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仪式 > [实行大学体育通识教育分析]什么是大学体育

[实行大学体育通识教育分析]什么是大学体育

来源:仪式 时间:2019-10-13 07:56:28 点击:

实行大学体育通识教育分析

实行大学体育通识教育分析 从20世纪最后几十年开始,我国在教育理论上的研究逐渐呈现出炙热化的态 势,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对大学体育与通识教育的结合上关注 的较少,专家学者对实施大学体育通识教育的研究不足。而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 人才又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大学体育实行通识教育显得必要而有意义。

1大学体育实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1. 1大学体育教学目标与通识教育相一致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亦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第 一个把它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的人是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 德(A . S . Packard)教授。这一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课程制度,不同学生所学课 程之间出现很大不同。通识教育作为学生整个教育中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成 为负责任的人和公民。注重学科知识广泛性和综合性,强调知识对人的启迪作用, 提倡学生全面发展。课程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实现高校通识教育培养目 标的途径。我国众多大学注重通识教育的实施,通常将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两部分, 即全校性必修课和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占到了总课程学分的 1 /3左右。

作为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的大学体育,经历30多年的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通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不断 深入,教育部1979年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1992年《高等 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指导2纲要》,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 要》。《指导纲要》中提出的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 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 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从呈现出“中学化”趋势的《教学大 纲》到全新理念的《指导纲要》,通识教育的理念己于大学体育结合,而其更深 层次的交融是大学体育发展的方向。

1.2以终身体育为主导的大学体育整体培养功能反映通识教育理念 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 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 体育在促进健康方面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而其具有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作用与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相通的。大学体育除了重视基本运动技能学习,还应该是培养 健康、和谐的人的一种途径,作为大学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其指导思想应在于 学生心理与智力的发展以及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养成,体现在体育意志、价值观、 知识观三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运动技能,同 时还应注重体育理论方面的学习,如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运动项目 的赛事、运动康复与保健等。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与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相结合, 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实行大学体育通识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具体途径 2. 1大学体育通识教育之教学 在教学方面,毛振明教授在《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提出当前体育教 学的10种较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即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注重在教学中进行 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体育教学等。现有的体育教学把重 点放在运动技能的习得,而忽略了其他的非技能性的体育。如何把大学体育课程 改造成体育运动技能、体育理论知识和通过体育获取多学科知识的一门多功能课 程?笔者在此构想的基础上,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上提出了相关的观点,以期 真正意义上在大学体育通识教育下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1.1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大学体育通识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指导纲要》规定面向全体学 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教学, 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 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 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 力。作为必修课,大学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其主要目标是让非体育专业 的学生掌握1 -2项的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育健身基本的理论方法、提高自身体育运动能力和体育文化欣赏水平、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三年级 以上(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虽然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学生 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并不是说大学体育教学与通识教育毫无关系。以皖北地区的 地方院校为例,无论是体育技术教学还是体育理论教学都有涉及到通识教育。如 学生在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时,会对某一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进一步的学习,有关 于运动项目的起源、现有的国际国内赛事情况等,扩大了大学体育课的外延和功 能,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同时涉猎到更多体育常识。对一项或者几项运动项 目及其相关知识的掌握和了解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第一步,同时也为他们养成终 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在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之后,可根据复合型人才的特点开设高一级别 的体育课程。第一类是基本运动技术的前提下的战术学习,如篮球的三人配合战 术、羽毛球的高远球和网前小球结合战术等,为学生今后参加比赛做好准备。第 二类是体育理论的教学。如前所述,体育理论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这类选修课也是比较重要的。以皖北地区的高校为例,己有开设钓鱼理论与 方法、健身理论与方法等数门课程。其中健身理论与方法适用于大多数项目,课 程中对健身的重要性、健身的方式方法、不同体质的人群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国 外的体育锻炼情况等作为专门的章节进行讲解。第三类是由学校体育社团、体育 健身俱乐部开设的兴趣培训班。其目的是通过开设学生喜好的运动项目,让学生 掌握运动技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为大学培育出 既有运动技术专长又有良好意志品质的复合型人才。

高一级别的体育课程是大学实行大学体育通识教学,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这一媒介学生能够了解到大量的世界各国在体育方面的成 就,同时也能涉及到各国地方的民俗风情。相反,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掌握能 促进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的热情,通过运动技能的不断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 积极性势必会增强,以点带面,影响周围的同学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在全校掀起 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潮,这种模式不可不视为一种广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2. 1.2教学模式2. 2大学体育通识教育之育人 通识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单个学科知识 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全面的素质修养是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必 备条件。在大学体育通识教学中所掌握的体育运动技能和世界各国的体育文化, 学生不仅学到了从事体育运动的运动技术,而且体会到了团队协作、不怕挫折、 不怕困难的意志,提高了综合素质。无论是中外的体育文化还是在运动技术学习 都能从不同的侧面提升了自身的素质,使心灵得到净化。使大学体育通识教育实 现育人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亨利.罗索夫斯基指出:“作为起模范带头作用的教师也是通识教育的一个至 关重要的方面,一个具有高标准和善于关心人的教授在道德行为方面肯定会教给 学生更多地超过授课时限的东西。”要实现育人的目标,需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 要求。首先,教师应提高文化、科研水平。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除了需要 学习本学科的知识外,还需研读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来充实自己,此外,参加各 种培训、外出深造提高教师的阅历。使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还具 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其次,教师要提高道德素质,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以外, 还应教会学生学科知识以外的东西,教师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才能真正 意义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3结束语 我国大学体育通识教育经过初始起步、逐步发展,己经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 国情的大学体育通识教育的道路,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社会瞬息 万变的背景下,大学体育通识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不断的借鉴国外成熟 的通识教育体系。除此以外,更新教育观念、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等都能促进大学体育实施通识教育的实现。消除教师和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误区, 整体设计、科学规划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教师通识教育学习,让各年龄阶段的 教师共同参与到通识教育的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 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