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企业 > 德育 转化溶化进化实现教育双赢的德育方式

德育 转化溶化进化实现教育双赢的德育方式

来源:企业 时间:2019-10-06 07:50:20 点击:

转化溶化进化实现教育双赢的德育方式

转化溶化进化实现教育双赢的德育方式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社会变革,瞬 息万变,人们要面对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另一方面教育提速, 父母望子成龙,青少年感到困惑与压抑。长期战斗在教学一 线的教者在痛惜之余,深有感触,如何让这些“世纪宠儿” 拥有普通人的意识与责任,让他们的精神家园不再荒芜?站 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望时代车轮运转,这需要我们教者以发 展的观点来审视教育,把握其脉搏来培育孩子。笔者认为以 生命激励生命,心灵塑造心灵,竞争引导竞争,演奏好转化、 溶化、进化 “三部曲”,学识能力与身心健康方可实现“双 赢”。

2009年底,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发生一起特大事故, 晚自习后学生在下楼过程中拥挤踩踏,造成8名学生当场死 亡,26名学生受伤的惨剧。

另外,还出现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中学学生做完 早操,全体师生1000余人集合在操场上,周常德校长突然走 到初三年级145班学生的前面,双手合拢一下子跪在地上, 大声喊“求你们了,不要再玩闹了,好好学习”的闹剧。

想起“神童制造商”聂其文将15岁的儿子送进名牌大学, 成为“少年天才”的孩子却对记者说“恨不得将父亲杀死” 的悲剧。

正如江苏一考生在其《请大家不要为难我》一文中说 道:“爸爸妈妈,直面高考,也许您不知道,在笑对您,口口声声说不会害怕、不会紧张的同时,我的心里真的充满了 恐惧与不安。” …… 这些现象让人困惑与自省,教育的理想的确诱人,教育 的现实却令人痛心,到底是我们的教育“感冒”了?还是我 们的孩子们“病”了? 掩卷细思量,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使得社会瞬息万变,人 们面对压力与挑战;
另一方面教育提速,家长们望子成龙, 青少年感到困惑与压抑。“少年天才”现象不属个别,长期 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教者在痛惜之余,深有感触。如何让这些 “世纪宠儿”拥有普通人的意识与责任,让他们的精神家园 不再荒芜?我认为以生命激励生命,心灵塑造心灵,竞争引 导竞争,演奏好转化、溶化、进化 “三部曲”,学识能力 与身心健康方可实现“双赢”。

一、转化:生命激励生命 学生纯如净水,装在不同容器中会呈现出不同状态,给 社会带来不同影响。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在给 《世界教育报告》所写的前言中留下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 话:“我们留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 从“蹒跚学步”到“低头赶路”,摔跤是常有的,尤其 是从小学初中,从初中进高中的磨合期。“人非圣贤,孰 能无过”,这需我们对学生细心观察和进行心理疏导,充分尊重其人格与尊严、名誉与地位,不随意污辱与践踏,把他 们推向我们的对立面。因为孩子是来学习的,人格上和我们 是平等的,要让孩子活得有尊严,学得有滋味。正如全国优 秀班主任、模范教师盘晓红所言:“对学生要像对自家的孩 子一样,尊重他、爱护他、浇灌他,才能赢得孩子们的心。” 一次课堂上,房XX看《新世纪周刊》,我请他给大家讲文化 的作用,他的脸微红,收起了杂志,课后我们交流,我告诉 他:“这杂志是本好书,只是你在错误的时间与地点看。” 满脸困惑的他说爸妈常年在外面打工,自己在家很孤独,十 六七岁的留守儿童令人怜爱,自此我们还成了朋友。

人性是善良的,人心是向上的。马卡连柯说过:“培养 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我们当前新课改与素质教育 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教师指导 与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品质。皮格 马利翁效应表明,教师的积极期待会促进学生的发展,消极 的期待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我们通过推行今日班长岗位责任制,设计文明示范窗口, 树立标兵,学习先进人物事迹(袁隆平、钱学森等著名科学 家,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大学 生英雄群体),让学生做一粒健康的种子。甚至还可以引入 励志电视剧《士兵突击》,其中的许三多,从屁孩到孬兵, 从孬兵到好兵,再到一个优秀士兵的发展,不抛弃不放弃的 精神,可以激励学生,增强学生信心、责任与使命感,尤其是提高学习工作的主动性与进取精神。

把学生当作平凡人看,不当“神”供,内束外导,“铁 树也会开花”。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 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二、溶化:心灵塑造心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成长的不规则性与成才的 曲折性决定了教书育人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次心灵的旅程。

