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出租合同 >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全日制专业教育管理硕士毕业论文(共2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全日制专业教育管理硕士毕业论文(共2篇)

来源:出租合同 时间:2019-11-07 08:03:33 点击:

全日制专业教育管理硕士毕业论文(共2篇)

全日制专业教育管理硕士毕业论文(共2篇) 第一篇: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1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现状与问题 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硕士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为完善我国学位制度, 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而设置的。从1991 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1997年,我国正式开展了工程硕士专业学 位硕士生的培养工作。2009年起,我国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这是对以 往硕士生培养过于偏重学术、脱离市场、知行脱节等弊端的一种完善,也是培养 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截至2010年,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约 为10万人。预计到2015年,我国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生在校生人数要实现1:1。

然而,随着专业学位硕士生特别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的迅速扩大,其 教育培养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1.1 社会认可度不高,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存在一定误解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从开始招生至今只有短短4年时间,属于“新生事 物”,所以无论是生源还是用人单位方面,对其认识还不够全面,存在一些偏差。

很多人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与过去传统的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生混为一谈,甚至 认为相对于学术型硕士生而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条件低、培养目标要求 不高、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与学术型差别不大、学位证书不被社会广泛认可, 就业前景不乐观。加之,很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由其它专业调剂而来,认为专 业型不如学术型。因此,导致很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对自己的身份都不认可。

同时,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优先考虑学术型,对专业学位存在一定歧视。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还尴尬遭受着“不如学术硕士硬”、“山 寨硕士生”、“培养无特色”、“就业前景担忧”等质疑。

1.2 教育管理特色不突出,缺乏有效培养过程监控和质量保障体系 目前,很多高校尚未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体制。

不同学科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以及学位要求等方面均有 较大的差异,但是高校在对硕士生及导师的管理、质量评价及考核评估上大都采 取一样的教育管理制度,缺乏特色性和科学性,也严重影响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生 的培养质量。例如,在培养方面,学术型硕士生偏重理论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更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具体到培养方案、选题 报告、中期考核等培养过程各个环节,很多培养单位还没有制定完善的、特点突 出的、有别于学术型的具体方案和有效的监控措施。例如,课程设置上除了少数 几门学位课不同之外,并无其它差异,缺乏新意,导师也不清楚针对全日制专业 学位硕士是否需要增加额外的要求,应该如何区别对待。专业实践也由于实践基 地建设滞后、实践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少有获得真正落实。此外,全日制专 业学位在论文类型、评价标准与机制等 2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过程监控与质量保障的探索与实践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现有“航天工程”和“航空工程”两个专业 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2006年起,招收“航天工程”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生。2010 年开始,招收“航天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2014年,“航空工程”领域也开始 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生。目前,已累计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近130人,累计毕 业近70人。毕业生中近40%的学生就业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另有近40%就业 于国内大中型企业,其余20%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教育工作。经过近几年迅速发 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不论从招生规模还是在校生人数等都趋于稳定,这就对 如何提高教育水平、提升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多渠道提高生源质量,严格导师资格认证量 鉴于全日制专业学位发展时间短,认可度还不够广泛,为了提高生源 质量,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采取多渠道招生的办法。首先,从我院“力学” 本硕连读生、“工程结构分析”及“飞行器设计”专业中,选拔一定数量成绩较优异 的本科生经推荐、免试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其次,在统考生中,报考专业学 位的考生在笔试、面试方面区别于学术型考生,内容都更侧重工程应用方面,面 试考官也选具有丰富工程背景的教师担任;
另外,报考学术型的考生如果愿意转 报专业学位,将给予优先录取。最后,对于招生剩余名额,会从报考机械、能动、 电气、电信、材料等相关专业的考生中预录,将同时愿意转为专业学位的学术型 考生与报考专业学位考生一同笔试、面试,按顺选拔综合成绩高的考生进行录取。

这样,一方面保证了较高的生源质量,也能达到不同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效果, 另一方面通过采取自愿报考的形式,从一开始就稳固了考生的心理认可度。

