教育活动的老路。

从这类问题看,梳理清楚技术的目的会有利于课程的有 效实施。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的更新换代,都要有应用的范畴和思维的深度。即使是3D打印这样的内容,也要有创意、 材料、建模、流程与工艺等各方面的实用分析,充分发挥其 “对创意的快速实现与验证”等方面的目的,以让学生的创 造性及技术学习都有更深度的“自我发展”,突破软件教学 初期简单的重复、模仿式操作的老框架。

针对科学与技术去思考信息技术课程的意义还有很多, 诸如科学的原理与创新、技术的多元化等概念都需要我们在 教育实践中有所重视,以此可以摆脱不断追逐新技术的浪潮 却又不得不走上模仿的歧途,让教育的滋味越来越淡,让技 能的培养越来越浅,如蜻蜓点水一样浅尝辄止。

苍山点题 信息技术课程回归程序教学的呼声很高,最近流行的计 算思维又给其以新生的契机,然而我们站在哪一个风口?是 处理信息的技术?还是技术只是工具,着眼于信息?不论哪 个风口,要起飞,都离不开人类的翅膀——科学与技术。科 学,我们以它认知世界,传播知识,发现规律,创新思维, 产生技术;技术,我们以它发展生产,推进变革,创造产品, 反哺科学。所以,无论基于何种理论,科学与技术是最基础 的,也是最崇高的目标,对教育更是如此。

第一篇文章,以具体的实例,从科学技术角度去再次认 识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文章先从信息技术课程是属于科学 的课程角度,去分析如何探究“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工作 原理,基本构成,还要引导学生对事物表象深度思维,努力探究事物真相”。然后,又从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强的技术课 程角度,去分析“学习应包含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规则 的掌握以及经验、技巧的习得与迁移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对课程在科学技术层面的定位提出了一线教师的实践性建 议。

虽然,这两篇文章包含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还很不全 面,但是它们都有理有据地对我们的课程实践进行了一次基 于一线的分析与探索,这应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也是值得我 们继续探讨的。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