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医院总结 > 【党管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保证】

【党管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保证】

来源:医院总结 时间:2020-01-18 07:53:19 点击: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我们党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着眼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

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愈演愈烈。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高水平的人才,谁就能抢占高科技的制高点,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谁就拥有了竞争的力量,拥有了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优势,加紧在世界范围内的人才争夺,我国的人才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才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待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引导人才的合理流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一大批能够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较强的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党政领导人才;需要一大批精通经营管理,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需要一大批站在国际科研前沿,具有科技创新能力,能够推动科技进步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执政党,必须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努力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如何,越来越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关键因素。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培养造就和吸引大批各方面人才,特别是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高素质领导人才。党管人才原则的提出,是党的执政方式的改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类优秀人才吸纳进党的组织中来或者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进步和充分发挥作用,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团结人才,吸引人才,也是我们党获得民心的重要举措。杰出人才往往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在群众中会产生相当的号召力,因此,团结、吸引、用好了一个人才,使其为党和国家努力工作,也就容易赢得一片民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巩固和扩大执政基础,就必须加强对整个人才队伍的管理。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这方面,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对干部的考察、选拔、任免到教育管理,都有一套严格有效的机制和章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后,我国干部队伍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才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各类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涌现,人才的范围涵盖了代表不同经济成分、处于国家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不同层次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同时,党对原来的干部队伍实施分类管理,不再以管理党政干部的方式对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直接管理。在这种背景下,单靠传统意义上的干部管理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难以涵盖党对人才宏观管理工作所应当承担的职责。

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才问题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的有机统一。“党管人才”不仅延续了“党管干部”的传统,同时又开辟了党管干部的新思路。这主要体现在:管理的对象、范围更宽,人才不仅指党的各级干部,还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也包括自由职业者;管理的目标更加明确,就是要把各类人才

培养成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中坚,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方式更为灵活,除了管理手段外,更加注重引导和服务,通过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引导人才流动的方向,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培养造就了各个领域的大批优秀人才,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短缺,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得不够,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彻底消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有待完善。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突出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有利于人才工作更好地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有利于把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与党和国家总的方针政策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在党的领导下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人才工作合力。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

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做好人才工作,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就是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现在有些地方的领导干部,或是因为观念陈旧、落伍,或是为了捞“政绩”、树“形象”,只顾本地区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才工作这一重要的环节。他们虽然经常讲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但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却迟迟难以落实,轻视人才甚至压制人才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具有强烈的人才意识,自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千方百计地做好发现、培养、凝聚人才的工作。领导干部只有发自内心地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才能勇于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条条框框,真心实意地为人才服务,为他们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创新机制,建立适合各类人才涌现的体制和机制。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僵化的人才机制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在一些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选人、用人的机制性问题,造成人才的选拔、任用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无形中扼杀了一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真正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才能建立起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要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深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以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职业化为重点,坚持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方式;以推进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打破人才壁垒,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建立起一个让人才能够自由合理流动的机制,使人才在流动中成长和发挥作用。在吸引和利用好已有人才的同时,还要从人才的实际和需求出发,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使人才能够不断得到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的机会。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人才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切实为各类人才提供包括生活、学习、工作在内的保障和激励措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已探索出了年薪制、股权、期权等多种形式的分配措施,这些措施在鼓励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这些有效形式,要加以研究和创新。

加强宏观调控,牢牢掌握主动权。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加强对人才流动的宏观调控,就是要通过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等工作,保证党的人才战略在一切领域和部门得到落实;同时,积极排除堵塞人才流动发展的种种障碍,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限制,使各类人才能够畅通地、合理地流动,以政策和机制手段保障人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各级党委要按照管好用活的要求,搞好统筹规划,制定人才工作重大方针政策,明确发展目标,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坚持分类指导,针对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工作理论、体制和方法,使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注重整合力量,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人才工作合力;积极提供服务,通过政策支持、精神激励和环境保障,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以感情和人格的力量,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实行依法管理,加快推进人才工作法制化建设,增强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要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把全社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努力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知识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完善法制,优化环境。要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不断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样化的人才投入机制,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要根据人才工作的实际需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紧缺人才引进、西部人才开发、公派留学生等工作。在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要拨出一定份额用于人才开发。加强对人才投入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切实提高人才投入效益。加大人才工作立法力度,围绕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基本环节,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人才工作法律法规体系。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人才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人才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舆论宣传,为人人竞相成才和充分施展才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