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护士计划 >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创新创业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创新创业

来源:护士计划 时间:2019-10-07 07:52:18 点击: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随着全国高校的持续扩招,近几年来应届大学毕业生早 已突破700万人,2016年已经达到765万人。虽然官方披露的 大学生就业率在45%左右,但根据社会独立调查公司的跟踪 调查,全国大学生毕业生签约率在33%以下,江浙及一线城 市要高于全国平均数的7—8个百分点。这些统计数据表明伴 随着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大学生就业压力已经 从家庭转移到社会,成为社会的重要压力和突出矛盾。近几 年,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适时提出 了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根据调查 数据显示,全国大学生大约有5%的比例会选择创业,而创业 的成功率却较低,即使是人们公认的创业成功率比较高的浙 江地区也只占选择创业的大学生总数的4%,广东省大学生创 业成功率也不过是选择创业总数的1%。人们可以接受的全国 大学生创业平均成功率应占选择创业学生总数的3%,据此测 算,也就是占大学生总数据的1.5‰[1]。客观的数据,严酷 的现实表明,为急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而将众多的学生直 接推向创业之路,初衷很好,但成效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对比较保守。大学生创 新创业教育还游离于正统教育之外,多以课外活动或兴趣小 组的形式存在。学校在基地建设、课程设置方面多表现为表 面化、程序化,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原因多是高 校对其认识不深、定位过低、措施不力,从而导致教学模糊、学生缺乏动力,结果自然难令人满意。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需具备的条件分析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实现双创的国家战略 中,既有其参与的必要性,也有其参与的重要性和优势,根 据成功者的经验和失败人员的总结,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需 具备以下三点能力。

(一)充足的实践知识储备能力 从小学大学,大学生在校园里生活了十几年。由于长 时间被“禁锢”在相对封闭的校园里,他们对社会的感知和 了解非常少,特别是生产、商业、市场的开拓、企事业运营 的经验接近于“零”。眼高手低、纸上谈兵是大学生们的一 个“通病”。所以,大学生创业前要有充分的实践知识储备, 加强该项知识储备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渠道:一是通过在企业 实习或打工来积累相关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经验;
二是参 加相关的培训或比赛,培养创业意识并积累实践创业知识, 增强创业信心[2]。

(二)必要的资金筹措与运营能力 参与过创新、创业的师生普遍认为“资金是创新和创业 中的最大瓶颈”,没有足够和及时的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 以实现。这里的资金包括房屋、实验设备、生产设施、信息 平台等基本资金。如果这些资源不能事先提供并实现配套, 必然使得大学生进行双创一开始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3]。

同时,大学生要获得这些基本资源以及开始初始的双创活动,也必须要有初始的资金支持,得不到资金的支持,对大学生 来说,双创活动就成为了“无米之炊”。所以,一个合格的 创新、创业者应当明确自己真实需要多少资金,谁能提供资 金;
融资手段除了政策性扶持外,还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 资;
资金的取得对企业的掌控影响有多少;
如何规避资金的 运营风险等等。这些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也是创新与创业 者无法回避的。

(三)特有的技术和专长 用“智力”换资本,已经成为了众多大学生创业成功者 的捷径。风险投资者多是因为看中大学生所掌握的专利或先 进技术而进行投资[4]。所以,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有意 识地跟踪前沿科技,并在高科技领域内有所建树,开发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或特有新技术、新材料,来吸引投资者口袋里 的资金,助力自己完成创新和创业的梦想。

