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办公室总结 > 什么效益 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效益研讨

什么效益 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效益研讨

来源:办公室总结 时间:2019-11-08 08:01:24 点击:

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效益研讨

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效益研讨 一、问题的提出 农业转移人口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农民工、农村剩 余劳动力的科学称呼。目前,已转移的农业人口有2.68 9亿多,每年还以1,000万左右的数量增加。对农业转 移人口的教育培训,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是我 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目 前,这一任务基本完成,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科技、文化 水平比老一代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 的发展,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业转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 (见表1)。

二、研究回顾及理论假设 研究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的文章很多,但主要研究的 是关于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的需求、供给以及培训模式、 困境与出路,等等。关于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效益方面的 研究极少,对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效益进行实证分析的几 乎没有。本文主要对经过教育培训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难 易程度、收入增加和从业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作了定 量分析,权作补阙。影响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效益的因素 大致可分为两类―――教育培训项目本身的因素和项目以 外的因素。教育培训项目本身的因素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 培训内容的设计,即所授课程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其劳动技术 水平,是否能提高其综合素质等;
二是对培训周期及地点的考虑,即考虑其流动性特点,以便合理确定培训时间和场所。

培训项目以外的因素涉及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 农业转移人口自身已有的教育程度、企业制度、国家政策, 等等。农业转移人口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教育培训效 益的两大因素。要实现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的社会效益, 只解决影响培训的两大因素是不够的,还须考虑影响培训的 四个主体,即农业转移人口个人、企业、政府和社会。根据 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的流程及效益评估,本文按照认知、 培训、实践、评估的过程进行理论框架设计。该框架中的过 程并不是简单地单向推进,而是循环往复地进行。其因果关 系为:认知对是否以及如何进行教育培训产生重大影响;
教 育培训的效果通过生活、工作实践而体现;
教育培训在实践 中产生的效益需要进行有效评估;
评估结果为未来培训提供 新的认知方向(见图1)。上图中,实践所取得的绩效,是 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评估的核心,而影响培训效益的因素 有三个:培训的动机、环境的影响和培训项目的设计。因此, 本文假设,在对农业转移人口进行教育培训后,只有在实践 中产生效益,该培训才能使受培训者的整体绩效发生变化。

三、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对于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个人效益的评估采取 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于其劳动生产率的研究主要利用文献资 料进行计算。调查对象为山西省某市的农业转移人口,涉及 27个企业、5个培训机构。调查地点选取劳动力市场、工地、教育培训机构等农业转移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共发放 问卷7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样本中,农业转 移人口性别比例分别为男性57%,女性43%,年龄分布 以20岁~40岁为主。文献分析以统计年鉴和学者研究报 告为主,从中获取教育培训所产生社会效益的相关数据。问 卷的设计以图1中的理论框架为基础,结合农业转移人口的 实际情况,运用李克特(Lik-ert)量表进行答案设 计。问卷设计以测量农业转移人口的培训动机、企业或政府 的宣传力度、接受培训的内容以及通过培训之后所获得的收 益等为主。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对农业转移人口的个人因素 主要以描述性统计为主,而对于其他两个因素的分析则采取 了多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本研究假 定,农业转移人口的教育培训按照认知、培训、实践和评估 这四个阶段相互影响的路径进行,因此,在采取验证性因子 分析方法时,主要从结果中抽取了两个因子,即认知因子与 实践因子,它们共同解释了总方差的51.71%。其中, 认知又分为农业转移人口对教育培训的直接认知和培训后 的再认知。前者是与培训同步的即时性评估,而后者是培训 后的评估,以此了解农业转移人口对教育培训的认知变化。

实践主要是反映培训所获取的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包 括工作、业务和生活等方面。就认知与实践而言,前者主要 由接受培训者本人进行评估,因为对教育培训的直接认知与 培训后的再认知属于主观体验范畴;
而后者则可以由他人进行评估,因为其所产生的效益可由外部观察获得。

四、效益分析及结果 (一)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效益的基本情况 对教育培训前认知和反应程度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有 47.30%的被调查者认为,参加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为了 “提高技能熟练度及更好地满足工作需要”;
有22.14% 的被调查者将教育培训的目的视为提升综合素质的手段;
有 13.87%的被调查者将教育培训视为升职加薪的筹码;

