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年终总结 > [创新创业背景下以工程能力提升为目标的环境工程课程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

[创新创业背景下以工程能力提升为目标的环境工程课程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

来源:年终总结 时间:2019-10-08 07:53:08 点击:

创新创业背景下以工程能力提升为目标的环境工程课程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背景下以工程能力提升为目标的环境工程课程体 系构建 摘要: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国家经 济快速发展和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工程教育中应用能力不足, 工程能力培养诸多问题亟待改进。本文围绕工程能力提升目 标,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对本科生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论 述,着重探讨了环境工程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学科 实际特点提出了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针对性措施,对于提 升工科大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6)34-0029-02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创业 创新的大潮中,人才是创业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 的因素。教育要面向时代,历史性地承担起知识和技术创新 的伟大使命,为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1],如何让学生拥有创新应用能力成为了人才培养的核心 工作。

全国目前有14000多个工程教育专业,占高等学校专业 总布点数的 ;
工程专业类在校生超过400万人,占全国本科总数的。这些数据清楚地告诉我们,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高低直接关系到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教育界对工程教育非常 关注,从工程师的培养目标、知识体系和培养模式等多方位 进行积极的探讨改进。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将环境保护落实到工程措施上的 综合学科,是环境保护产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它的主要任 务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3], 将来能为企事业单位解决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 [4],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本科教育应高度重视学 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企 事业单位急需的技术人才。目前很多院校在环境工程教育中 上存在诸多不足,实践教育弱化趋势尤其明显,与企业联系 不紧密,重“学”轻“术”,造成工程性缺失和创新性不足。

为此,以环境工程学科为例探讨实践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一、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社会背景 在科本生培养过程中,当前高等学校以工程能力提升为 目标的培养模式改革面临多方面的压力。

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 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 项目,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 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 育培养计划”,对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 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2015年国务院发布 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将推 进创业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之源、富民之道、强国之策[5]。

这相应对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没有 创新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人才。

4.环境污染的巨大压力。我国目前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 段,面临的环境问题复杂多样,压力巨大[6],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 要因素,人们已经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代价极大,对环境 保护日益重视起来,国家已将保护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中[7]。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 环保产业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产业领域不断拓展,技术和 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升级,未来发展潜力巨大[8],亟需具有 良好职业能力的环境工程技术人才。鉴于上述社会背景,基于社会需求和环境工程专业特点, 以提升工程能力为目标,以教学改革创新为动力,创新教育 模式势在必行。

二、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要求 环境工程专业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与许多学科具有千丝 万缕的联系。现代环境工程所具有的科学性、社会性、实践 性、创新性、复杂性、本土性等特征日益突出,覆盖面也不 断扩展。

在创新创业背景下,环境工程毕业生应当具有更为深厚 的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工程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创新应变 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具体来看,毕业生应 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环境基础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治理的原理、 方法和技术。

3.具有环境工程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设计能 力。4.熟悉国家环境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知识 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5.了解国内外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理论及技术前沿、生 物工程技术的应用前景、环境科学的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 产业的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 性思维能力。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 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具有一定的试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的 能力;
归纳、整理、分析试验结果,撰写论文;
参与学术交 流的能力。

三、以工程能力提升为目标的环境工程课程体系改革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 培养质量,我校以优化课程体系为核心,在课程建设方面按 照“加强基础、深化实践”的原则来改进课程体系。课程体 系构建如下。1.学科基础课的构成。除跨学科数学、物理、计算机基 础课外,重点以化学类课程(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 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为基础课,凸显我校环境工程专 业在化学污染物监测治理方向基础雄厚的特色,各课程都设 置了相应的实验课;
此外,设置了生物生态类(包括环境微 生物、环境生态学、生物化学)及工程类基础课程(电工学、 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施工、流体力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 扎实的工程应用基础。

2.专业理论课的构成。主干课程为环境化学、环境监测、 环境工程学,为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在水、气、土 壤、固废、噪声分别设置相应的污染控制技术专门课程。理 论教学成为系统传授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

3.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 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是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的重要手段[9]。实践教学环节是我校本科生培养计划制定 过程中重点改革内容,新制定的培养计划中的实践课程主要 包括以下几类:(1)化学化工类基础课程实验;
(2)课程 设计,包括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课程设计;
(3)专业基础课实验,包括 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环境工程 微生物实验,该类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适当增加了设计 性实验;
(4)集中实践课程,利用三周进行环境工程综合实验,主要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讲义与学生方案设 计相结合,进行工业废水处理、生活废水处理、水质综合监 测评价和数据的质量控制;
(5)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 业实习,分别在二、三、四年级开设;
(6)毕业论文(设 计),利用第八学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研究性 实验或工程项目方案设计。

上述各实践环节层层递进,形成了课程设计、验证性实 验、综合实验、现场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能力五级 培养模式,可明显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通过从模拟验证,到综合性、研究性实践,最后完成独立课 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我校培养的学生 动手能力强,在实验室工作的适岗时间短,企业对学生的满 意度也有所提高。

从创新能力形成的原理来看,实践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 的唯一途径,又是人的创新能力发展的动力,还是检验人的 创新活动成果的唯一标准。实践教学尤其是综合性、研究性 实践环节,对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有着特 殊的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近年来,我们正在 积极探索依托环保行业企业、面向社会的培养新途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应用型课题的科研 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提高大学生工程能力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 工作和一个系统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培养方式, 通过上述一系列课程建设手段,逐步构建符合社会发展和环 境工程学科专业要求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 实践技能,才能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1]邱荣富,唐方利,李相林,周剑.对我国高校培养创 新人才的几点思考[J].时代教育,2008,(7):131-132. [2]黄丽坤,王鑫,夏至,黎晨晨,徐忠,吴春.以提高 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 教学论坛,2015,(51):97-98. [3]孙红文,戴树桂,徐建,马小东,汪磊,张彦峰.以 重点学科为依托培养本科创新人才——南开大学环境化学 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7):11-13.[4]胡庆昊,韩照祥,马卫兴,陈文宾.浅谈环境工程专 业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J].甘肃科技,2010,26(11):
176-177. [5]于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对大学人才培 养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33):263. [6]杨明,贾向桐.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和谐问题 研究[J].生态经济,2013,(7):55-59. [7]王金南,秦昌波,田超,程翠云,苏洁琼,蒋洪强. 生态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研究[J].中国环境管 理,2015,(5):9-14. [8]李宝娟,王政,王妍,莫杏梅.于调查统计的环保产 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环境保护,2015,(2):
54-58. [9]李娜,贾方,杨瀚宇,赵卓.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 的困境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5,(1):16-19.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