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出租合同 > 大学生高等教育 由大学生犯罪案件引发的对高等教育本体功能的思考

大学生高等教育 由大学生犯罪案件引发的对高等教育本体功能的思考

来源:出租合同 时间:2019-10-28 08:05:58 点击:

大学生犯罪案件引发的对高等教育本体功能的思考

由大学生犯罪案件引发的对高等教育本体功能的思考 教育是以育人为本体功能和本质特征的,而当今大学生 犯罪的案件屡屡增多,显示出了现代教育对人生命的漠视, 这就引发了我们对高等教育本体功能的思考。本文从教育的 育人功能出发,探讨了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实现教育育人功能 的本质回归,使高等教育最终培养出真正可以为社会所用的 人才。

摘 要:
高等教育;

以人为本;

本体功能 由大学生犯罪案件引发的对高等教育本体功能的思考 王继娟 李聪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教育是以育人为本体功能和本质特征的,而当今 大学生犯罪的案件屡屡增多,显示出了现代教育对人生命的 漠视,这就引发了我们对高等教育本体功能的思考。本文从 教育的育人功能出发,探讨了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实现教育育 人功能的本质回归,使高等教育最终培养出真正可以为社会 所用的人才。

一、大学生怎么了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也在以飞跃的速度发展 和前进。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今社会,也出 现了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现象,让人们开始逐渐思考我们的 教育问题,人们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缺失了什么?以药家鑫事件为例,作为西安音 乐学院大三的学生,一个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学生,确失去了 对生命最起码的珍惜和爱,在开车撞伤人以后不但没有及时 施救,而是拔出刀子杀人害命。“李刚事件”也是这样的一 个典型。做为一个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学校飞车撞伤人以后, 不但没有及时采取急救措施,而是公开叫嚣“我爸是李刚”。

追溯近些年来类似的案件,有残忍杀害同学舍友的马加爵, 有对公园的熊泼硫酸的刘海洋……他们都是高等院校的学 子,都是我们培养的未来社会建设的接班人,是我们国家社 会发展的栋梁人才,却做着这些让所有人都唏嘘不已的事,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震惊国人的案件,受到了公众的广泛 关注和谴责,这些事件的发生,警示给我们高等教育中的失 败。与此同时,我们也开始反思,我们的高等教育到底缺失 了什么? 二、反思高等教育——教育怎么了 (一)高等教育本体功能 教育是一种传递经验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功能主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对个人的作用,即教育的本体功 能;
一是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即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本 体功能是教育本质的根本体现,是其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基 础和中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大学, 后来历经发展,主要是英国、德国、美国的大学的不断转型, 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 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 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 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1999年高等教育实行 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从1999年到2009年 的十年,高等教育已外延扩张为主,中国都高等教育已经从 毛入学率和录取率上进入了世界公认的教育大众化阶段。可 以看出,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依然在高等 教育的质量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所面对的人群是经过考核与选拔的 优秀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们承担着国家与民族发展 的重大责任,这就需要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实现对他们成为人 才的塑造和蜕变。所以说,高等教育就更需要将教书育人作 为其教育根本目的和终极追求,使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 生成为可以为社会所用的真正人才。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 天,由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面对经济市场化、行为功 利化、利益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高等教育也受到了 一定程度的影响。学校教育过度重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成绩, 而忽略了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高等教育的育人属性 越来越被弱化和遗忘,教育的根本功能——育人本体价值被 忽视高等教育开始走向了迷途。

(二)高等教育本体功能迷失的表现 目前的教育界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最后一个阶段,本质上是准职业教育,其使命是 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 的各种专业人才。因此高等教育重在提高相关专业知识水平 及其技能,培养的是某方面的未来专家。在这种理念的支配 下,高等教育的实用性、功利性越来越明显,而关注人的发展、 人的完善和人的幸福的教育的终极目标渐渐被淡忘,追求物 质与经济成功成了高等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大学成了“精神 本能退化的工场”,“一切高等教育的任务”是“把人变成 机器”,使人失去了自我和生命本能,听命于知识,听命于金 钱,听命于国家,而独不听命于他自己[2]。导致高等教育这 样的结果与我们忽视甚至无视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育 人功能,有着重要的关系。