仅有2.71%的被调查者是因为周围人都参加了,自己便 盲目随从;
有67%的被调查者认为,如果提供机会,“愿 意”或“很愿意”参加职业培训;
有2.13%的调查者“不 愿意”或“很不愿意”参加职业培训。从培训后的认知和反 应程度看,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等因素对接受培训者的态度 有明显影响:有49.11%的被调查者对所参加的教育培 训感到“非常满意”或“满意”;
有12.17%的被调查 者感到“很不满意”或“不满意”。认为对之“很不满意” 的主要原因是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占到了选择“很不满意” 人数的71.33%。从培训效果评估看,有52.35% 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后“很容易”或“容易”找到工作, 而有10.12%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容易”或“很不容 易”找到工作;
在培训所教授的知识、技能方面,有49. 17%的被调查者能够对之“完全掌握”或“基本掌握”, 仅有7.13%的被调查者反映,“没掌握”或“完全没有掌握”;
就培训之于工作的作用而言,有68.27%的被 调查者认为,对于所从事的工作“很有用”或“有用”,有 9.32%的调查者认为,虽然经过学习,但觉得对于工作 “没用“或“基本没用”。由于教育培训的认知、评估反映 模型的构建所需变量较多,且各变量之间的高度重合性与高 度相关性会给统计工作造成较多困难,因此,考虑到所收集 的诸变量之间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为削减变量个 数,同时,在不造成大量信息丢失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了因 子分析法进行分析:将公共因子用变量的线性组合来表示, 即由认知和评估的各项指标估计模型的因子得分。其基本思 路为,用因子值系数与各标准得分因子的平均值乘积之和测 算因子得分平均值。由于不能直接使用原始数据进行分析, 我们通过将影响因子的主要变量赋予权重,进行加权平均来 计算每个因子的平均得分。在此情况下,根据SPSS数据 分析,获得培训前的认知得分为3.5791,而其评估得 分为3.713。由此得出结论:对于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 训的认知结果,优于培训实际评估结果,说明在农业转移人 口教育培训的实践方面还需要加强。但同时也说明,教育培 训实践评估的因子得分,反映出接受培训者通过教育培训所 创造的社会效益是不容忽视的。

(二)影响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效益的因素分析 1.农业转移人口的人口统计特征对教育培训所产生效 益的影响在此,我们将教育培训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界定,其中包 括通过培训之后月收入的变化、工作适应程度、寻找工作的 难易程度等。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采用了相关性分析与 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描述农业转移人口的人口特征与教育培 训效益的关系。分别从年龄、受教育程度、外出打工时间、 培训前月收入、工作类别来分析。从年龄结构分析,年龄范 围在22岁~33岁之间(包括本数)的农业转移人口所产 生的效益(主要涉及所学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能力)要优于 年龄在34岁以上者所产生的效益。受教育程度与培训后对 专业知识的应用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即 农业转移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通过教育培训后应用知识的 能力越强。在对外出打工时间分析时发现,其所呈现的散点 图相关性不强,相关系数为+0.13,但这并不意味着他 们对教育培训没有需求,只是无法验证其外出打工时间长短 与培训后所获效益大小的结论。从月收入的影响因素看,处 于月收入2,000元以上(包括本数)的农业转移人口, 教育培训所获得的效益最大。由此可见,月收入高于2,0 00元者较月收入低于2,000元者对于教育培训的需求 强烈。在月收入高于2,000元者中,有97.13%的 人的工作性质属于技术型或管理型,他们对教育培训反应积 极。从行业看,从事技术要求较高的职业者,要比从事其他 类别职业者的认知效果好;
相对地,从事技术要求较低者对 教育培训的认识效果较差,态度不积极。这一结果说明,工作性质对于技能的要求程度与工资变化成正相关,相关系数 为+0.67。

2.周围环境因素对于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产生效益 的影响 周围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培训内容的设计、培训时间和 地点的安排、政府的宣传力度、企业内部提供培训的机会以 及社会对培训所获证书的认可程度,等等。在此,我们重点 考虑对于收入的影响、劳动生产效率的变化及接受培训者自 身素质的变化三个因素。就内容设计而言,有67.17% 的被调查者反映,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技能与法律知识能够改 善自己的收入状况,仅有12.67%的被调查者认为,在 人文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中,能够提高综合素质的知识 对于工作有帮助。由此可见,能够提高综合素质的知识,其 发挥作用的周期较长,在短期内,不及与工作相关技能的表 现显著。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有87.13%的被调查 者认为,这类知识是“需要学习”或“很需要学习”的。有 51.27%的被调查者对于培训时间的安排不满意,其中, 有71.41%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时间与工作时间产生 冲突。就培训地点看,有85.23%的被调查者反映:“培 训地点固定,很难适应流动性工作。”由此看来,关于培训 时间与地点的问题亟待解决。政府对于此类培训的宣传力度 和企业内部提供培训的机会,与培训所产生的效益成高度正 相关,即宣传力度大、提供机会多,农业转移人口的参与度就会提高。参与培训的人数增加了,获得收益的人数便增多 了,其相关系数为+0.81。社会对培训所提供证书的认 可程度与就业难易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73。除了以上 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外,我们还利用了多元线性回归的方 法测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将影响因素的标准化系数进行 列表(见表2)。由上表看出,培训内容的设计是所有影响 因素中影响力最大的因素,它对培训效益的结果影响很显著。

(三)农业转移人口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 在对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查 阅了相关统计和研究资料。资料显示,由于教育培训,农业 转移人口所创造的产值逐年稳步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增加迅 猛。在乡镇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因为乡镇企业中的主要从 业人员是农业转移人口,可集中反映其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在乡镇企业中,1978年劳动生产率是1,786元/人, 1990年是10,237元/人,2000年是90,6 00元/人[1](P381),2011年是32.4万 元/人[2](P95)。由此看出,由于乡镇企业重视对 农业转移人口的教育培训,所以,其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现阶段,农业转移人口已成了我国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的主力军,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加强对农业转移 人口的教育培训。它不仅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具有良 好的社会效益。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