二、新时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现实问题,结合《国务院 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5〕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 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 7号)文件精神,高校应当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教育和 培训方面的旧有思路和方式进行系统的调整,建议如下。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就如同人的血液,必不可缺。2016年11月,黑龙江省首届“守望梦想,奋斗青春”大学生创业 之星评选活动揭晓,前10名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占前两 席,这个结果与年初有关机构预测出来的2016年中国高校产 学研能力排名相吻合。从2016年中国高校产学研能力排名来 分析,产学研最好的高校不是大家心目中所认同的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也不是浙江大学、吉林大学,而是黑龙江省的哈 尔滨工业大学。因为该校2014年在产学研方面的经费投入高 达14.03亿元,这个数据远远高于其他高校,在产学研能力 预期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成功,说明了经 费投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重视校企联合 资金投入方面,单靠国家及校友赞助,其来源数量较少 且来源不稳定,很难得以持续。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把高校 产学研的成果尽快变为现成资金,即能够以资金来充实高校 的产学研经费,校企联合是最佳途径[5]。通过企业的市场 经营行为,实现高校产学研的成果,并实现资金的回流和补 充。

校企联合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学生能够获得宝贵的实践 经验。现有的高校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指导多采用实验室模拟 培训的方式,很少有到企业真正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当校 企联合成功后,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企业 和岗位,持续学习和实践。这种持续的学习和实践可以从大 一入学至毕业离校后的相当长时间,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储备知识和经验的同时,还解决了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 顽疾。

(三)教学和工作重点向重点产业倾斜 高校在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课程时,应根据本校 (院)的特点,结合国家的发展众创空间的要求,重点在电 子信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 环保、医药卫生、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能有针对 性地设置课程[6]。同时还要根据本校(院)的教学和工作 重点,有倾向性地选择校企联合的对象和项目,从而可以避 免“到处栽花,处处无果”的尴尬局面。

(四)支持并鼓励教学人员先行创业或兼职 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主要根源还是教师的“眼高 手低和纸上谈兵”的讲授方法,即教师缺少实践(战)经历 和经验。对于创业的大学生来讲,单纯的书本知识讲授加“突 击强化”,最多是让他们“懂”经商,但不可能让他们“会” 经商。而带训教师也多不“会”经商。在实训强化时,发现 不了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因无法解决(释)而放弃或回避, 使实训和培训多流于形式。所以,高校应当支持和鼓励教师 走出校园,可以去企事业兼职,亲身与雇主、雇工、政府、 银行、中介、顾客等打交道,从而获得理财、营销、沟通、 管理等阅历和经验,进而熟悉市场“游戏规则”,通晓产品 定位、商业市场、公司运营、人事管理、上游供货(采购)、 下游购买(销售),成本核算、赋税缴纳等知识,如此才可以更好地教授和培养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有真 实的榜样而更加自信,并获得真正的创新、创业知识和理念。

另外,可在日常课程设置时有意识地增设素质拓展训练、艺 术、礼仪等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强健学 生体魄,增强学生的总体素质。

(五)构建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高校应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创业相关课程, 且宜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创新创业教育不但体现在对学生 的思想教育层面,更重要的是还有必要根据不同专业性质开 设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形成有科学性、针对性、先进 性的全套课程体系[7]。把学生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充分 结合起来,设立系列化创新创业培养课程讲座,可以邀请校 内外创新创业教育专家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创业代 表定期开展讲座,讲座内容要有连续、渐进的特点,慢慢让 此类讲座形成系列化、品牌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课程中,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了国家层面关注的问题,是 国务院提倡的发展众创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创新 型国家,必须依托高校来培养大批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专业教育为本,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来进 行,高校应从根本上意识到创新创业能力对学生和社会的重 要性,应与时俱进,调整教学培养方式,坚持市场导向,联 合企业,创新教学模式,赋予大学生创新创业以新的天地。参考文献:
[1]王方国.基于实践教学改革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 研究[J].高教学刊,2015,(3). [2]陈国华,刘春梅,贝金兰.基于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 的大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 科学版,2016,(2). [3]招建贞.基于产学研“协同育人”理念的工商管理专 业实 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1). [4]刘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研究[J].科技 进步 [5]李克非.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大学生创业 路径 [J].继续教育研究,2016(4). [6]陈炳,王培林.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大学生人才培 养 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2). [7]刘红喜.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策略研 究 [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