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决心书 > 【国际传播的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问题探讨】思想政治教育

【国际传播的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问题探讨】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决心书 时间:2019-10-13 07:56:23 点击:

国际传播的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问题探讨

国际传播的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问题探讨 教育叙事论文第三篇 题目:国际传播的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问题探讨 推动当代中国价值的国际传播, 在现实中面临西方价值观的主导、多元文化 间的差异、国家竞争之间冲突和“中国威胁论”刺激的影响和挑战。为此, 推动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实现“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目标, 需 要具备世界眼光, 注重叙事的转向。通过精准分析中国价值的内涵、构建对外的 叙事话语体系、发挥新兴媒体的叙事作用、营造有利的国际叙事环境等措施, 用 世界人民“乐于接受的方式”和“易于理解的语言”, 有效促进中国价值的国际 传播, 提升中国价值的国际认同。

摘要:
一直以来, 思想政治教育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 忽视传播环节中的国际视 野和外向思维。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随着中国更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 尤 其是在国际传播的背景下, 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世界眼光, 扩大对象范围, 要把 自身放置在世界各国发展进程的大背景中, 从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影响、前途和 命运来考虑问题。

一、世界眼光: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新思维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世界眼光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推 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必须要有战略性眼光和思维, 在把握世界发展态势 和发展规律的过程当中, 实现自我更新、自我超越。具体要在向内的深度、向外 的力度、持中的稳度上下功夫。

(一) 意欲向内的深度 思想政治教育的世界眼光, 归根到底是要增强自身的生命力, 实现可持续发 展。当前,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 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教育对象受全球化影响深远。

人口流动的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相比过去更为 复杂, 教育对象所受的思想、价值、观念等内容的影响更为广泛、更为多样, 致 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中出现对社会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回答不力、亲和力不够的情况, 出现“孤岛现象”, 面临“恐龙综合征危机”。在教育对象知识积累 增多、思想认识增强、价值比较扩大的情况下,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意欲向内的 深度。一方面, 在弘扬传统经验的同时, 还要注重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 成果, 尤其是各个时期各个国家为了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 注重结合民族特色、 地域特色、时代特色, 坚持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宣传推广有利于其统治的观点、理 念, 以使教育对象拥护认同其政治思想的经验和做法, [1]都值得我们吸收和借 鉴。另一方面, 要敏锐地感知我们的教育对象受思想和价值的影响所体现出的现 代化、全球化和时代化特征, 要用世界的眼光去引导和影响。

(二) 意欲向外的力度 随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 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也会随着提升, 价值层 面的诉求也会扩大。一直以来, 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应具备世界眼光的时候, 更 多指向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吸收国外一切优秀的成果, 为我所用, 进而忽视思想 政治教育自身需要“走出去”, 忽视了从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前途和命 运来考虑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探索和推进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 际关系, 探索和推进以合理合法途径维护不断拓展的海外利益, 探索和推进以建 设性方式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方式方法。随着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增多和 “朋友圈”的扩大, 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积极地服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树立外向 思维, 保持与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在冲突和融合中扩大中国思想和价值的传 播, 提升中国价值的国际认同, 进而增强世界对我们的认可, 让我们在“朋友圈” 中引起尊重和理解。

(三) 意欲持中的稳度 意欲向外和意欲向内是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树立世界眼光应对全球化和互联 网时代挑战的“硬币两面”和“触角两端”, 但从历史的经验、中国文化传统的 精要和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塑造来看, 还应当保持意欲持中的理性, 既“注重汲 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又不被“异化”或者“同化”, 注 重保持自身的特质, 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既善于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开展文化交流, 又不重走西方国家对外扩张的老路, 而 是着眼全球和平与发展, 以勇往直前的担当, 以自身行动凝聚感召力与引导力, 凝聚人类发展思想、文明、价值共识,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习近平反 复强调“加强战略思维, 增强战略定力, 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那样, 思 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好地统筹“意欲向内”和“意欲向外”的两个维度, 把继承优 秀传统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创新成 果传播出去。

二、价值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新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 想、新战略, 高度重视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国价值观念的传播和国际话语权的提 高, 强调要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并展现真实、立 体、全面的中国。推动中国价值的传播, 也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 使命。

(一) 传播中国价值, 弘扬中国文化 价值观是文化的最深层次。习近平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 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 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 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 同这个民族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2]每个时 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 尤其是核心价值观, 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 标准。在传播中国价值过程当中, 并不是说要确定中国价值在国际的主导地位, 更不是使之成为“普世价值”, 而是向世界弘扬中国的文化和理念, 增强世界文 化圈的共识度、信任度和理解度。为此, 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 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 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 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 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3]“四个讲清楚”是 我们推进中国价值国际传播的文化遵循。

(二) 传播中国价值, 塑造中国形象 对外价值传播与国家形象的构建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传播什么样的价值 观念, 直接关乎国家形象的构建, 决定了中国准备以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向国际社 会展示, 决定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有关中国究竟需要树 立什么样的国家形象, 习近平曾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 重点展示 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 坚持和 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4]由此, “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四种大 国形象的塑造, 构成我国国家形象塑造的核心, 我们对外传播的价值理念、内容 和目的, 应当集中反映、服务和促进国家这四种大国形象的塑造。