1、爱的教育的缺失 爱是教育的前提。爱对教育的意义就象光,始终照亮教 育的过程;
就象空气,被我们每一个人自由的呼吸[3]。教 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者借助一定的教育手段, 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教育的 这一特征,决定了在教育过程中,必然要体现出人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的作用在教育中得到显现。

对人主体性的要求,就必然要求教育中有爱的因素。然而, 现代高等教育中,爱的教育却被忽视和丢弃。传统教育注重 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教师具有 无上的权威,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爱的关怀。这样紧张、严肃、令人窒息的氛围,容易使学生形成忧虑、暴躁、 冷漠的性格,这是极其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当今的高等院校,学生在学校中,与学校的联系几乎局 限于课堂的学习,而其精神交流几乎为零,更有甚者,大学 生活结束了,依然不知道自己上课的老师是谁,不知道自己 学校校长为谁,甚至不知道自己班级有多少人。这种对集体 意识的淡漠,人际关系的退化,必然造成学生逐渐对学校缺 失感情。而这一时期,正是学生离开家庭,开始逐渐接触社 会的阶段,在这一个阶段,学生开始形成对社会的印象和情 感,形成一种面对社会的态度和意识,并在今后的生活中逐 渐稳固。当学生在学校中,感受不到学校的温情,感受不到 老师的关心,感受不到同学之间的友爱,那就及其容易形成 对社会的否定情绪,并将这种冷漠情绪带入自己的生活中, 带着这种消极情绪看待周围的一切。

2、公民教育的缺失 面对社会的挑战和压力,高等教育担负着重要的使命。

高等教育要对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然而 现代高等教育却在强调专业科学知识的传授的时候,忽视了 对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另一方面又由于社会上不良现象的 影响,一些大学生的行为开始出现偏离,大学生的人文信仰 逐渐淡化[4]。公民教育的缺失,导致青少年一代虽然有较 高的智商,但却缺乏一个合格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质,自私、 冷漠、缺少责任感并非个案。“药家鑫事件”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缺乏对生命的敬畏,缺乏对生活的感恩之心, 缺乏道德意识的教育,造成了公民意识的淡漠,所以在遇到 突发事件时,忘记了其公民属性和身份,产生了犯罪行为。

与此相类似的案件数不胜数,这些问题不断的警示我们:高 等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才必须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公 民,而不是阻碍社会发展的犯罪分子。我们在教育培养时候, 必须开始反思,这些所谓的有些人才,是不是先将自己定位 于一个社会人,一个归属于整个国家和社会,依托整个国家 和社会才能得到发展的人 3、生命教育的缺失 在现代高等教育中,“人”的概念逐渐被忽视,机械性 的教育和学习,使人们逐渐忽视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校 过度的灌输激烈的学习竞争和社会竞争,使学生们逐渐以一 种扭曲的,阴暗的,过度防备的眼光打量世界,看待他人, 用极端自私自利的态度为人处事[5]。在这种僵硬的教育环 境中,灌输给了学生一种孤立的生命意识,学生无法意识到 自我的生命与亲人、他人乃至整个人类的生命都息息相关, 所以,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仅仅关注自我的利益,无法将 他人的存在及发展纳入考量的范围。在这样的一种意识支配 下,他们以个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一切皆以自我的感觉好坏 为前提,最终形成了一种冷漠的生命意识,无法体会到生命 的珍贵。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完善为基本目的的,而一个心智都能得到发展的人,就必须知道和懂得生命的真谛和价值。

