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办公室总结 > 让实践引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探讨:五下品德与社会

让实践引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探讨:五下品德与社会

来源:办公室总结 时间:2019-10-23 07:51:35 点击:

让实践引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探讨

让实践引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探讨 【摘 要】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 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组 织辩论、加强实践、换位体验、立足实际等充实、丰富的活 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 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 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 形成。

小学实施德育教学的主要课程是《品德与社会》,要提 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还要寻找 一切与他们身边相关的知识进行导入,从心灵上对学生进行 引导,让他们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结合 教学实际,下面就积极引导小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从而促进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有效性,谈一些看法和做法,以期抛 砖引玉。

一、互换角色唤起学生的责任感 教材中有很多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可以通过 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让学生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 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

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 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 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

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 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 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 而外显出来。

二、开展课堂辩论提高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 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 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 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例如,教学《心 中的110》一课时,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 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 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 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 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 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 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三、加强实践知行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 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 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 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例如,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 课时,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 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 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
一方面让学生主动 参与家务劳动,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劳动的 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 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换位体验内化认识指导行为实践 小学思想品德课采取换位体验方式,可以促成有如亲身 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 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教学《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 时,有一组名为“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的漫画。教学时,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只图自己方便,给他人添 乱的事;
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假如这些劳动者是自己 的亲人,自己的态度会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会有 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倡导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 自己着想,只图自己痛快,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 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行促知没有知识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而完全没有实践行动的 知识,不是牢固的知识,而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通 过实践的深化、检验,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先导,而道德行为更离不开社会实践。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可以丰富他 们的道德情感,更深层次地懂得为人处世和劳动的价值。回 归大自然参加劳动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学生可以 通过了解农田耕种深刻认识劳动的光荣,同时掌握必要的劳 功技能。小学生基本知道整地、播种、除草、施肥到收割这 一过程劳作过程,但他们没有实际操作的经历。可以让学生 利用假期,跟随父母亲到山上去参加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劳 动,如参加农田种植或收割、采野果等劳动,并要求记录下 父母亲的劳动过程,劳动中的一些技术特长等,同时记录自 己跟父母亲一起劳动,以及父母亲介绍劳动的一些知识和注 意事项。回到课堂上,让学生朗读自己的记录,作为班上学 生交流讨论的资料。

另外,实践教学中,还可以运用课内外相结合,如与班 队会相结合,与举办专题讲演、故事会、营火晚会相结合, 还可以举办夏令营,走出去请进来等结合。也可尝试渗透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想理念,并在这种思想理念指导下,使 我们品德与社会课动起来,成为学生真正喜欢、喜爱的课。

使我们品德与社会课成为一个平台,学生在这平台上大显身 手,展示自我。使得这个平台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由于有了学生亲身体验与实践,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爱 国主义的情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总之,通过适当适量的社会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 生的学习成绩,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 进而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 时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通过理论与现实的结合, 全面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素养。

【参考文献】 [1]崔锡孝.《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第12期 [2]靖婷婷,潘茂春.《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品德与社 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研究》,中国知网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