同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指导教师的招生资格进行严格把关。

由于专业学位对应的学科只有一级没有二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目录上并 没有标明特定的导师,而是在每年招生前期,会对导师就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意愿进行摸底,并对那些愿意招收的导师在总招生数量方面给予一定支持, 同时对导师的招生资格进行严格把关,除了常规的要求之外,对其工程背景、主 持横向课题以及到款情况提出具体要求,为之后的专业实践做好铺垫。

2.2 准确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 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硕士生教育有所不同,要突出专业学 位硕士生教育的实践应用特色。进一步而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生源特点和 培养模式既不同于学术型硕士生,也不同于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其培养定位应 有别于上述两者,有其自身特色。总体来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应在 课程教学的同时兼顾学科与行业的特点,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具体到航空、航天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 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航空航天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 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航空航天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 用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能够在航空航天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研究机构或大型 企业承担专业技术及管理工作。

2.3 培养过程监控措施及其实施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制为2~3年。在第四学期可申请转博,通过学 院考核并获得专业学位后第五学期转入博士阶段学习攻读博士学位,这样,为那 些愿意并适合继续深造的硕士生提供了机会,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专业学位在硕士 生中的认可度。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中期考 核、学位论文等环节,均实行学分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并辅助以校外研究 单位或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导师合作指导。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分工明确:
校内导师负责硕士生在校学习与科研等,并负责在校外研究单位或企业聘请高级 职称及以上的全职人员作合作导师,与合作导师一起落实并管理硕士生专业实践 并指导学位论文。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在校期间,须修满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学术活动、 中期考核、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的学分。除全校公共课之外,学院专门设置了以 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作为学位课或选修课供硕士生选择。此外,为拓宽硕士生知识面,要求在答辩前听够规定 的学科前沿性讲座。

大部分课程学习集中在第一学期完成,第二学期开始,硕士生陆续进 入专业实践阶段,专业实践应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 月。考虑到每位硕士生专业实践的情况有所差别,所以,专业实践一般应在校外 实践单位完成,可以连续完成,也可以利用寒暑假分段完成。对于以导师主持的 横向课题为专业实践内容的硕士生,部分专业实践内容可在校内进行,但须保证 有多次赴实践单位进行调研与研开的经历。校内导师与合作导师要定期检查专业 实践情况,处理专业实践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第三学期结束前,学院对全日制专 业学位硕士进行中期考核,除课程学习、成果发表之外,重点考察专业实践情况, 对于考核未通过者,将作为重点跟踪对象转入下一次考核。专业实践结束后,硕 士生提交由校内导师、合作导师、实践单位共同签署意见的书面实践报告,并以 PPT的形式向学院汇报并接受考核,未通过者将重新进行专业实践,并取消其校 内指导教师下一年度招生资格。

奖助金评定方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生享受同等待遇, 单列指标,分开评定。依据课程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等进行排名,末位学生将转 为自筹生。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建议导师提供相应的助研岗位津贴,并协助其 申请助学贷款,或者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此外,为鼓励硕士生重视专业实践, 对于专业实践审查中成果突出或解决了重大工程问题的学生及其导师会给予一 定额度的奖励。

2.4 学位规范多样化,评价机制特色化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 究或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技能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是可否被授予学位的关键。由于全日制 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特殊性,对其学位论文的要求及评价机制都不能完全照搬学 术型硕士生的办法。

我们的做法是:学位论文可由校内导师与经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 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 生产实践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 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要把 完成学位论文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位论文可以是调研报告、软件研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等形式,论文字数要求3万左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在通 过中期考核后,才可申请学位。在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预答辩后,方可进入论文 评阅及正式答辩。送审时,论文评阅人共2名,其中1名必须是校外研究机构或企 业具有高级职称人员。答辩委员会由3至5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 成,其中一位应是相关专业领域的校外研究机构或企业的专家,也可以是硕士生 的校外教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按要求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 划各环节要求且成绩合格,通过正式学位论文答辩后,由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审核 通过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专业学位。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和不断完善,几年以来,我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 士教育管理逐步进入正轨,规范化和特色化愈来愈明显。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 对专业学位的认可度有了较大提升,不再认为自己是“二等公民”。毕业生就业形 势良好,就业率达100%,去向包括研究院所、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 业等。然而,在实际管理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中期考 核、奖助金评定等指标体系中除专业实践外与学术型硕士生的差异不大,部分学 生专业实践内容与学位论文结合不够紧密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与工作中 不断改进。