而今的大学校园中,更多的是一种物质化的充斥,生命的价 值逐渐被用于物质化的衡量,愈加多的大学生以金钱衡量生 命,更是将金钱看得高于生命,甚至可以将以虐待生命作为 娱乐。“虐猫事件”,“虐兔事件”频频发生,如此对生命 的摧残,却被人们拿来消遣娱乐
大学生自杀的事件不断增 加,自杀者不知珍惜自己的生命,而旁观者更是冷漠,以看 热闹的姿态对待,起哄怂恿自杀者快些结束生命。这些现象 让我们心惊,最为高等教育下的莘莘学子,最为受过高等教 育的社会建设人才,为何如此漠视生命的价值,高等教育中, 最为基础的人的价值去了哪里?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确立 哪里? 我们一直倡导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我们一直呼吁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 新人,而今的高等教育,却将聚焦点全部集中在对知识的教 育,却忽视了其他的因素。道德底线一次次被放低,社会传 统美德慢慢演化为文化遗物,当代社会,“学好数理化,走 遍天下都不怕”的曲调一路高歌,素质教育成了空头口号, 物化的人,如何承担起社会发展的重任? 三、高等教育强化育人功能的思考 就教育的本质而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大学如何发展,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或核心功能始终是不会改 变的,大学就是因为其培养人才的基本社会功能而存在的,培养人才始终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的教学、科 研、服务社会的功能也只有通过培养人才方能得以实现的。

并且,高等教育所培养各类人才,首先是要培育人性完善的 人,其次才是要培养具有能适应社会需要的知识技能的人。

只有始终坚持这一至上标准,高等教育才能在引导青年为社 会服务的过程中促进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只有行使好这一 使命和精神,大学才能在社会各个领域中保持其独特的地位。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人的发展是教育活动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 的发展的过程。“高等教育不仅承担着培养社会所要求的各 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还负有养成健全的人格,开发人的 理性和潜力,革新人的天赋,扩大人的生命内涵,为人的一生 奠基,使受教育者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的使命。”[6] 所以 说,高等教育必须以以人为本为其办学理念,怀有一种慈善 的情怀,尊重学生个体的价值,关心学生的发展,创造出一 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在学校与学 生之间,建立多个途径的联系,使学生感觉到来自家庭以外 的温暖和关爱,使学生对社会生出信任和认同的态度,逐渐 养成温情感恩的情感。

(二)坚持激情与梦想的追求 大学是一个“塑造灵魂,培养具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 神的知识分子的摇篮”,是让人产生梦想与愿望的地方。高 等教育要坚持激情与梦想的追求,在大学之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研究学习,更多的因该是对自己梦想的追求和青春 激情的传播,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在生活中的宽容和 善良,懂得与人相处的温婉,学会对自然的热爱,学会对天 籁的聆听,更要学会的是对人生的追求和奋斗。高等教育, 就是要每一个人认识到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作为 社会的一分子应该如何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只有将自己 放之于社会,才能找准自己的方向,才能使自己所学的知识 为自己所用[7]。从这个角度来说,高等教育必须让学生明 白自己的定位,给自己的激情一个防线,给自己的梦想一个 坐标,遵照着这些防线和坐标,个体本身才能得到更好的发 展。

(三)坚持大学精神的永恒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核心,是大学之魂。深厚 文化传统的的传承和理论知识的清晰化是大学精神的具体 表现,更是决定大学发展的方向,在这样的氛围下,人们不 断的探索知识,追求真理,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学需要的是 对大学精神的执着追求和永恒的信仰。只有能够不断的追求 大学之精神,才能最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才能做到一 个真正精神强大的人,才能面对现实中的诱惑和困难,才能 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才能真正的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这就 要求高等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商业价值的渗透性影响, 建立一种超越性的追求,以精神追求代替物质追求,实现人 的发展。在高等教育的大学精神中,寻找人的生命的诉求方向,促使人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了教 育中对生命的尊重和思考。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精神的 树立,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人才。

参考文献:
[1]谢楠,杨维磊,牛伟恒.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途径探 析[J]高等教育理论.2011(1) [2]杨叔子,余东升.关于高等教育中两个根本性问题的 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9) [3]苟伟.爱的化学教育—从药家鑫事件看教育中爱的 缺失[J].教育研究.2011(4) [4]龙明慧.公民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根本—药家鑫 事件后的痛思[J].社科纵横.2011(6) [5]郑晓江.生命的扭曲—从生命教育的视野思考药家 鑫肇事杀人案[J].福建论坛.2011(3) [6]王冀生.文化是大学之魂———对大学理念的再认 识[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7(4) [7]王荔.论高等教育育人本质的回归[J].昆明学院学 报.2010(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