(三) 传播中国价值, 彰显中国力量 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挥作用的。一个国 家的文化软实力, 从根本上说, 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在国际关系处理中, 双方在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上的不同, 容易引起冲突, 价值 观上的相亲相近, 更能够产生认同。美国学者佛萝伦丝·克拉克洪在撰写的《价 值取向的变奏》中提出文化价值取向的人的本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间观念、 活动和社会关系等五种维度, 决定和影响每一个社会或个体价值观的取向偏好。

[5]7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 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 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在世界上 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 制度、文化不断发展, 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给世界上那些既希 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6]10“三个意味着”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 服力的制度力量、道路力量、真理力量、价值力量, 需要我们向世界各国人民传 播好、解释好、展示好。

三、话语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新挑战 价值的传播, 引发的是话语建构。在新秩序、新挑战、新矛盾的面前, 中国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成员, 中国价值传播在被各国广 泛关注的同时, 也遭受着诸多质疑甚至责难, 话语权与国际地位不相适应。[7] 当前,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与传播面临如下挑战: (一) 西方价值观的主导 价值观竞争是国家间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价值观传播过程当中, 首 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西方价值观主导的国际秩序的非合理、非均衡格局。造成的结 果是, 一方面中国价值在国际的传播, 不可避免地受西方价值观念先入为主的影 响, 比如“民主的标准就是看民众是否有普选权, 以及该国是否存在多党制” [8]172, 这一认识有不少受众与支持者;另一方面, 中国价值在国际的传播, 难 免会对西方价值主导的国际格局带来一定的影响, 势必会引起它们的“阻截”和 “围剿”。价值观在全球化市场下的国家传播, 看似是一个完全公开、公平的平 台, 实质上掩藏着严重的信息输出的不对称。[9]价值主导和价值评判标准的单 一性和非均衡性, 导致一些价值传播弱势国家的形象为强势国家任意塑造和诋 毁, 强势国家甚至借助价值话语霸权实施价值渗透, 比如“橙色革命”等一系列 的“颜色革命”。

(二) 多元文化间的差异 每个人都习惯于亲近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习俗与规范。比如在公历 纪年方法的传播中, 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和国家, 对待公历的态度完全不同。天 主教国家最先采用, 非宗教国家兼收并蓄, 非基督教体系的宗教国家则持是排斥 和无奈, 世界各地的土著人则是观望, 美国学者霍尔指出, “我断定, 他们要是 不能识别时间或不知时间为何物, 就永远无法接受白人文化”[10]14。但当这种差异性被扩大之时, 往往容易造成文化和文明的冲突。比如亨廷顿在《文明的冲 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就强调中华文明、西方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等 文明是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 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推 进当代中国价值的国际传播, 传播的范围越大、领域越广、层次越深, 面临多元 文化间的差异则越强。比如“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接触的不仅有东南亚文化, 还有南亚文化、非洲文化等。比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价值追求, 则 超越了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 站位更高。

(三) 国家竞争之间的冲突 国际争端是国际社会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 由于国家之间利益、主张、权利、 要求甚至对客观事实认识等方面的差异和矛盾, 就可能产生国际争端。[11]410 从推动中国价值国际传播面临的现实问题来看, 除了国际性的竞争, 还面临区域 性的竞争和争端。比如南海争端, 海洋战略博弈。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世界各 国对海洋的重视加深。欧盟制定《欧洲海洋战略》等纲领性文件, 韩国目标“建 成超级海洋强国”, 日本推行“海洋立国”, 越南制定“全面海洋强国战略”等, 尤其是美国制定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将战略前沿引向中国周边海域, 使南海 海域面临“一个三千年陆地文明大国向海洋文明大国转变”和“一个拥有三百年 海洋霸权大国的海权领导地位维持”的战略对冲。

(四) “中国威胁论”的刺激 世界发展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 任何国家都是 国际事务处理的主体。但随着中国的进步, 加上中国本身的政治、经济、文化、 生活方式又与西方国家不同, 在“国强必霸”的历史记忆、冷战思维的继承、意 识形态差异、国家利益的驱使、地缘政治的博弈等诸多方面综合影响下, 国际社 会存在别有心机地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的行为, 比如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 意识形态威胁论。在国际社会, 从政要言论、智库报告、学术论著、电影、电视、 报纸到网络等都可以寻到“中国威胁论”的影子。[12]新麦卡锡主义和新保守派 构想的“中国威胁论”甚至把中国的崛起与德国和日本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崛起 相提并论。[13]5“中国威胁论”的流传和扩大, 不但严重地影响到我国“四种大国”形象的构建, 也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

四、国际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新目标 推动中国价值的国际传播, 归根到底是希望增强中国价值的国际认同。武汉 大学教授项久雨便提出推动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三大目标”:“使国际社 会承认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客观性”“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合理性的理 解”“国际社会吸纳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人类性”。[14]在增强中国价值国际认 同的目标指引下, 习近平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指明了思 想政治教育在推动中国价值的国际传播中的着力点和改进方向。

