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出租合同 > [儿童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

[儿童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

来源:出租合同 时间:2019-10-08 07:52:57 点击:

儿童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

儿童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 摘要:儿童文化是儿童群体所共有的,与成人文化不同, 儿童文化是整体的、诗性逻辑的文化,而游戏精神是儿童文 化的核心特征。当前在我国幼儿园园本课程中存在一些误区, 园本课程中的儿童文化品性缺失。故而,基于儿童文化的园 本课程,要明确儿童文化取向,以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
尊 重儿童文化,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
关注儿童体验,完善园 本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2017)15-0048-05 一、儿童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什么是儿童文化 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自诞生之日起就被特定的文化 环境所包围,并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由一个自然人成 长为社会人,也就是说,任何社会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 文化。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自然也有专属于儿童的文 化,但有关于儿童文化的研究历史却比较短暂,从卢梭关注 儿童以来,儿童文化才逐渐得以走进人们的认识视野。那么, 究竟什么是儿童文化呢?不同的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 出发,给出了有关儿童文化的定义。我国较早关注儿童文化 的学者裘指挥曾指出,儿童文化是指儿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 程中形成的并以儿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 准的文化[1]。这种界定将儿童文化视为是儿童群体交往的产物,同时表明了儿童的主体地位。而刘晓东教授则从儿童 精神哲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儿童文化是儿童表现其天性的兴 趣、需要、话语、活动、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 生活、物质生活的总和[2]。这一概念的界定从儿童内隐的 精神生活和外显的文化生活两个方面,阐述了他有关于儿童 文化研究的基本框架。此外,边霞从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 区别出发,认为儿童文化是儿童自己的文化,是一种以儿童 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它基本上是 一种口语文化[3]。从以上三种代表性的对儿童文化概念的 界定可以看出,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他们都强调儿童是儿 童文化的主体,与成人文化不同,儿童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 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认知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是一种所 有儿童共有的群体文化。

(二)儿童文化的基本特征 从前文对儿童文化内涵的梳理表明,儿童文化是儿童所 特有的生命方式和生活方式,它有着不同于成人的文化品性, 儿童文化是整体性的、诗性逻辑的,游戏精神是其核心特征。

1援儿童文化是整体性的文化 儿童是以整体的方式认识世界、感知事物的,尤其对于 年幼的儿童来说,他们的学习就是在整体的和生活有关的经 验中进行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个独自游戏的小孩, 他(她)总是一边用手操作着,同时嘴里还在不停地嘀咕些 什么,身体动作也时不时地加入这一活动,这表明儿童的身体和精神是一体化的,他们往往通过身体外在的一系列具体 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而这也正体现了儿童所特有的 具体形象的思维方式。对儿童来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全 身心投入的,是所有感官的充分释放,通过动用视觉、听觉、 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将自己对大自然、社会的认识以及感 受用言语、声音、动作等的融合来表达,这恰恰说明了儿童 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整体的感知和整体的反 应。因此,整体的感知、反应及表达是儿童文化区别于成人 文化的第一个重要特征。

2援儿童文化是诗性逻辑的文化 诗性的逻辑,也就是感性直觉的逻辑、想象的逻辑、自 由的逻辑以及充满缪斯精神的逻辑。这表现了儿童文化中很 可贵的一面,也是儿童感性和丰富性的具体体现。和成人文 化相比,儿童文化多了几分诗意和幻想、灵动以及生命的活 力。著名学者刘晓东教授最先提出儿童文化的诗性逻辑,并 在学界受到广泛的认可,他曾在自己的专著《儿童精神哲学》 一书中写到:“儿童不只是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还诗意 地鱼游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儿童的游戏,儿童的梦想,儿童 的艺术,儿童的思想,儿童的全部生活,都是史诗,都是描 绘生命的历史、描绘精神历史的诗篇。”[4]这一描述给儿 童文化赋予了一种浪漫的气息,难怪会有人说,儿童的天空 到处挂着诗意的彩虹。

儿童总是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例如瑞吉欧幼儿学校在记录小组 学习和个体学习时所描述的一个有关传真的案例,几个孩子 在一起探讨怎么给美国的小朋友发传真,经过之前的一系列 准备和讨论之后,他们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传真的整个过程, 他们认为传真机里面有一个很长的管子,他们的信通过这个 管子就送到了华盛顿小朋友的手中,当遇到大海的时候,这 根长长的管子就从海底穿过,这样就不会把信弄湿;
遇到高 楼的时候,管子就会绕过去……通过穿越种种障碍,他们的 信就到达目的地。这个案例真实地展示了儿童文化所具有的 灵动的生命力,充满了幻想和诗意。

