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销售总结 > 刑法的因果关系论文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

刑法的因果关系论文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

来源:销售总结 时间:2019-12-02 07:56:01 点击: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 事实的因果关系,已如前述,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的联系。而刑法的因果 关系,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先从刑法的目的谈起,因为即言因果关系有刑法的 意义,以及其有重要的机能,自然不能脱离刑法的目的。刑法的目的,可以笼统 的说总有保护社会生活利益的内容。而刑法的机能或者任务,也都有保护社会的 含义。主法益论者,认为刑法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法益的保护,因此当法益受到侵 害或者威胁时,刑法自然会介入社会个人的生活,论行为人与法益危害结果之间 的因果关系,从而为行为人定罪量刑。我国刑法第二条规定刑法的任务,是用刑 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 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 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因此若有对上述保护对象的侵害,刑法就会有所反 应。但是对社会生活利益的侵害,有人的行为亦有自然力以及动物力,对后者, 因其非人力所能预料,难以控制,故而不具可罚性;
而前者,也要区分而对待, 在客观的事实中,人的行为是危害结果的原因,但是在刑法的意义上,则并非这 种事实的原因就是刑法上的原因。如行为人并无主观的罪过,则纵使造成严重的 危害结果,也不能对之定罪量刑。所以,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不同于事实的因果 关系。比如在间接正犯的场合,如行为人驱使动物伤害他人。这里,在客观事实 上,他人被伤害的结果,是因为动物的袭击,而这危害结果与动物的袭击之间有 事实的因果关系,但是刑法不认这种事实的因果关系为刑法的因果关系。行为人 与动物的袭击和他人的伤害结果,有一定的事实联系,又因为行为人在主观上有 罪过,因此,行为人的驱使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依从刑法的目的、任务和机能 出发,被判定为有刑法的因果关系的存在,行为人应该承担刑事责任。有的学者 认为,刑法因果关系首先是客观世界存在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 起的关系,这种基本表现为哲学上外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8]应该承认,刑 法上的因果关系以事实联系(包括事实因果关系)为判断的物质基础,但它本身 不是事实联系,也不是事实因果关系本身。事实因果关系仅仅是事实联系中的一 种,事实联系的范围更为广泛,它包括一定的条件。刑法因果关系与刑法的目的、 任务及机能密切相关,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事实的联系及事实的因果关系则是 客观的一种联系。在客观的事实中,人的行为都可以是对社会生活利益的侵害结 果的原因,但是在刑法上,刑法因果关系不同于事实因果关系。人的行为有的有 主观上的罪过,有的则没有主观罪过,前者,自然有刑法的意义,而后者,则不 具有刑法的意义。出于保护的目的,刑法一旦查明有社会生活利益被侵害的事实,则必依一定的标准,在造成危害结果的诸多事实联系中寻出具有刑法意义的因果 关系,对行为者加以刑事责任。从这种意义上看,刑法因果关系是一种判断或评 判。所谓判断,是指一定之认识主体基于其特定的目的或需要,依据已认识的客 观材料运用抽象的思维方法对事物或现象所作的一种确定。刑法以其自身的目的、 任务和机能,而带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以此为出发点,对社会中人的行为和危害 结果进行评判。在现实中,一般都是先有危害结果的发生,然后根据危害结果和 各种事实,查明案件,理清各种事实联系,从中判定什么样的行为应对此危害结 果负责,应怎样负责即是一个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过程。在这过程中,判断的主 体是立法者,执行者则是司法者,对象是行为人的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而事实之因果关系则是一种认识,因其具有客观性而不容主观的判断。但是刑法 因果关系并非纯主观的,它是以一定的事实联系为基础的。事实的因果关系也是 以一定的事实联系为基础的,而其本身就是一种事实联系。大陆法系早期的条件 说,即认一切行为在论理上可以成为发生结果的条件,都是结果发生的原因。[9] 就是以事实联系为因果关系的基础,甚至就以不具有刑法意义的事实联系为刑法 因果关系。而后来的原因说,则于事实联系中择一定之原因为刑法上的原因,自 然考虑事实的因果关系。再到后来是相当因果关系说,则更体现刑法的因果关系 理论是一种判断的理论。相当因果关系说,以条件关系的存在为前提,认为由其 行为发生该结果在经验上是通常的,即限于被认为是“相当”的场合,肯定刑法上 的因果关系。在相当因果关系说中,“相当性”判断是一个关键的问题。[10]在 相当因果关系说中,还有分主观相当因果关系说、客观相当因果关系说和折衷的 相当因果关系说。主观说认为对因果关系的判断,以行为人之主观为主,即行为 人能否认识行为与危害结果之相当性;
而客观说则以社会一般 人的经验考察行 为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相当性;
折衷说则结合两者,以平衡社会及个人权利, 不致强求个人,也不使社会之生活利益受损害。而所谓相当性,也是一个判断的 问题。折衷的相当因果关系,立法者及司法者立于社会一般人的经验以及个人的 特殊情况所为的一种对行为的评判。日本刑法学者野村稔认为,相当因果关系, 也就是在一般人的经验上,只看这种行为,通常被认为会发生这样的结果,这种 场合就存在因果关系。所以,将它作为定型的判断,在构成要件该当性的层面予 以论述。至此,相当因果关系就与构成要件该当性这样的刑法评价发生关联。

[1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