3 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质量的思考与对策 3.1 转变管理理念,调整管理模式 在“世界竞争力报告”的排名中,中国“合格工程师”的数量和质量排名 靠后,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亟需进一步改革。改革表现之一,就是教育模式的多样 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由此应运而生。如何转变管理理念、调整管理模式,是 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树立为真正教育品牌的关 键所在。

首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特点决定了学生不能只坐在书斋中, 要真正走到社会实践中去。基于这个特点,学校应积极调整过去“关门搞学术” 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在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社会实践资源等方面下功夫, 实现教学、科研、实践的良性互动。其次,完善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全面的人才 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应该是内部评价和使用者外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对 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质量的评价,除了在招生、培养、专业实践、学位答 辩等环节中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外,还要引入外部评价机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逐 步调整管理理念与模式,这也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能否真正得到社会各界认可的关键所在。最后,加强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管理人员的培养,建立一支爱岗 敬业、责任心强、素质高的管理队伍。

3.2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实践与就业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 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面向社会特 定职业需求的高端专业人才,因此,要特别注重专业实践对其职业素养与技能的 提高。具体说来,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学院和导师的作用,加大实践基地建设的力 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授课教师和导师,应本着“实践第一”的原则合理匹配, 更多吸纳一些具有企业一线科研、管理、经营经验的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加入授课、 指导教师队伍。应以横向课题为主,要求指导教师将所指导的专业型研究生纳入 课题组,参与完成一些任务。另一方面,加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投入,用 于包括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导师培训、课程建设、硬件设施配置、与实践单位 交流合作、校外导师聘任、就业指导等方面。充分调动社会、行业和有关用人单 位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各方面资源,拓宽专业学位硕士就业渠道。

3.3 借鉴国外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有益经验 西方很多国家在专业学位教育上起步较早,发展迅速。以美国为例, 它是当今世界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专业学位早期主要向德 国学习,到1970年后,“本土化”趋势开始加强。经过近90年的发展,美国专业学 位研究生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有力推动了美国经济快速增 长,逐步形成结构日益合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美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 的有益经验,为我国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明确区分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定位。专业学位的培养 应面向社会,培养目标坚持职业性方向,课程设置体现应用性,教学过程体现实 践性,不同学科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也应各具特色。其次,扩大招生规 模的同时,扩展专业学位学科或领域,满足社会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多元 化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需求的增长,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重心应逐步从 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移到以培养专业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在扩大全日 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的同时,适时设立新的专业学位类型,进而不断扩展专 业学位学科或领域范围。最后,加强校企合作,贯彻实施“双导师”制,重视学生 实践能力的培养。美国斯坦福大学早在20世纪50年代率先开创了大学与企业联合 培养研究生的新形式。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大学基础学科的教学、科研优势,又能发挥企业设备先进、经费充足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将 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

科教导刊 2014年26期 作者:陈妮 陈振茂 第二篇:浅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 自2009年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 究生范围以来,各高等学校纷纷加快研究生培养结构调整的步伐,扩大全日制专 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研究生培养结构类型的调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研究生规模剧增,不仅对培养模式和教育资源带来新的压力,也对研究生教育管 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研究认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群体的教 育管理特点,与时俱进地做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 进一步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面临的形势 (一)规模逐年扩大 2009年,教育部决定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 位硕士研究生范围,在原定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5万个全日制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约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的10%。随后,每年的硕士研究 生招生计划当中,都加大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2011年全国全 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已达到14.9万人,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的 30%,距离“2015年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各占50%”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二)培养模式变化要求教育管理创新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求其为社会培养现 代高科技研究型人才,而且更需要培养大量高级管理、技术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在教学方法、教学 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都比应用型研究生要成熟很多。应用型研究 生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它的存在遵循社会职业分工的逻辑,重视实践和 应用,主要培养的是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最突出的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才,主要不是从事 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因此,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在培养环节中很注重到实验基地、企业等中去锻炼、实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大多数培养单位规定第一年为课程学习时间,其他时间用于专业实践、 毕业论文的撰写和实习就业,因此,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 以后,大多数时间在校外完成其他培养环节,这给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带来 了新的困难。