3援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化的核心 游戏是儿童最基本的生命状态,也是儿童存在的一种文 化形式。对儿童来讲,游戏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玩,他们通过 游戏来认识世界,探究事物的意义,习得社会生活的规范和 准则,获得社会化养料。游戏构成了儿童生活的主旋律,和 成人消遣、娱乐式的游戏不同,儿童的游戏是自由的、无功 利的、充满想象的,游戏本身就是目的,他们不在意游戏结 果,仅仅是享受着游戏的过程,就已经足以让儿童忘我的乐 在其中。在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儿童的游戏,一把椅子对成 人而言就只是用来坐的,但到了儿童那里,它顿时就充满了 魔幻色彩,时而是一匹木马,儿童骑在上面,嘴里还喊着“驾、 驾”;
时而又变成了火车头,伴随着一声长鸣“呜……”;

时而又可能是一辆大卡车等等,儿童用他们富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每一个事物以不同的意义。通过游戏,儿童充满 想象、自由的诗性逻辑不断地得以丰富和拓展,在游戏的过 程中儿童始终保持着身心的和谐统一,整体感知和表达着对 世界的认识,因此,儿童的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化的核心,儿 童通过游戏获得了生命的成长。

二、当前幼儿园园本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要实现儿童在儿童文化中发展,教育是实践发展的重要 途径,而课程作为实现教育理想的载体,必然要以儿童文化 的特性为基础。园本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以园为本,进而具 体到每一个班级以及班级中的每一位幼儿。然而,反观当下 的园本课程,却存在着课程中对儿童文化的忽视,缺乏儿童 文化特有的品性。

(一)园本课程的价值理念与儿童发展相背离 随着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园本课程的开发也呈现五彩缤 纷的景象,但无论教育者怀着怎样的教育信念,最终的目的 都应该聚焦于一点,那就是促进儿童的和谐发展。自八十年 代以来,园本课程开发开始起步,尤其是随着2001 年《幼 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 以来,虽没有明确要求,但《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要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 打好基础。因此,许多幼儿园以《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 投身于园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园本课程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 促进儿童发展,但在开发的过程中却逐渐背离了儿童发展取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领域也被卷入商业化的浪潮 之中,早期教育领域更是一片乱象,许多人打着教育的旗号 却做着牟取暴利的营生。而在当下这样一个人心浮躁的社会, 家长们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恐慌,担心孩子一不小心就输在了 起跑线上,于是各种所谓的识字、珠心算、少儿英语、阅读 等兴趣班占据了儿童的大量游戏时间,而很多幼儿园为了吸 引更多生源,将这些东西引入自己的校园,并作为园本课程。

这种外在功利性的价值压倒一切,无视儿童的整体发展,将 知识和智力的发展视为园本课程的价值所在,儿童的精神成 长受到严重抑制。人们总是习惯站在成人的角度,把自认为 最好的、最应该的给予儿童,却很少去反思儿童真正需要的 是什么。缺乏人文关怀的教育不能够滋养儿童生命的健康成 长,而没有以儿童文化作为园本课程的根基,那么也就背离 了促进儿童发展的旨趣。

(二)盲目地将园本课程等同于特色课程 园本课程是建立在幼儿园现实基础之上,从本园幼儿的 实际发展状况出发来量身定做的,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每一 个孩子的发展。但目前有许多幼儿园在开发园本课程的过程 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误将园本课程看成是“特色课程”, 追求标新立异,似乎只有做的和别人不一样方能凸显“园本” 的意味,于是许多幼儿园不顾自身能力,盲目热衷于开发自 己的特色课程,还有的幼儿园将引进的西方课程模式作为自己的园本课程,如现在有些幼儿园的蒙台梭利班、瑞吉欧方 案教学等,但事实上很多人对这些课程文化的精髓没有很好 的把握,单纯立足于形式上的特色,那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儿 童的发展呢?不得而知。其实,无论是借鉴改编还是原创课 程,都需要有一定的课程思想和理念作为支撑,同时还需要 领域专家作指导,对幼儿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也很高。然而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还较低,开发园本课程 的意识与能力都很欠缺,因而实际上能够开发真正意义上园 本课程的幼儿园并没有那么多。

不同的幼儿园现实情况不一样,幼儿的发展状况也存在 差异,并且每个幼儿园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积淀 也不同。“特色”是在幼儿园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生长起来的, 源自于内在的力量,而不是外在贴加的标签。幼儿园开发园 本课程不是为了搞特色,但真正意义上的园本课程总是能够 显现出自己的特色。所以说,如果盲目地将园本课程等同于 特色课程,并且不断追求花样翻新,给自己贴特色标签,那 么这样做只能是脱离儿童发展,华而不实。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园本课程评价 园本课程评价是园本课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幼儿园开发或实施的园本课程进 行评估、判断,以确定课程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而调整、 完善课程,从而促进幼儿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一种 活动。园本课程评价有利于课程的开发、完善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幼儿的发展和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然而,由于目 前幼儿园在开发园本课程中存在误区,所以并非每个进行园 本课程开发的幼儿园都能自觉、科学地开展园本课程评价。