(一) 精准分析中国价值的内涵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 关键要明晰叙事的主题和内容。推动中国价值的国 际传播, 首要面临的也是对当代中国价值的明晰, 使其精细化、明确化、具体化, 赋予实质性的内涵, 进而解决价值传播过程当中人们想知道、中国想传达的内容, 知晓中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世界使命和责任担当。[15]从现实来看, 当前国内 有关中国价值的展现, 既有传统儒家文化的, 又有马克思主义的, 还有中国吸收 现代文明所形成的。近年来, 我们虽然提炼和概括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但 从它包括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来看, 更多是意欲向内的。因此, 还需要 进一步厘清当代中国对外传播的价值和现在国际上普遍流传的西方价值有何区 别, 破解认识的误区和理解的差异。只有明确价值内涵, 才能推动建构叙事内容 和叙事体系, 进而达成价值的共识。

(二) 构建对外的叙事话语体系 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 就是与世界对话的过程。只有实现话语体系的相通共 融, 才能与世界有效沟通。[16]从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角度来看, 之前思想政治教 育的教育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 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的 叙事话语。但随着中国价值的国际传播, 为传播中国价值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 叙事对象变成世界人民,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和话语表达, 不能用传统 意欲向内的政治教化和政治动员模式;另一方面叙事的话语需要让国外受众愿意 听、听得懂, 进而获得外部世界的认可和让各国民众入脑入心。为此, 需要精心构建有利于中国价值国际传播的对外叙事话语体系, 立足中国价值内涵, 把握国 际受众需求, 围绕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总结形成准确阐述中国道路、 中国精神的对外表达方式, 形成具有世界特色、世界气派的叙事话语, 把中国故 事讲得更加生动和精彩。

(三) 发挥新兴媒体的叙事作用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带来了知识传播介质及方式的革命, 传播方式不受时间 和空间的限制, 传播内容从简单的文本、数据、图像升级为传输音像、视频和无 线多媒体等更为生动复杂的信息。具有“短、平、快”的微叙事、微阅读、微内 容迅速通过微信、QQ、MSN等自媒体平台交流和传递, 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 的方式、模式、手段、话语、风格带来巨大挑战和冲击。为此,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既要明晰故事所蕴含的内容和价值, 也要培养自己讲故事的 能力, 更要“善假于物”, 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 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 力、公信力。

(四) 营造有利的国际叙事环境 推动中国价值的国际传播, 除了要增强中国价值的吸引力之外, 更要有一个 良好的国际环境, 从而增强“中国故事、中国声音”的国际认同。比如“一带一 路”的倡议, 之所以会引起诸多沿线国家热烈的反响, 正是由于它唤醒了各国对 丝绸之路古老而深沉的记忆。当然, 推进中国价值的国际传播, 当前我们面临的 传播和叙事环境并不乐观。在“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论”等论调蔓延以及民 主人权、民族宗教、国家竞争之间冲突等问题影响下, 需要中国在全球范围, 努 力把推动世界多极化与争取建立和谐世界统一起来, 积极开展全方位友好的外 交, 努力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 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 让世界更多的人理解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 值观念,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 优越, 营造有利的国际叙事环境。

总而言之,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必须具备世界眼光, 这不仅是强 调要用世界眼光去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成果, 意欲向内, 而且要求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 意欲向外, 推动中国价值的国际传播。在此过程当中, 要进一步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作用, 以“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中心, 注 重叙事的转向。通过精准分析中国价值的内涵、构建对外的叙事话语体系等措施, 用世界人民“乐于接受的方式”和“易于理解的语言”, 促进中国价值的国际传 播, 提升中国价值的国际认同。

[1]冯刚.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N].光明日报, 2014-06-10. [2]习近平谈核心价值观---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N].人民日报 (海外版) , 2014-07-24. [3]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 人民日报, 2013-08-21. [4]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 日报, 2014-01-01. [5]Kluckhohn F, Strodtbeck F.Variations in Value Orientations, Evanston, CH:Row&Peterson, 1961. [6]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学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7]胡正荣、李继东.如何构建中国话语权[J].光明日报, 2014-11-17. [8][英]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M].张 莉, 等,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0. [9]吴友富.对外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J].国际观察, 2009, (1) . [10][美]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M].何道宽,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11]邵津.国际法 (第4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12]张云莲, 李福建.“中国威胁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挑战[J].思想理论 教育导刊, 2016, (8) . [13][英]珍妮·克莱格.中国的全球战略:走向一个多极世界[M].葛雪蕾, 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0. [14]项久雨.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三大目标[J].人民论坛, 2017, (19) . [15]项久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策略[N].光明日报, 2016-04-20. [16]王晓晖.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J].马克思主 义与现实, 2014, (4) . 范文二:
高校辅导员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发展及作用探讨 范文三:
国际传播的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问题探讨 范文四:
教育叙事的内涵、结构及环节探讨 范文五:
教育叙事视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建档立研究探讨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