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承包协议 > 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弊端的指导策略|信息技术弊端

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弊端的指导策略|信息技术弊端

来源:承包协议 时间:2019-10-12 08:01:48 点击:

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弊端的指导策略

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弊端的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 (2014)04-0040-03 一、引言 高校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如 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 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校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目标和方向。

笔者认为,当前与教学整合的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辅助教 学技术、网络教学平台技术和智能教育平台技术。计算机辅 助教学技术主要体现在课堂上使用的课件上,已经遍及国内 所有教育体系;
网络平台技术主要体现在课后,学生进行自 主学习或是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上。目前国内最有名的该类 平台是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打造的名为“智慧泛在课堂”的 学习平台;
智能教育平台技术主要体现在智能手机和智能平 板电脑关于学习的App应用上。国内最深入人心的案例是中 小学教育中出现的“点读机”,国外当属荷兰的“乔布斯学 校”, 学生和老师以iPad平板电脑作为其唯一的学习和教 学工具。这三类技术都是双刃剑,有利有弊,如何扬长避短 是实现有效整合的关键。

本文研究与高校教学整合的信息技术之弊端是为了更 清晰、更深刻地了解、把握它们,从而寻找更有效、更简捷 的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 的途径。笔者下面将从技术、使用以及效果三个方面,对三类技术存在的弊端进行探讨。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弊端分析 最常见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是制作教学课件,可用的 课件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其中 PowerPoint因为简单易用而最常用。

下面笔者将对PowerPoint用于课件制作的弊端进行分 析:
1.技术上的最大弊端是缺乏互动性 2.使用上的最大弊端是易导致一成不变性和依赖性 课件的使用相对比较稳定的原因是每年同一门课程针 对同一专业、年级的学生,知识点的改动一般不会很大,教 师可以使用同一课件,然后根据学生差异、环境差异稍作修 改即可,但事实是大部分教师会一成不变地使用原课件。而 对属于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在涉及同一教学内容时, 这 种课件使用的相对稳定性也会导致很多教师不加改变地使 用一样的课件进行教学。甚至有的教师“一劳永逸”地使用 “现成”课件(不是自己制作的) ,而不管对自己的教学 是否合适。上述情况都是课件使用上出现的一成不变性。依 赖性体现在教师对信息技术过多依赖, 如果没有课件或计 算机设备出现问题或是停电, 就不知道该怎么上课了。在 这样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只会给人一种喧宾夺主、小题 大做的感觉,从而游离于学科课程目标之外, 难以体现与 学科课程整合的真实效果。[1]解决之道应该从始作俑者——教师下手。

为了使教师能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成功地实现信息技 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素养与能力 [2][3]:构建学习环境的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知识深化能 力和知识创造能力。《教师信息与计算机技术能力标准》 (ICT Competency Standary for Teachers,简称ICT-CST), 于2008 年1 月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义发布,在ICT-CST 文本的概述部分提到并强调了这四种素养与能力,并且明确 指出构建学习环境的能力——要求通过培训使教师达到这 样的目标:能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构建学习环境,将信息技 术与新型教学方式相融合, 从而形成既有利于学习者的自 主学习、主动探究,又便于学习群体开展协作交流、小组活 动的社会化互动课堂。[4]具备构建学习环境能力的教师肯 定不会在课件使用上产生一成不变性和依赖性。

3.效果上的最大弊端是与实物操作相比,缺乏真实性和 可触摸性 能用实物进行操作演示的为什么还要费时费力地制作 动画进行模拟演示?因为安全性(化学实验)、方便性(物 理实验)等等原因,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两点:一是哪 种效果更好,二是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所以能用实物进行操 作的应该坚决用实物操作,有需要的再配以动画演示,让学 生在真实感中构建知识,触发创造力,这个“麻烦”教师应 该担当。三、网络教学平台技术的弊端分析 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是利用网站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流媒 体技术搭建一个让教师上传电子教学参考资源、教学视频以 供学生课后点播或下载的资源平台以及师生交流的互动平 台。互动平台主要两种:一种是贴吧和论坛形式的文字、图 片或视音频的非即时互动;
一种是视频、音频、文字即时互 动。

笔者曾为某高校搭建过此类网络平台并参与后期的维 护工作,对该类平台的制作和使用深有体会,下面是笔者对 该类平台的弊端分析:
1.技术上很难保证网络的畅通 2.使用上过度依赖网络 网络不通就会全面瘫痪;
网络上的娱乐资源容易让人分 心,缺乏好的学习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打造校园网内的 网络教学平台是有利的;
可能导致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因 为想看什么都可以从网上下载。

3.效果上缺乏即时和真实反馈 资源平台只能提供课件、习题等电子教学参考资源,无 法答疑。非即时互动平台不能即时答疑,而且也有表述不清 的潜在阻碍。目前没有专门的网站提供即时互动平台,因为 它的应用涉及具体的时间和特定的人物,主要用于网络实时 教学。该方式虽然解决了地域问题,但教师看不到学生,无 法得到真实的课堂反馈,不适合普通教学。四、智能教育平台技术的弊端分析 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打造了名为“智慧泛在课堂”的学 习平台,[5]将500门课程的近2000套教学参考资料放入“智 慧泛在课堂”中,并且学校图书馆针对每位学生所选修的课 程主动推送对应的电子教学参考资源,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教 学参考资料。只需手持一台电子教学参考的移动阅读器,老 师便可随时随地查阅或是增删课程相关参考书籍,刷新学科 最新研究成果,学生则可阅读所选课程任课教师推荐的和自 己需要的书籍,如果碰到困惑的问题,也只需手指轻松一点, 便可以听到老师的讲解。这在很多方面可让学生和教师不再 受时间、空间以及网络环境的制约,其优势如同iphone、ipad 一样明显,智能平台在教育界的使用将是大势所趋。

智能平台技术在全球的关注下飞速发展,其优势就是使 用方便舒适,笔者认为最大的弊端在于投入大、效果未知。

移动阅读器是电子产品,耗损大、更新快,基本使用寿命为 4年,也就是必须每个学生人手一台。如果学校负担这笔设 备费用,无疑是很大的投入;
如果是学生负担费用,短期看 似乎更经济,因为四年的书费不会少于一台移动阅读器的费 用,但长期看学生最终只留有一台老旧的电子阅读器,再加 上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例如遗失、损坏等,其实是不划算的。

而大投入下的效果并不见得有保证,因为不能在电子书上自 由地做笔记,留下学习时思考的印迹,这种印迹是自我知识 构建的重要线索。五、总结 笔者在高校小班(40人左右)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报 告式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首先,给学生一个主题任务,例如“介绍PowerPoint的 触发器”,让每位学生课后通过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 络化学习)准备报告(PPT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要求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将报告提交给教师,教师 查阅后,根据报告内容按照相异性分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 组;
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和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协作学习,上 台作报告;

最后,进行综合点评。该模式类似于欧美国家本科教学 中推崇的JiTT教学模式,[6]利用课外网络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让学生用信息技术构建知识以及表达知识,然后与课堂 教学相结合,充分扬信息技术之长避其短。

参考文献: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