一方面,有的幼儿园可能因为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而使 得课程的开发显得随意、自行其是,那么这样的课程势必缺 乏对儿童文化的尊重;
还有的幼儿园甚至可能在没有很好掌 握评价知识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发课程,导致园本课程的实施 无效。另一方面,尽管当前整个幼儿园教育评价强调多元主 体参与,但在进行课程评价的过程中,儿童作为课程评价的 主体之一,通过园本课程的实施,儿童获得了什么,在多大 程度上获得了进步,他们的真实体验是什么?如果没有关注 儿童的发展和成长,忽视儿童的真实体验,那么园本课程评 价就只能是流于形式,难以实现评价的真正目的。

三、基于儿童文化的园本课程 (一)明确儿童文化取向,以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快速变迁,知识更新越来 越快,个体需要的已不再是一劳永逸的知识积累,一方面, 他们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另 一方面,除了单纯知识和智力上的提高,还必须拥有健康的 心理、完整的人格,从而有能力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 最终获得较高的自我实现。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起点 和开端,对儿童一生的健全发展奠定基础,而它之所以重要, 并不仅仅在于儿童在知识积累方面究竟能有多大的提高,更为核心的应该是通过幼儿园教育,儿童获得了良好的学习品 质、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以及坚毅、勇敢、正直、善良等一 系列有关于真、善、美的品质,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 础,最终能以一个健全、和谐的身心状态走出精彩的人生。

幼儿园课程作为实现教育理想的现实载体,必然应以尊 重儿童文化为前提,而不是以成人文化的视角来决定儿童的 需要。因此,幼儿教育必须以“儿童文化取向”取代成人文 化取向和外在的工具价值取向,“儿童文化取向”代表的是 一种以儿童天性、需要和兴趣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思路,符合 儿童感知和反映的整体性特点。故而,园本课程的建设就要 从本园儿童的天性、兴趣出发,尊重儿童的需要,开发出完 整和谐的园本课程,一切以促进儿童的健全发展为宗旨。

(二)尊重儿童文化,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 儿童是现实的生命体、是课程的主体,课程应为儿童创 设真实的生活环境。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儿童 的生活就是儿童的教育,儿童的生活进程就是幼儿园的课程。

因此,园本课程的建设要以对儿童文化的关照为基础,而不 是盲目地大搞特色,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回归儿童的生活世 界,以大自然、社会作为活教材,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通 过对个体“生活经验”的解释来提升人的内在生活,最终将 人的真谛———主体性解放出来。只有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参 与下,园本课程的内容才能融入儿童的生命存在,进而提升 儿童的生命质量。而儿童的家庭、社区等是他们最亲近的文化环境,园本课程的建设应当充分挖掘这些资源,让儿童与 具体的现实情境相联系,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瑞吉欧幼儿 学校是一个浸润儿童文化的世界,教师尊重儿童的“一百种 语言”,并且善于“接住儿童抛过来的球”。在向瑞吉欧学 习的同时,真正需要借鉴的或许并不应该只是它的方案教学, 而应该首先关注的是方案教学背后的教育理念,包括他们对 儿童尊重的教育观,怎样与家庭、社区合作以及为儿童的学 习提供真实的生活环境等。事实上,瑞吉欧课程模式为我们 开发与建设园本课程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启示:尊重儿童文 化,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当我们真正把园本课程植根于 儿童文化的土壤时,特色就会自然而然的展现,这才是一种 具有内在生命力的特色,是符合儿童文化、促进儿童发展的 特色。

(三)关注儿童体验,完善园本课程评价 园本课程是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服务,指向 于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因此,园本课程评价就应该以有利 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为中心展开,同时这也是园本课程 开发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针对当前园本课程评价中儿童 文化品性的缺失,首先,我们要从尊重儿童文化出发,建立 科学合理的园本课程评价标准,从而进一步保障园本课程开 发和实施的科学性、有效性。其次,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 园所文化氛围,逐渐消解评价中的话语霸权,关注儿童对园 本课程的真实体验。园本课程是从本园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教师、儿童、管理者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都是园本课程评价的 主体,因此,在园本课程评价中要鼓励多种声音的参与,尤 其要关注儿童的主体地位和发言权,因为儿童不仅仅只是被 动知识的接受者和文化的传承者,他们还是积极的文化建构 者,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以及感知、行为方式,因此成人 要给予儿童表达、提问、探索的空间,扶植、培育并提升儿 童文化。关注儿童的真实体验,才能进一步促进完善园本课 程评价,提升园本课程中的儿童文化品性并且真正走向儿童 文化。

参考文献:
[1]裘指挥.理解儿童文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3, (2). [2]刘晓东.论儿童文化———兼论儿童文化与成人文 化的互补互哺的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6). [3]边霞.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J].学前教育研究, 2001,(3). [4]张海丽,张博.幼儿园课程中的儿童文化品性[J]. 学前教育研究,2006,(2). [5]边霞.论儿童文化的基本特征[J].学前教育研究, 2000,(2). [6]束从敏.儿童文化与幼儿园课程[J].早期教育, 2001,(8). [7]张晓玲.教育视野下的儿童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8]左瑞勇,杨晓萍.在文化哲学视域下重新审视幼儿 园课程内容的选择[J].学前教育研究,2010,(9).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