(三)心理压力日益增大 1 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加上高校连年扩招,人才市场中 供需关系产生巨大变化,研究生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即使是研究生,毕 业之后都要面临找工作不容易、找到好工作更难的问题,并且待遇也不如从前。

这些落差与社会压力交织在一起使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心理背负了更多 的压力,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2 学术型研究生在社会的认可度普遍较高,但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 士研究生来说,虽然也有毕业生踏入社会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社会公众大多 数对其认同度不高、单位重视度不够、职业衔接不紧密,这也给在校的全日制专 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带来了不好的心理阴影。

3 学业上的压力也是导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产生心理问题 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几年,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各高校纷纷加强了研究 生毕业的要求和审核,采取规范发表论文要求、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提高毕业论 文盲审率等多项措施,使他们对学术上的专业要求会产生更大的压力。

4 目前,一般高校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主要是针对本科生,针对 研究生的较少。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全日制专业学 位硕士研究生承担的心理压力的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的空白亟待填补。

二、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管理队伍建设 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的扩大,他们中要求被关注、被 关心的心理取向可能更大,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可能更复杂。同时,对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奖助贷等政策往往因正在探索而复杂多变,多数研 究生辅导员配备不到位,使得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迫切需 要从加强管理队伍着手,逐步完善落实研究生辅导员配比政策,落实导师负责制和辅导员专职管理相结合。

(二)管理要把握特点、因材施教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第二年要进行专业实践和找工作,大部分 时间研究生在校外活动,因此,要针对这些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例 如,各专业研究生班班长要定期向学校或学院研究生管理人员汇报本专业研究生 在外情况;
研究生导师要定期联系学生,保持对学生在外情况的密切了解;
同学 之间要相互照顾,加强联系。2010年,教育部批准部分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对于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模 式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三)以人为本,丰富教育管理的内容 当前,研究生除了要承受学习、经济、人际关系和婚姻爱情的压力, 毕业之后还得面临就业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不能处理好,很容易引发心理健康 问题。因此,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不断丰富内容。

1 加强就业指导。例如,可以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帮 助研究生摆正就业心态,掌握面试技巧,增强就业竞争力;
尽可能地利用资源, 及时地搜集和发布就业信息。

2 要加强媒体宣传,增强人们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消除全 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心理上的障碍。

3,培养单位要提高毕业的门槛,在给研究生“增压”的同时,还需要 在具体的培养环节进行指导和监督,创造良好的学习科研条件和氛围,为其“减 压”。例如,强化对研究生教学过程,毕业论文完成过程包括选题、完成开题报 告、开展课题研究、课题中期检查、完成论文和答辩的监督与管理;
加强与导师 的沟通,并充分地调动导师在研究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 报告会、交流会、学术论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并 相互配合。例如,举办心理健康专家讲座或团体活动,提高研究生心理调节能力;

建立和完善心理问题预警机制和咨询体系,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由于全日制专业 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人员结构相对较复杂,管理松散,可以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牵头,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促进相互交流 和沟通,增进研究生心理健康。

(四)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涉及招生录取、学籍管理、专业培养、教学实践、 论文开题到论文答辩、学位授予、就业指导等研究生教育的各个方面,工作量大, 任务烦琐。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由于其培养中安排更多实践内容的特点, 其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范围更广,更不利于管理。因此,特别需要提高其日常管理 工作的效率,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管理优势。例如,建立研究生和导 师信息数据库,对研究生的整个培养环节进行全程监督与管理;
可以将与研究生 有关的教学信息及时发布在网上,可极大提高教育信息传递的效率;
建立网络交 流平台,为研究生之间、导师之间、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

总之,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事关研究生教育的成功与否。在研究生人数 递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所占比例增大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门,要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研究生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上创新,在内容上结 合本校特色,不断地丰富,以满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需要。

继续教育研究 2012年11期 作者:熊金苹 戴开军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