一个不能少,一个不掉队,个个都成才是我们常为之奋 斗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是立足学生整体素质 的提高,寻求学生长远的发展。中学生思想敏锐、头脑机灵, 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美国学者戈尔曼强调:“人的成 功20%依靠智商,80%则依赖于情绪智商,即学习兴趣、个人 理想、人生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等。”因此我们不仅要保障 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且应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知 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特别是后进生,多 给其创造大量“智力劳动”的机会,使其学习心理处于积极 状态,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我也行,我能行”,从而挖掘自 身潜能。

被誉为“艺坛活宝”的大兵虽勉强从湖南省长沙市第一 中学毕业,却带给人们无尽的欢乐,成名之后回拜母校的培 育之恩,感谢母校给了自己健康的心灵。教育改革家魏书生 说过:“一名好的老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管看 似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乏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乏勘探与开发这 些资源的能力。”这要求我们全面发掘学生,寻找闪光点, 点燃信念之火,铸造成才。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 的学生。我们承认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与 品质的差异,并按这种差异加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 按不同条件向健康成长总目标迈进。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看到 共性,又承认其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念其功容 其过,发现其最美的一面,作为个人发展的增长点。学校是 百花园,也是大舞台。受家庭社会自身诸多因素的影响,中 学生思想超前、行为幼稚、聪明活泼、热爱生活。他们的茁 壮成长,既需师长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又需丰富多彩的活 动给其以“粉墨登场”的舞台,人尽其才,陶冶性情,激发 热情,唤起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随着社会发展,电子网络广泛运用,与生活密切相连, 利弊共存,尤其是一些青年学子沉溺其中,影响了学习与健 康。疏而不堵,更不回避,我们开展网络辩论,结合国家网 络治理专项行动,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视,尤其是央视视频 《“网瘾”怎么治》让孩子们明白利用网络传播不良信息, 导致一些中学生不能自已,深受其害。受到教育与启发,权 衡利弊,全班同学齐心协力把沉迷网络的唐X同学从网游的 “泥潭”里拉出来,从此再也没有一个同学迷恋网络。2009年10月是祖国六十年华诞,我们组织了“我爱我的 祖国 建设我的祖国”故事接龙等系列活动,从“感动中国 ——此生唯愿长报国”的钱学森到“让缺憾告诉你什么是完 美”的张海迪,从“中国太空飞行第一人”的杨利伟到“一 人脏换来万人净”的徐虎,从“甘做螺丝钉”的雷锋到“坚 强天使”的文花枝,从“神七”太空遨游到让我们感到骄傲 的“暴走妈妈”陈玉蓉,我们学会了感恩。从自己做起,从 点滴小事做起,讲文明树新风。“请进来”与“走出去”, 既丰富了同学们的生活,又开阔了视野,学生们在喜闻乐见 中受到教育,心灵随榜样升华,获得收益。

三、进化:竞争引导竞争 班级是大家庭,也是小社会。玉不琢不成器,不竞争难 成金,成长是需要磨炼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 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面向现代化。学贵求真 致用,花季女孩的困惑,周校长的下跪只为要学生“别闹了, 好好学习”,不仅是学校教育问题,而且是家庭教育与社会 教育问题;
不仅是文化知识的缺失,而且是心理健康与人格 健全的缺陷。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健 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 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置身校园、服务 社会是我们教书育人的落脚点。

学校是块净土,也如战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我们要积极参与,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关注结果,更要做好过程,培养“瓦伦达心态”(心理学上指专注于做自己 的事情,不为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陶行知先生说过:“教 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 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 班级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组建学习探究小组,以各科代表 为中心,志趣爱好者加盟,研究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集中 大家智慧,为同学们释疑解惑。一学期结束后评选出优胜小 组与优秀作品,开展竞争与传帮带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 兴趣,又激发了潜能。就如2009年高考状元班黑龙江省哈尔 滨市第三中学23班班主任崔轶楠常说的:“学要学会,更要 会学。”争优创先,让学生在整个学习竞争过程中充满生命 的活力与张力,就如《学记》中所言:“善歌者,使人继其 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而善竞者,使人彰其力。在竞 争中,学生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柏野的作品《空调机与换 气扇联动的自动控制装置》获湖南省第二十九届青少年科技 创新大赛一等奖,在学科竞赛、文体活动、学业成绩等方面 常赚得钵盆满载。和谐竞争,科学发展,置身西安交通大学 的屈茹兰说:“竞争是最好的磨刀石,痛并快乐着。”正如 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 在关注世界、服务社会中,定位与实现人生的价值是 “90后”的成长路途。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中指出:“教育的艺术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 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受到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人对人的爱与责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望时 代车轮运转,需要我们以发展的观点来审视教育,把握其脉 搏来培育孩子,让孩子心田“长满庄稼,除去杂草”,使其 逐步转化、溶化、进化,直至“枝繁叶茂、惠及众生”。

参考文献:
[1]邢改萍主编.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坛(上卷)[M].北 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2]戚建庄主编.班主任工作艺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1. [3]陈志强主编.中小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长 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